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個說法我第一次聽說,是一個練習書法的朋友說的,他是培訓班老師。不知道大家怎麼理解呢?
7
回覆列表
  • 1 # 老路書法

    這句話應該是他練習了多年的書法之後,某一天,突然頓悟說出來的話。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書法教師。

    說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了宋代大書法家黃庭堅的故事,黃庭堅在早年苦練書法,一直特別苦悶。因為他的書法作品一直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特色,一次他在過河時看到船伕搖櫓,突然頓悟。他把這種生活的感悟融入到他的作品中去,就形成了他的書法作品的字型開張,縱橫奇倔,側險取勢的藝術風格。

    可以這樣說,一輩子沒有練過書法的人。他不會有這種頓悟,也不會說出這種有哲理的話。

  • 2 # 臨池管窺

    這句話的意思彷彿在說:人生不是活過來的,而是用心經歷過來的……呵呵!

    這簡直就是正確的廢話!未免有自視甚高之嫌。

    任何職業,或者說任何技藝,能做出點成績的,哪樣不是用心經歷?

    我們說搞科學、搞體育的、演員、廚師……甚至送快遞,能把技能練至極致,都會成為藝術!

    而在精益求精練就技藝的過程中,用心體察、用心感悟、用心歷練……各行如此,書法亦然!

    我們學習書法,有人為了修身養性,有人為了出人頭地,但不論目的如何,即使成為不了佼佼者,可卻都用心經歷。如果不練,何來經歷?

    所以你朋友的言論,只是一種感慨,僅此而已!

  • 3 # 葉下白

    字為心聲!

    弘一法師臨終絕筆 可見一斑

    弘一法師此作 若放在今天流行田楷的時代,豈不是批為醜書?

    然弘一絕筆之作,其萬千心態躍然紙上。此為字由心生之理!

    反之觀田楷:

    其中 人 流 日 等字可謂一成不變,在注意落款時間,跨度也至少好幾年了吧?

    那麼,一個人如果幾年時間寫出的字 一成不變,如圖PS一樣?那麼是不是很可怕?

    那麼這樣的作品 還能看出是 手寫的書法作品嗎?

    說到這不說另外一個話題:字如其人

    世人常道 字如其人 是謂正理

    然後世多以忠奸分之 實為矇昧之見。

    字如其人 是為其審美之品格 性情雅俗之別

    實在與三綱五常之道德論說毫無關係

    所謂內心清雅 下筆自清 其心混沌不安者,落筆便是渾濁不堪

    然 即便筆墨功夫甚為嫻熟 也遮擋不住內心的小九九

    書法的確不是練出的 是修出來的!

  • 4 # 翰墨書道

    這個說法只對了一半。理論與實踐就像人的兩條腿,缺一即為弊病。

    嚴格意義說,心法在先,實踐在後。

    我們知道人一切行為都是有意識的行為,而不是本能行為,所以人的行為是透過間接或直接的學習所獲得,我認為這種說法有道理的基礎也在於此。學習書法的一切知識都是透過臨摹字帖和書法理論的學習所獲得。古人很早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故有“字為心畫”、“心摹手追”之說。

    這也是為什麼學習書法必須透過直接臨摹經典碑帖或透過書法家的教授來學習書法的原因。帖和師的作用就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作為學生,就是將透過學習獲得的知識,心揮手運付諸與書寫實踐。

    王羲之在《筆陣圖》中說:夫欲書者,先幹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預想字形”就是心練,還有就是書空。其實,讀帖也就是心練,從點畫到結構,從整體到區域性的讀帖,再到神采氣韻,然後將所獲心得付諸於實踐,基本完成書法學習的心路歷程。

    其實繪畫和書法也一樣,如鄭板橋的胸有成竹的理論,其理如出一轍。

  • 5 # 子衿書法

    這種裝神弄鬼,故弄玄虛的話,不過是想以此來把書法這件事製造出些神秘的成份。不練?心想想就成?

    每天對著泥像祈禱的人,他們的心很虔誠,但是有誰見過靠祈禱而成功的人?靠心經歷的人,沒有堅實的手下功夫,就是心經歷遍天下,有用嗎?學習書法的朋友對“眼高手低”這個詞不會陌生。為什麼會眼高手低?就是眼睛見得多,眼界提高了。但手中的活由於練習不足,依然粗糙。心經歷的再多再高再妙,沒有練習做支撐,多高多妙的想法,落在紙上,只能是自欺欺人的空談。

    有志於學習書法的朋友,不要被這些神話迷惑。紮紮實實的練習,才是實實在在的學習之道。王羲之沒有幾十年的刻苦練習,光想能想成書聖?張芝練字,池水盡墨。靠想能想成草聖?趙孟頫日書萬字,前後五百年,縱橫一萬里,沒有練習做支撐,靠心去經歷得出來?歷史上靠練習而成就的大書家多不勝舉。靠心想象的,未聞也。

  • 6 # 千年蘭亭

    說書法是用心經歷出來的,難道繪畫不能說是用心經歷出來?難道音樂不能說用心經歷出來的。

    還有一種觀點,說書法拼到最後是拼文化。難道繪畫拼到最後不是拼文化?難道音樂拼到最後不是拼文化?

    藝術上有很多東西是共通的,我們不應拿這些共性來虛化、玄化具體的一門藝術,在學習時還是要透過其個性特點來掌握它。

    書法學習時,首先還是要強調技法,只有達到一定水平後,才去強調其精神方面的東西,畢竟不是人人都能達到這種水平。

  • 7 # 老路書法

    這句話應該是他練習了多年的書法之後,某一天,突然頓悟說出來的話。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書法教師。

    說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了宋代大書法家黃庭堅的故事,黃庭堅在早年苦練書法,一直特別苦悶。因為他的書法作品一直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特色,一次他在過河時看到船伕搖櫓,突然頓悟。他把這種生活的感悟融入到他的作品中去,就形成了他的書法作品的字型開張,縱橫奇倔,側險取勢的藝術風格。

    可以這樣說,一輩子沒有練過書法的人。他不會有這種頓悟,也不會說出這種有哲理的話。

  • 8 # 臨池管窺

    這句話的意思彷彿在說:人生不是活過來的,而是用心經歷過來的……呵呵!

    這簡直就是正確的廢話!未免有自視甚高之嫌。

    任何職業,或者說任何技藝,能做出點成績的,哪樣不是用心經歷?

    我們說搞科學、搞體育的、演員、廚師……甚至送快遞,能把技能練至極致,都會成為藝術!

    而在精益求精練就技藝的過程中,用心體察、用心感悟、用心歷練……各行如此,書法亦然!

    我們學習書法,有人為了修身養性,有人為了出人頭地,但不論目的如何,即使成為不了佼佼者,可卻都用心經歷。如果不練,何來經歷?

    所以你朋友的言論,只是一種感慨,僅此而已!

  • 9 # 葉下白

    字為心聲!

    弘一法師臨終絕筆 可見一斑

    弘一法師此作 若放在今天流行田楷的時代,豈不是批為醜書?

    然弘一絕筆之作,其萬千心態躍然紙上。此為字由心生之理!

    反之觀田楷:

    其中 人 流 日 等字可謂一成不變,在注意落款時間,跨度也至少好幾年了吧?

    那麼,一個人如果幾年時間寫出的字 一成不變,如圖PS一樣?那麼是不是很可怕?

    那麼這樣的作品 還能看出是 手寫的書法作品嗎?

    說到這不說另外一個話題:字如其人

    世人常道 字如其人 是謂正理

    然後世多以忠奸分之 實為矇昧之見。

    字如其人 是為其審美之品格 性情雅俗之別

    實在與三綱五常之道德論說毫無關係

    所謂內心清雅 下筆自清 其心混沌不安者,落筆便是渾濁不堪

    然 即便筆墨功夫甚為嫻熟 也遮擋不住內心的小九九

    書法的確不是練出的 是修出來的!

  • 10 # 翰墨書道

    這個說法只對了一半。理論與實踐就像人的兩條腿,缺一即為弊病。

    嚴格意義說,心法在先,實踐在後。

    我們知道人一切行為都是有意識的行為,而不是本能行為,所以人的行為是透過間接或直接的學習所獲得,我認為這種說法有道理的基礎也在於此。學習書法的一切知識都是透過臨摹字帖和書法理論的學習所獲得。古人很早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故有“字為心畫”、“心摹手追”之說。

    這也是為什麼學習書法必須透過直接臨摹經典碑帖或透過書法家的教授來學習書法的原因。帖和師的作用就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作為學生,就是將透過學習獲得的知識,心揮手運付諸與書寫實踐。

    王羲之在《筆陣圖》中說:夫欲書者,先幹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預想字形”就是心練,還有就是書空。其實,讀帖也就是心練,從點畫到結構,從整體到區域性的讀帖,再到神采氣韻,然後將所獲心得付諸於實踐,基本完成書法學習的心路歷程。

    其實繪畫和書法也一樣,如鄭板橋的胸有成竹的理論,其理如出一轍。

  • 11 # 子衿書法

    這種裝神弄鬼,故弄玄虛的話,不過是想以此來把書法這件事製造出些神秘的成份。不練?心想想就成?

    每天對著泥像祈禱的人,他們的心很虔誠,但是有誰見過靠祈禱而成功的人?靠心經歷的人,沒有堅實的手下功夫,就是心經歷遍天下,有用嗎?學習書法的朋友對“眼高手低”這個詞不會陌生。為什麼會眼高手低?就是眼睛見得多,眼界提高了。但手中的活由於練習不足,依然粗糙。心經歷的再多再高再妙,沒有練習做支撐,多高多妙的想法,落在紙上,只能是自欺欺人的空談。

    有志於學習書法的朋友,不要被這些神話迷惑。紮紮實實的練習,才是實實在在的學習之道。王羲之沒有幾十年的刻苦練習,光想能想成書聖?張芝練字,池水盡墨。靠想能想成草聖?趙孟頫日書萬字,前後五百年,縱橫一萬里,沒有練習做支撐,靠心去經歷得出來?歷史上靠練習而成就的大書家多不勝舉。靠心想象的,未聞也。

  • 12 # 千年蘭亭

    說書法是用心經歷出來的,難道繪畫不能說是用心經歷出來?難道音樂不能說用心經歷出來的。

    還有一種觀點,說書法拼到最後是拼文化。難道繪畫拼到最後不是拼文化?難道音樂拼到最後不是拼文化?

    藝術上有很多東西是共通的,我們不應拿這些共性來虛化、玄化具體的一門藝術,在學習時還是要透過其個性特點來掌握它。

    書法學習時,首先還是要強調技法,只有達到一定水平後,才去強調其精神方面的東西,畢竟不是人人都能達到這種水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蒙古大汗蒙哥,真的是因為被宋軍擊傷而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