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亢龍有悔44

    有兩個人,李世民和尉遲敬德。李世民想皇位,而尉遲敬德更想幫李世民得到皇位建立不世之功。太子名分早定,有功於國家,根本沒有所謂好色上小媽的事。李世民和尉遲敬德賭一把大的,贏了什麼都有,輸了死光光。

  • 2 # 百曉大神

    謝謝邀請。眾所周知,李建成才是大唐王朝的正牌太子。名正言順。而且處理政務也沒有問題。玄武門事件是實實在在的謀朝篡位。不僅僅殺害了太子李建成。還殺死了他的四弟李元吉。霸佔了他們的老婆。不顧父親李淵的苦苦哀求。將他的侄子們全部殺光。順便囚禁了父親。逼著父親讓出了皇位。這就是原罪。這在中國曆朝歷代都是不可饒恕的。這就是為什麼他要觀看記載皇帝一舉一動事件的起居注。篡改歷史,實際上就是由他開始的。她很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他很想在別的事情做了些什麼?比如說好好的治理國家。開疆擴土。在歷史上立下一些功勞。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 3 # 歸藏易數硃紅兵5331

    如何看待歷史上的一些事件和人。一定分清——大愛和小愛。大義和小義。

    歷史上很多人都曾經做出違背常理的事情。但是都做出了更大的貢獻。

    玄武門之變,這個是大義。團體利益高於家庭利益。如果李世民小義為了兄弟們感情,他就會把團體帶到死亡裡去。

    是內疚還是慶幸自己僥倖沒死,還做了皇帝。一定是慶幸。沒有內疚和自責。不光要殺了兩兄弟,還要把子女妻妾全部殺光。斷絕以後起亂的根源。

    小義小愛會害死自己,誰跟著你一起也會被你連累的。

  • 4 # 詳侃歷史

    我談談我的看法。

    一、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的責任

    現在很多人把玄武門之變的責任完全推給了李世民,似乎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精心策劃、而且蓄謀已久的一次旨在篡位奪權的政變。

    而實際情況如何呢?

    根據史書記載,在武德九年(626)五月太白經天事件發生後,太史令傅奕向李淵密奏: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意思是李世民要取代李淵當皇帝。李淵因此對李世民產生了殺意。李淵的這一變化,被李建成迅速掌握,於是,李建成與李元吉制定了昆明池兵變計劃,準備利用李元吉率軍增援鹽州烏城的機會,在昆明池餞行時,派人刺殺李世民,同時,由李元吉在軍中坑殺秦王府的核心人物尉遲敬德等人。這一計劃被李世民安插在李建成身邊的率更丞王晊密報李世民。

    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為了自保,才臨時決定先發制人,發動玄武門之變,反擊李建成和李元吉。

    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鑑》時認為,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目的是為了自保,但是,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存在一定瑕疵,如果李世民能等到李建成先動手,然後再反擊,就好了:

    太宗始欲俟其先發,然後應之,如此,則事非獲已,猶為愈也。既而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門,推刃同氣,貽譏千古,惜哉!

    據此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目的是為了自保,這沒有任何問題,有問題的只是自保的方式。因此,所謂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的“原罪”,其實非常小,頂多是方式方法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而且,後發制人,雖然可以完全佔據道德制高點,但是,風險也會相應大很多,萬一李建成首先動了手,李世民能否成功反擊是存在較大變數的。

    既然沒什麼所謂的“原罪”,也就不存在因此剋制自己的問題了。

    二、李世民是否在努力剋制自己

    我看現在網上不少人認為,李世民因為揹負著玄武門之變的心理負擔,因此,在貞觀年間一直努力剋制自己的慾望。果真如此嗎?

    李世民的慾望是什麼?他喜歡騎射,喜歡打仗,當然,與正常人一樣,也喜歡享樂。這些慾望,李世民剋制了嗎?我們逐個來看看:

    (一)騎射

    據《資治通鑑》記載,早在貞觀元年(627),李世民就因為過於喜歡騎射,而被大理少卿孫伏伽批評:

    上好騎射,孫伏伽諫,以為:"天子居則九門,行則警蹕,非欲苟自尊嚴,乃為社稷生民之計也。陛下好自走馬射的以娛悅近臣,此乃少年為諸王時所為,非今日天子事業也。既非所以安養聖躬,又非所以儀刑後世,臣竊為陛下不取。"

    據此看,當時剛當上皇帝的李世民,仍然是當年秦王的做派,不但喜歡騎射,還喜歡在近臣面前表演,真沒看出李世民曾剋制過什麼。

    關於李世民騎射、打獵的記載,從貞觀初年開始,可以說比比皆是。

    只不過李世民射獵,會盡量不違農時,不勞民傷財,因此,對百姓造成的影響不是很大而已。

    (二)打仗

    打仗是李世民的一大特長,也是愛好。貞觀年間,唐朝對外戰爭始終存在。貞觀四年(630)平定突厥,貞觀九年(635)平定吐谷渾,貞觀十二年(638)擊敗吐蕃,貞觀十四年(640)平定高昌,貞觀十五年(641)擊敗薛延陀,貞觀十八年(644)平定焉耆,貞觀十九年(645)重創高句麗,貞觀二十年(646)徹底平定薛延陀,貞觀二十三年(649)平定龜茲。

    只不過,李世民打仗從來都是量力而行,不像隋煬帝那樣好大喜功,每次出動的兵力都不是很多,最多也就十多萬人,而且幾乎都在外線作戰,還幾乎每戰必勝,因此戰爭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比較有限而已。

    (三)享樂

    這方面,李世民也從來不虧待自己。

    從貞觀初年開始,李世民就隔三差五的跑到九成宮等地避個暑,遊個玩什麼的。九成宮,洛陽宮等,基本都是貞觀早期就修建的。

    只不過,李世民修宮殿也是量力而行,有多少錢就辦多大的事兒,不透支國力,因此,並未因此激起民怨。

    綜合以上分析,李世民並未故意剋制自己,他只是辦事遵從一個度,量力而行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盆景配土火山岩可以代替河沙嗎?注意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