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子好

    我覺得第一,要注意安全,孩子的安全是大問題,老人要從各個方面注意孩子的人身安全,不要燙著,噎著,這些也是必須注意的。

    第二,注意衛生,孩子勤洗手,洗澡,常換衣服,食品衛生,轉基因食品不給孩子吃,吃適合孩子的,幼兒根據月份新增輔食。第三,有餘力則學文,讓孩子學點特長,懂禮貌,有規律,讓孩的人生從小豐富起來,老人給孩子讀書,一起作智力遊戲。不訓斥,有愛心,有耐心,細心,有智慧的老人相信一定會帶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 2 # 開心健康正能量

    安全!第一!首先要讓老人知道怎麼食物容易相剋中毒!其次不能讓老人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儘量吃自己做得好!流量少的出去吃飯!不要喝飲料類的東西!

  • 3 # 靈聽心理

    老人帶孩子是目前國內的主流帶養方式。

    仔細觀察身邊的隔代養育家庭,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種型別:

    1、父母缺位,生孩子的任務完成後直接當了甩手掌櫃,老人完全承擔了父母的角色。

    這種情況下,如果老人的人格比較健康,對孩子來說是很幸運的,無非就是爺爺奶奶充當了孩子心理學意義上的父母,能給孩子提供溫柔又堅定的愛,自然是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老人的人格有較明顯的問題,那孩子的心理成長自然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其實父母只要評估一下自身有沒有問題就可以了,如果認為自己人格很健康,那老人的帶養方式自然沒有問題,他們會用幾乎相同的方式再養育一遍你的孩子。不過話說回來,父母既然做了甩手掌櫃,不得不說責任感這方面就是有待考究的。

    2、父母有心無力,不認同老人的帶養方式,但由於現實原因不得不請老人幫帶,所以兩代人之間生活在一起長期存在較大的衝突。

    如果是這樣,那父母就要拿出擔當來解決衝突,協調達成養育方式的統一,否則你們之間的衝突就會轉化成孩子內心的衝突,孩子沒有能力化解這種長期糾纏的情緒,百害而無一益。

    3、工作日白天老人帶,晚上和週末老人回家,父母自己帶。

    這種方式對孩子來說一天的生活情境相對簡單,衝突不會很大。但是父母也要與老人達成帶養的一致性,可以多與孩子溝通,觀察孩子的行為判斷孩子與老人的相處模式,如若不妥需要私下與老人溝通解決達成一致。

    可能很多父母會說,改變老人是多麼困難的事呀!確實不易,但是初衷都是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既然選擇請老人幫帶就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一天不行兩天,兩天不行一個月,相信父母如果能夠始終如一的堅持自己的原則總會有意見統一的一天。

    我想衣食問題,老人都會做的很周全,大多數情況下超越了繁忙的父母。但是走在路上,會經常聽到祖輩對孩子說這樣的話“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別碰那個,多髒呀!”“你不好好的,我打死你!”……這些在老人看來很順口的話,不知道抹滅了多少孩子的探索欲,給孩子內心造成了多少不安全感和恐懼。他們明明很愛孩子卻用錯了表達方式。

    希望每個孩子都遠離語言暴力與傷害,在足夠寬容的環境中健康的成長!

  • 4 # 棗鄉阿偉

    謝謝邀請。老人帶孩子在現在社會中是很普遍的。既豐富了老人的晚年生活,又減輕了兒女們的生活工作壓力。但是還要注意幾個問題。

    1.注意孩子的飲食安全和衛生。注意合理的營養搭配。小孩子正是發育的黃金時節,在飲食上要做到犖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適時吃點小雜糧。

    2.從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全的人格。生活起居有規律,講究衛生,不浪費糧食,不胡亂花錢。給孩子營造一個寬鬆友愛平等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富有愛心,懂得感恩謙讓。不讓孩子看帶有暴力傾向的動畫片和遊戲。讓孩子有一個健全的人格。

    3.平時老人要多和兒女們溝通,讓兒女們儘可能抽時間多陪伴孩子。和兒女們帶孩子一齊走向自然,親近自然。

    總之,老人帶孩子是件特別辛苦的事,兒女也要體諒父母,關心父母。父母對孩子也應寬嚴相濟。兩代人齊心協力培養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孩子。

  • 5 # 格局決定結局888

    現在老人帶孩子,都有人多的。1:最重要的還是注意安全,2:在飲食方面要養好一個良好的習慣。3:注意孩子的生活習慣,要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

  • 6 # 蘭阿姨北漂生活

    老人帶孩子,也累也很快樂,我是個北漂姥爺,對此深有體會,這裡只談一個話題:

    做一個淘氣姥爺

          陪寶寶玩橡皮泥,變幻了很多種玩法,又突發奇想,用大塊橡皮泥做成臉譜戴在臉上,逗得寶寶大樂,而更樂的是,寶寶指著說:淘氣姥爺!這次該我大樂了!一樂她會用淘氣這個形容詞,二樂用詞很準確,三樂是把姥爺當成了她的淘氣夥伴,四樂是因此我樂她也樂。

          但有的人會不以為然,認為用詞不當,應該提醒小孩注意長幼之別,不能說姥爺淘氣。甚至認為淘氣是貶義詞,這類詞用多了,小孩會染上不良的語言低俗的惡習。這實在是杞人憂天,是還以成人的行為準則來要求懵懂無知的幼兒。在幼兒看來,大人能對他使用的詞彙,他也可用在大人身上:語言面前人人平等。他其實是在積極學習與運用語言呢!只要不過分,就只能鼓勵,而不要挫傷他的學習語言的積極性。童言無忌,忌而有害。

          

          ‘‘淘氣姥爺’’給我的另一個啟發是,帶孩子就要和孩子像朋友似的一起玩,要想帶好孩子,就要像孩子王似的比孩子還要會玩,無論你多大,也都要比孩子更要有孩子氣。角色轉換不了,時刻想著你是長輩大人,就不可能陪孩子玩好,也就不可能讓孩子玩好,那麼,無論是你還是孩子,也都不可能從玩中得到充分的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寶媽買了安全座椅,好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