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命召集令
-
2 # 醫聯媒體
腸梗阻粘連手術過程中腸管暴露時間過長,細微的塵埃進入腸道,會汙染腸道環境,醫生有時控制不好力道,可能擴大創面,導致漿膜層受損嚴重,止血不徹底,術後滲血滲液腹腔,科室沖洗不淨或腹腔內遺留異物等都可造成腸粘連。
患者在手術後6小時內都要採取平臥方式,不要用枕頭,6小時以內不要食用任何東西,6小時後可飲白開水或流質食品,但是糖、奶類食物都不可食用,容易引起腹脹,排氣後恢復正常飲食。
另外,患者需要勤翻身,24小時以後方可下床活動,但不可做一些大動作,此目的是促進腸蠕動利於排氣,防止便秘,術後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也是預防術後腸粘連的一種有效方法。患者要多喝水,利於排尿,有了尿意要及時排尿,不能憋著。
為了以防萬一,術後可以注入一些藥物來防止粘連,患者要密切關注自身身體狀況,一旦有任何不適症狀,要及時告知醫生,另外也要及時定期複查,看下術後恢復的進度,有炎症的話,及時消炎。
除上述之外,患者的飲食方面也是至關重要的,最好以半流質食物為主,主要是為了易於患者的吞嚥和消化,所以含粗纖維少的食物非常適合,如粥、蒸雞蛋糕、牛奶等,也可把蔬菜和肉類做成泥狀,方便患者食用,忌油煎、含粗纖維多的蔬菜、刺激性調味品,應注意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
指導專家:黃坤,副主任醫師,阜新礦業集團總醫院普外科。從事普外科工作十餘年,擅長普通外科常見疾病如乳腺,甲狀腺,胃腸道,周圍血管疾病,複雜外傷的診治。
-
3 # 秋天151340198
作為一名腸梗堵患者現在對醫院完全失去信心,不去又不行,這病醫院沒有好辦法治療,建議患者自己慢慢恢復。我是一年前橫結腸開腹切除手術,一年後復發腸梗堵,住院後醫生採用胃管減壓,灌腸,三天後通氣排便,目前出院三個月,三個月中排氣排便一直不太好,期間還堵了兩次,自己喝香油用開塞露通開,此刻腸子又堵了,已經兩天半沒排便,排氣也不好肚子絞痛,多次問大夫,去醫院,做CT,腸透,彩超。目前為止還找不到堵的原因,我是腸黏連還是腸道息肉復發誰也不知道,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喝香油,用開塞露,三個月以來長伴隨肚子疼,不敢吃東西,精神狀態不好十分緊張。醫生說可以腸鏡手術剝離黏連部位,但會造成更大創面,黏連的危險性更大,手術,術後黏連機率很大,作為患者,誰也不想開刀手術,可也不能每天糾結在拉不拉屎,放不放屁上,最為擔心的是腸道里又長東西,醫院還不給腸梗堵患者做腸鏡檢查,說怕桶破黏連地方的腸道。這他媽的矛盾不?患者只能每天提心吊膽的等著,沒插過胃管,沒做過開腹手術,沒堵過腸道的人,永遠體會不到我有多麼疼,多麼渴望瞭解自己病情,這期間看了幾個中醫,結論基本一致,脾胃虛弱,溼寒,溼氣重,身體虛弱需要調理,目前為止沒有有效的辦法治療嗎?
回覆列表
粘連性腸梗阻是最常見的腸梗阻型別。其病因有先天性和後天性之分。而後天性中的術後所致粘連性腸梗阻最多。
腸梗阻的治療分基礎治療和手術治療。基礎治療是指不管患者做不做手術都要進行的治療,如:胃腸減壓、糾正電解質紊亂、抗感染等。
當我們符合手術治療原則時,術後該如何護理才能恢復的更快,是多數患者迫切想要知道的。
第一,如為全麻術後需平臥6小時,而後則可取半臥位,在未下地活動之前應練習收腹、抬臀、縮肛等運動,這樣可以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減少再發腸粘連。
第二,在胃腸功能未恢復之前,應繼續禁食及胃腸減壓。禁食期間一定要保持水電解質平衡及日常能量供應。待排氣排便後逐漸改變飲食,從流食、半流食、軟食等逐漸改變。
第三,因患者術後切口疼痛,更主要的是怕一活動切口就崩開了,這樣一來,就不敢下地活動了,更甚者躺在床上一動不動,這樣就延長胃腸功能的恢復,也可再次誘發腸梗阻。所以術後應進行心理指導,充分調動患者的積極主動性,只要病情允許儘早活動,一般術後24小時可在床上進行簡單的活動。第二天可下地活動。以後逐漸增加運動量。
第四,出院後應注意健康飲食,少吃辛辣刺激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應少食多餐。飯後不要過度運動。應保持大便通暢。如有腹脹、腹痛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診。
本期答主:郝志磊,醫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