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通鑑智慧傳承—兔珞遙
-
2 # 飛躍海洋7
人死燈滅,一朝天子一朝臣。宋太祖趙匡胤死於“斧聲燭影”,死的很蹊蹺,而他的貼身宦官明知道宋皇后叫他去請四皇子趙德芳進宮料理後事,誰知王繼恩卻把當時的晉王趙匡義請來了。這由此看出,趙匡義早就收買了王繼恩,一個實權親王收買皇帝身邊的貼身太監,這就說明趙匡義一直對皇位虎視眈眈,而且做了很多背後的動作,連朝廷大臣們不知道多少被他收買了。所以當趙匡胤在世時提議從開封遷都洛陽,因為他這馬上皇帝知道一旦北方遊牧民族一旦突破太原防線,開封無險可守。可是這個提議卻被趙匡義一口否掉了說“在德不在險”,而大臣們都附和趙匡義的說法,趙匡胤無可奈何只得作罷。
那麼問題來了,趙家三兄弟都是武將,多次經歷過戰場上的廝殺,難道趙匡義不知道趙匡胤遷都是有道理的嗎?因為他在開封運作多年,自己的權力基礎都在開封,一旦遷都洛陽,權力就要重新洗牌,他運作多年的努力就白費了。所以說他的皇位得來不正,“金匱之盟”就根本不存在。為了杜絕後患,趙匡胤的幾個兒子都突然暴死,據說是趙匡義的親信御醫程德玄毒死的,而這個程德玄曾經是趙匡胤的御醫,是個用毒高手。連皇宮裡的御醫都被趙匡義收買了,那就更加證實趙匡胤的一舉一動都被趙匡義掌握著。當趙匡胤決定要立自己兒子為太子的時候,搶先一步的趙匡義來了個“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用毒藥毒死了趙匡胤。
但是為了證明自己繼承皇位的合法性,他必須找個由頭,那就是“金匱之盟”,而趙普為了再次進入中樞,於是迎合了趙匡義說“金匱之盟”確實存在,兩人一唱一和堵住了天下悠悠之口,而趙普也如願再次封相。“金匱之盟”說杜太后要求趙家三兄弟兄終弟及,當時還有個老三秦王趙光美。趙匡義為了切斷“金匱之盟”的隱患,幽禁逼死了趙光美。
而到了北宋末年,趙匡義的後裔宋徽宗,宋欽宗等全部被金國擄走,只跑掉一個後來的宋高宗趙構,可是趙構卻絕了後。正所謂天理迴圈,報應不爽!前人作孽,子孫遭殃!
-
3 # 髙專
一切都是為了自己!歷史是由勝利者去書寫的,古代打仗前要發表檄文,以表明其正義性,更為了得到人民的擁護。名正言順,合理成章,以免落人口實。此地無銀三百兩,越是看似完美的地方,被修飾的完美無瑕的地方,更容易埋藏黑暗。古代對皇權如此重視的君主,會輕意把權利讓給弟弟?在宋朝以前的唐朝就有"玄武門兵變"之實,前車之鑑。我更以為是弟弟毒死了哥哥。
回覆列表
趙匡胤、趙光義、趙普這三人的故事都頗為傳奇,而“金匱之盟”是這三大傳奇的連結點,可謂傳奇中的傳奇。但傳奇並不一定是假的,平淡不一定是真的,假平淡真傳奇不少。我們只能說:真的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某種程度上看,至少從外觀來看,所謂的“金匱之盟”確實存在諸多疑點,但是否真是造假? 則又不是我們可以隨意下斷語的。
“金匱之盟”的疑點至少有這麼幾個:
第一,趙匡胤不顧天下恥笑,從孤兒寡母手中搶得江山,卻偏偏要把這大好江山送給自己的弟弟,這個符合一般人的心態嗎?答案不言自明。
第二,所謂的杜太后(即趙匡胤的媽媽)的遺命本身就很奇怪。杜太后為何竟然要干預起來誰做皇帝的事兒了?自古以來儒家正統思想堅決反對婦人干政,尤其對於趙匡胤這樣的生龍活虎又頭腦清醒的壯年人士,需要太后“教育”嗎?而且,有宋一代,這事情(太后臨死前安排皇帝的接班人)竟然是獨一無二的,這就更奇怪了。這事兒雖然記載在正史中並且明文記錄太后告訴宋太祖“汝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但疑點卻仍難以拔除。
第三,杜太后去世於公元961年,而965年左右發生了杯酒釋兵權,為有宋一代的武將造反做了極好的預防。雖然我們不能從趙匡胤死後的事情來反推趙匡胤有把握杯酒釋兵權可以讓武將守規矩,但更不能證明趙匡胤在做了預防武將奪權的措施後仍然甘心情願地把皇帝寶座讓給弟弟。
第四,“金匱之盟”,趙普是發揮關鍵作用的人物,因為正史記載,太后臨死前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按照這個說法,趙普是個關鍵證人。但趙普這個人本身就是機會主義者,並不是什麼道德高尚的君子,也沒讀過什麼書,眾所周知的“半部論語治天下”就出自他的口。最重要的是,趙普在趙匡胤死後有求於趙光義,因為趙普的貪贓枉法被趙匡胤貶斥,同時又遭到同僚的打擊,作為一個老滑頭,他當然希望東山再起,從他的動機來看,獻媚取悅新皇帝無疑是他最好的翻身機會。怎麼獻媚取悅呢?最好的莫過於去掉趙光義的心病:堵住天下悠悠之口,證明他的皇帝寶座得來是正的。而趙普作為前丞相,又是趙匡胤的親信,他作證的分量自然是最重的,最有說服力的。
話分兩頭說,“金匱之盟”雖然有疑點,卻不能下斷語說一定是假的。
第一,畢竟這事兒記載於正史中,古代史官對於這樣的事兒,不能說完全不為尊者諱,但是要說他們就是要造假,存心要造假,也說不過去。更何況,修宋史的是元人。
第二,畢竟還有其他旁證。譬如司馬光《涑水紀聞》的記載,就明言太監王繼恩等作證趙匡胤平時確實就想傳位給趙光義。當然了,司馬光的記載是否完全屬實?尤其再結合後來的王繼恩膽兒肥到牟圖廢除趙光義的太子的動機來看,這裡也有疑點。
第三,就是我們的心魔,我們習慣於懷疑,但是,真相只有一個,我們可以推斷出一萬種可能,但可惜,真相只有一個,你能說真相就不是正史記載的那樣嗎?你能說趙光義趙普這兩人就陰暗到那種程度嗎?恐怕不能。
歷史有解不開的謎團,未必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