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
2 # 探照燈
林樂怡是金庸的第三任妻子,陪伴金庸42年。
她是香港一家餐廳的服務員,金庸寫稿累了,常去一家離報社很近的咖啡廳喝咖啡。兩人相識。林樂怡是金庸小說的讀者,對他特別客氣。金庸見她溫柔體貼,懂事明理,後來兩個人就在一起了。
之前,金庸有過兩次婚姻。 第一任妻子,杜治芬,模樣貌似周迅,鵝蛋臉,眼睛黑亮,生得端正,美麗動人。17歲在上海認識,3年戀愛,20歲結婚,陪他去了香港。 後來兩人刊報離婚,宣告的原因是“女方不能生育……”
第二任妻子,是金庸《明報》的同事朱玫,人美又能幹,是個工作狂,給他生了四個孩子,兩兒兩女。
在這段婚姻期間,金庸進入了寫作的巔峰期,一連寫作了15部武俠著作,成為了知名的武俠作家。 兩人離婚時,四個孩子託付給了金庸。原因是工作和生活交集,性格和處事方式不同,經常爭吵,慢慢沒有了感情。
後來,金庸背叛了朱玫,有了私情,遇到了後來的妻子林樂怡。
朱玫擔心金庸再娶,四個孩子會被人欺負,她離婚的條件是金庸以後不能再生孩子。金庸答應了,和林樂怡的婚姻裡,一直沒要孩子。
作為武俠小說的泰斗,金庸曾在眾多的作品當中,用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詮釋了“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許”這句話,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他卻無法做到這一點。金庸一生中深愛過四位女人,有過三段刻骨銘心的婚姻,但對於第二任妻子朱玫來講,他可能算不得好丈夫。
金庸的髮妻是同事杜冶秋的妹妹杜冶芬,兩人相識於1947年,當時金庸還任職於《東南日報》,而杜冶芬還是個年僅17歲的學生。金庸才華橫溢,杜冶芬美麗溫柔,雙方邂逅後不久,便迅速墜入愛河。翌年,金庸跟杜冶芬在杭州完婚,並隨即帶著她南下香港發展。
然而婚後沒多久,金庸因為忙於報社事務,很難有時間陪妻子,而杜冶芬也因為不懂粵語,無法與人自由交流,倍感寂寞無聊。再加上杜冶芬是個千金小姐,自幼嬌生慣養、任性而為,忍受不了丈夫收入微薄、生活艱辛的現狀,最終竟逼迫金庸跟她離婚,並獨自返回杭州。
跟杜冶芬離婚後,金庸開始迷戀上長城影視公司的“當家花旦”夏夢,為了追求她,竟然不惜放棄報社的工作,自降身價到長城去做小編劇,為夏夢創作劇本。然而對於金庸的苦苦追求,夏夢卻並不為所動,而是喜歡上了愛好藝術的青年商人林葆誠,並在22歲的時候便嫁做人婦。
因為愛而不得,心灰意冷的金庸退出長城公司,不久便邂逅了人生中的第三位女人-朱玫。朱玫是香港大學的高材生,外語水平極高,相貌秀麗而典雅,十足的一位知性美女。朱玫愛慕金庸的才華,金庸看中朱玫的學識,兩人墜入愛河後沒多久,便於1956年結婚,並決定聯合辦報,這便是1959年成立的《明報》。
《明報》創設之初資費緊張,成員只有金庸夫婦夫婦二人,其中金庸擔任主編,而朱玫則是唯一的女記者,每日裡追逐大小熱點,足跡遍佈港島各地。開始時,《明報》的銷量不盡如人意,加上一系列其他因素的阻擾,報社經營困難,一度到了要倒閉的境地,只能靠金庸連載的武俠小說賺錢養家,並維持報社的運營。
況且在這段艱難的日子裡,朱玫還接連為金庸誕下兩子兩女,面對更加艱辛的生活,朱玫不得不典當自己珍貴的首飾來解困。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朱玫依然跟丈夫互相打氣,頑強地經營報社事業。彼時,由於經常熬夜,加上資財匱乏,二人經常同喝一杯咖啡,成為夫妻間相濡以沫的佳話。
到1970年時,金庸已經寫就14部長、短篇武俠小說,在華人世界裡名聲大噪,而此時《明報》也走出經營困境,成為暢銷港島的大報,由此使得其處境大為改變。然而就在金庸迎來事業的高峰期時,他與朱玫間的婚姻卻亮起了“紅燈”,其中的原因,在於二人的性格衝突。
朱玫是個女強人,性格剛強、做事潑辣,而金庸雖然外表柔和,但骨子卻是個倔強的大男子主義者,對人對事絕不會輕易改變態度。在困難時期,夫妻二人尚能同心合力往前奔,雖然屢有齟齬,但能很快消解,然而等到難關一過、境遇好轉後,兩人間的矛盾便無法在掩蓋、調和,經常會為大大小小的事務而爭吵。
金庸與朱玫間的吵鬧嚴重損害感情,前者因為苦悶彷徨,便經常到報社附近的酒吧借酒澆愁,結果無意間邂逅了侍應生林樂怡。比金庸年輕16歲的林樂怡不僅長相頗肖夏夢,而且還是金庸的“粉絲”,久而久之便與偶像成了無話不談的“忘年交”,進而成為情侶。
金庸的移情別戀讓朱玫如墜冰窟,而此時又傳來留學美國的長子査傳俠自殺的訊息,更是令她幾近崩潰。既然婚姻已經無法挽回,心灰意冷地朱玫便同意金庸提出的離婚請求,結束這段持續20年的婚姻。不過在離婚前,朱玫要求金庸給她一筆錢,並且答應林樂怡做結紮手術,並得到丈夫的同意。
離婚後,朱玫徹底搬離金庸的視線,並且離開操勞多年的《明報》,此後再不肯做記者,也沒有再另嫁他人。離婚後的朱玫變得異常的消沉,但無論生活怎樣潦倒,都不肯接受親友的饋贈,尤其是來自前夫的資助。朱玫的餘生在孤獨和貧困中度過,最終於1998年病逝在香港灣仔律敦治醫院,享年63歲。
朱玫去世時,親友、兒女均不在身邊,遺體無人收斂,最終由醫院負責埋葬,而為她拿取死亡證明的,竟然只是醫院的一名員工!朱玫的晚景淒涼,跟金庸死後的備極榮哀形成強烈的反差,實在令人唏噓不已。當然對於朱玫晚年的遭遇,金庸也是極為後悔,曾不止一次的說道:“我對不起朱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