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玩童財經
-
2 # 壹號股權
這個無法監管,減持是股東的正常交易權利,股市本就是一個股權交易市場,為什麼要限制交易?本來減持是股東正常的權利,但是為了“政治正確”,非得找一個理由——改善生活,那想想也可笑的,哪有改善生活用幾千萬幾個億的?說的好像很可憐一樣,說了這個理由,然後股民就能理解了:大股東也有生活的呀。
但是你要不找這麼個理由,那麼股民就口誅筆伐,認為這就是“套現”!其實套現是一種強行的道德說辭,股權的交易就是股東的正常權利,他願意減持這個是他的權利,這個還需要什麼理由?
限制大股東減持真的就對散戶 好嗎?對資本市場好嗎?2015年股市先後經歷過三次崩盤,也前後出臺了多次限制5%以上股東減持的規定,比如2015年7月發生股災2.0,那麼就要求持股5%以上的股東6個月內不能減持。看起來是維護了市場的穩定。
但是結果如何?
6個月後的2016年的元旦,迎來了股災3.0,股市再次崩盤。當然這次原因也有熔斷制度的原因,熔斷本來也是限制交易,限制極端的情況股市發生巨大的波動,尤其是防止下跌,初心是好的,但是這些政策是好心辦壞事,一旦股市大跌的時候,未來在熔斷之前把手裡的股票賣出,客觀上增加了市場賣出的動力,反而最後迅速觸發熔斷機制,然後市場停止交易,徹底喪失交易的流動性!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限制大股東減持有利於資本市場嗎?進入2016年之後,因為股災3.0的發生,對於減持的規定有延期了,但是上市公司沒錢,大股東也缺錢,怎麼辦?
於是就股權質押!
結果2018年因為股權質押又迎來了1年的下跌,年度跌幅甚至創新了歷史記錄!
都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其實股民也差不多,頂多不超過7個月。
2005年實施的股權分置改革是資本市場的巨大進步,在這之前大股東的股票是不能在二級市場交易的!現在要限制大股東減持?15年前限制得更厲害,結果如何?
大股東對二級市場根本就毫不在意,因為他們的股票無法在二級市場交易,為什麼要在意二級市場 的股價呢?從根本上喪失了維護二級市場股價的動力,最後也是一地雞毛!
投資這如果永遠抱有限制交易的思維,這個市場就不會變好!
-
3 # 遁逃者
想把減持管好,一定要在制度上想辦法。
2017年5月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這個規定被市場稱為“減持新規”,該規定限制了減持比例和減持時間,透過拉長時間的方式來減緩重要股東減持對市場的衝擊。該規定出臺之後,應該說“清倉式減持”、“過橋式減持”、“精準減持”現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因為A股最近解禁的股份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對不少股票來說,減持壓力還是非常大的。
大股東、董監高這些人,他們持有股票的成本非常低,即便是市場低迷,股價跌得不像樣的時候,他們也是盈利的,所以減持隨時都可能有,但是牛市的時候還好,熊市的時候,減持公告一發出來,持有的人往往市值損失很大。
因此,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減持,什麼樣的情況下不能減持,還是要從制度上進一步細化。
尤其,現在很多新股上市的時候,流通市值很小,往往都被炒得很高,當大股東持有的股份解禁的時候,流通股卻大部分在中小股東手裡,此時,大股東因為減持衝動,散戶小股東就慘了。所以市場一直在呼籲實行上市全流通。
其次,對於那些疑似利用訊息操縱股價的行為也需要做出明確規定。比如,最近特別或的金字火腿,上市公司先是公告與杜邦合作生產人造肉,結果股價6天5漲停,然後又公告要減持5%的股份,這種情況到底是不是合規,或者應不應該管,應該怎麼管,目前還是沒有很好的判斷依據。既然如此,投資者肯定就只能自認倒黴了。
而金字火腿這樣的情況在A股卻是屢見不鮮,我敢說,這裡面大部分可能都是有問題的。所以,資訊披露與減持公告之間的關係,時間間隔等等,是不是應該做出必要的限制呢?
上市公司的實控人,上市本來就是為了融資,大小非董監高之類的也是了賺更多的錢,股市不就是因此才設立的麼?所以,對於那些合理的減持,要鼓勵。而涉嫌欺詐或者釋出虛假訊息的則要打擊。
-
4 # 郭施亮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融資屬於首要功能,但與之相比,投資功能仍需要得到匹配。然而,在國內股票市場中,投融資功能卻處於相對失衡的狀態,市場缺乏對投資功能的重視,往往容易導致融資問題一直無法得到實質性的解決。減持與增持,本來屬於資本自我選擇的結果,但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大股東在股票成功上市之後,獲利豐厚,都試圖想盡辦法減持股票,但減持股票需要有著相應的減持理由,而在實際情況下,大股東的減持理由卻是五花八門,有的屬於為改善生活而採取減持的策略;有的屬於為緩解企業的經營資金壓力;有的屬於緩解質押盤壓力採取減持的策略等。對於一系列的減持行為,本身還是具有一定的衝擊影響力。在限售股密集解禁的背景下,股份減持的風險也隨之提升,但大股東任性減持的行為,仍需要得到監管,但有針對性監管,仍需要從本質上提升資本市場的違法違規成本,或提升變相減持的綜合成本等,以起到約束減持行為的目的。
回覆列表
這個事情吧,不能一概而論。
有的真的是減持了,然後拿錢去吃喝嫖賭,買豪車玩嫩模的。
有的吧,是拿去真正幹事情去了。
具體問題具體處理分析了。
畢竟,上市公司如果錢緊張的話,正常的減持,然後拿去做事情,倒是無可厚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