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專家劉愛民
-
2 # 嘚吧嘚大叔
中年危機,人人可遇。自古有之,非今特有。表象各異,機理相同。觀心悟道,歸於一體。待沉舟側畔,輕舟已過,當一片山河景色。
人至中年,事業上,上衝需待時機,外闖需慮責任,處欲上而不得,欲走而不能之境。倘遇心急迫切者,則食不香夜難寐,精神渙散,狀態堪憂。家庭上,上老下小,皆需照顧,內協外交,均需兼顧,分身乏術,肝火易旺。身體上,積蓄已耗,精力速降,空閒漸少,難較青年出張,心力交瘁,身心俱疲。以上三點,乃中年之特有,若心態不寧,自律不嚴,行為不善,則極易走火入魔,陷入泥濘難拔之地,故須早做應對。
其一,以不變應萬變,靜觀其變。萬物無常,人人境界造化各異,功名諸事可遇不可求,無須強求自尋煩惱。順勢而向,盡力而為,無愧己心足矣,何必三千青絲化白霜,滿頭白霜付無常?故淡泊明志,盡人事知天命亦乃人生大境界。
其二,觀心自控,清明在躬。人生之路悠遠,貴在不忘初心,砥礪而行。功名利祿終非極,理想信念方為本。人至中年,不憂不惑,當靜觀澄心,明理知時,以不懈之行,修天下之路,坦坦蕩蕩,浩然正氣,留一身修為,傳萬代名聲。
其三,文武兩道,張弛有序。不惑已至,體魄猶重。有志者當自省自警,強身健體而不息,食飲有度而不逾,力強身健,修福壽之德性。
故,人生如酒,醇酒彌香。人生若路,腳下即向。中年之遇,乃人生之必須,歲月之琢驗,玉成之歷練。倘若坦坦蕩蕩,隨遇而安,心有所往,初心不忘,則無愧天地,大得自在! -
3 # 內因心理學
焦慮不是中年人的專利,任何年齡階段都有焦慮。每個人的情況不同,焦慮的物件也不盡相同。
相同的是,焦慮的總體物件是可能出現的利害,期利避害,且只想不做,是焦慮的發生機制。
沒有什麼中年危機,任何年齡階段都需要處理其即將遇到的事情,樂事就會化解它們。
樂事的方法是融入事情並對結果放手,這就是很好的解決問題,即化解危機的辦法。
從年齡來看,你確實有中年危機的“資本”,但是你提供的資訊不多,所以不能斷然確定你就是了。
中年危機,又叫中年心理危機,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提出來的。他發現,男性在35~40歲時,普遍會出現因為生理老化而引發的不適感以及心理上的困擾甚至障礙,即中年心理危機。“中年危機”不是男性專屬,女性也有中年危機,女性的中年危機多是指更年期心理危機。中年危機的發生年齡,男性一般在40~65歲年齡之間;女性一般在45~55歲年齡之間。
男性中年危機的主要表現:
1. 行為年輕化。重拾多年以前的興趣愛好;愛去年輕人多的地方;涉獵年輕人追捧的音樂;熱衷掌握手機、電腦的最新技術。
2. 外形潮起來。原本不愛逛商場買衣服,現在突然開始講究時尚了;在鏡子面前打量自己穿著的時間多了;髮型變化或者給頭髮染色;要求自己到健身房鍛鍊肌肉。
3.衝動抉擇。突然辭職、突然賣掉房子、突然要求離婚等,做出這些改變生活得決定時通常不與妻子商量。談論生活中的重大改變就好像是在談論大宗購物或新的興趣愛好,並不因此感到高興,似乎是為了改變而改變。
4.酒量增加。彷彿青春年少,每次飲酒不由自主地多喝。也有的是因為壓力或抑鬱的原因增加酒量。
5.出現抑鬱跡象。對家人親朋失去興趣,懶得與他們一起溝通娛樂;對妻子或伴侶缺乏性慾;嗜睡或者失眠;貪食或者厭食;情緒低落,擔心死亡。
6.開始懷舊。動不動就談論年輕時的往事,或者沉溺在過往浪漫經歷的幻想中。
8.不忠表現。雖然依舊忠於伴侶,但顧盼女性的行為會增多;出現外遇現象。
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經歷中年危機。但是許多人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奮鬥,人到中年的時候,在社會和家庭生活中已經紮下了根基、獲得了一定的成績,缺乏新的追求、新的目標以至於感到人生失去意義、心靈變得空虛,從而出現了中年心理危機。出現中年危機需要積極應對,“熬”和“扛”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關鍵在於重新樹立人生價值,把人生體驗由外部轉向內心,積極展開自我關照和內在除錯。這裡提供一些具體方法供參考:
一、人生的重新規劃。中年危機實際是人生規劃的真空地帶,向過往看去,想追求的工作和生活目標都基本實現了,未來的日子自己要追求什麼還沒有想好,思想一迷茫,行為就亂了,情緒也跟著不穩定了。重新規劃人生可以從這些方面去思考:1.我有什麼專長?2.我想做些什麼事兒?3.什麼事兒對我最重要?4.今後回顧一生,我希望自己哪些方面可圈可點?5.我心中值得一過的人生有哪些特點?有了規劃就落實成每天的任務目標,時刻保持進取心去一步一步實現它。
二、看見自己、擁抱自己。四十歲左右年紀,人格基本穩定,這個時候可以對自己的人格特質進行較為全面、清晰地評價和認識,並且接納自己的這些人格特質。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時覺察和處理各種負面情緒;積極應對各方面帶來的壓力,及早發現和解決相關問題,避免問題持續累積帶來更為嚴重的後果。
三、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選擇一兩項體育運動並堅持鍛鍊形成習慣,有規律的生活作息。生理機能隨年齡發展出現正常下降的時候,坦然接納這些變化,不強求不懈怠。遇到健康問題及時展開治療,積極預防。
四、真誠面對現實環境。對於外界環境無法改變的內容,要“有所不為”,努力接納和順其自然。把關注點更多聚焦在增加高品質人際交流上,主動與家屬和其他親朋溝通交流,關注過程體驗並積極適應調整;對於外界環境中可以改變、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積極後效的內容,要“為所當為”,創造環境就是創造我們自己,這會給我們帶來自我更新的興奮感、愉悅感。
五、專業幫助
如果以上自我調節方法實施起來有難度或者不奏效,建議聯絡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來專業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