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聚娛樂
-
2 # 影視樂之者
不請自來,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不僅《復聯》系列電影在日本沒有太大市場,所有的超級英雄、個人英雄類的電影,在日本都不被大眾所接受。
這和日本的民族特性與價值取向有很大關係。
文化差異巨大。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戰爭和藝術源於同一種原動力。只不過一個是向外,另一個是向內而已。
日本和德國在這方面非常相似,永遠只出產兩種人——藝術家和戰爭販子!
這樣一個服從意識強烈、等級制度森嚴的民族,你讓他們去接受那種個人英雄主義非常強烈的電影?
完全就不在一個頻道啊!
日本人可能會覺得:前輩們都那麼厲害,我怎麼可能會超越他們?……大庭廣眾之下,內褲外穿(超人),感覺好恥辱的樣子……地球被外星文明肆虐成這樣,不行,這都是我的責任,必須要剖腹謝罪……
一個是“恥文化”,一個是“契約文化”,兩者怎麼溝通?
價值取向完全不同。日本這個國家,非常崇尚和偏愛那種英雄末路式的悲壯之美;甚至於有一種近乎bian態的偏執——必須把事物停滯於最美的瞬間。比如說櫻花,再比如說武士道精神……
電影《47浪人》中,基努裡維斯等剩餘浪人,集體剖腹,場面何其壯觀啊!如果讓他們來拍攝漫威電影,那麼,鷹眼應該在完成所有任務之後剖腹謝罪,因為他沒能帶回寡姐,這是他一生之恥!
奇異博士也該在終局之戰落下帷幕之後,破腹謝罪——因為退縮與妥協對於英雄來說也是一種無法洗刷的恥辱!
託尼必須服從美隊,復聯就不應該發生內戰,因為必須有等級、有服從……
好吧,這樣的復聯,大家還想看嗎?
吊打全世界的動漫產業。要說日本最著名的產業是什麼?(老司機們請別想歪了!)
答案肯定是:動漫!
日本動漫產業,吊打全球!
2018年,《復聯3》在日本僅拿下27.9億日元的票房(相當於2.3億人民幣)。和中國、南韓等其它亞洲國家動輒上億美元的票房比(中國4.01億美元,南韓8851萬美元),《復聯3》在日本的境遇,可謂是相當慘淡。
同時,《復聯3》還被同檔期上映的《名偵探柯南:零的執行人》按在地上摩擦摩擦……
目前為止,樂哥還沒有掌握到《復聯4》在日本上映之後的具體票房情況,但是,從《復聯4》日本首映禮遇冷就能看出,該電影的日本總票房,基本不會太樂觀。
結語《復聯》系列電影,在日本這個國家,肯定沒有其它國家反響那麼大。
這與其民族特性、價值取向有很大關係!
而且,《復聯》還要隨時面對各種動漫電影的“圍毆”。
每天分享,每天進步,期待您的關注!
-
3 # 東風不破西風破
漫畫在國際上大概有兩個風格的分類,美漫和日漫,復聯的本質還是美漫,對看日漫長大的日本人來說,當然吸引力更小
-
4 # 鏡今月
華人在引進外國文化時,經常會進行“二次創作”。按照原意在漢語裡賦予相應的詞語,甚至於進行進一步聯想。主動積極去吸收外來文化。
而日本人就很直接了,沒那麼多么蛾子,直接音譯。就是直接用假名拼出來外語。
簡單直白點來說,如果我們按照日本人的性格來翻譯,那麼漫威角色就會成這個樣子:
鋼鐵俠—阿俄曼,
緋紅女巫—斯卡萊特VIOS,
滅霸—薩諾斯,
九頭蛇—海德拉,
…
只從這方面,就能看得出,現在日本對外來文化是持什麼態度。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科技經濟領先所帶來的文化自信。
中國現在科技和經濟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怎麼不像日本人那樣呢?
文化自信是需要慢慢養成的,滯後於科技和經濟的進步。
未來的中國產片,終究會出現能夠與復聯這類電影分庭抗禮的。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拭目以待吧。
-
5 # 晶檸娛樂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漫威仔細想想歸根到底說通俗點還是動畫片,在60、70年代美國也是美國一些動漫產業大佬的吸金工具,只不過在2008年漫威打了翻身仗,用小羅伯特唐尼出演的鋼鐵俠贏得了大舉勝利,再加上特效的加持,電影產業大熒幕時代的極速發展,所以漫威贏來了春天。
而日本,眾所周知日本是漫畫之國,名偵探柯南、海賊王、火影忍者、足球小將、蠟筆小新等等太多了,而漫畫產業也是日本政府很支援的一個產業,記得看過一個節目有一個小鎮就全是名偵探柯南的雕塑,所以可以看到在日本本國的動漫產業可以說非常昌盛,而對於日本人看待美國電影我想日本人的潛臺詞是:“還是我們自己國家的漫畫好看,看什麼美國動畫?”
回覆列表
對超級英雄電影,日本人具有天生的免疫力。
DC也好漫威也好,在日本票房都不怎麼樣。
原因不用細講,看慣了。新鮮感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連美國那些電影工作者多半都是看日本特攝長大的。
文化壁壘?沒那回事兒。
要是這次上映的不是復聯,而是星戰,那都不用想了。
暴打所有日本電影幾條街。
再提一句,復聯在日本真點兒背。趕上柯南+KINGDOM+蠟筆小新,素質三連。
爭首位已經很艱苦了,回過神來一望,
皮卡丘5月3日上映。
所有電影都要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