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圓夢

    歸納一下有三種消費群體:

    (1)第一種消費群體是有錢人,一般都在國外購置房產,很少在國內消費。

    (2)第二種消費群體是年輕人,一般都在網上購物,躺在沙發上動動手指,只有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

    (3)第三種消費群體是退休老人,其中一部分屬於事業單位的退休職工,生活水平相對比較高,應該有條件到實體店去購物。但是其中絕大多是企業退休職工退休費很少,生活水平相對比較低,省吃儉用在有點病,吃點藥就更困難了,反正我是有很多年沒有去商場購物了。

    我想這幾類人的消費情況足以說明實體店大批關門主要原因是購買力不足,哪裡來的jdp呢?

  • 2 # 麻辣火星

    首先感謝提問,這確實是目前的一個普遍存在的現狀。

    有的人會說房價上漲帶動房租上漲,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物價上漲水平超過工資上漲速度等因素,這些是造成實體店利潤下滑的原因。

    但我想說並非主要原因。日本和美國沒有電商麼,東京和紐約房租不漲麼,他們好像電商比咱們發展的要早吧。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說日本國民不偏愛網購,有時間的情況下還是喜歡去商場購物。不是因為他們收入高,不差錢。據說有的日本人半年前在商場買的電視機,覺得不好用,還去商場退貨。商場就給他退。這是服務意識,當然商場的價格肯定比網購貴多了,消費者買的是附加的服務。

    你可能要說了,那是國外,國內行不通,華人就買便宜的。你錯了,國外也有各種消費人群,有的人只在麵包店打烊前半小時買麵包,可以有一折。相對的肯定有人一大早去買新鮮的麵包。因為消費群體不一樣。

    國內很多超市和商場做的不錯,有沒有分析一下原因,我挑擔他們那有一家商場,買不買東西都免費停車,買的東西有質量問題或者不喜歡沒損壞都可以無條件退換,一個商場把方園十幾公里的商場擠的無法生存,聯合打壓他,這家商場做出的讓步就是服務不變,每週二全店停業一天。

    我們這有個商場做的也不錯,具體名字我不說了,沒收著廣告費。但是他們那買衣服鞋子一個月內,只要你沒穿,或者沒損壞,標籤沒拿下來,都可以退,質量問題更是包退換,他們地下超市的蔬菜水果比附近賣的都貴,但是新鮮,晚上8點開始打折,賣不出去就扔掉了。

    我想說這就是服務,消費者有對服務的需求,為什麼電商要有7天無理由退換貨,要有售後保障金,他們在用這種服務和實體店搶市場。

    實體店在搶奪流量的大戰中落了下風,不思進取,還說是受電商排擠。以前沒有電商的時候,你賣服裝,隔壁也賣服裝,你沒人家賣的好,你又要怎麼說。

    做事情,要多為成功找方法,不要為失敗找藉口。從電商發展到今天,做實體店的你是否也注意了,以前店鋪隨便開,有的店家坑完人就耍賴,官方除了售後投訴,開了專營店鋪,店鋪有保證金的,後來普通店鋪也有誠信質保金,人家電商也在想辦法做的更好。

    而做實體店的你們呢,一邊抱怨,一邊降價,有人說得好,現在不要講薄利多銷,我們要厚利也要多銷。

    你是不是說我在說風涼話,好聽的誰也會說,有能耐你幹啊。

    我不和你抬槓,想不出辦法,賺不到錢的是你,上面例子給你舉了,做的好的實體店有那些好的做法也說了。

    我是有辦法,但是未必適用於你

    還是感謝提問,自己悟吧

  • 3 # 普通人155061080

    所謂的什麼實體店,其實和實體挨不著什麼邊。不過是一種銷售渠道而已。難道網商賣的就是虛擬的嗎?他們還不是一樣要有地方辦公,有庫存,有工作人員,不同的是打破了地域限制,突破了門市面積限制。以前我們說銷售網點為王,包括x(地區),Y(單店單品銷售量),Z(單店品種種類)三軸資料,現在網銷把第一條就打破了,根本沒有所謂地區限制,那麼以前靠守著相對壟斷位置的所謂黃金地段,一下就是去意義了。而且越是這樣的位置,就有點店大欺客的意思,而網上銷售,你一般都不知道顧客是什麼樣的,商家到底實力如何,所以都是看點贊和評論,相對而言,逼著用服務來換取回頭客。

  • 4 # 生活領域創作者

    題目太大了,我只從表面的現象說這個問題吧,分析如下:

    1.實體店服務意識

    實體店會考慮人工成本,所以很多時候,你在購物的過程諮詢一些問題,無人應答。

    比如你去 超市購物,如果你想退掉某一件商品,整個流程可以把你繞暈。但是在線上買東西就不一樣了了,7天無理由退貨,而且流程操作簡單。

    2.消費群體

    目前整個市場消費主力軍,是00、90、80.都喜歡“宅”。生活所需物品還是很有必要的,所以都會選擇去線上購買。

    3.實體店成本高。

    ①租金貴 就拿在目前自己住的地方商鋪來說,鬧食街上一個30-50個平方米小便利店租金2萬/月,水費6元,電費2元。房租加水電費用就23000左右。

    ②人工成本 一天的營業額不能低於6000,而且要做24小時才能達到,做24小時經營就意味著需要配置3名員工才可以,人工成本上都佔了營業額的大債主了,

    4、實體價格偏貴

    線下實體店的物品普遍比線上貴,就拿進1-2年比較火的電商平臺某多多,一把天堂傘在實體店起碼要25-40之間吧,但是某多多便宜到只需要8-25元就可以購買,它衝擊了很多實體2元/5元/10元/實體店。雖然自己未在上面買過東西,但是身邊的同事都說價效比還可以。這樣足以證明了中國大體市場經濟在走下滑趨勢,人們在購物過程中就挑選價效比高的物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與酒店簽訂住宿協議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