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瘋狂的小栗子

    您聽說過“喪偶式教育”嗎?

    在家庭教育和孩子的成長中,父母都是孩子的榜樣。

    “孩子跟爸爸不親,甚至不讓爸爸抱。我該怎麼辦?”

    我想這是每個媽媽們都會遇到的問題,這種現象存在於現在的很多家庭中。由於父親忙於工作疏於家庭,或者因為各種原因常年不在家,大部分在孩子身邊陪伴他們成長的是母親,所以導致他們與子女的感情變淡,孩子就可能比較疏遠,不讓抱。父親的格局往往決定著孩子未來能抵達的高度。在父愛中長大的孩子,有很強的安全感,自信Sunny,敢於嘗試,敢於突破,往往有著更高的上限。

    孩子在12歲之前,往往會把自己的父親當成偶像。這個時候的孩子對父親往往有一種強烈的崇拜之情,把父親當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徵。

    孩子會下意識的模仿父親的行為方式。並期望在心智成熟之後,能抵達或者超越父親的高度。

    有很多孩子從小接受的都是“喪偶式”教育,這樣隨著年齡的變化,孩子內心會變得特別敏感,久而久之,他們會對自己有著巨大懷疑和否定,日後也會變得沒自信,沒安全感,所以父親的陪伴是同樣重要的。

    家庭教育中,父親參與得越多,他們在學校就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也容易成功。

    父親的教育一般比較“粗放”,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做事,而母親則比較細心,會主動幫孩子處理掉一些小事;父親對孩子提出的無理要求態度一般都比較強硬,而母親則時常心軟。

    父親參與的越多,越能與母親互補,彌補女性教育的偏頗。

    一個孩子的成長出了問題,通常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孩子沒有跟母親生活在一起,缺少母愛而造成心靈上的匱乏與缺憾;第二個原因是父親經常不在家,沒辦法給孩子更好的啟迪與影響;第三個原因是當孩子犯下某個錯誤的時候,沒有得到家長及時的糾正與調整。

    但是如果只把孩子扔給父親去帶,而母親不參與就可以了嗎?要知道母親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品德和人格。

    母親的行為舉止、思想品德,容易在子女心靈上留下深刻的烙印,逐步形成善與惡、真與假、好與壞、是與非的最初概念,而這個時期的基礎打得如何,將決定他們成為怎樣一個人。

    一個人的品德如何決定了他是否能夠在社會中立足。是否能夠與人友好相處,是否可以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犯原則性錯誤。

    母親特有的溫柔和寬容,能夠讓孩子養成寬厚待人的處事方式,這樣的孩子不尖銳,在踏入社會之後,往往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受母親影響的孩子,成人之後心理健康程度也比平均水平要高很多,事業發展、人際關係都相對穩定,不容易出現激烈的變動。

    只注意孩子身上的缺點,看不到孩子的優點,這是許多父母的通病。他們還是傳統地以“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為教育標準,覺得孩子不能誇,但這個觀點是相當糟糕的。

    這個時代正是需要你去不斷激勵你的孩子,去鼓勵他、支援他,讓他勇敢前行、開拓未來;而不是去打擊他、諷刺他、批評他,讓他畏首畏尾,躡手躡腳,永遠蜷縮在你的保護之下。要記住:打擊式教育,是隻有打擊,沒有教育的 。

    在如今孩子的教育中,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伴隨著孩子的一生。

    在家庭教育中,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不可或缺,“喪偶式教育”非常容易造成孩子發展的失衡。

    所以,每一位父親和母親,都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在自己擅長的地方,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全面發展,讓孩飛得高飛得遠的同時,也可以擁有一個成功而又幸福的人生。

  • 2 # 相信唯一

    “喪偶式教育”:一個精準狠毒的新詞,指家庭教育中一方(多指父親)的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長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邊,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援(如早出晚歸、子女很難見面、無語言交流等)。

    喪偶式的教育,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另一半,都是很糟糕的體驗。 是現在社會普遍現象,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共同參與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最大前提。

    為了避免喪偶式教育,我們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大多數女性比較細膩,從保護孩子的角度出發,會有更多的限制。男性有一些大大咧咧,覺得很多東西嘗試一下也沒關係,所以理念有時候就會起衝突。這兩種理念其實都沒錯,孩子的成長既需要無微不至的母愛,也需要大大咧咧的父愛。

    其次,讓男人在父親的角色中找到存在感。 女人的大包大攬會讓男人找不到自己的角色,因為幫不上忙,索性就不再插手。所以當男人想要為孩子做一點什麼的時候,你一定要去鼓勵他。讓他在育兒這件事上找到存在感,告訴他:“你做得很好”,“你對孩子很重要”。一步一步地把他往好爸爸的方向上帶,當然這個需要很長的時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不要用命令的方式讓他做某件事,在育兒方面你和他是平等的。你是母親,他是父親,你們對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不要過分去幹擾對方,哪怕你認為他的教育方式有問題,也應該在私下好好溝通,而不是在孩子面前指責對方。

    最後,多讓他們在一起玩耍、交流、遊戲,爸爸對孩子的愛就會越來越深,一家人的關係也會越來越親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家長總是覺得你的朋友都不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