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6633513569255
-
2 # 寶珠兒去旅行
很簡單,篆字多刻在金石之上,書寫面積大,且篆刻器具堅硬,寫豎筆更容易,所以字形細長;隸書多用毛筆寫在簡牘上,簡牘為條狀,為在一根簡牘上多寫幾字,當然寫成扁狀,且毛筆筆尖柔軟,方便橫寫。
-
3 # 魔法小手工
小篆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稱,因為習慣上把籀文稱為大篆,故後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小篆又稱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變而來的一種字型,產生於戰國後期的秦國,通行於秦代和西漢前期。戰國時代,列國割據,各國文字沒有統一,字型相當複雜,於是秦始皇便以秦國的文字篆體,施行「書同文」來統一天下的文字,廢除六國文字中各種和秦國文字不同的形體,並將秦國固有的篆文形體進行省略刪改,同時吸收民間文字中一些簡體、俗字型,加以規範,就成一種新的字型—小篆。
中國文字發展到小篆階段,逐漸開始定型〈輪廓、筆劃、結構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號化,減少了書寫和人讀方面的混淆和困難,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行政手段大規模地規範文字的產物。秦王朝使用經過整理的小篆統一全國文字,不但基本上消滅了各地文字異行的現象,也使古文字型異眾多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在中國文字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隸書
小篆雖然是較整齊的長方形,結構由均勻圓轉的線條組成,但是書寫起來相當不方便,且字形繁複,由於種種缺點,故在民間很快地出現了一種新字型,將小篆的端莊工整、圓轉彎曲的線條寫成帶方折的,這種字型據說當時在下層小官吏、工匠、奴隸中較為流行,所以稱為「隸書」。到了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字型,中國文字發展歷史就脫離古文字階段進入隸楷階段,漢代以後,小篆成為主要用來刻印章、銘金文的古字型。 隸書的形成使文字從隨物體形狀描書的字元,變成由一些平直筆劃所組成的簡單字元,這種改變大大地提高了書寫的速度。中國文字由小篆轉變為隸書,叫做「隸變」,隸變是中國文字發展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結束了古文字的階段,使中國文字進入更為定型的階段,隸變之後的文字,接近現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識了。
-
4 # 千年蘭亭
秦始皇統一中國,“書同文,車同軌”是一個巨大的歷史進步。時至今日,中國開往歐洲的專列開出國境線還得換軌道,因為國內的軌道與歐洲的寬度不同。由此可見秦朝當政者的遠見。
小篆就是“書同文”的產物,它第一次統一了文字,相當於今天的推廣普通話,這讓文化更易於交流與交融。
但小篆難寫難認,推廣起來著實困難,於是下層官吏在抄寫文書過程中,變曲為直,變圓為主,將圓形的象形符號變成了方塊漢字,史稱“隸變”,這在文字史和書法史上都是大事件。
更由於當時尚未產生紙張,日常書寫大都在很窄竹簡或木簡上,由上至下書寫,一根簡寫一列。
古代條件有限,人們當然希望在有限的簡上書寫更多的字,顯然,將字寫扁即可做到這一點。這就是隸書多扁方的原因。
-
5 # 寫字吧
“隸變”是漢字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次變化。它破壞了文字的象形結構,進而使文字具有了精神的意蘊。
秦代在西周文字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提煉的,逐漸發展為點劃均勻、結構嚴密的小篆。隸書是在小篆草體基礎上,逐漸形成的正規字型。
隸書生於篆書,主要變化一在用筆,二線上條,三在結體。◆ 用筆
隸書將篆書簡單婉轉的弧筆,變為點、橫、豎、撇、捺、鉤等,趨於完備的筆畫。隸書將篆書圓轉相連的筆畫分解成平直的數筆,變篆書的圓筆為轉折的方筆。特別是“波磔”的出現,更給隸書增添了動感。
◆ 線條
篆書的線條均勻,粗細基本相同,但隸書改變了此束縛,將線條的方圓、曲直、粗細做了多種矛盾的調和,層次豐富,極富想象力。
◆ 結體
隸書將篆書縱勢的結體變為橫扁,雖仍基本上採用左右對稱、均勻的原則,但因為“波磔”的筆畫,而表現出疏密的對比。
隸書為什麼會將篆書縱勢的結體變為橫扁呢?第一,從書寫材料看,當時是用毛筆在竹簡上書寫,書簡會有纖維,纖維也不規則,在不規則的纖維上書寫,毛筆所到之處,就會形成阻礙。豎直的線條就要克服阻礙,於是隸書就變得橫扁。
第二,隸書在漢代的成就最為突出,隸書的橫勢,使文字的重心降低,行氣更為穩定,更能展現質樸寬厚的風格,這也正符合漢代古拙的基本美學風貌。
另外,不是有個成語叫“汗牛充棟”嗎,我想隸書將結體變扁後,更節省空間。牛拖同樣多的“知識”,是不是就不會留那麼多汗了。
-
6 # 老跨鬥
一、篆書的長字型
應該來源於古人將先秦象形文字與某些裝飾紋樣的圖案美結合起來了。長,有飄飄欲仙之美之勢。這種美,應該符合當時社會的審美情趣。篆書的長字型固然非常美,但是比較繁瑣,如同一個穿著長衫的人,非常講禮儀的場面穿可以,但如果平時也這樣,非常不方便。
二、隸書的扁字型
平時勞動的人,穿著莊重的長衫是不方便的,還是短衣為上。為的就是方便。篆書由篆書草率化書寫,經過秦隸秦簡等快捷書寫,就是由繁入簡、由長變短,與衣著同理。
三、心得
我認為,歷史是人民創造的,許多事物,都是基於人民群眾廣泛的社會生活、勞作、生產實踐中產生的。
回覆列表
大拙:漢字,由古符號,到蝌蚪文,甲骨文,鐘鼎文,大,小篆,隸。為書寫方便,漸演化成扁形。以後再進化到楷,草。餘不才,談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