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京小酒哥
-
2 # 道爺慈悲
亞當斯密為什麼說自利的勞動對社會的貢獻大於公益。這話主要還是由其核心的經濟思想引發的。亞當斯密被稱為經濟學的鼻祖,其對於經繼續的研究,是有創造的性的意義的。哪怕不是經濟學專業的人,也基本上都聽說過“看不見的手”這句話。
看不見的手為亞當斯密的核心思想之一,他認為市場有一隻無形的手來自動調節,不需要政府幹預市場。除此以外,他還認為人的本性利己的,為了讓自己更好,所以他才會努力的去工作,進而產生貢獻。如果是為了別人,他可能沒有那麼努力。
亞當斯密創造性的將人性引入了經濟學,稱為經濟學的重要變數。所以在理解這句話的時候,需要充分的考量人性。就如同以前國內搞大鍋飯一樣,很多人不好好幹活,勞動率低下,產值不高,但是自從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迅速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證明。
-
3 # 義倉文化
亞當斯密說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他認為人性本身是逐利的,所有的理論假設前提是經濟人假設,認為只有人人追逐利益,自己先富起來,整個國家社會才會富起來,所謂小河有水大河滿。現實過程中一些社會確實是這樣的。
不過很多時候這種單向思維的假設也是有很大問題的,或者說受到很多條件制約,首先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人人過份追逐利益,會破壞資源環境,讓資源枯竭,從而成為公害,其次人性的貪心一旦被無限釋放,則會遠遠超出自身所需,而去非法獲取他們正當權益,反而對社會害大於弊。
所以,縱然人性為利己有激發社會活力的一面,但是不受制約也會危害社會,相反為公益的勞動出發,也不一定比為私出發對社會的貢獻小。
-
4 # 文通今古
首先你要知道亞當•斯密是現代經濟理論研究的開山鼻祖,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領路人和理論奠基者。
他大力倡導自由主義經濟,斯密的主要論斷:每個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時,都會“被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著去達到並非出於其本意的目的”。
關於題主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這個理論邏輯的起點進行考慮,首先,人的任何行為都是出於追求自身利益的考慮,這是物質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也是亞當斯密研究的邏輯起點,他認為,人的行為受六個要素的影響:自愛、同情、追求自由的慾望、正義感、勞動習慣和交換傾向。人類經過這些因素驅使著人類行為的產生,但是經過社會各種體制的調和,人類自身追求利益的行為總是要顧及其他人的利益,由此可能產生對他人有利的影響,也就產生了公益的效果。
所以,從根本上看,看似公益的行為都是人類追逐自身利益行為讓步於社會機制而產生的附加效果。這也是很正常的。
-
5 # Luzhanxiao
自利勞動是盡力的巨大付出,對社會的剩餘價值大。而公益的目的就公益,沒有盡力的巨大付岀,公益者心中再大的付出也是公益。所以基本上沒有什麼剩餘價值。
這個問主要還是揭露了人性自私的一面。公益有虛偽的妝飾
回覆列表
“他一方面接受禁慾主義者的假設,認為人類慾望實質上是一種邪惡事物,從而會造成私人的惡行;另一方面又接受了普通觀點的假設條件,認為財富是一種公共福利。二者放在一起,他很容易的證明:一切文明意味著邪惡傾向的發展。”這是凱恩斯對曼德維爾在《蜜蜂的寓言》一書中所闡述的人性的本質與社會利益的概括性認識。凱恩斯是讚許曼德維爾的,或許是他敢於提出他人所不敢提,又或許是他給了凱恩斯靈感與啟發。但在曼德維爾生活的時代,並不是那麼多人可以賞識他的。
當時的社會,崇尚利他和仁愛的德行,所以倡導類似於中國“存天理,滅人慾”,主張消滅人的利己主義。但是曼德維爾強調人的自利性,認為人的道德行為,雖應當以理性和利他為重,但其動機則出於自愛或自利。並且他認為那些被稱為惡德的利己本性和追求私利的行為,實則是社會繁榮的基礎。
在該書的來源,即他的諷諭性散文詩《抱怨的蜂巢,或騙子變作老實人》中以蜂巢比喻社會,也就是他當時所生活的英國社會,而各色各樣的人就如同忙碌的蜜蜂一樣生活在此。“寬敞的蜂巢有眾多蜜蜂聚居,他們的生活實在是奢華安逸。”“這些昆蟲生活於斯,宛如人類,微縮的表演人類的一切行為。”這個蜂巢裡有“法律和軍隊”“科學與勤勉”,有律師,有醫生,有士兵等等。那麼究竟是什麼讓這個“蜂巢”如此繁華安逸呢,答案就是各種有著自利本性的社會角色,他們貪婪,他們需要別人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他們生活在謊言裡,他們可以被稱作騙子。但“眾多蜜蜂當中的那些最劣者,對公眾的福祉貢獻良多”,所以社會繁榮的基礎正是人們追求自身利益實踐的產物。
那麼對自私利益的追求如何才能創造社會利益呢,肆無忌憚的的自顧自就可以嗎,這當然不是的。曼德維爾認為自私是一種道德惡習,但”惡德就這樣養育了機智精明”,所以如果自私的舉動被政府適當的加以引導是能夠產生社會利益的。他發現“只要經過了正義的修剪約束,惡德亦可帶來益處;一個國家必定不可缺少惡德,如同飢渴定會使人去吃去喝”。雖然世界是邪惡的,但仍主張“在熟練政治家的靈巧管理下,私人惡習有可能變成公眾的利益”。這裡,他強調了制度對於人們創造社會財富的規範作用。另外,他還主張“以現在的樣子去認可男性和女性”,不應當想方設法從道德上解釋他們應該是怎麼樣的。政府的任務就是接受滿身惡習的有缺點的人類,並且透過規則和制度,將其行為引導到社會利益上來。
所以,可以對他的理論系統的歸為四點:“一、社會由利己的人組成,利己是人不可改變的本性;二、人在從事一切活動時只以追求自己的私利最大化為目標,絕無增進社會利益之意;
三、個人追求私利的結果是社會利益的實現,追求私利與實現公益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私利即公益;四、政府除了使(法律高於君主的權杖),對私慾進行(正義的修剪約束)之外,對公民之行為應該放任自由,由他們按私利引導去行事。”曼德維爾的人性自私和社會公益理論雖然在當時受到了批判,因為他從正面的角度去認識人的本性,認識自我,認識陰暗面,以致於他被稱為“品行極壞的人”,但在後世它確實影響深遠,並且對許多的經濟學家有極大的啟迪:如斯密的價值價格理論,就是將個人利己主義作為出發點來演繹整個體系;另外,斯密還把“惡德”改成自愛,並形成了他“看不見的手”的思想。又如,凱恩斯在其通論中運用《蜜蜂的寓言》證明了增加有效需求的必要性。再如,哈耶克肯定了曼德維爾的貢獻,認為他對私利與公益的討論“顯然已有了一種對市場產生自發秩序的意識”,提出市場經濟體制不是什麼偉大的人物設計出來的,而是由人的自發行為引起的。等等。
其實,對現代市場經濟而言,曼德維爾的思考仍然是值得借鑑的。一、政府的宏觀調控是極其重要的,在市場經濟下,人們追求著自己的利益,很容易忽視他人乃至社會的發展,這樣,事實上更不利於個人的發展。所以很需要政府恰當的引導,如法律和規範的制定,有序的社會制度結構是確保自利和公益結合的關鍵。二、市場經濟的良好發展,只靠宏觀調控也是不
行的,從曼德維爾的理論中可見,市場經濟也要符合人性,要更加註重對人的本性的尊重。合理的範圍內的人們的自利行為會增進整個社會財富和繁榮。所以調控的作用必須是雙重的——既要激發出個人追求自身利益的熱情,又要能扼制住個人的自利行為過分而轉化為犯罪。所以,社會的繁榮與發展,必須在社會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找到恰當的結合點,並保持一定的張力,這樣,人類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伯納德.曼德維爾
《我讀》——蜜蜂的寓言部分梁小民
《經濟思想史》(第四版)曼德維爾部分
論自利與社會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