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96938200199
-
2 # 圓寶愛讀書
大概是一位悲情天子吧
在中國曆朝歷代的帝王中,要說哪位皇帝的名聲最差,罵名最多,恐怕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隋煬帝。可以說,隋煬帝就是一個以“惡”而聞名於世的皇帝。在市井傳說記載中,他荒淫無道,兇殘暴虐。在正史史書記載中,他橫徵暴斂,好大喜功。千百年以來,人們對於隋煬帝的評價幾乎眾口一詞,全部都認他是中國歷史長河中上最壞的昏君。但是同樣也有人說,隋煬帝是被後世醜化的皇帝,人們在他身上潑了太多太多多的髒水。我們看不到,隋煬帝時期大運河溝通南北,維繫了多少後代生命的繁衍;洛陽城巍峨天下,見證了多少朝代的興衰交替。
不過無論後世對隋煬帝的評價有多低多低,仍卻沒有掩蓋他的志存高遠,才華橫溢的事實。按照常理來說,這樣一個有著如此超人能量的皇帝,理應能打造出一個歷史上的盛世,他本人也應該會成為一代聖君吧。然而歷史有時就偏偏不按常理出牌,隋煬帝不但沒有成為一代聖君,反而還落了一個為萬世所唾罵的惡名。他統治的時代非但沒有成為一代盛世,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為何如此呢?
志向遠大的隋煬帝採用了常人不能承受的速度拼命向前,以隋煬帝的性格來看,當他按常人的節奏統治人民時,那是那個時代人民的福氣,他自己就是英雄,然而在他用自己的節奏做事時,那就是那個時代的勞苦大眾,以及人民的索命符,他就變成了魔鬼。事實上,最後的隋煬帝就像魔鬼一般糊里糊塗地走向了地獄。
一善並不能遮百醜,一罪亦不能抵百功,英雄本不是魔鬼,魔鬼同樣也成不了英雄。
隋煬帝是大昏君,是一位殘暴的君王,要不怎麼能把隋帝國搞垮了。要不怎麼被後世諡號為煬呢。“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這難道不是昏君嗎。從隋末被罵到今天,今天我感慨,想給幾個新評價,一個呢是理想高,二呢是精力好,三呢是功業大,四呢是才情美。為什麼這樣說呢。理想高,前無古人,高在要建立一個奄吞周漢的隋,就是要超過兩漢,這四個時代是歷史上黃金時期,後無來者,一個皇帝希望自己的功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句話出自於隋書傳記,修書時史官替隋煬帝總結出來的。
這說的是隋煬帝的理想嗎?他不是整天講理想,年號也能透露出一點,年號是大業,是千秋偉業,足可以從中看出理想呀,人們也說,大業的業字,可以拆分成“苦”字與“末”字,官吏們勸他換,隋煬帝卻堅決不換,可見要成就大業在他心中佔的分量之高,再看精力好,要實現理想,同樣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大,他也清楚,這是不愉懶的皇帝,他自己也說過,從古時開始要當好皇帝得了解民情,南朝的皇帝就可能要太奶奶腔了,皇帝坐在深宮中,不瞭解外地民情,不瞭解百姓,這怎麼能行呀?他自己的做法是,下決心瞭解社會和百姓,所以,從上位開始就不停地體察民情,統治十四年,三下江都,四巡塞北,岑仲勉在此中統計過,其中隋煬帝待在京都時間不超過一年,在東部也不過四年,除此之外,都在巡遊,這得是多好的精力呀。
再看功業,到底有哪些呢?功業大,體現的是兩大工程專案,一是東都洛陽,二便是大運河。他把洛陽修好,是想連線好東西倆都,修運河雖要溝通南北,隋是北周和北齊和陳三塊組合的,這時,用軍事手段捆綁起來了,但三看間隔大,怎麼讓三部分成為不可分的有機體,修建洛陽府城,就有了穩定的據點了,大運河的修通,也讓南北有了串連的大動脈,從此交融就快了,真正不可能真正分開了,運河是繼續發揮功效,在大唐時期,南方在飛速發展,透過大運河,人力物力財力就可以不斷運送到北方,安史之亂後,東部割據為王了,不給中央送貢賦了,怎麼辦啊?只能靠大運河把東南財富送到西北地區,李唐王朝才得以硬撐了一百多年。唐後期人都不由自主的表達感恩,其中詩人皮日休的詩中寫道:
“盡道隋亡為此河
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論功不校多”
回覆列表
電視劇中的隋煬帝楊廣的形象是一個橫徵暴斂、荒淫揮霍無度、寵溺小人遠離忠臣的暴君,這個當然是實在的,隋朝從開元盛世到滅亡只用了兩代的時間也足能夠說明這一點。但是隋煬帝在位期間也做了很多歷史上面具有開拓性的事情:
1、生的最大功績是下令修建大運河。 隋煬帝下令開挖修建南北“大運河”,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連線起來。如此浩大的工程,利於千秋萬代。大運河對於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於中國更重要。它連線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線了兩個文明。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中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2、實施政治改革,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根據西魏北周時期之制進行大改而成,三省指的是三個宰相集團(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互相分權,互相制約,維護皇權的制度,而六部,則是管理文武百官的機構,類似內閣.三省六部制流傳了上千年,對大唐的繁榮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3、營建東都洛陽,成為但是世界上面最繁華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
4、創立朝貢體系,進一步鞏固了隋朝的政治中心;
5、開創科舉重視教育,後面的朝代就一直的沿用和演變,兩千年來選拔人才的標準;
6、親征吐谷渾
7、三徵高句麗。,進一步穩定了邊疆,為中原地區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外部環境;
8、開發暢通絲綢之路,促進了東方大國和西域各國、中亞乃至歐洲的經濟文化技術的交流,這其中的意義不可估量,現在中國號召的一帶一路建設就是歷史的借鑑。
隋煬帝的評價肯定是要從兩反面來評判,我比較信服的評價是:罪在當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