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鉛華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某些書本的影響,感受其中主人公的境遇,或感動得落淚,或痛恨得咬牙切齒。若論到對我影響最大最好的一本書,目前我還不能下定論,畢竟往後的日子還長。但是我可以推薦幾本目前我很有感觸的幾本書。

    多次推薦《神木》—劉慶邦。

    這裡的神木,不是說的是陝西省的神木市,說的其實是煤炭。煤乃木之精,故曰“神木”。這本小說其實就是王寶強獲得好多獎項的處女作《盲井》。故事梗概我就不多說了,劇友們肯定都知道。當初看這本小說,我內心很壓抑,那種欲哭無淚的痛心感覺,真是使我呼吸難暢。可故事最後的結局還算圓滿,元鳳鳴還算是掙了錢,不知不覺中惡人自有惡報,元鳳鳴也冥冥之中看到殺死父親的兇手自相殘殺,這應該就是天理迴圈吧。

    書名看著不咋地的《活著》。

    這不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也很多,其中就有戛納影帝葛優大爺主演的《活著》,還是電視劇版的《福貴》。餘華的《活著》,也是我看到十分悲慘的故事。以前不相信生活無形之中對人的扼殺,在看過《活著》之後,我竟然慢慢地理解了,這或許就是宿命。沒看過故事的時候,感覺餘華都算是大師級人物了,怎麼起了這麼個書名。可在看過故事之後,才深深體會到這點睛之筆。福貴一生真是大起大落,忽喜忽悲,人能苦到這種程度,才算是苦吧。想著故事結尾,一老一牛,真是肝腸寸斷。

    推薦一本本超級大IP《鬼吹燈》。

    最近幾年“盜墓”系列,可謂是超級IP了,誰都想沾一把好手氣。當初看《鬼吹燈》,夏天晚上拿著手機,被子捂得嚴嚴實實,嚇得一身冷汗。我也真是敬佩天下霸唱怎麼能有這麼充分的想象力。個人毫不自誇,這系列小說的怪獸,不亞於《山海經》,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直至現在,我還沒有完全讀完過,每次都是嚇得不敢讀了。這小說,讓我做夢都是光怪陸離的,確實是一部優秀的小說。

    其實,對我影響至深的作品還很多,比如史鐵生的《病隙碎筆》《我與地壇》,賈平凹的《秦腔》,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等等。您有什麼好的作品,推薦給我吧。

  • 2 # 筆落驚鴻

    你好,特別想回答這個問題,於是就不請自來了哈。

    讀了書,要適當吹吹牛,滿足下小小的成就感,好讓我繼續有動力讀書,所以就趁著這個問題,顯擺一下。確實有本書非常想分享給大家,就是豆豆寫的《遙遠的救世主》。

    看過這本書的人一定知道我為什麼會分享它,讀了以後,發現有許多深刻的道理顛覆了自己之前淺薄的認知。

    這本書是以小說的形式在闡述作者的觀點。之所以說它會顛覆認知,是因為從故事構想,到人物描寫,場景描述,以及旁白對話,都與傳統的小說有所區別,特別是進一步瞭解了主角丁元英其人,會發現原來人還可以這樣活,當眾人拼命的為錢奔波,向人堆裡扎的時候,丁元英卻在事業巔峰期隱退,選擇安靜的獨處。女主角小丹也是個大自在的人,以其社會資源,明明可以過上上層生活,卻選擇做刑警這個極苦極危險的職業,用丁元英的話來說:她是在或者極其奢侈的生活,這種生活在旁人看來是病態的,但對其自己而言,確實自己想要的,是大自在。

    書中有幾個妙點,一是五臺山主角與法師的論道,既表達出作者對基督教,佛教,道家的深刻認識(提出的“窄門”的含義很值得品味),又探討了階層的固化,如何制約高層,扶救底層。二是文化屬性的論斷,挺有新意,強勢文化遵從客觀規律,但客觀規律是形而上學,言語道斷,一說就破,需要有極高的認知做基礎,很能指導讀者繼續深入的思考探尋。三是王廟村扶貧,以現實的情節將文化屬性,階層的矛盾,認知與階層的關係通通表達了出來,值得深思。

    當然,讀了此書,只是一個開始,它會引著你繼續探尋,於是更深刻的書籍,如《道德經》,《易經》等,會逐漸進去你的視線,真正的學習才剛剛開始,加油哈

  • 3 # 厚積落葉聽雨聲hmily

    《老人與海》,我讀了兩遍; 第二遍時,我想起了傑克•倫敦的《熱愛生命》。

    荒漠,大海,兩個男人,一個面對即將毀滅自己的災難,肉體的痛苦早已超越了生命的極限;一個挑戰體力的限度與折磨,與一條大魚不斷周旋;無名淘金者咬住狼的脖子,飲下了狼的血;聖地亞哥老人拖著大魚的骨架,雙眼含淚回家......

    那股源自人性深處,在荒野、自然中迸發出來動人的力量,熠熠生輝。 兩個普通人,用最強的力量,去捍衛生命的尊嚴,奏響了雄渾悲壯的命運交響曲。

    《老人與海》,一個普通的打魚人的故事,被寫成小說,何以讓全世界的讀者為之感動?

    一個普通的老人,“身上的所有,都顯得那麼古老,除了那雙眼睛。它們就像海水一般的藍,同時愉快並且不肯認輸的感覺。”

    Sunny在他的脖子下留下褐斑,釣索在他手上刻下清晰的勒痕,看似憔悴瘦弱的老人, 面對西西弗斯般的生活、孤獨和難以觸及的溫暖,老人的眼睛依然如海水般湛藍,炯炯有神、堅毅、銳利,他的氣概和神韻為我們呈現了一種剛性之美。

    驚心動魄的三天,被濃縮在50000多 字的小說中,彷彿寫盡了人的一生。在孤獨、飢餓、與疼痛中,獨自垂釣18英尺的大馬林魚,力戰群鯊。老人用自己的勇氣與智慧,帶回的即使是被鯊魚咬得殘破不堪的魚骨頭,也不影響他成為驕傲、高貴的“獅子”。

    “老人忍住了一切痛楚,拿出剩餘的力氣,重振喪失已久的自傲,來對付魚的痛苦掙扎。”寫下這樣的文字,何嘗不是海明威創作歷程的真實寫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滿大街“女神節”“女王節”,婦女節應該改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