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換個方位思考
-
2 # 撿了芝麻丟西瓜
25歲,已經是成年人了,和父親溝通起來吃力,說明你父親還沒有把你放在成年人的位置來溝通,總覺得你還是孩子,又或者,你平時說話的方式,讓父親覺得像孩子耍脾氣。
我與父親的關係超級好,他很愛我,我也很愛他,我可以跟他撒嬌,也可以跟他正襟危坐,由此,說一點我個人經驗。
經常喜歡“刨根問底”。和他在一起的時候,我習慣讓他多說,讓他多說的方式之一,就是在他喜歡的領域,不斷問問題,讓他有“為人師者”的感覺。
例如前陣子打電話問父親今天都幹了什麼,他說今天種菜,我就會“哎呀,今天種了啥菜?”“咦?油麥菜是這個時間段種的嗎?”“那要多久可以吃哇,現在就想吃老爸種的菜了”等等,我就是這樣問問題的方式,讓他多說話。如果這個話題我覺得不想進行下去了,我就會問今天吃了啥。
自己掌握說話的主動權,其實如果長期這種說話模式,之後都不用你問,他都能娓娓道來。這個說話模式,是奠定彼此有話說的前提。
擁有獨處的時間。我每次只要有回家,都會有兩三次和父親獨處,深度交談的時間。這個需要自己掌握。
我一般是收拾晚餐桌子的時候,順便煮水,然後跟我老爸說,“老爸,陪閨女喝喝茶哈,不許走哈!”我老爸一般都是很開心的說“好”。
不同地域不同的風俗,我老家那邊,就是坐著喝茶聊天的風俗,所以在泡茶喝茶的時候,就開始聊聊老爸近況,聊聊自己近況,一般只要開始聊天,聊著聊著,總能聊到比較深的話題。
長期有這些場景,久而久之,父親就會把你當做成年人,家裡有什麼大事都會先和你溝通。
最重要的一點,停止向父母要錢,並且每個月定期給父母錢,這是承擔一個家庭的一個兆頭,有家庭付出,會讓父母快速把你列入成年人範疇。只有站在同一高度,才能進行平等的溝通。
-
3 # 海燕21096
一般家庭的孩子,都是跟媽媽溝通沒問題,但是,跟爸爸交流就比較困難。一是男人都有點大男子主義,他們把與孩子的教育溝通,當做是媽媽應該並且必須做的事,自己儘管掙錢養家就可以了。而是,因為大多數爸爸外面工作壓力和養家壓力大些,沒心情顧及孩子的感受,也忽視與孩子溝通。
既然你很愛自己的爸爸,也會了解爸爸的性格和體會爸爸的不易,你應該想辦法與爸爸交流溝通,以前可以寫信,現在可以用微信啊。把自己想表達的愛與感情,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發給父親,父親會看到並且會反思。都說父愛如山,其實父親就算是脾氣暴躁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歲月也會磨圓他的菱角,只不過,男人一般是沉默如金,假如你把你的想法,感受,和對父親的愛,表達出來,父親也會感到高興和欣慰,也會慢慢開啟心扉,與你細細交談的。
記住,作為孩子,一定不要跟父親抬槓,一定要尊重父親,那樣,你們父子(父女)的關係,會越來越好,交流越來越順暢。也會彼此尊重對方的想法。
-
4 # 一研為定emmm
兩年前我跟父親的關係處理的也不好,但現在處理的還不錯。經常聊天
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做的就是主動。主動去表達,去表達你對父親的愛,主動去找父親聊天,聊家常,聊一些工作上的事。
父親他們總不是擅長表達的,但絕對是愛自己的孩子的。
陪伴和理解。父親也需要,瞭解父親喜歡什麼,投其所好總歸不會錯。多跟他聊一些他感興趣的,多陪陪他們。
加油!感恩!
-
5 # 末學王五
為你祝福!你的人生是豐厚的,你的智慧是圓滿的,也為你的父母祝福,祝福他們生了你這麼一個好兒子!什麼是溝通?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句愛語,洗腳搓背,……真愛無言,不求回報!
-
6 # 梵人1976
不知道你的爸爸是個什麼樣的人,既然你很愛你的爸爸,說明你的爸爸是個好爸爸。
你的爸爸可能肩負著家庭的重擔而忽略了和你的交流,你要理解他。
我覺得你不用刻意的去和你的爸爸去交流去溝通。
如果你和父母住在一起,你可以在你爸爸回家後,主動泡杯熱茶給他,給他捏一捏肩膀,主動給爸爸盛飯,父女之間的愛其實也不需要太多的語言,你的行動就會讓你的爸爸感受到。
要是不住在一起,多打打電話,有空就回家去看看,幫家裡人做做家務,給家裡人帶些喜歡吃的東西,不需要多昂貴的東西,你的誠意才是最好的禮物。
溝通困難,只有付出行動,你的行動會讓你的爸爸感受到你對他的愛!祝你成功。
回覆列表
關於親子關係,淺談幾點:
首先我們要明白,親子關係中主導地位的是父母,孩子是被動接受體,所以我們經常講,父母要學會和孩子溝通,而不是孩子學會和父母溝通,當然,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成熟,這個角色會慢慢扭轉。
其次我們要明白,父愛和母愛的區別,母愛是親子的感情紐帶,更直接,所以大多孩子與母親話比較多;父愛是親子的精神支柱,更隱晦,所以大多數孩子與父親需要較少,但對父親精神依賴更大。
最後我們要明白,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最值得信賴的終身導師,從這個關係我們去尋求突破最好。
作為孩子,我們如何拉近與父親的距離,或者如何和父親有效溝通,如果你年級尚小,建議你多以問的方式,這樣可以更有效的增進與父親的感情和有效溝通;隨著年齡增大,獨立自主之後,要學會轉變角色,就像父母對孩子一樣,要多去了解、理解父母,然後主動找到對方更感興趣的話題,這樣更有效增進親子關係及有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