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的第二個兒子察合臺被正式封地,其領地大約包含今天的天山南、北,以及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區域,也就是歷史上的察合臺汗國。
1347年,經歷了二十一位可汗的察合臺汗國迎來了末日:就在這一年,察合臺汗國下屬的巴魯剌氏部叛變,最後一位察合臺汗——合贊死於兵亂,察合臺汗國的統治也隨之瞬間崩塌,四分五裂。
此時,察合臺汗國中勢力較為強大的蒙古都格拉特部為了防止巴魯剌氏部東進,便推舉察合臺的五世孫禿黑魯帖木兒為汗,定都阿克蘇,東察合臺汗國就此建立。
以上是一本正經的背景介紹~
關於東察合臺汗國的整體歷史,簡直就是一部出道即巔峰的範本——
禿黑魯帖木兒即位後,很快便穩定了局勢,並開始大肆招攬、穩定下屬的各部落民眾,特別是在1354年,他率部皈依伊斯蘭教之後,威權大盛,使得東察合臺汗國的實力迅速膨脹起來。
從1360年到1361年,禿黑魯帖木兒率部發動了兩次西征,想要收復察合臺汗國的舊領地,並一度攻克了察合臺汗國的舊都——撒馬爾罕,東察合臺汗國的勢力得到了極大的擴充套件。
在巔峰時期,東察合臺汗國的地域大概在這樣一個範圍內——“東連哈密,西至撒馬兒罕......北與瓦剌相接,南至於闐(明.陳誠《西域山川風物行程記錄》)”,領地面積相當龐大。
然而,當禿黑魯帖木兒在1363年去世後,整個東察合臺汗國就亂了套——
就在這一年,禿黑魯帖木兒的兒子,管理著撒馬爾罕一帶的烏黑闌.也裡牙思火者與突厥貴族異密.帖木兒不和,被後者打的大敗,把他老爹辛辛苦苦打下的底盤拱手又送了出去。
異密.帖木兒藉著這場大勝,建立了盛極一時的帖木兒帝國,也就是如今烏茲別克的前身,並先後六次進攻東察合臺汗國,一度將東察合臺汗國納為了自己的屬國。
從1389年到1432年,東察合臺汗國雖然一直在名義上從屬於帖木兒帝國,但卻一直沒有放棄擴張領土的野心,一會兒與帖木兒帝國打幾仗,一會兒又和明朝搞搞摩擦(1416年進攻哈密),結果搞得自己的地盤越來越小。1432年,東察合臺的歪思汗在與帖木兒帝國作戰時還被自己部將誤射了一箭,千里迢迢送了人頭。
當歪思汗去世後,他的次子也先不花即位,而長子羽奴思一氣之下,投奔了帖木兒帝國,後來又在帖木兒帝國的支援下,率兵與也先不花爭位,雖然沒打出什麼結果,但東察合臺汗國自此又分裂成了兩個汗國,真正的衰落也由此而始。
從1432年以降,東察合臺汗國既有兄弟鬩牆、又有宗教鬥爭,無比熱鬧,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感興趣的童靴可以自行百度。
總之,在之後兩百多年的時間裡,東察合臺汗國雖然曾短暫一統,但基本上都是保持著東西分裂的態勢,兩方雖然相互看不順眼,但誰也沒能力吃掉對方,只能“大眼瞪小眼”,就這麼著了。
直到1679年,來了一個終結比賽的角色——蒙古準噶爾部在大名鼎鼎的噶爾丹率領之下,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將東察合臺汗國蕩平,並立了和卓阿帕克為傀儡政權,徹底將察合臺的後人趕下了汗位,自此,綿延了300多年的東察合臺汗國徹底覆滅。
總而言之,東察合臺汗國的歷史,基本就是一部內鬥史,翻翻滾滾鬥了幾百年,最終還是落得一地雞毛~
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的第二個兒子察合臺被正式封地,其領地大約包含今天的天山南、北,以及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區域,也就是歷史上的察合臺汗國。
1347年,經歷了二十一位可汗的察合臺汗國迎來了末日:就在這一年,察合臺汗國下屬的巴魯剌氏部叛變,最後一位察合臺汗——合贊死於兵亂,察合臺汗國的統治也隨之瞬間崩塌,四分五裂。
此時,察合臺汗國中勢力較為強大的蒙古都格拉特部為了防止巴魯剌氏部東進,便推舉察合臺的五世孫禿黑魯帖木兒為汗,定都阿克蘇,東察合臺汗國就此建立。
以上是一本正經的背景介紹~
關於東察合臺汗國的整體歷史,簡直就是一部出道即巔峰的範本——
禿黑魯帖木兒即位後,很快便穩定了局勢,並開始大肆招攬、穩定下屬的各部落民眾,特別是在1354年,他率部皈依伊斯蘭教之後,威權大盛,使得東察合臺汗國的實力迅速膨脹起來。
從1360年到1361年,禿黑魯帖木兒率部發動了兩次西征,想要收復察合臺汗國的舊領地,並一度攻克了察合臺汗國的舊都——撒馬爾罕,東察合臺汗國的勢力得到了極大的擴充套件。
在巔峰時期,東察合臺汗國的地域大概在這樣一個範圍內——“東連哈密,西至撒馬兒罕......北與瓦剌相接,南至於闐(明.陳誠《西域山川風物行程記錄》)”,領地面積相當龐大。
然而,當禿黑魯帖木兒在1363年去世後,整個東察合臺汗國就亂了套——
就在這一年,禿黑魯帖木兒的兒子,管理著撒馬爾罕一帶的烏黑闌.也裡牙思火者與突厥貴族異密.帖木兒不和,被後者打的大敗,把他老爹辛辛苦苦打下的底盤拱手又送了出去。
異密.帖木兒藉著這場大勝,建立了盛極一時的帖木兒帝國,也就是如今烏茲別克的前身,並先後六次進攻東察合臺汗國,一度將東察合臺汗國納為了自己的屬國。
從1389年到1432年,東察合臺汗國雖然一直在名義上從屬於帖木兒帝國,但卻一直沒有放棄擴張領土的野心,一會兒與帖木兒帝國打幾仗,一會兒又和明朝搞搞摩擦(1416年進攻哈密),結果搞得自己的地盤越來越小。1432年,東察合臺的歪思汗在與帖木兒帝國作戰時還被自己部將誤射了一箭,千里迢迢送了人頭。
當歪思汗去世後,他的次子也先不花即位,而長子羽奴思一氣之下,投奔了帖木兒帝國,後來又在帖木兒帝國的支援下,率兵與也先不花爭位,雖然沒打出什麼結果,但東察合臺汗國自此又分裂成了兩個汗國,真正的衰落也由此而始。
從1432年以降,東察合臺汗國既有兄弟鬩牆、又有宗教鬥爭,無比熱鬧,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感興趣的童靴可以自行百度。
總之,在之後兩百多年的時間裡,東察合臺汗國雖然曾短暫一統,但基本上都是保持著東西分裂的態勢,兩方雖然相互看不順眼,但誰也沒能力吃掉對方,只能“大眼瞪小眼”,就這麼著了。
直到1679年,來了一個終結比賽的角色——蒙古準噶爾部在大名鼎鼎的噶爾丹率領之下,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將東察合臺汗國蕩平,並立了和卓阿帕克為傀儡政權,徹底將察合臺的後人趕下了汗位,自此,綿延了300多年的東察合臺汗國徹底覆滅。
總而言之,東察合臺汗國的歷史,基本就是一部內鬥史,翻翻滾滾鬥了幾百年,最終還是落得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