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除人鬼她娘

    一個階段,我女兒都是自己帶,從來沒有離開過我身邊。洗澡上廁所都是跟著去的,2歲以後會好點,可以多帶孩子外出去找小朋友玩,慢慢的就沒有那麼粘了!

  • 2 # 卡斯媽媽

    其實孩子到了某個劫奪都會習慣性地粘著媽媽,這樣會讓他們更加有安全感,而膽小可能也不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膽小,而是孩子“認生”的表現,其實這種表現甚至有的大人都會有,更何況孩子呢。這是孩子的一種正常反應,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意識。只要大人們多給孩子疏導,幫助孩子克服這種情況就好了。

    幫助孩子克服粘人,提高心理素質家長應該做到這樣幾點。首先和孩子建立起信任關係。孩子之所以會黏著我們是因為她對我們身邊的環境不信任,只有我們才是他最熟悉的人,他們習慣性的躲到我們身後,越是這種時候我們才越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陪伴,平時和他們一起玩耍,晚上給他們講故事,儘量培養他們對我們的信任,然後多和她們溝通。告訴他們身邊的人和事,讓她們逐漸對周邊放鬆警惕。

    其次可以給孩子報些興趣培養班。這樣既可以開拓孩子的眼界又可以鍛鍊他們的交際能力。最主要的可以透過唱歌跳舞來調節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受到環境的薰陶和感染,逐漸增強她們的適應能力和交際能力。

    最後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外邊的世界,不要總是把孩子困在家這個小世界裡,讓他們多適應適應新的環境,接觸到更多的人和事,這樣他們就不會太過於依賴你們了,而是會對新鮮的東西產生興趣,讓他們把注意力完全的從家長身上轉移。這樣孩子就不會過分的粘著你們了。

  • 3 # 亦筱柔很剛

    小孩子小時候特別是三歲前總是喜歡粘著媽媽的,我覺得還不能下定義說是膽小,很有可能是以下幾種情況:

    1,缺乏安全感。小孩子覺得只有跟媽媽在一起才更放心,媽媽就是安全的庇護所,所以走哪跟哪。此時,家庭其他成員可以多花點時間與孩子一起玩,轉移注意力,慢慢孩子會發現與別人一起的樂趣,自然不會總粘著媽媽。

    2,階段性的分離焦慮症。小孩子小的時候總覺得媽媽不會離開自己,一旦離開可能就會認為是媽媽不要自己了,或者媽媽沒那麼喜歡自己了。隨著孩子的生長髮育,會逐步認識到分開都是暫時的,大家都要忙自己的事情,但還是會在一起,不會因為分開而減少愛,慢慢就會過度到正常。

    平時讓孩子多感受到父母的愛,並且要表達出來,培養鍛鍊孩子的獨立意識,慢慢就會好起來的。

  • 4 # 古韻小才女

    孩子總是粘著媽媽,上廁所也要跟著,這是比較常見的事了。這是孩子的思想有了變化,媽媽做好正確引導就可以了。

    我分析了以下兩點

    缺乏安全感

    沒有媽媽陪在身邊,感覺自己失去了依靠,怕媽媽離開自己,怕自己被壞人偷走,感覺怕怕的,一刻也不敢離開媽媽。

    多鼓勵孩子,給他補充足夠的安全感。

    比如:“寶貝,你在這裡玩一會。媽媽去上廁所,一會就回來,有什麼事情可以喊我一聲,媽媽會聽得到的。”這樣,孩子就知道媽媽一會就能回來了,有問題還可以喊媽媽,確保了自己的安全,心裡就會踏實很多。

    再比如,孩子在外邊玩耍,媽媽有事需要離開一會,可以這樣說:“寶貝,你先在這玩一會,媽媽去那邊拿點東西,不會走遠,能看到你的,有事可以喊媽媽”,這樣一來,孩子知道自己在媽媽的視線範圍內,能夠保證自己的安全,就會踏實很多。

    性格內向

    多鼓勵孩子跟小朋友們一起玩耍,做做遊戲,多帶孩子接觸一下陌生的環境,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等等,慢慢的引導孩子,敞開心扉,活躍起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多鼓勵,多表揚孩子的進步,比如:“寶貝,今天我看你跟鄰居老奶奶打招呼了,太棒了!你真有禮貌!”

    在家庭裡,爭取打造和諧幸福的氛圍,父母一些歡聲笑語,多一些仰慕欽佩等話語,讓孩子內心充滿Sunny。只要是堅持引導,我相信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優秀!

    我是兩個孩子的寶爸一枚,一邊賺錢養家,一邊陪娃長大,記錄著育兒路上的點點滴滴,即便腳下的路泥濘不堪,也堅信會有美好的明天!只要堅持,未來的路不再遙遠!

  • 5 # 餃子媽媽談育兒

    對於孩子膽子小,連上廁所也要跟著媽媽這件事情,我有這樣兩個觀點:

    首先,孩子粘媽媽,上廁所也要跟著媽媽,這並不是一件壞事。

    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孩子從出生開始,天生就缺乏安全感,就和母親更加親近,如果母親能給予孩子及時的安慰,能給予孩子及時的撫慰。

    這樣對於孩子而言,他會更有安全感,也會在未來性格更加大膽。

    而一旦父母不能給予孩子這些安全感,在他們需要的時候,不能及時提供幫助,反而會造成孩子膽子越來越小,反而會造成孩子越來越內向。

    甚至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將對父母的安全寄託轉移到某些物品之上。

    所以,正常而言,孩子小時候膽子小,父母只要及時提供幫助,只要及時提供協助,對於孩子未來而言,反而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小時候膽子小的孩子,反而在未來更有出息。

    也許對於大多數父母而言,在他們心中孩子膽子小,不愛說話,就是沒出息,就是在未來沒有本事。

    但是現在一項最新的資料顯示,有百分之80的成功人士,其實小時候膽子都很小,都不愛說話,都是父母眼中不會有大出息的孩子。

    而為什麼他們在未來都有所成就了呢?

    關鍵是因為他們的父母並沒有因為他們膽小,就指責他們,就放棄了鼓勵他們。

    作為父母,最不應該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透過性格判斷孩子的未來,而應該用鼓勵的方式,而應該用開放的態度去引導孩子的成長。

    只是可惜的是很少有父母能做到這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子買到事故法拉利沒拿到賠償,反被車商索賠948萬,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