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草莓愛跳舞

    古代詞彙以單音節為主,這樣的詞彙可以在七個字或五個字這樣狹窄的空間中有迴旋餘地。現代詞彙多為雙音節詞彙,用到舊體詩寫作會讓人感到非常侷促。 另外舊體詩在人們心中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審美情趣,新詞彙入詩會讓人覺得不倫不類。不過現代詩中應用舊詞彙可以產生神秘感

  • 2 # 徐文山

    在世界文化中,中國的文化是最豐富多彩的,而詩詞又是中國文化中的精粹。舊體詩題材多種多樣,內容中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的,但要的是“又一村”,最終要寓意深刻。這麼豐富有內涵的內容用幾句話表達出來,除了要求對仗工整等,重要的是用詞精煉、言簡意賅。而現代的語言則是具體詳實、面面俱到,只適合用於現代詩和小說、散文等,不能用於舊體詩。伴隨網路文化出現的一些網路語言也不適合。

  • 3 # 遼海醉仙

    這首詞將現代句嶔入詞中。

    《秋日放歌(念奴嬌)》

    秋均冷暖,

    均晝夜,

    夕陽似火浪漫。

    田間碩果多成熟,

    豐收歌兒盡傳。

    上樹摘果,

    下地開鐮,

    機械收割歡。

    農民節日,

    多少笑付聊天。

    遙想月宮嫦娥,

    孤迎中秋節,

    明月暉圓。

    看人間,

    闔家福滿,

    鴻雁高飛雲間。

    祖國輝煌,

    華夏共樂,

    天宮巡天燃。

    偉夢驚魂,

    新時代築新篇。

  • 4 # 風月有鞭

    這是一個涉及到語言的駕馭問題。當然,並不是可以什麼語言都可以入詩的。詩詞格調,不同於一般的文學體裁,有它的特殊性,比如用詞在達意的前提下,講究含蓄,凝練,典雅,就算是直白之詞,通暢之句,也必須要在不傷害立意的基礎上體現意境。近代語言,特別是白話文運動以後,它的通俗大眾化口語化,與歷代科考行文特徵的文言文差距越來越大。但縱然文言文流行時代,也不是凡語言都可以入詩的,更可況詩詞講究詩家語,這個問題,沒有一定的語言駕馭能力,沒有詩心,不管用詞如何典雅,或者如何通俗,都只是一堆沒有魂魄的方塊符號而已。所以,語言入詩容易與否不是討論的問題,怎麼讓語言成就詩心,才是有益的探討。

  • 5 # 普穡齋

    簡單地說,古詩是以農耕社會為根基的,而現代社會是以工業為主!是兩套模式!

    當然,要深入探討,得長篇大論。比如,古詩中最常用的“意象”,在工業社會環境中,沒有形成,或者說沒有與時俱進的發展出來!而搬用古典意象,一些已消失,一些難以出新意!如,柳的離別現在已無實際意義,月的思念已翻來覆去,而飛快的交通早已擊碎了符合詩人情緒的扁舟、驛道,高樓大廈已將樓閣亭臺擠出了人們生活區而僅存在少數景區裡,月球登陸器也擊碎了嫦娥的廣寒宮和吳剛的桂樹,……

    而反映這些現代生活常態,古詩模式尚無適合的“意象”寄情或表意!因詩歌是表達個人情緒的!某樣事、物,必須要契合作者想表達的東西才會寫(即“象”能達“意”——意象!)。但現在工業社會模式下,尚未找到適合的表達方式!

    或者說,古典詩詞只適合農耕社會環境!!!

  • 6 # 聞魯生

    所謂現代語言難以駕馭古代詩詞,純屬盲人摸象概念混淆。

    首先須要澄清,既然選擇詩詞這一特殊載體,言志、抒情、表意,那麼,倘無精巧之辨證意蘊,倘無真切之道德情懷,倘無敏捷之哲理思維,創作衝動由何而來?

    其次須要辨明,古今詩詞用語皆為文言,儘管某些習慣稍有差異,但在根本人性範疇,譬如悲天憫人、愛恨情仇、譭譽榮辱等等諸多方面,古人今人並無二致。

    詩詞之優劣,但憑情意之虛實,其他了無意思。

  • 7 # 笑裡一生貧

    老子冥頑慣:我操

    鮮衣怒馬賣風騷

    癲狂歲月常開掛

    笑傲江湖不用刀

    這個是否用了現代詞語呢?是寫的人一心求仿古吧?總認為現代的素材缺少古味,唐人是否有晉漢味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SA和SA網路最大的區別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