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試從心理學分析
6
回覆列表
  • 1 # 知心音樂心理

    這樣的提問~答案有心理預期…?

    是自我“貼標籤”…需要 ?!

    如果 非上述

    是 近期遇到了突發事件 難以有效應對?

  • 2 # 詩或遠方的你

    心理學上分析那我不夠專業,還是諮詢那些專業人士吧。

    只是個人情緒都會有階段性都會有起伏,只要不是長時間的持續那就應該沒有其他問題,自己的情緒高低多在自我調節。

  • 3 # 心靈之窗鑰匙

    首先要看看這種情況多長時間了?是什麼原因讓你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呢?先從這兩方面來探索一下自己,因為你的具體情況我並不清楚,所以無法給到很明確的意見。

  • 4 # 邊緣的荳子

    大家好,我是(荳子心理筆記),我是一位心理諮詢師。作為一名心理領域創作者,我堅信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心理變化,只有真正的去了解,去感覺,去分析思想和心理的變化。才能幫助到別人解決思想和心理上的困擾。在我看來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並企求解決問題的求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過程。當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適或心理障礙,透過語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向心理諮詢師進行訴說,尋求擺脫困境,解決問題的條件和對策。解決心理上的困擾可以更好的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更好的溝通!針對題主這個問題,以下是我的觀點和分享:

    ##面對壓力之後的衰竭期:

    一般人在壓力面前還會經過三個時期:喚醒期、搏鬥期、衰竭期。在衰竭期時,常常處於能量耗盡、精疲力竭、什麼都不想幹、不想想的狀態中。因為之前跟壓力源搏鬥了太久、太用力了,導致現在已經無力做任何事了,只想待著。

    如果是這樣,那就是正常的,就好好地儲備能量就好~等待著你人生中下一個壓力源的到來~

    ##壓力太大,無法面對:

    也可能是三個月前發生了一件什麼事,讓你覺得依照目前的情況根本無法解決、無力面對,壓力太大了,或者太糾結、無助了,一下子把自己給“打垮了”,知道自己做不了、做不好,那麼幹脆就什麼都不做了。

    如果是這樣,嘗試著抽絲剝繭、先易後難地處理問題。一座大山壓下來,猛一下一定會震到~但山也是由一塊塊石頭組成的,拿著工具、叫上人馬,一個個敲、一塊塊鑿,經過時間和耐心、堅持、努力,也一定會有所突破的。

    ##安全環境中的一種退行:

    有可能你之前所在的環境讓你太累、太痛苦了,現在到了一個相對輕鬆、沒有人約束你、強迫你的環境中,你一下子放鬆了下來,變得什麼都不想做,就想有個人照顧你、伺候你,而你就這樣躺著什麼都不幹,似乎一下子退行到了小嬰兒的狀態中,就想盡情享受這種被人全方位照顧的過程。

    如果是這樣,也未嘗不可~只不過,需要給自己設定一個“期限”,比如最長是多久,在這個期限之前,就盡情的讓自己退行吧~這個期限到了,就勇敢地做回那個長大的自己~

    可以在設定期限的同時,也一併將期限到期之後要做的事先列出來,寫在紙上,貼在牆上,同時把這些計劃都從腦子裡趕出來,然後讓自己盡情享受這份有期限的退行狀態。

    期限一到,重整起鼓,繼續出發、趕路。

    ##內驅力不足:

    可能你所面臨的道路,是你所十分排斥的一條路,於是你的內驅力嚴重不足,不足以支撐你往前走下去,而現實中可能又迫於壓力,不得不走下去,於是就採取什麼都不做的方式作為“抵抗”。

    如果是這樣,可以感受一下,你自己想選的是哪條路,是喜歡的、還是擅長的;有前途的、還是安全的。既然這條路讓你如此痛苦,不妨想想你想選擇的哪條路。

    選好後,就堅定地走下去吧~

  • 5 # 向之初

    平時沒有,臨時發生的情況,不用太多理會,做好自己,慢慢就好了如果是長期這樣,就是不如意的事太多,有點心灰意冷,抑鬱的前兆,儘快改變,真的抑鬱了,就沒那麼容易改變了。不排除生病的可能

  • 6 # 佳立讀書

    我的朋友小米也是如此,對任何人事物都沒啥興趣。無慾無求的同時,又痛苦焦慮。她一直在尋找這種狀態背後的原因,但求而不得。直到有一天,她參加了一場朋友的婚禮……

    她注意到,婚禮中每一個不符合朋友要求的細節,朋友都會力爭到底。比如進門之後,男方家裡沒有安排拜堂儀式,朋友便即刻提出拜堂要求,她的語氣很是堅定,於是大夥兒迅速擺好了臺子,公婆入座,拜堂禮成!

    “如果是我遇到這種情況的話,我就會壓抑住自己想要拜堂的需求,說服自己:算了,不就是拜個堂嘛,沒什麼大不了的。然後就不了了之。為什麼我和朋友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呢?”

    “李雪曾在一篇文章中寫到:從小需求被充分滿足的人,會逐漸形成一個信念:‘我的慾望是美好的,是會被世界積極迴應的。’這份信念會操控她去做容易獲得豐盛回報的事情。”

    “反之,若是自己的需求總是被忽視、被拒絕,她的內心會充滿得不到的焦慮和不配得的羞恥。在被拒絕的時候容易歇斯底里,或者走向另一個極端:變成無法表達自己欲求的、沒有熱情活力的可憐人。”

    “朋友從小被寵愛著長大,自己的真實欲求被媽媽充分地滿足,一直以來,她接收到的資訊是‘我值得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所以,她能自然地意識到自己的需求,並大聲地表達出自己的需求。”

    “與朋友相反,我的成長環境告訴我,我的需求是不值一提的,是得不到滿足的。“我不配得”是一直迴響在我心底的聲音。慢慢地,我不再花時間去傾聽自己的需求了,漸漸地,我聽不到發自我心底的吶喊了~”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我無慾無求,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的原因~”

    希望我朋友的這個故事能幫助到你^_^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明星大偵探》的評價是怎樣的?你覺得哪一季哪一個故事最吸引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