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柯多萌

    明朝歷史上確實有著名的三楊內閣,他們分別是楊溥、楊士奇、楊榮這三個人。因為這三個人的居住地不同,當時的人們習慣稱之為南楊楊溥,西楊楊士奇、東楊楊榮。三個人都是在明朝建文帝的時候進入翰林院,經歷了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和明英宗四個朝代,可謂是五朝老臣。

    三楊入內閣的時間很長,同時掌握著朝政大權,輔佐君主,為明朝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在他們三人的輔佐下,可以說“仁宣之治"離不開他們的功勞。楊士奇在他們三人當中可謂是任職時間最長的,應該居首位,楊士奇對事不對人,凡事以國家大局為重,請求皇帝免除賦稅、減除官員的土地,審理冤假錯案,安撫流離失所的百姓、糾察貪官汙吏等等。

    楊榮警覺性很高,人很機敏,為人通情達理,善於觀察形式,在文淵閣一呆就是三十八年,老成持重,可與唐朝賢相姚崇相比。可以說三楊內閣是明朝的最強內閣,在他們的輔佐下,明朝四海昇平,政治清明,老百姓也是各得其業,國家一片繁榮。

    明朝還有一些有名氣的內閣大臣,如黃淮、謝縉、胡廣、徐有貞、李賢、李東陽、張居正等人。

  • 2 # 張洵美

    若雲明代內閣最強組 毫無疑問首推三楊 其次則孝宗時謝遷 劉健 李東陽為一組 再次則穆宗時高拱 張居正 餘者雖幹練之閣臣不在少數 然而不能符合題目要求——最強搭配 然而若說明代有哪裡著名的閣臣 就比較多了 首先 把這個“著名”理解為好的意思來看 不包括以上三楊等人 則有解縉 李賢 楊廷和 楊一清 張璁 夏言 徐玠 王錫爵 葉向高 徐光啟

  • 3 # 麟角1

    謝邀!說“三楊內閣”,先簡述一下“內閣”的形成。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殺執掌宰相職權而擅權專恣的丞相胡惟庸。為了權力的高度集中,朱元璋在當年廢除了有著1600多年曆史的中國曆代王朝的宰相制。將宰相的權力分配到“六部”,由他親統。由於工作量太大,朱元璋感到有些力不從心,吃不消了。於是便在1382年不得不設殿閣大學士為顧問(等同現在的秘書),替他處理一般性質的繁雜事務。就這樣一直持續到朱棣當上皇帝后,他從翰林院選拔了一批最優秀的人才去充增“殿閣”,來協助管理國事,並允許他們參與決策。由此,形成了”內閣”。入閣的大臣,稱之為“輔臣”;其首席稱之為“首輔”。(有人習慣性的仍舊稱作宰相)

    三楊內閣,確實是明朝最強的內閣。因為《明史》有:“明稱賢相,必首三楊。”之說。 “三楊”,即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均於建文時期入翰林,三人均歷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三人均先後做了內閣首輔。楊士奇是華蓋殿大學士,楊榮是文淵閣大學士,楊溥是武英殿大學士,都是正一品。

    三人中,楊溥與楊榮是建文二年(1400年)的同科進士,二人同時被授予翰林編修。而楊士奇則是以布衣身份進的翰林院,建文元年,朝廷要修撰《明太祖實錄》,要在社會上徵招一批才華出眾的人參加,楊士奇應徵被錄用,於是進了翰林院做了編修。不久,楊士奇被吏部尚書發現,是個難得的人才,於是被提拔為審理副。建文四年,朱棣進南京時,楊士奇與解縉、楊榮等一同迎附。之後,被朱棣挑選進入內閣。

    楊榮也是受朱棣的賞識進入內閣的。楊榮這個人不但才華橫溢,而且人也很機敏。他擅於觀察審度時勢,識人善辯,謀而能斷。為人處事,通透豁達。尤其是在謀劃、處理邊防事務上,非常出色,功勞很大。《明史.楊榮傳》:“帝威嚴,與諸大臣議事未決,或至發怒,榮至,輒為霽顏,事亦遂決。” 意思是說:朱棣掛著個臉,去與閣臣們議事,議而不決時,其臉色更加難看,即將要發火時,楊榮出現了,他三言兩語就使朱棣轉怒為喜,將事搞定。 楊榮屢有這樣的表現,令同僚們都敬佩不已。

    楊溥在為人處事上則是“夾著尾巴做人”,顯得格外低調,連上朝時,都是低著個腦袋,沿著牆邊而行。可能是因為他做過牢,心中還仍存餘悸。 楊溥原先是翰林編修,不久被調到太子朱高熾的身邊做事。在漢王朱高煦奪嫡的鬥爭中,由於他是太子的人,被朱高煦下獄。直到1424年8月朱高熾登基,楊溥獲釋 ,重新回到了翰林院。 朱高熾僅做了10個月的皇帝,就病故了。宣宗即位,楊溥進入內閣,開始與楊士奇、楊榮等閣臣謀事。 別看他平時恭敬謹慎的樣子,但在關鍵的時候,他卻是個很有個性,非常自信之人。在皇帝面前,敢於侃侃致議,且言語條理清晰,令閣臣們為之嘆服。

    這三人搭配到一起,乃是絕佳的組合。他們在一起互補長短,多有唱和,合力輔佐,使得明朝在洪武之後的半個世紀出現了一個“天下清平,朝無失政,中外臣民翕然。”的大好形勢。並且在“三楊”的影響下,皇帝也勤於政事,成為賢君。所以,“三楊”在中國歷史上得到了史家的一片讚譽。

    “三楊內閣”以後,明朝就再也沒有出現一個能像他們一樣團結合作敢於作為的團隊。內閣內部的鬥爭逐漸日趨白熱化,閣臣之間各懷鬼胎,經常互掐。這樣就導致了明朝的繁榮逐漸走向衰落。

    還有哪些有名氣的閣臣?還有解縉、徐有貞、李賢、商輅、劉健、李東陽、楊廷和、徐階、高拱、張居正、葉向高 ,這些人的名氣都挺大的。尤其是張居正的名氣更大,民間有“明初三楊,不如一張。”的說法,也確實是。在中國歷史上,張居正可謂是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物,他名氣要比“三楊”大的多。在他擔任首輔期間,他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整頓吏治,發展經濟,富國強兵,安定邊防。實行“一條鞭法”,使得“田不荒蕪,人不逃竄,錢糧不拖欠。” 張居正的一系列的作為,挽救了當時明朝的頹勢,使得明朝在萬曆時期重新走向了繁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去日本,但我的手機要怎麼才能在那邊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