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漢史鉤沉

    東晉不弱,恆溫數次北伐,雖然沒有成功,但對於江南政權來說,能有餘力北伐的很少。大規模北伐,成功的更是隻有後來的明代朱元璋做到了。

    更重要的是謝安、謝玄挫敗了前秦政權的苻堅,號稱“投鞭斷流”的八十萬大軍。這一戰謝安的運籌帷幄與謝玄的驍勇善戰形成了完美的契合,“草木皆兵”計謀使前秦軍隊人心惶惶,謝玄英勇作戰,打得苻堅大軍潰散,“風聲鶴唳”的典故形容的就是苻堅兵敗後悽慘的處境。

    之後謝安依舊指揮,謝玄帶兵北伐,打下了豫州、青州等中原大片土地,連古都洛陽都收復了。東晉的防線由長江流域,到了黃河流域,中原盡入晉手。可惜好景不長,謝安風頭太盛,遭到猜忌,後來一切就不了了之了。謝玄建立的“北府軍”更是以戰力著稱,“人道寄奴曾住”的劉裕劉寄奴就是依靠這支軍隊打下的劉宋王朝。

  • 2 # 水清山藍

    東晉說弱也弱,說不弱也不弱,和南宋一個樣,就是底子不怎麼好。

    “北伐”這個詞對於南方政權來說,是件極為重要的事情,也是南方政權夢寐以求的願望,但似乎這些政權做的都不怎麼好,在中國歷史裡,也就只有明太祖朱元璋成功了,而他還是靠天下大亂打的天下,所以東晉能做到數次大規模北伐,還能成功幾次,也是個了不起的南方政權

    東晉有個很了不得的將軍叫桓溫,一直想著打回北方去,吭哧吭哧北伐了三次,幾乎全打了水漂。

    其實還有一次是成功的,好不容易打了故都洛陽,渾身激動,後來呢?那些土豪待南方習慣了,不想回中原了,這下可好,把桓溫氣的呼哧呼哧的,揚言要暴走,結果真暴了個病,走了。

    桓溫是個名將,但不是個忠臣,他積極北伐的目的其實是樹立個人威信,好和皇帝叫板,他最著名的一句臺詞是“一個人若不能流芳百世,就應該遺臭萬年”

    但要說東晉最漂亮的一次戰爭,那非“淝水之戰”莫屬,這一戰嚴重挫敗了北方五胡的勢力,中原之地盡歸東晉,這對東晉來說,真是難得的狗屎運,而這一戰的東晉掌櫃是自謝安,敵人都殺城底下了,他居然還在下棋,十分淡定。

    大家都以為他在憋大招,其實根本不是,連大條都沒有!可以說,是前秦大將苻堅自己把自己玩壞了,再加上勇猛的北府軍,東晉八萬軍隊,成功打敗了前秦“八十”萬大軍,這天降的運氣,也沒誰了。

    所以說,這個朝代有利有弊,但總體來說他沒斷了華夏文明的血脈,也算是個利大於弊的朝代

  • 3 # 靈石蘊

    東晉不弱,但力量分散,形成不了統一體

    大約313年左右,在長安新上任的皇帝司馬鄴命令司馬睿為左丞相,率領20萬大軍反攻前趙,但司馬睿以江東剛定,不宜出兵為由拒絕了

    ……左丞相帥所領精兵二十萬徑造洛陽,同赴大期,克成元勳……,蜀至建康,睿辭以方平定江東,未暇北伐……

    長安那幫人也是人精,不會無的放矢,如不知曉江東潛力,哪能提二十萬兵馬要求。有20萬兵馬的司馬睿,不弱了吧,而且那時候還要防備成漢以及維護內部秩序,總兵力翻一倍都沒問題。後來擊敗成漢,西蜀併入東晉,力量又增加很多,東晉整體實力並不弱的

    但東晉力量分散在各個大小家族手裡,憑藉司馬睿權威,根本就調不了多少兵。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了東晉末年劉裕當權時,劉裕鐵腕整合後,情況才好很多

    比如322年王墩叛亂,都打到健康了,司馬睿大哭,你要想當皇帝,你就當好了。可人家根本就不稀罕,獲得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等頭銜後,直接退兵。王墩真的不稀罕皇帝位置,起兵之為清君側麼?當然不是不稀罕,而是他明白,東晉皇帝就一聯合國秘書長角色……

    東晉這些勢力,在面臨生死存亡時候,能抱成團。比如311年,葛陂之戰石勒戰敗,從而把重心移到了北地;比如383年,北府兵和荊州兵精誠合作,擊敗苻堅

    不涉及生死存亡,只是收復失地時,就推諉的厲害。比如346年,桓溫提出的滅成漢計劃,朝堂根本就無人響應支援,只能帶著自己家的一萬兵力去打

    等到沒了生死存亡,這幫人就開始了內鬥奪權。比如淝水之戰後,東晉沒有北方大敵,桓玄就直接滅了司馬家,成立桓楚……桓玄比王墩厲害麼?他只是個二代而已

    到了劉裕出手,整合掉各方勢力後,東晉氣吞萬里

    所以啊,東晉不弱,但是很散

  • 4 # hjh海闊天空

    東晉弱不弱要看跟誰比!若是跟秦漢隋唐宋元明清這些大一統的朝代比,那自然是弱的!但是如果跟稍後的南朝宋齊梁陳等這些個割據政權比,那還是強的,畢竟割據江南的政權,能做到有餘力去北伐的沒有幾個!

  • 5 # 百科識普

    東晉是由西晉宗室司馬睿在西晉滅亡後南遷建立的偏安一隅的政權,東晉實力不弱,其中東晉曾經多次北伐,祖逖本有希望恢復晉朝舊土,但終究因為勢力強勢,功高蓋主,受到東晉朝廷的忌憚,功虧一簣,祖逖本人最後也因此鬱鬱而終,由於內部不團結,和東晉整個時代沒幾個願意真正支援北伐,只想偏安一隅,做個偏安朝廷,除了劉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他毫無建樹。

    淝水之戰,前秦皇帝有一統天下的雄風率兵南下,試圖一舉消滅東晉實現天下統一,但遭到東晉丞相謝安頑強抗擊,派謝氏兄弟謝石謝玄應戰,在淝水之戰取得大獲全勝。

    東晉沿襲西晉軍事制度,但有所變化,因皇權旁落,中軍往往有名無實,外軍大多由世族組成,統軍將領往往能稱霸一方,駐京師的有揚州都督所屬軍隊,荊州軍鼎盛時期甚至超越中央。

    關於兵源方面,因常年戰亂,兵員大減,不得不猜取募兵補充兵源,尤其是北方流民組成的北府兵,屢次擊敗強敵,在整個東晉後期等級如同中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風箏的象徵意義是什麼?急需啊!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