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辰公書畫
-
2 # 素里布衣楊半
質量不好的毛筆筆尖就容易變形,這是因為選擇的毛筆材料不合格,以次充好,或者好壞材料混搭,導致一些筆毫根本不起作用,質量差工藝差的筆毫彈性不足,掛墨也不均勻,蘸上墨汁後筆尖很容易變形,實際上是根本就不能用,所以買筆還要去一些商譽好的老字號去買,價格也不要太低,最起碼要有一個基本的質量保證。
一隻好毛筆經過長時間的使用也會發生筆尖變形的情況,這是因為毛筆的保護上發生了問題,許多人缺少保護毛筆的意識,不能對堆積在毛筆上的膠質及時清理,時間一長膠體固化,使毛筆錐體產生變形,筆尖變扁的現象也隨之出現。學會及時清理筆體上的殘留剩膠是使毛筆能正常書寫的重要環節,此點需格外注意。
買回來的墨汁要經過細心的研磨,水分與膠質碳素只有充分的攪拌,才會使墨汁液體變得均勻細膩,墨汁達不到標準就會造成流動上的失衡,墨汁的流動速度不一樣也會導致筆尖變形,作為一個書法愛好者要對墨汁的濃度細度心中有數,這當然也是保證筆尖即不變形也能保持良好彈性的關鍵因素。
即便毛筆保護的很好,而且墨汁也達到要求,但毛筆尖仍會變扁,為什麼?毛筆一旦使用就會面臨著掉毛的現象,這個現象容易被忽略,但這是一個時刻都會發生的問題,那怎麼解決?毛筆僅僅因為掉去很少的毫毛就拋棄不要了嗎?當然不可能,這還要通過書寫的技巧來應對。
毛筆的“捻管”技術你一定要掌握,這是解決筆毫變形(錐尖變扁片)的最有力的方法。
“捻管”並不神祕,所謂的“捻管”就是書寫中的調鋒技術,當毛筆產生變形時,要及時的轉動筆桿,使筆鋒處在一個新的書寫角度,這個角度正是可以進行下一筆劃的合適位置,即通過轉動筆桿使書寫仍然能順暢地完成新筆劃的實現,“捻管”是一個書家必須要掌握的書寫技巧,它可以免去毛筆要通過硯臺進行經常調整的繁瑣步驟,在墨汁不耗盡的情況下只需要不斷的完成“捻管”動作,就使書寫變得非常順暢而連續,把書寫變得相對簡單,這個技術很實用,是醫治筆鋒變形的重要手段。
當你掌握了“ 捻管”調鋒技術,你的書法狀態猶如進入了新的境界,變形的筆鋒在你的手下旋轉飛舞八面玲瓏,不管筆鋒多麼歪扭,但這一切已經不在話下,你的技巧已經帶你走入了書寫的至高境界,筆尖變形這一書法難點不僅不再是困擾,它甚至成為手中的一種祕密武器,讓書法演繹的更加精彩生動,更加夢幻迷人。
附圖圖片:清代沈曾植【草行楷團扇四屏】
節臨作品
選自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
(清代卷,沈曾植專輯)
-
3 # 書道拍案驚奇
這個問題有兩個原因:
1.毛筆質量問題,新買的毛筆有膠定型,開筆前只能進行初判,是否好用得開筆後才會知道。
2.用筆方式問題,初學者不會調鋒,只會按不會提,方式不對一個筆畫寫完筆頭也會變扁。
以上兩點原因可以對號入座,僅供參考。
-
4 # 柴石閣主1
毛筆用用成扁尖,說明你還沒有掌握用筆方法,每次筆入紙時,用窄面入紙,每一筆都調整,所謂窄面,就是相對於扁平的那個寬面,就像改錐有寬面,有立面,立面就是窄面。掌握了用筆方法,只有禿筆和尖筆,沒有扁筆。所謂紙上調峰,就是讓筆在紙上調回到圓錐狀態,就是用窄面入紙,有的人由於不會紙上調峰,只能靠不停的蘸墨在硯臺上調峰,結果寫一兩筆就要蘸墨,把字都寫散了。當然用筆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書法三要素,第一就是用筆,其次是識勢和裹束。用筆就是用筆鋒,筆鋒用好了才能萬豪齊力,當然,寫大字時還涉及絞轉筆法。一個靠筆肚子畫筆畫的人,不可能寫出力透紙背的字來。這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學習書法一定不要跟著偽大師描字形,一定要學筆法,只有筆法通了,才能體會書法的趣味。
-
5 # 書法有云
一開始毛筆尖是錐尖,30多個字後筆尖就變成扁尖,這個主要原因是在於用筆方面的問題。用筆,也稱為“運筆”或者“筆法”,是書法初學者首先需要學習的技巧內容。
這種概括性的定義受到大部分人的認可,因為,使用毛筆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寫好點畫。也就是說筆法的存在是為點畫服務的。
因此,提問者書寫時由錐尖狀在書寫30個字後變為扁平狀主要還是沒有正確地應用筆法導致的。
-
6 # 樑宇航
說明筆不行。
一般五十塊以上的筆會相對穩定,一般寫千八百字是沒啥問題的,更貴的耐久度會更好一些。
二三十塊以下的,如果商家不良心,寫幾十個字筆尖就疲軟很正常。
-
7 # 忠山學書
毛筆每寫一兩個字,就要在硯臺上面把它舔圓,寫行草書除外,不要一直寫光佔麼不舔圓,那樣筆尖肯定是扁的
平時要多注意毛筆的保養,每天都要洗筆,保持毛筆的清潔,會延長筆的壽命
回覆列表
哈哈
我說幾句,說的不對您別介意!
至於您所說毛筆從錐尖變成扁尖,當然有可能是毛筆質量問題!我倒覺得可能是您寫字時起、收筆沒注意“捻筆桿”造成!不會“捻筆桿”,不會“調鋒”造成您的“毛筆從錐尖變成扁尖”!
寫(毛筆)字(我這裡沒說書法,書法是在寫字的基礎上),大概大家首先是把毛筆蘸好墨,掭筆自然是把筆毛歸攏成“圓錐”形。書寫時沿一個方向就會把毛筆壓彎,很多人這裡缺乏的就是不會“捻杆”,總是往一個方向下壓筆尖,造成了“扁尖”了。
我想說的是學寫“毛筆字”一定要學會“捻筆桿”!學會“調鋒”!一是通過捻筆桿使運筆、收筆更自然!二是保持毛筆始終保持“圓錐”形態!
大概初學篆、隸、楷都會遇到這樣問題,也是對初學者練習的一個基本要求。而後行、草書要是靠“手腕”來調整的,基本保持筆毛形態就可以了。
另外要補充的是
中楷、小楷書寫執筆主要是靠手指、手腕;
大楷書寫執筆主要是靠手腕、小臂和臂肘;
再大字“榜書”就得靠手腕、臂肘和肩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