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修狍
-
2 # 陳愚若蘭
悟,以說文解字而論,為自己對某種疑惑之事當看到某種情景時突然想通一件事便是悟,如歷史上相傳張三丰練拳一直想另避溪徑,終日苦思冥想,不得其蹤,後偶遇堂郎捕蟬忽突思想通達,這便是悟。
-
3 # 朱志宇
迷人經千劫萬劫沉於迷途而不知返,但人心佛性卻永遠存在,不增不減。一但開悟,當下認得本心,即證本來面目,此為悟!
-
4 # 凌兒38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這段三段論就是一個頓悟的經典。
世界還是那個世界,生活還是那個生活,經過頓悟,高度就變了。讓日常生態提升,又在提升後迴歸,看似與原來無異,實則提升了高度。
-
5 # 怒天遊戲
踏踏實實做事
平平常常做人
欲行善 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欲作惡 禍雖未至福已遠去
發上等願 結中等緣 享下等福
向寬處行 擇靜處居 隨心處安
-
6 # 姚九三
你熱鬧萬分,你孤獨一人。你開懷大笑,你孤獨一人。你若無其事,你跌跌撞撞。你平靜無比,你歇斯底里。你假裝光芒萬丈,你內心一片廢墟。就是在這樣的糾結、矛盾中去思考、試錯,再通過閱讀吸取前人的智慧融於自身,在某一時刻突然想通了,感覺念頭通達,身無掛礙,我認為這是悟,但只是開始,只是悟淨,然後悟能,最後悟空。始終要保持一往無前,勇猛進精,永遠保持一種精神上的旺盛,將自己的意志凝練的如同最鋒利的長劍,才有可能踏出那一步。
-
7 # 周天木林森
三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這個是迷茫。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個是求索。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個就是悟。
-
8 # 易清序
分為,緣覺,聲聞。到了一定的時間段,一定的地方,遇到某個人。這時候某個人因為機緣,就會明白過去的前世今生。這就叫悟。
-
9 # 一真講堂
悟者,通也。
人若在迷途中,享受生活,執著人我,自私自利,一動一念,妄想幻生,求名求利,得不到就煩惱不斷,痛苦不堪,迷途累劫,難以開悟。
人若是能在艱難困苦中磨鍊,以眾生為念,堅心不退,矢志不移,剎那間就能開悟——能夠做到無人無我,不執著世間萬事萬物,襟懷寬廣,視萬物為一體,無怨無恨,以真理為宗旨。
-
10 # 月昃陰陽易
悟是看破,看開,瞭然。如同在一個迷宮裡走了很久,跳出來俯看迷宮整個構型,明瞭來龍去脈,去向走勢,瞭然於心。
高出一個維度看世界,為大悟,多出一個角度看世界,為小悟。
回覆列表
越是懂得多,越覺得自己渺小。每個言論需要龐大其他理論支撐。這句話我跟南大師理解一致。這算是悟嗎?
我舉個例子: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有些學佛的人口頭禪就有這一句。真是昏迷者。那看下一句: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這一句他們從不知道,也不問,你若是看到了,就會悟,明白,哦我走錯了,這兩句加起來才是對的。我得走對的路。這就是悟,只是這個悟的方法是多學習,改掉愚痴而已,最簡單的悟。南懷瑾大師也說過佛學不建議一般人學。一般人學起來要麼看書不理解,要麼看了一點,迷之自信,自己覺得厲害了。更有厲害的,動不動評價經典。佛法經典浩瀚星辰般的書籍是怎麼來的?古代帝王及大學士,本土道教與之辯論幾次難道還比不上你的學問?他們動不動說佛法講空,信則有,不信則無。還有說這是統治階層的工具。你看吧學佛學什麼都不知道,按自己一思想活在自己世界裡。還有的學了點東西,就感覺自我了不得,佛油子一個,咬文嚼字,直個是知解宗族,與悟道毫無相干。
那麼正題來講,該句話其實是指悟道的某些問題。生死沉淪,累劫以來被妄念妄想引入歧途,一旦覺醒,當下剎那明白,也就像夢裡明明有六趣,醒後空空無大千。睡覺與醒之間就是一下子,一剎那。可我們到底醒了沒。
末學至今修有多年。也只有點點理解,不敢誤導後學,僅以佛理搬,論而言,謹防個人口業了。
此話來自慧能大師的《六祖壇經》,該書主要講的是直指人心,了生脫死,悟道成佛。孔子曰:朝聞道,夕可死。末學又何嘗極其不是呢。何為悟道?很多網上流傳的有什麼天人合一的感覺。什麼沒有人我分別。什麼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感覺。實在是不知真假,何以證明呢?除了自己去證悟。因為古來高僧大德境界何其恐怖都講不清楚,何況今人佛理都悟不了的智慧呢。真假自己甄別吧。
題中這個問題,單論悟字。我個人理解就是意識的深層次認為是對的或者確切明白就是對的,或者證到了不可思議的真理,在其當下階段的明白後知行合一,臻至化境,最後沒有知與行的概念,只剩下怎麼做都符合悟到的這個信念,而沒有了悟到什麼所得的這個信念的存在。我打個比方,大家都知道,心態要樂觀積極。你知,我也知。但不一定做到。悟的心理狀態呢:哦,確實如此,我要樂觀。大智慧者當下就轉變了心態,而其他人呢會去照這個理去走。到最後加深思想,以至於以後只剩下樂觀心態,最後渾渾噩噩的照做,但也不渾渾噩噩,就是隻剩下樂觀心態,當有人或其他思想與其比較,則很明顯立刻知道了這是個樂觀心態,這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經是樂觀心態了,明白了,悟到了,才知道原來如此。再換個比方。你悟到了原來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念。你平時做什麼事沒有什麼竭盡全力一說,因為悟不到一切皆有可能的定義。有一次兩次三次,十次打破奇蹟,你就會突然明白,一切皆有可能。然後以後再遇到任何事你就會繼續堅持這個理論,為何堅持,你悟到了這個道理。當失敗者不停失敗,不努力,永遠也就悟不到這個道理。只會看別人運用而永遠悟不到。甚至悟到我不行,這個不行,自然也就會導致以後更加我不行,更加這不行。有人一對比他就會發現原來我在說我不行。你看吧。悟是深層次認可照做的信念。你悟了什麼你會得到什麼。但是這個字應當做褒義詞,當有錯誤的悟時,那不是悟,只是繼續沉迷而已。習慣的人把所有的道理用悟來理解。所以,悟,應該是真理的超高階認知,甚至是照這個信念不自覺的去做,而不是慢慢照做,是真的不自覺就很樂觀,不自覺就很努力竭盡全力,不需要動力,不需要激情,就是很簡單的照自己的信念去做,而且心中也沒有信念可言。只要有內心驅使或者其他逼迫,內心掙扎,那就說明還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