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謙遜的湯姆貓
-
2 # 戴老師聊學習
語言和行為是每個人都具備的一種天賦,但是對於天賦的使用,每個人確是不一樣的。由於生長的環境不同,所以接受的教育和影響也是不一樣的。
拋開身體原因不談,那環境因素將是主導原因。由於不清楚題主所表述的不正常指的具體是什麼,所以不便就行為做過多的分析,接下來言論基於個人經驗之談。
十六歲一個本該成熟的年齡,此年齡段的孩子應該基本上都屬於高二或者高三的同學,對於學習,對人生應該都會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於是大部分的精力都會放在學習之上,日常思考的問題也是如何將學習提升的更快。但是此刻卻出現了不正常的情況?
原因可能有哪些收到了挫折或欺凌
從小到大一直養成的習慣
家庭成員或者外界人員行為,語言的長期影響。
身體因素
所以建議題主,深入瞭解一下孩子的情況,千萬不能主觀的去判斷。如果可以和孩子深入的交談一下是最好的,瞭解他的內心,找到問題的根源,及時解決。
-
3 # 牛娃經
這個的確是問題了,孩子這麼大了,應該去醫院看下,是不是有心理問題。
兒童行為異常是病人由於認識、情感和意志等活動的障礙導致的動作和行為的異常。十六歲已經是準成年人了,不能說是兒童了,這時候孩子的表現應該比較穩重,知道說話做事的分寸,知道自己的責任,一般會把精力放在高中的學習上。1、孩子亂說話可能是不知道自我和別人的界限,不太瞭解別人的反應,這反映了他的社會能力不強,情商不高。
2、孩子行為不正常,是他長期以來缺乏管教,不知道做事的規則和因果關係。應該諮詢心理醫生。
3、是不是孩子智力上的問題。給孩子做一個智力測驗,看看孩子是不是在某些智力方面存在缺陷,並針對治療。
很多行為上的問題都是長期的家庭教育不當,長期的心理壓力誘導並最終造成的。孩子的問題,根源在父母。一方面父母應該時間給孩子治病,藉助外部力量積極干預,不要讓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大,成為一輩子洗不掉的印記;另一方面,父母要找準自己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心理和家庭問題,給孩子一個正常的家庭環境。多和外界接觸,求助社會力量,讓孩子逐漸正常地跟社會打交道。
某些輕微的心理症狀,比如咬指甲、敏感多疑、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暴躁等,也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的幫助,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性格本就不穩定,更需父母多加照顧和引導。
--------------------------------
回覆列表
這種習慣的產生,與父母有較大的關係。孩子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然而,在孩子16歲之前,父母的行為習慣對孩子影響很大。沒有涉足社會的他們,往往會把父母當作心中的偶像。你不妨從自身找找問題,試著去找到答案。同時,你可以多與孩子談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