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江老農
-
2 # 姜太糖
對於農民造飛機上天這種事,我認為應該不鼓勵、不反對,但要遵循國家相關法律。
農民“造飛機”的熱情不斷上升近幾年國內農民生活條件好了,好多人就想實現兒時的夢想——造飛機。遼寧省開原市的農民朱躍為了實現兒時開飛機的夢想,於是聯絡了幾個朋友,用兩年的時間,純手工打造的了A320飛機。為了打造該飛機,朱躍甚至賣掉了自己的寶馬車。
王清亮,吉林省公主嶺農民,只讀過小學。他從小就有當飛行員的夢想,18歲那的他產生“自己造飛機”的念頭。於是,2004年8月,他開始造飛機。
此外,還有農民蘇道成、鄭盛來、王金瑞、劉亦斌等等一大批土生土長的農民,都有飛機夢。
有夢想是好的,最好具備飛行器相關專業知識農民造飛機被很多人不看好,一方面是農民沒有飛行器製造相關知識,有的人造飛機的發動機不是摩托車的就是拖拉機的,這種飛機怎麼能飛起來?
另一方面造飛機需要大量的資金,好多人為了造飛機“傾家蕩產”。比如:河北省唐海縣農民鄭盛來為了造飛機丟了原來的工作,變賣車輛,一家人入不敷出。
對於農民造飛機,我認為應該不鼓勵、不反對,但要遵循國家相關法律農民有夢想是好的,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但是對於造飛機上天這種夢想應該慎重。我們不鼓勵、也不反對造飛機的夢想。
但是,造飛機要具備專業的知識,駕駛飛機更要取得私人航空駕照。近幾年“黑飛”現象嚴重,對航空安全形成嚴重威脅。不管怎麼說,你的夢想不能妨礙航空安全。
總的來說,農民造飛機這件事我覺得應該不鼓勵、不反對,但要具備相飛行器製造知識、遵循國家相關法律,這樣才是對的。
-
3 # qiangsheng36346341
這是好事。建國後按工農兵等分身份,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身份界定越來越模糊,一個人也可以同時擁有幾種身份。如本人上大學前是農民,後來到國企是管理人員,到媒體是媒體人和幹部身份,現在既是知識分子,也是三農領域創業者和專業人士,同時也是網際網路領域專家。。。我認為農民造飛機說明農民中有些人是複合型人才!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之一,未來我們各領域將更多出現這種複合型人才,不僅突破自己,同時也為社會創造更多了財富和可能,在此建國70年之際,祝我們國家更加繁榮昌盛!
回覆列表
這些年,全國各地都有農民造“飛機”的新聞報道,今年7月24日,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一位農民在石牌鎮同馬大堤上試飛自己製造的“飛機”,引起農民的圍觀,嚇得農民抄起手機報警,當地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疏散圍觀群眾,維持交通秩序,並勒令其停飛行,自行拆除“飛機”,這架飛機還真飛上藍天了,但製作粗糙,按航空模型複製的,該農民沒有研究製作飛機的資質,也沒有飛行駕駛的資質,可以說是非法制造、飛行,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有可能造成空難,也可能造成圍觀群眾意外傷亡事件。民警當場對其提出嚴厲批評教育,考慮到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不予以處罰。
農民熱衷造飛機主要都是飛機“發燒友”,有造飛機的夢想,比如安慶市懷寧縣的那個叫錢新苗農民在只有初中文憑,在學生時代就開始製作飛機,由於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造成的飛機都沒有飛上天,或半途而廢,或在父母反對下暫時擱置在心裡,但夢想就是夢想,永遠不會破滅,不造一架飛機出來,就覺得活著沒意思,錢新苗利用外出打工賺錢,一邊打工,一邊學習飛機制造、飛行知識,還參加了飛機制造飛行交流群,在群裡瞭解到飛機制製作關鍵技術、材料、發動機的購買與安裝,35歲回鄉開始再次製造飛機,終於在51歲研製成功,並試飛成功。談起自己製造飛機的意義和價值,錢新苗說,圓了我兒時的夢想,同時告訴人們,農民也有夢想,也能實現夢想,只要持之以恆地去努力,什麼事都能幹成。錢新苗無不良嗜好,這些年,就是把精力、財力投入到飛機研製上,專注幹這飛機制造的事。現在飛機機翼已經拆除,擺放在家,供人參觀。錢新苗表示,如果有展覽館、博物館等地方需要,他願意把這架“飛機”捐贈給他們。在農民造飛機的這件事上,我認為首先對農民發明創造行為應該褒揚,對農民鍥而不捨地精神應該肯定,在中國農村,農民小發明、小創造廣泛應用用農業種植業和養殖業上,犁、耙、耖、農具都是農民發明創造的,農民還發明瞭捕獵工具,發明創造是提高生產力,提升生產水平、生產率的重要力量,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在當今社會產業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大變革時代,更需要農民的發明創造,需要專利發明,需要自主智慧財產權,需要自己的品牌。我們應該鼓勵和支援農民發明創造,實現夢想。但農民製造飛機,沒有什麼專利,很多農民都是購買零件組裝。製造飛機需要資質,不能粗製濫造,沒有實用價值和社會作用。農民還是把發明創造放在實用性上,有廣闊市場前景上,解放生產力上。飛機即使製造出來了,也不能投入商業使用和批次生產,沒有實用價值。飛機制造有嚴格稽核、驗收、審批程式,農民製造飛機,很難透過資質關,很難透過稽核、驗收關。技術含量低,沒有市場的。在央視《我愛發明》欄目裡,發明者幾乎都是來自農村,都是農民身份,發明的專利技術都是服務於三農的技術,農民首創精神來自骨髓裡、來自血液中,來自基因裡,我們應該正確引導農民發明創造,讓農民發明用於農業生產,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用於農民生活的改善,只有這樣農民才能把知識變成財富,發明創造才能有市場,有社會意義,有創業價值!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