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聶作平

    簡單梳理一下,事情的來由是這樣的。

    明正統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鎮在大宦官王振的鼓動下,貿然御架親征,與入侵的蒙古瓦刺部戰於今天的懷來縣境內的土木堡。明軍大敗,多名尚書級高官戰死,明英宗本人也做了俘虜。

    面對瓦刺可能利用明英宗來要挾明朝的可能,在兵部侍郎于謙等人的堅持下,明朝另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為帝,改元景泰,是為明代宗。

    瓦刺面對明朝另立新君之舉,果然絕了以明英宗要挾的念想,遂將明英宗放還。明英宗回京後,被明代宗遙尊為太上皇,事實上是被軟禁於南宮。

    但是,明英宗一直未忘復辟。明代宗景泰八年,明代宗病重,明英宗在石亨等人的幫助下,發動奪門之變,成功復辟,第二次稱帝。

    這一回,輪到明代宗被軟禁於深宮,不久病逝。至於當初堅持另立新君的于謙,則被明英宗處死。于謙也像他的詩所寫的那樣”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代宗被軟禁時,明英宗廢其帝號,改封郕王,也就是他在登基之親的親王之位。死後,明英宗也以親王之禮葬之,直到明憲宗時才追認其皇帝位,南明時方有廟號代宗。

    明代宗也是明朝遷都北京後,惟一一個沒有安葬於十三陵的皇帝。

  • 2 # 清新果凍123

    “土木堡之變”後,上皇被俘,當時明英宗朱祁鎮的兒子太子朱見深很小,所以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攝政後被群臣擁立繼承帝位,是為明代宗。後來朱祁鎮被放回來,尊稱為太上皇但是住在南宮。

    景泰三年,太子朱見深被廢,朱祁鈺的兒子(唯一的兒子)立為太子,在他看來千秋萬世,就此成為了定局。可是景泰四年,他的兒子(唯一的兒子)朱見濟去世,帝國未來的繼承人沒有了。於是大臣御史鍾同上書“父有天下,固當傳之於子,太子薨逝,遂知天命有在”,意思說老子的皇位要傳給兒子,現在你兒子死了是老天開眼。而郎中章綸更猛“上皇君臨天下十四年,是天下之父也,陛下親受冊封,是上皇之臣也”,這句就不解釋了,地球人都知道。

    正月十四日朝會,朝會一開始就出現一邊倒情況,大多數大臣主張復立朱見深,朱祁鈺回答,我現在染病,十七日朝會在議。十六日夜“奪門之變”開始,徐有貞,石亨,他們撞開了南宮大門,朱祁鎮走了出來,朱祁鎮叫開了東華門,他走進了奉天殿敲響了上朝的鐘聲,這時的朱祁鎮真的可以大喊一聲“我胡漢三又回來了”,朱祁鎮又重新登上了帝位。在病榻上的朱祁鈺聽到鐘聲,左右告訴他太上皇復位了,他吐聲說“好,好,好”。

    朱祁鎮復位後大肆賞賜有功之臣,但是他卻忘記了最要命的事情,他十七日復位,但是他的弟弟生命力頑強並沒有死去,現在已經是二月初一,導致了大明朝出現了兩個現任皇帝,一個在外面,一個在裡面,於是他用皇太后的名義罷黜了朱祁鈺的皇位,這可真是千古難得的奇觀啊。

  • 3 # 美麗青春您真痘

    準確的說“明大一朝倆皇帝在“奪門之變”後,而非“土木堡之變”

    1449年7月,因也先向明朝朝貢的貢馬被太監王振私自削價近半,中飽私囊不滿,兵分四路嚮明朝發起大規模進攻。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瓦刺兵敗被俘,50萬的明軍在土木堡一帶全軍覆沒, 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史稱“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

    為避免也先要挾,孫皇后、于謙等眾大臣北京擁立英宗異母弟弟朱祁鈺即位,是為明代宗(年號景泰),朱祁鈺行等人打贏北京保衛戰,並又多次擊敗瓦剌,於是也先派人南下求和,將英宗朱祁鎮放回。

    英宗回來後被尊為太上皇,但軟禁在南宮七年。為防止大臣以英宗復位為藉口發動政變,乾脆將英宗幽禁在南宮門上鎖灌鉛,甚至加派錦衣衛嚴密看管,連食物都只能透過小洞遞入。

    (明代宗)

    1452年代宗下詔廢掉了太子見深,立自己的兒子見濟為太子。但見濟次年(太宗唯一兒子)夭折身亡。

    1457年正月初,景泰帝突然得了重病,臥床不起,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貞率兵千人將南官大門撞開,迎朱祁鎮復位重新成為了大明皇帝,史稱”奪門之變“,又叫南宮復辟。

    (奪門之變)

    朱祁鎮復位當日,逮捕兵部尚書于謙、吏部尚書王文。22日處死於謙、王文。倉促之間,皇帝來不及罷黜景泰帝,直到二月初一,才想起將景泰帝廢為郕王。將其軟禁到西內永安宮,連他生前為自己營建的陵寢都被銷燬了。

    因此,在正月十七至二月初一短短几日之內,一朝確實是存在兩位合法的皇帝。

    一個月後,朱祁鈺離奇死去,享年30,沒有能進入帝王陵寢,而是以親王禮葬於西山,於景泰帝究竟是自己病死的,還是英宗下了黑手,沒有定論。

    一直到憲宗繼位,才又給他恢復了帝號。

  • 4 # 泊圖泊途

    亂世中出現多個皇帝是一件常見的事情。無論出於公心還是私心,這種事都屢見不鮮。

    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出現兩個皇帝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因為官方皇帝只有一個。

    被瓦剌軍俘虜的明英宗自己認為自己是皇帝,瓦剌人也這麼認為。但是明朝不這麼認為。

    明英宗被俘獲後,于謙等人新立明代宗朱祁鈺穩定朝政。明英宗的政治地位相應的就貶值了。

    因此瓦剌軍想用明英宗要挾明朝政府的計劃也就泡湯。英宗對於瓦剌而言就如同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瓦剌在之後對明軍的作戰中失利,再次給了他們放回明英宗的臺階。

    他回朝後,依然是太上皇,但是境遇卻很悲劇,因為他身份過於特殊,所以日子並不好過。

    至於發動政變,那就是後來的事情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日本對韓國進行制裁,兩邊網民都說是美國指使日本這麼做的,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