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執筆青雲

    我認為楚魏開戰,魏國圍困陳郢,楚國極有可能割地賠償。

    首先我們要知道,陳郢在哪裡,陳郢就是今天的河南淮陽。公元前278年,也就是楚傾襄王二十一年時,楚國遷都於陳,猶豫楚國新都城都稱為“郢”,所以史稱“陳郢”。

    我們先來看看魏國情況。

    眾所周知,魏國作為戰國初期的軍事第一大國,可謂風光一時,但是自從馬陵之戰,魏國國力衰弱,從第一強國淪落為二流國家,按道理來說剛才提到的那個時間段,楚國應該是不怕魏國的,但是呢,戰國末期,魏國出現了一個迴光返照的現象,也就是在魏安釐王(公元前276年—公元前243面)時期,趁趙秦兩國兩家兩敗俱傷,進入蟄伏期,“攻燕救趙,取地河東;攻盡陶、魏之地;加兵於齊,私平陸之都;攻韓拔管,勝於淇下;淮陽之事,荊軍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荊軍破;”可謂風光無限,彷彿一下子回到那個實力鼎盛時期,連司馬遷都在《史記》裡用“兵四佈於天下,威行於冠帶之國”來形容此時“東山再起”的魏國。

    而這個時候的楚國呢?

    楚傾襄王時期,秦國就多次伐楚,拔西陵、巫、黔中等地,公元前278年更是攻入楚都郢城,楚國的王族夷陵都被燒燬了。這個時候的楚國核心的江漢平原與三峽地區全部都是秦人的領土,楚國元氣大傷,亡國無日,再也不是那個“方圓五千裡、帶甲百萬”的強大國家了。而且這個時候的楚國朝政被貴族把持,楚王權力被架空,屈景昭三大家族壓制其他底層家族,使得楚國後期幾乎沒有什麼傑出人才,楚國國家機器運轉不下去了。同時上面也提到了“淮陽之事,荊軍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荊軍破”,所以可以看出這個時候的楚國應該是打不過魏國的。

  • 2 # 叢中笑6603

    如果魏國能夠做上霸主的位子,擊潰楚國,逼其割讓陳郢是可能的。

    但陳郢不是一般的城市,楚與魏之間,互有勝負,魏想讓楚割地求和,恐怕也是很困難的事。

  • 3 # 回收舊電腦壞電腦

    歷史是已經發生並且無法改變的事實。不管事實是有多殘酷和不合理,但是它就是真實的存在。

    假如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如果後人真的能夠吸取前人的教訓,並且保證自己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的話,那中國就不會經歷幾千年的戰爭。歷史的一幕一幕總是在重演,只是更改了時間,地點人物而已。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一下,比如說電話詐騙,或者說電話騙局。這些騙局你在電視新聞上正常會看到,但是為什麼還是會有人上當受騙呢?按照道理說有一個人受騙了,然後都上新聞了,大家也看到這個新聞了,最後看到這個新聞的人還是受騙了,他為什麼不吸取教訓呢?

    因為不是自己跳過的坑,自己沒有受到血淋淋的教訓,只是在旁邊光看別人掉到坑裡,是沒有痛徹心扉的感覺的,而且你還會笑別人傻認為自己很聰明,自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其實一般犯錯誤的都是聰明人,所以社會上有一句話叫做聰明反被聰明誤,你把別人慘痛的教訓當做一個笑話或者一個故事來看,沒有做到學以致用,直到有一天自己掉到坑裡,才能明白到底有多坑。

    歷史和各種事件其實一直在迴圈發生,換湯不換藥,唯一變化的是時間,地點,人物,但其實權利鬥爭,利益衝突,愛情角逐是永遠恆古不變的。

    再舉一個例子,比如說韓信被呂后殺死,於是有了千古名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那麼後人知不知道韓信的故事呢?肯定是知道的,比如說為朱元璋打天下的人那些人不知道韓信的故事嗎?肯定是知道的,可是他們還是賣命的為朱元璋打天下,最後還被朱元璋殺掉了,很多人都自以為自己很聰明,能夠掌控自己的命運和生活,實際上他們都是被別人掌控的一枚棋子而已。

    歷史不需要假如,歷史就是一直在迴圈重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只吃肉不吃青菜的小孩,營養會不會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