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湘江北去34
-
2 # 瑜論新知
《浣溪沙·萬里陰山萬里沙》是清代納蘭性德所做的一首詞。此篇抒發了出使萬里荒漠,與妻子分離的痛苦之情。上片寫年來大半在天涯空度,歲月流逝,徒增白髮。下片寫離愁別恨。用虛設之筆,寫離魂還家,妻子瘦削。如此用筆便更進一步地表達出對妻子思念的深切。
-
3 # 此箋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世人眼裡的邊塞風光,何其壯麗,何其遼闊。但對於久經沙場的戰士來說,這樣的邊塞風光,又讓人心生孤獨與惆悵。尤其是對納蘭性德這樣的性情中人來說,背井離鄉已是無奈,黃沙萬里更讓人悲涼。
納蘭性德的這首《浣溪沙·萬里陰山萬里沙》,正是詞人征戰邊塞途中思念故鄉的悲涼之作。這種悲涼,源自久居邊塞的羈旅愁思,更源自思念妻子的刻骨銘心。黃沙漫卷,天涯遠隔,詞人的滿腔柔情也只能在夢裡化為相思之淚,將故園與故人,來夢繞魂牽。
萬里陰山萬里沙。誰將綠鬢鬥霜華。年來強半在天涯。
魂夢不離金屈戌,畫圖親展玉鴉叉。生憐瘦減一分花。
詞的上闋,以實景入手,描寫了邊塞風光的荒涼與久居天涯的悽楚。
“萬里陰山萬里沙”,極言邊塞大漠之荒涼。黃沙漫卷,陰山連綿,沒有煙柳繁華地的鼎盛,更不見溫柔富貴鄉的旖旎。如此荒漠,已讓人深感孤獨與寂寞。“誰將綠鬢鬥霜華”,寥寥數語,詞人的年華虛度之感,已經充溢在字裡行間。關山萬里,誰懂羈旅之苦。斗轉星移之間,白髮已是三千丈。一絲一縷,皆因愁生;一絲一縷,皆為情苦。
“年來強半在天涯”,望盡天涯不見家,這些年遠走他鄉,想家也想她。關山難越,西風烈烈,誰識京華倦客。詞的下闕,以夢為依託,抒發了詞人對故園與故人的深切思念與惦念。
“魂夢不離金屈戌”,詞人魂牽夢繞,揮之不去的是故園深情。睡夢之中,來到金色的大門之前,雙手開啟銅製的屈戌,只想看到那念念不忘的人兒。
“畫圖親展玉鴉叉”,依稀間,看到門裡站著那個溫柔的人兒。千山萬水,千難萬險,總算把你找到,總算把你夢到。“生憐瘦減一分花”,你那回眸一笑,依然百媚叢生。可細細打量,秀麗的容顏之下,難掩瘦削與憔悴。如花美眷,縱有千萬種風情,無人與共。
這首《浣溪沙》,是多情詞人納蘭容若的離人思歸之作。邊塞的荒涼難敵思歸的悲涼,筆觸一如既往地細膩與精緻。離愁別恨,在漫漫黃沙的掩映之下,更顯深沉與獨特。
-
4 # 弄笛聽雪
《浣溪沙·萬里陰山萬里沙》是納蘭性德的一首邊塞詞,是納蘭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奉皇命出使塞外時所作,全詞格調悲涼高遠中又兼有哀婉之風,透過全詞賞析可以感受。
《浣溪沙·萬里陰山萬里沙》
萬里陰山萬里沙,誰將綠鬢鬥霜華。年來強半在天涯。
魂夢不離金屈戌,畫圖親展玉鴉叉。生憐瘦減一分花。
上闋中是寫實部分,萬里的陰山大漠,萬里的黃沙漫漫,在這荒蠻之地,黑髮中已見青絲。在惡劣的環境和寂寥思家的心境下,再次強調這一年的大半在遠在天涯之地。這些都是寫實部分,有著邊塞詩詞共有的特點,寫實中透著悲壯,沉鬱,思家,曠遠。
到了下闋,則是和上闋相對的虛寫部分了,這想象虛寫部分中,我們彷彿看到了那個一如往昔憂鬱的身在京城的納蘭性德。
下闋中,以夢起筆,這不是一個陡然闖入的夢,而是身在邊塞之時,無時無刻魂夢不離的情景,那就是京城的家,在詞中納蘭性德以“金屈戌”代指遠在京城的家(“金屈戌”指門窗上的銅環鈕,“金”意為“銅”)。魂牽夢縈中,將畫像展開,看著畫像上妻子的閨容,因思念畫中的人又清減了幾分,我見猶憐。
下闋中的夢是否是真夢,我相信確是有的,那麼那伊人的畫像是在夢中還是現實中,我認為是都兼而有之的,這是一個現實和夢中並不矛盾的情景,因思念而身形清減憔悴也同樣是夢中所見和現實心中所想。
這首詞高明之處我認為也是在這裡了,納蘭性德將現實、夢境和魂牽夢繞的感覺全部揉和在了一起,用了一貫哀婉清麗的詞風,將他思家、厭戰和思念妻子的感情同時的表達了出來。
整首詞中邊塞詩詞的曠遠孤寂體現在上闋,這說明納蘭性德跨風格的詞作也是同樣成功,但是他的喜好偏愛是在婉約風格的,所以在下闋,他回到了自己原本擅長和偏好的詞風,來表達自己的思念和寂寥。透過這首詞,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納蘭性德憂鬱重情的情感特質,還能感受到的是他駕馭不同風格的詞作時遊刃有餘的高超藝術水準了。
回覆列表
謝誠邀,要理解納蘭性德這句萬里陰山萬里沙,就得結合下句誰將綠鬢鬥霜華一起理解。不過萬里陰山作者納蘭有些誇長,陰山我查過資料,大約千里,也可以說是千里陰山萬里沙,我想作者為什麼把千里陰山要寫成萬里,在詞作中重字本是犯忌。可作者還是寫萬里,一句詞中同寫兩處萬里,我想作者只是借誇長的手法寫陰山的長和沙漠的寬來引喻更能烘托對的妻子思念之情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