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文文文文文文
-
2 # 四季文史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東方“禮儀之邦”美稱。熱情好客、禮尚往來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和風尚。孔子就曾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而在迎來送往中,華人又處處體現了“禮儀之邦”的風采。
古人十分重視人際間的相互交往,“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非禮也。”既有來往,又有回訪,才能表現禮節。因此,迎來送往就成為好客的一種禮節。從迎接賓朋好友開始,直至送別賓朋好友,始終處在一種熱情、體諒、和諧的氣氛中。
遇有親朋好友到來,主人首先迎於門外向客人施禮,互致問候後,再請進入門內,這是古人常用的“見面禮”。之後,主人前引客人登臺階,準備進入堂屋。在登臺階時,古代還有“拾級聚足”的禮節。“主人與客讓登,主人先登,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即主人在前引導客人,前足先登上一級臺階,後足再與之並齊,而後再登一級,又並足。這樣登臺階是為了照顧客人能跟上自己,避免客人感到緊張和冷落。
待登上臺階將要進入堂屋前,又有兩種禮節。首先是“將上堂,聲必揚”,即快進屋前,說話的聲音要適當提高,以告知屋內的人客人已到。再者是“將入戶,視必下”,這是客人應遵守的禮節,即在進入堂屋時,視線應向下。開門進屋,眼睛向下看,是因為考慮主人家雖然知道客人已到,但難免還有未及收拾的東西,這樣做,可以避免給主人造成難堪和尷尬。
古人在相互交談時,也極重視禮節,尤其是重視儀表的莊重,不允許有輕浮、放蕩的不文明舉止。即使是笑,也以不露齒為宜。“凡人大笑則露齒本,中笑則露齒,微笑則不露齒。”儘管在交談中會談及一些令人捧腹大笑的話題,但笑仍需節制。這既是處於禮節的需要,也表現了一個人的文明素養。在交談中,表現對對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謙遜,也是古人特別重視的一種禮節,被視為“禮貌”的體現。在對方講話時,自己要專心致志、洗耳恭聽,不能漫不經心,更不能打斷別人的講話。自己講話時,眼睛應注視對方,語調平緩,不能強詞奪理。
面見尊長者,應“請見不請退”。即對尊長者可以請求會面,但談話結束後,不要馬上請求離去,要等到尊長者示意後,再告辭。
古代宴飲人也很重視禮節。菜餚做好端上席間時,“凡齊,執之以右,居之以左。”即凡是用調料調製的羹類菜餚,端菜時要用右手拿住盛放的器皿,同時用左手託捧,以保持平穩,避免湯汁外溢、灑濺。
吃飯時,古人也不失禮節。“燕侍食於君子,則先飯而後己。毋放飯,毋流歠。小飯而亟之,數噍毋為口容。”在與尊長者一起用餐時,應先拿筷子吃飯,但要等到尊長者吃完飯後,自己才能放下筷子。吃飯時,不能將飯粒掉在桌上,更不能將菜餚中的湯汁流灑在桌上。飯要一小口、一小口的吃,但要等前一口飯嚥下後,才能再將飯放入口中。
賓客也不將自己作為外人,飯後還要幫助主人收拾餐具。“客自徹,辭焉則止。”如果主人勸阻客人收拾,客人才不動手。
待賓客告辭,主人為客人送行,通常是主人前引客人走出大門外。在門外,賓主再次相互致謝、答謝後,主人目送賓客離去。
華人熱情好客,文明禮讓。古人的交往禮節,在今人看來似乎很多很繁瑣,但恰恰是這些看似區區小事的禮節,才體現了我們泱泱大國五千年文明的禮數風範。
-
3 # 天碼星文史趣談
中國古代對於行禮是非常有講究的,而且上千年的儒家文化中尊卑概念非常明顯,所以社交中的各類禮節就尤為重要,其核心是體現出“地位”這個文化。
古代見面有哪些行禮呢?
01.拱手禮
拱手禮是最常見的見面行禮禮節,雙手胸前抱拳,不用彎腰。在古代用於平輩之間的非正式場合中比較隨意的禮節。就像西方文化中的見面握手類似。回禮同樣是拱手。
02.作揖禮
作揖禮跟拱手禮不同的是需要彎腰,但只需要稍微短彎腰。作揖禮也多用於平輩之間,但比拱手禮稍微正式的場合,表達對對方的尊重和感激。
03.長揖禮
長揖禮是將手舉過頭,然後抱拳後長彎腰行禮,彎腰時間長。長揖禮是非常重視的場合,對方的是師長、長輩、名人時表達對對方的重視時行的禮。當然如果是平輩,但對方名望地位很高也是要做長揖禮的。
04.跪拜禮-稽首
跪拜禮是古代非常重要的禮,其中稽首是最隆重的,跪地,然後雙手著地,頭要碰到地,而且頭著地時間較長。這種稽首禮主要用於君臣之間、主僕之間,是典型的尊卑之禮。
05.跪拜禮-頓首
頓首同樣是跪拜,跟稽首不同的是頭著地時間可以很短,只稍微“頓”一下。同樣頓首是很莊重的儀式。頓首可以長輩也可同輩,多表達重要的感謝之意。
06.虛左禮
虛左禮是古人多人出行時遇到坐車講究的禮儀,坐車時要把車座的左邊位置讓出來給身份最尊貴的人坐是古人的禮儀。
回覆列表
古代禮儀也分朝代,在春秋戰國時代,禮崩樂壞,那麼達禮,還禮肯定沒那麼嚴格,這時孔子就特別推崇周禮。於是就整理了周朝的禮儀方面的書,禮記,如果有興趣可以看下,比較詳細,但是主要講國與國,諸侯與諸侯之間的很多禮儀,規格太高了。
其他朝代,各自根據朝代,各自風俗都不一樣,這時我們如何瞭解呢,其實可以從古代文學裡看下,唐詩中有各類的贈別詩,送別詩,迎來送往很多內容被記錄在詩詞中,那麼說明古人在交往中是非常注重禮儀的,來而不往非禮也。
但是具體的禮儀如何,我覺得態度高於形式,你如果對待朋友是真誠的,你的情緒是誠摯的,那麼即使你什麼也不做,相信真正的朋友都能感受到。禮以真誠為最,不要矯揉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