一,知天、知地、知作物:做到三知方可入門。
二,知根、知莖、知葉、知果:做到四知方能知大局。
三,看尖、看葉、看花、看果、看莖、看根:做好六看方診斷。
四,扒根、抓葉、灼病而聞:可斷定是病非病。
注:用防風打燒機烤“病害”部分,馬上聞氣味:酸味者是真菌病害,臭味者為細菌性病害,又酸又臭者是真、細菌混合性病害,燒焦羽毛味者病毒性病害,有青葉味是日灼、除草劑、缺水、凍害、高溫等引起的不是病害。
作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環境因素的侵擾後,內部的生理活動和外觀和生長髮育所顯示的某種異常狀態即生病,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現稱為病狀。
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徵性表現稱為病症。
病狀:主要分為變色、壞死、腐爛、萎蔫、畸形五大型別。
1 變色
植物生病後區域性或全株失去正常的顏色稱為變色。原因:由於葉綠素或葉綠體受到抑制或破壞,色素比例失調造成的。變色有兩種主要表現形式:
A,褪綠和黃化:整個植株、整個葉片或其一部分均勻地變色,褪綠是由於葉綠素的減少造成的,變色規律:嫩綠、淺綠色、淺黃、黃、白、灰、紅、褐、紫、黑、乾枯死亡。成因如下:缺肥(N、P、K、Mg、Ca、S)、旱、澇、凍、日灼、缺多微素、氯危害、除草劑、藥害、肥害、病害…
B,非均勻變色:主要表現在葉片(反、正二面)、果面(陰、陽二面),由深綠、淺綠、黃綠、黃色、無色、白、紅等色組成。表現為:
a)部位相間而形成不規則的雜色,不同顏色部位的輪廓是清楚的。
b)變色部位的輪廓不很清楚,就稱作斑駁。成因如下:缺多微素、病毒病、根腐病、凍、日灼、鎂危害、除草劑、藥害、肥害、病害…
2
壞死
指植物細胞和組織的死亡。原因:通常是由於病原物殺死或毒害植物,或是寄主植物的保護性區域性自殺造成的。
表現:壞死在葉片上常表現為壞死斑和葉枯。壞死斑的形狀、大小和顏色因病害而不同,但輪廓都比較清楚。有的壞死斑周圍有一團變色環,稱為暈環。大部分病斑發生在葉片上,早期是褪綠或變色,後期逐漸變為壞死。
病斑的壞死組織有時可以脫落而形成穿孔症狀,有的壞死斑上有輪狀紋,這種病斑稱作輪斑或環斑。環斑是由幾層同心圓組成的,各層顏色不同。類似環斑的症狀,有葉片上形成的單線或雙線的環紋或線紋,形成的線紋,表皮組織壞死的則表現為蝕紋。
葉枯是指葉片上較大面積的枯死,枯死的輪廓有的不像葉斑那樣明顯。葉尖和葉緣的大塊枯死,一般稱作葉燒。
植物葉片、果實和枝條上還有一種稱作瘡痂的症狀,病部較淺而且是很侷限的,斑點的表面粗糙,有的還形成木栓化組織而稍為突起。
植物根莖可以發生各種形狀的壞死斑。幼苗莖基部組織的壞死,引起所謂猝倒(幼苗在壞死處倒伏)和立枯(幼苗枯死但不倒伏)。木本植物莖的壞死還有一種梢枯症狀,枝條從頂端向下枯死,一直擴充套件到主莖或主幹。
果樹和樹木的枝幹上有一種潰瘍症狀,壞死的主要是木質部。病部稍微凹陷,周圍的寄主細胞有時增生和木栓化,限制病斑進一步的擴充套件。成因如下:N、P過量,缺多微素、病毒病、凍、日灼、砷危害、除草劑、病害…
3
腐爛
指植物組織較大面積的分解和破壞。原因:由於病原物產生的水解酶分解、破壞植物組織造成的。
腐爛與壞死的區別:腐爛是整個組織和細胞受到破壞和消解,而壞死則多少還保持原有組織和細胞的輪廓。
幹腐:組織腐爛時,隨著細胞的消解而流出水分和其他物質。如細胞的消解較慢,腐爛組織中的水分能及時蒸發而消失則形成幹腐。
溼腐:指細胞的消解很快,腐爛組織不能及時失水則形成溼腐。
軟腐:主要先是中膠層受到破壞,腐爛組織的細胞離析,以後再發生細胞的消解。
根據腐爛的部位,分別稱為根腐、基腐、莖腐、果腐、花腐等名稱。
潰瘍、流膠的性質與腐爛相似,是從受害部位流出的細胞和組織分解的產物。N、P過量,缺多微素、凍、澇、日灼、病害、土壤有機質過低…
4
萎蔫
指植物的整株或區域性因脫水而枝葉下垂、卷葉的現象。
原因:由於植物根部受害,水分吸收和運輸困難或病原毒素的毒害、誘導的導管堵塞物造成。
表現:萎蔫期間失水迅速、植株仍保持綠色的稱為青枯。不能保持綠色的又分為枯萎和黃萎。
成因:病害、線蟲,缺多微素、病毒、旱、日灼…
5
畸形
指植物受害部位的細胞分裂和生長髮生促進性或抑制性的病變,致使植物整抹或區域性的形態異常。
原因:主要是由於病原物分泌激素物質或干擾寄主激素代謝造成的。
表現:矮化:植株各個器官的生長成比例地受到抑制,病株比使株矮小得多。矮縮:植抹不成比例地變小,節間的縮短。
成因:激素危害、病毒、病害、缺多微素、日灼…
6
特殊型別
叢枝:枝條不正常地增多,形成成簇枝條的稱作叢枝。
卷葉:葉片的畸形也很多,如葉片的變小和葉缺的深裂等,有葉面高低不平的皺縮,葉片沿主脈平行方向向上或向下卷的卷葉。
縮葉:卷向與主脈大致垂直的縮葉。
癌腫:植物的根、莖、葉上可以形成癌腫。
根結線蟲侵染造成的根結等。
一,知天、知地、知作物:做到三知方可入門。
二,知根、知莖、知葉、知果:做到四知方能知大局。
三,看尖、看葉、看花、看果、看莖、看根:做好六看方診斷。
四,扒根、抓葉、灼病而聞:可斷定是病非病。
注:用防風打燒機烤“病害”部分,馬上聞氣味:酸味者是真菌病害,臭味者為細菌性病害,又酸又臭者是真、細菌混合性病害,燒焦羽毛味者病毒性病害,有青葉味是日灼、除草劑、缺水、凍害、高溫等引起的不是病害。
作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環境因素的侵擾後,內部的生理活動和外觀和生長髮育所顯示的某種異常狀態即生病,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現稱為病狀。
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徵性表現稱為病症。
病狀:主要分為變色、壞死、腐爛、萎蔫、畸形五大型別。
1 變色
植物生病後區域性或全株失去正常的顏色稱為變色。原因:由於葉綠素或葉綠體受到抑制或破壞,色素比例失調造成的。變色有兩種主要表現形式:
A,褪綠和黃化:整個植株、整個葉片或其一部分均勻地變色,褪綠是由於葉綠素的減少造成的,變色規律:嫩綠、淺綠色、淺黃、黃、白、灰、紅、褐、紫、黑、乾枯死亡。成因如下:缺肥(N、P、K、Mg、Ca、S)、旱、澇、凍、日灼、缺多微素、氯危害、除草劑、藥害、肥害、病害…
B,非均勻變色:主要表現在葉片(反、正二面)、果面(陰、陽二面),由深綠、淺綠、黃綠、黃色、無色、白、紅等色組成。表現為:
a)部位相間而形成不規則的雜色,不同顏色部位的輪廓是清楚的。
b)變色部位的輪廓不很清楚,就稱作斑駁。成因如下:缺多微素、病毒病、根腐病、凍、日灼、鎂危害、除草劑、藥害、肥害、病害…
2
壞死
指植物細胞和組織的死亡。原因:通常是由於病原物殺死或毒害植物,或是寄主植物的保護性區域性自殺造成的。
表現:壞死在葉片上常表現為壞死斑和葉枯。壞死斑的形狀、大小和顏色因病害而不同,但輪廓都比較清楚。有的壞死斑周圍有一團變色環,稱為暈環。大部分病斑發生在葉片上,早期是褪綠或變色,後期逐漸變為壞死。
病斑的壞死組織有時可以脫落而形成穿孔症狀,有的壞死斑上有輪狀紋,這種病斑稱作輪斑或環斑。環斑是由幾層同心圓組成的,各層顏色不同。類似環斑的症狀,有葉片上形成的單線或雙線的環紋或線紋,形成的線紋,表皮組織壞死的則表現為蝕紋。
葉枯是指葉片上較大面積的枯死,枯死的輪廓有的不像葉斑那樣明顯。葉尖和葉緣的大塊枯死,一般稱作葉燒。
植物葉片、果實和枝條上還有一種稱作瘡痂的症狀,病部較淺而且是很侷限的,斑點的表面粗糙,有的還形成木栓化組織而稍為突起。
植物根莖可以發生各種形狀的壞死斑。幼苗莖基部組織的壞死,引起所謂猝倒(幼苗在壞死處倒伏)和立枯(幼苗枯死但不倒伏)。木本植物莖的壞死還有一種梢枯症狀,枝條從頂端向下枯死,一直擴充套件到主莖或主幹。
果樹和樹木的枝幹上有一種潰瘍症狀,壞死的主要是木質部。病部稍微凹陷,周圍的寄主細胞有時增生和木栓化,限制病斑進一步的擴充套件。成因如下:N、P過量,缺多微素、病毒病、凍、日灼、砷危害、除草劑、病害…
3
腐爛
指植物組織較大面積的分解和破壞。原因:由於病原物產生的水解酶分解、破壞植物組織造成的。
腐爛與壞死的區別:腐爛是整個組織和細胞受到破壞和消解,而壞死則多少還保持原有組織和細胞的輪廓。
幹腐:組織腐爛時,隨著細胞的消解而流出水分和其他物質。如細胞的消解較慢,腐爛組織中的水分能及時蒸發而消失則形成幹腐。
溼腐:指細胞的消解很快,腐爛組織不能及時失水則形成溼腐。
軟腐:主要先是中膠層受到破壞,腐爛組織的細胞離析,以後再發生細胞的消解。
根據腐爛的部位,分別稱為根腐、基腐、莖腐、果腐、花腐等名稱。
潰瘍、流膠的性質與腐爛相似,是從受害部位流出的細胞和組織分解的產物。N、P過量,缺多微素、凍、澇、日灼、病害、土壤有機質過低…
4
萎蔫
指植物的整株或區域性因脫水而枝葉下垂、卷葉的現象。
原因:由於植物根部受害,水分吸收和運輸困難或病原毒素的毒害、誘導的導管堵塞物造成。
表現:萎蔫期間失水迅速、植株仍保持綠色的稱為青枯。不能保持綠色的又分為枯萎和黃萎。
成因:病害、線蟲,缺多微素、病毒、旱、日灼…
5
畸形
指植物受害部位的細胞分裂和生長髮生促進性或抑制性的病變,致使植物整抹或區域性的形態異常。
原因:主要是由於病原物分泌激素物質或干擾寄主激素代謝造成的。
表現:矮化:植株各個器官的生長成比例地受到抑制,病株比使株矮小得多。矮縮:植抹不成比例地變小,節間的縮短。
成因:激素危害、病毒、病害、缺多微素、日灼…
6
特殊型別
叢枝:枝條不正常地增多,形成成簇枝條的稱作叢枝。
卷葉:葉片的畸形也很多,如葉片的變小和葉缺的深裂等,有葉面高低不平的皺縮,葉片沿主脈平行方向向上或向下卷的卷葉。
縮葉:卷向與主脈大致垂直的縮葉。
癌腫:植物的根、莖、葉上可以形成癌腫。
根結線蟲侵染造成的根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