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段醫生答疑線上
-
2 # 十一少年遊
失眠即睡眠失常,或是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斷斷續續不連貫,而過早地醒來,醒後不能再繼續睡,有睡眠不足,全身乏力,倦怠感覺,多因健康情況不佳,疼痛、感覺不適,生理節奏被打亂,睡眠環境影響等等。
《睡眠障礙國際分類:診斷和編碼手冊》(即ICSD)對於失眠其中有兩種分類:
ICSD-2分類:
分類比較細,多數是由導致失眠原因而分的類別,各種失眠各有其特點。
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比如心裡生理性失眠,其特點主要是需要條件刺激,像有些人看電視或者是一看書就會犯困,而真正走到床上又睡不著,喜歡胡思亂想;矛盾性失眠也比較常見,像有些人感覺自己一夜都沒睡著,詢問家人時就會說都聽見打呼嚕了,這是一種主觀失眠;再就是精神障礙性失眠,就是平時常見的焦慮、抑鬱、緊張等原因造成的。
有些人合併多種原因的失眠,這種分類太細,臨床上不好推廣,貌似只有專業人員才會記住這些分類,所以ICSD又推出了另一種分類,根據時間分類:
短暫性失眠(小於一週)
在經歷到壓力、刺激、興 奮、焦 慮時;生病時;至高海拔的地方;或者睡眠規律改變時(如時差;輪班的工作等)都會有短暫性失眠障礙。 這類失眠一般會隨著事件的消失或時間的拉長而改善,但是短暫性失眠如處理不當部分人會導致慢性失眠。
短期性失眠(一週至一個月)
嚴重或持續性壓力,如重大 身體疾 病或開 刀、親朋好友的過世、嚴重的家庭、工作或人際關係問題等可能會導致短期性失眠。這種失眠與壓力有明顯的相關性。
長期失眠(大於一個月)慢性失眠,亦可維持數年之久,有些人面對 壓力(甚至僅僅為正常壓力)時,就會失眠,就像有的人容易得慢性胃炎或偏頭疼一樣, 已經形成了一種對壓力的習慣性模式。
很多人因過度關注自身睡眠問題而產生焦慮,進而出現緊張、不安、情緒低落,嚴重者可出現心率加快、體溫升高、周圍血管收縮等自主神經紊亂症狀。而焦慮本身又可加重失眠,長此以往就會導致症狀的惡性迴圈,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比如高血壓、心臟疾病、卒中,而部分糖尿病病人也存在一定的睡眠障礙。
所以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保持良好的情緒,多出去走走,鍛鍊鍛鍊;如果失眠非常嚴重就需要藥物治療了,不要私自用藥,請諮詢專業醫生!
-
3 # 中聽655
心脾虛不養心失眠。心腎不交失眠。瘀血失眠。鬱熱失眠。心陽不足失眠。肝陽上亢型失眠。心火旺失眠。肝胃不和失眠。脾腎陽虛失眠。氣陰兩虛型失眠。腎精不足失眠。陰虛失眠。焦慮型失眠。氣滯失眠。更年期失眠。老出來失眠。氣出來的失眠。頑固性失眠等。
-
4 # 使用者6503856202
失眠會不會導致血壓升高?
首先要清楚失眠的原因,失眠是怕睡不好影響身體、工作、學習產生的焦慮導致的,失眠是情緒,而情緒的波動肯定會影響到血液流速、加快代謝,所以,失眠可以使血壓升高。
回覆列表
段醫生講科普☞帶你一起漲知識!失眠分為慢性失眠、短期失眠以及其他型別的失眠。失眠可以導致血壓升高,但是需要充分區別是原發性高血壓,還是失眠導致的血壓升高。一、失眠的分類
(1)慢性失眠:失眠時間超過3個月,以及每週失眠次數超過3 次。
(2)短期失眠:失眠時間不超過3個月,每週失眠次數沒有要求。
(3)其它型別的失眠:僅在患者不能滿足慢性或短期失眠的情況下做出診斷,需慎重診斷。
二、不管是失眠的哪種型別,症狀類似:(1)入睡困難,入睡時間超過30分鐘;
(2)睡眠維持時間短,整夜覺醒次數超過2次;
(3)早醒;
(4)睡眠質量下降;
(5)總的睡眠時間減少,通常少於6小時。
(6)出現日間活動症狀,與夜間睡眠困難相關:
(7)當改善充足的睡眠時間,或舒適的睡眠環境時,仍有上述症狀。
三、失眠會引起血壓升高失眠導致的情緒緊張、焦慮等,可引起血壓升高。但是必須判斷血壓升高是否與失眠有關。當改善睡眠或休息後,血壓下降,提示失眠引起;若血壓未改善,提示原發性血壓升高。
四、失眠應該怎麼辦?慢性失眠,需要進行規範性治療。短期失眠,找到相關的誘發因素並去除去除,往往可使部分患者的睡眠恢復正常,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會轉為慢性失眠症。
慢性失眠患者需藥物、心理、物理、中醫、行為干預等綜合治療。
五、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大部分失眠患者存在不良睡眠習慣,破壞正常的睡眠模式,從而導致失眠。對於慢性失眠患者,專家不推薦患者自行進行睡眠衛生教育,建議與其他治療相結合,效果更佳。
1. 睡前數小時(一般下午 4 點以後) 避免使用興奮性物質(咖啡、 濃茶、吸菸、飲酒,等); 2.規律的體育鍛煉,但睡前應避免劇烈運動; 3. 睡前不要大吃大喝或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4. 睡前至少 1小時內不做容易引起興奮的腦力勞動或觀看容易引起興奮的書籍和影視節目; 5. 臥室環境應安靜、 舒適,光線及溫度適宜; 6. 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
長期失眠對於正常生活和工作會產生嚴重負面影響,對於經過自我調節仍然無法改善者,建議諮詢相關專家。☞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