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一,得了鬱抑症,在醫院治療後,老是說吃藥頭痛,就把他接回家治療,已經在家近一個月了,勸他休學,他還要跟原班,其實成績根本跟不上了,他還自信的以為自己能跟得上,到底怎麼辦呢?
-
1 # 羅桂田心理諮詢
-
2 # KellyZhang180187885
義務教育階段,真沒必要休學。才剛讀初一,可能是對一個新環境不適應,也可能是對初中學習感到擔憂,跟學校好好交流通融一下,先上半天,以適應心理需求為主,課業先放後。家長能克服困難多陪陪孩子,相信很快就會改善。只有身心健康,才能儘快恢復正常生活學習。其實正經休學,吃藥治療,反而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我抑鬱了…很嚴重…要休學…
只要家長多費心,很快就好了。
-
3 # 吉林yuan
如果得了抑鬱症。就告訴孩子學習成績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作為一個學生畢業證總得拿到最後休學與否得看孩子病情。一休學很難再進入學習狀態
-
4 # 6699weijia
一定記住,孩子健康成長比學習重要的多!先暫時休學陪孩子調整一下,讓孩子心情愉悅起來 找到自信再去讀書。我們班上學期一個女同學 也是有點問題,這學期返校就沒來,聽說休學在家。我贊成父母這樣做,必定養到這麼大不容易,孩子的健康成長勝過一切!
-
5 # 甦醒貝貝
親身經歷,不建議休學。
能否正常上學,最能直觀判斷病情。初一學生一般是初次發病,經過專科醫院正規治療,一般2個月就能緩解病情。初中課程簡單,課外請私教補上容易。休學一年,時間太長,惰性一旦產生了,反而難恢復到原來學習狀態。
初次治療,至關重要,找對醫院醫生積極治療,足量足療程,緩解並不是治癒,不能私自停藥。
-
6 # Stormp
這個不太懂 但總感覺休學是下下策 除非她是因為討厭學校而得了抑鬱症 如果不是 在家你打算怎麼安排呢 無事可做 對未來的擔憂 ……抑鬱症會越發嚴重吧
-
7 # 小灰兔賣白菜
個人感覺還是跟原班吧,感情基礎在,慢慢努力是可以縮小差距的。而且如果重讀一次,將來畢業年齡又大了一歲。知道記憶力和壓力有多大嗎?在單位裡工作,不僅要比家世背景,還比年齡啊。都是種暗暗的較勁。哪怕是小點,還可以賣萌。稍微大了幾個月,都要被人叫姐或哥,照顧人的架勢。重新上班就跟辭職跳槽到一家新單位一樣,什麼都要重新開始來過一遍。積累感情等。
-
8 # 鄉愁藍藍
他自己願意跟著原班,不想休學,這就是答案了。
抑鬱症只是一種心理問題,神經受到暫時壓制,從而表現出鬱鬱寡歡,悲觀絕望等症狀。
精神生病了,會讓生活學習受到影響,但是,生活和學習本身,並不會加重抑鬱症。只是,要避免給他壓力。
親人,朋友,網友等,都可以嘗試著,走進他的內心,排解他的苦悶,幫他釋放精神壓力。
很重要的一點,不要刻意,不要把他當病人,忘記曾經的住院經歷,弱化他的異常表現,不大驚小怪。
渡人,潤物細無聲。
-
9 # 似水流年12
讓他去試試,你怎麼知道他跟不上了?這些孩子一般都很聰明,不試試怎麼知道的?你孩子得抑鬱症,極有可能跟你這種蓋棺定論,不知變通的處理問題方式有關。給孩子打好預防針,告訴他可以去嘗試,失敗了重新再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
10 # 熱愛生活愛運動
我覺得能不休學就儘量不要讓孩子休學。在家裡孩子一個人,雖然有家長陪伴,但是少了同齡人在一起說話、玩、學習,心裡也是很寂寞的,不利於病的好轉。在學校裡,有認識的朋友一起分享,這對他有幫助。
其實孩子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作為家長,現在這個時候,只要孩子開開心心,健健康康的,就算學習成績不那麼好也沒關係的。
不過我覺得你可以好好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會得抑鬱症。是受了什麼刺激還是太擔心成績。得病的根源要找到,並注意引導孩子走出心結這個更重要。
-
11 # 太極研究生
★根據你提供的情況,多數應該是學習上過度用腦導致。①腦血管豐富,大腦長期“繃緊”得不到有效放鬆,腦部氣血迴圈會被壓抑,腦組織會喪失活性、彈性。思維容易僵、滯、負面。記憶、專注自然大幅度下降。②繼續下去,會連累全身氣血迴圈,就相當於一直把心臟、肺摁住不讓動,然後全身各種症狀、失眠、負面加劇等。
①作為父母的觀念要改變:學習好不是唯一出路。學習應該是圍繞終生志趣的,而不是為了滿足急功近利的各種考試標準。作為父母,想要的生活、榮譽、想成為的人,學會自己親自實現,而不是在孩子身上盲目灌輸自己的意志,無形中打著關愛的名義逃避自身、捆綁孩子。
②孩子只要不走極端,儘量不要干預孩子的選擇,保持觀察和理解。平常學會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理解自己的身、心。越能理解自己,越能理解孩子。
▲時常留意:大腦的想法、呼吸節奏(停住、放鬆)、身體感覺、環境的關係。輔助方法:站著、躺著、坐著都行,把一切放開,靜下心來。
-
12 # 心理師紫陌
謝謝邀請回答!關於“孩子初一,得了抑鬱症,是休學還是跟原班”的問題。可以理解你作為家長心裡擔憂孩子的感受。你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的階段,想繼續跟著原班級上課的想法也是合理的,才上初一年,就休學也不一定是好事。小學進入初一,本身就是一個蠻大的轉折點,有不少孩子也會因為功課量的增加而一時無法適應,這需要一段過渡時間。我們做家長的應當尊重孩子的想法,即使他目前成績看起來還跟不上,但孩子有這樣的信心(或上進心)和意願是好的,相信他也會努力去跟上的。家長可以幫助他盡力追趕看看,給予理解、支援和鼓勵。另外,孩子說吃藥頭痛,建議讓醫生給調整一下藥物或劑量。對於正在青春期發育生長的孩子,建議藥量不要用得太重,更多配合心理治療和家庭支援更好一些。
-
13 # 教育諮詢石老師
初一就得了抑鬱症,說明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應該不單單是孩子的問題,一定是家長的教育方式或各種關係出了問題,目前跟不跟班級走不是家長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先查詢抑鬱的程度,找出原因,求助心理資助,幫助孩子儘早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如果在解決的過程當中,孩子,家長積極配合,能夠繼續上學,那當然沒有問題,如果是重度抑鬱,勉為其難的上學,也會給孩子帶來思想壓力。
-
14 # 筆莎
先讓孩子休學,買個貓咪養起來陪孩子(養小動物有緩解抑鬱的),自己多多陪伴孩子,每天陪孩子跑步鍛鍊!多帶孩子旅遊,讓孩子學門特長,建議這些~~希望你的孩子早點擺脫抑鬱的痛苦再回歸學校。
-
15 # 依然有你215501786
建議休學,出去玩。多看多學多領悟人生。如果這種狀況再跟班,老師會聯合其他同學冷暴力,孤立孩子,到了初三直接建議休學。否則各種套路,折磨孩子,孩子受到的傷害更大。除非你去開個證明,證明自己的孩子有抑鬱症,成績不作為老師的績效考核。現在的老師只求升學,沒辦法的。
-
16 # 老邢看家庭教育
我個人認為,不休學較好。但是在孩子返校前一定要弄明白孩子抑鬱的原因。抑鬱症一般是心結。心結解不開,吃藥我認為是沒用的。心結解開,不吃藥自己也能調理過來。但是現在在家一段時間,說不好是吃藥有用了,還是造成孩子抑鬱的場景或者人事的淡化使孩子情緒變好了。孩子能得抑鬱症說明孩子應該是一個比較細心的孩子。由於平時考慮事情照顧太多,而又找不到傾訴物件造成的毛病。所以必須找到原因,然後找合適的人進行心理疏導。平時家長要注意和孩子溝通,對孩子的不正常表現要及時瞭解。對於孩子的功課跟不上的問題,其實不必要擔心,只要孩子有信心,找個輔導老師幫助一下就好了。不必要把孩子的毛病想的太厲害,星期天、假期可以讓孩子邀請朋友到家裡玩。多和同齡人接觸,有事幹很快就會好了。
-
17 # 一心譚門
跟原班,這個時候不是想成績的時候。到新班級還有人際問題。到新班級不是家長決定的,而是孩子本身對於學習有了想法,想去。如果醫院治療沒有心理諮詢最好能醫院治療配合心理諮詢效果會好點!
-
18 # 安安媽媽2007
個人認為還是尊重孩子的選擇吧,孩子都願意去學校,說明他還是想上進的,如果呆在家裡,沒有同齡
的玩伴,對鬱抑症的治癒是不是更不利呢、。
-
19 # 1893114孩他娘
所謂的抑鬱症 就是心結 說白了閒的 身體的量沒有釋放出來 帶他去草原奔跑 去爬泰山 讓他把身體的量都釋放出來 家人的陪伴 草原的奔跑 體能的鍛鍊 然後再去村裡體驗一下農民的生活
-
20 # 等天亮的烏雲
知道怎麼才是對抑鬱症的人最好的?那就是順著他,在不違法,有條件的基礎上儘可能的順著他,抑鬱症在精神上是及其敏感的,只要一個小小的不順心就可能帶來極端情緒,但如果長時間的處於事事順心的順境,就會極大的緩解,抑鬱症對人大腦反應能力,記憶能力都有較大傷害,所以學習這點上,家長真的不可以再去苛責要達到什麼水平了,誰便他吧,開心就好,只要人還在,就還有希望。
仔細看了題主的問題,題主孩子的問題,在我們心理諮詢服務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很多,有很多這樣的孩子在初一的時間問題爆發。
孩子的問題表面上跟抑鬱症症狀狀態相似,實際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抑鬱症"。是孩子厭學情緒、人際關係、青春期問題與生活能力不夠疊加的一些具體表現,運用藥物治療,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是錯誤的,不可能徹底解決問題。
孩子需要學習成長改變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不需要藥物"治""治療"。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清楚這一點。否則會耽誤孩子問題的解決和孩子的學業。
爸爸媽媽可以看一看是不是就是這個樣子的,我們這裡心理諮詢服務工作中這樣的案例太多太多了。
從這個狀態可以看出問題的實質:孩子不是合格優秀的孩子,不是合格優秀的學生,有可能不能成為合格優秀的人。孩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之一是:爸爸媽媽不是合格優秀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有可能事業很成功,有可能生意興隆,有可能是優秀幹部,有可能工作很優秀,有可能是合格優秀的丈夫和妻子 ,有可能做兒子女兒優秀,只是這些不能代替爸爸媽媽的合格優秀),爸爸媽媽不是合格優秀的爸爸媽媽是孩子今天這個樣子的主要原因。
肯定會有其他的因素存在,只是爸爸媽媽的原因是最大的。要孩子成為合格優秀卓越的孩子、學生、人,爸爸媽媽首先要成為合格優秀卓越的爸爸媽媽。這是因果關係。孩子問題要徹底解決,首先要爸爸媽媽變成合格優秀卓越的爸爸媽媽。怎麼辦???
不要指望父母不改變,只改變孩子就可以解決問題。任何機構都做不到,如果有機構說可以做到,一定是“大妄語”。因為孩子問題是跟父母的問題聯絡在一起的,父母問題的解決跟孩子問題的解決一定是要同步進行的。擔心害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建議爸爸媽媽儘快尋求專業正規的心理諮詢服務機構幫助,尋找水平高的心理諮詢師幫助指導,爸爸媽媽跟孩子一同參入進來,一同學習成長改變,提高各自的智慧水平,爸爸媽媽成長成為合格優秀的爸爸媽媽,孩子才能變成合格優秀的孩子、合格優秀的學生、合格優秀的人。
這是一個艱難的大工程 需要時間,需要爸爸媽媽跟心理諮詢師達成一致,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不要著急慢慢來。
一定不要再給孩子"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