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探謎古小說

    第一,保證桌面平整度。

    那時候的傢俱好多是手工打造的,寫字檯,二屜桌什麼的,桌面並不平坦,在桌上寫字,墊塊玻璃才能保證不會出現坑窪起伏。

    第二,審美需求。

    那時候,滿足人們審美需求的物品很少,首先就沒有電子產品,服裝服飾也很單調。具有審美愉悅功能的印刷品也是有數的,一個筆記本一個明信片一本掛曆都能讓人欣賞良久。玻璃板底下壓一張畫片,壓一張旅遊紀念照片,總能讓人在閒暇時久久回味。

    第三,備忘錄。

    有什麼東西怕忘了,寫個字條,或者是發票收據,說明書,電影票什麼的,往玻璃板底下一壓一目瞭然,時刻做備忘提醒,還不容易丟。有的人還會在玻璃板底下放一個小的年曆片,這樣查日期非常方便。

    其實這種玻璃板也有弊端。

    一個是桌面上撒了水,進入玻璃板裡面後就水淹七軍了,裡面的紙質物品無一倖免。

    另一個是有一定危險性,玻璃邊緣雖然是打磨過的,但也容易劃傷人,特別是對小孩子危險性更大。

    時代一推移,玻璃板便退役了。

  • 2 # 北方雪野一樵夫

    在我的印象中,七十年代後期就存在這種現象了,八十年代我參加工作後也這麼做過,不過我們用的不是普通的玻璃,而是一種叫玻璃磚的玻璃,比普通玻璃厚很多,相比之下也比普通玻璃結實多了。

    最初在桌子上鋪玻璃磚並沒有什麼想法,只是看到前輩們這麼幹,所以也弄了塊玻璃磚鋪在了辦公桌上,當時因為年輕貪玩,許多事常常會被遺忘,有而次因為每月該報的報表沒能及時上報受到批評,所以就把報表壓在玻璃磚下最明顯的位置,每天早上一進辦公室坐在桌前就會看到這張報表,因此也就不會忘記了,對於一個新人來講,許多事情都可能疏忽,每個週一把本週該做的事按輕重順序寫在稿紙上壓在玻璃磚下,工作起來就比較有規律了。

    剛剛看到有個網友談到使用複寫紙的問題,說明這位朋友親身經歷過,從前我們上報材料一般都要有三份,一份報到局科室,一份交給單位,還有一份自留備用,使用複寫紙複寫材料桌面必須平整堅硬,這樣複寫出來的材料字跡才會較為清晰,不會因為桌面不平等原因劃破稿紙,此外,我們可以把一些自己喜歡或是覺得應該比較重視的東西放在玻璃之下,在科技飛速發達的今天,玻璃或玻璃磚因易碎、笨重等原因已經遠遠落伍了,取而代之的是桌面革(俗稱軟玻璃),桌面革與玻璃相比,優點遠運大於玻璃或玻璃磚,我想這是有目共睹的。

  • 3 # 綏格格

    答:對!

    1、七八十年代特別多,不但書桌上放大玻璃,連五兜櫥、床頭櫃上都放同樣尺寸的厚玻璃。

    2、主要放照片,邊上塞各種券和票(僑匯券、熟食券、園林券、布票、肉票、糖票等等。)以便使用。

    3、有的家庭將票證放在盒子、空餅乾桶裡。

    4、講究的人家,還要在玻璃下面墊一塊白色鏤空花邊紗,更顯得有品位

  • 4 # 58號倉庫

    問這個問題的一定是沒有用過這樣的桌子。

    這個是非常有感覺的一種搭配,到現在也不過時的。歐式純白實木桌可以壓玻璃,美觀大氣。另外呢,玻璃下面可以擱照片或者常用的標籤之類的東西。看的時候一目瞭然,而且不用擔心撒上水。非常實用!同時保證原有木質漆面不被磨損破壞。

  • 5 # 東北徒步達人

    1.解決桌面凹凸不平問題;

    2.方便擦拭乾淨;

    3.玻璃板下放置自己喜歡的照片、圖片、電話號碼等。

  • 6 # 江湖悠悠5216

    以前的老書桌,因為使用年限久,很多已經坑坑窪窪,寫字容易破紙,不方便。所以在上邊墊塊玻璃,也可以起到保護新桌子的作用。墊了玻璃後,可以放一些照片,放一些剪報,便籤在裡邊,隨時看起來方便。

  • 7 # 棋人棋道

    因為以前玻璃咱不能製造,是進口洋貨。有了一塊大玻璃,頭頭們如獲至寶,壓在分公桌上顯擺顯擺,天天都能摸一摸,體會那種光滑的感覺。裡面還能壓幾元錢,帳單,欠條,初戀情人照片,等等,時刻提醒奮發圖強,力求美夢成真。沒事還能醮唾沫練字,當鏡子梳妝打扮。你說,還有比大玻璃更彰顯身份的東東嗎?

  • 8 # 三色米蘇揚

    那時的桌面都是刷的酚醛油漆,那玩藝不耐燙,你如果放個玻璃杯在上面倒開水的話可能會在桌面上留下一個變色的圈。加塊玻璃面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每每過年時我父親總會小心翼翼的把玻璃掀開,把他的照片放在桌子的正中,然後按照片的大小把它有規則的排序,做得是一絲不苟。那時桌上應該還有一個555檯鐘。

    記得有一次打翻了一杯水在桌面,進了點水在玻璃角上,有幾張照片粘在玻璃上取不下來,捱了一頓胖揍,至今記憶猶新。

  • 9 # 瞎扯白

    因為那個時候受工藝限制,木製桌面一般來說不是太平整,而玻璃是工業品,屬於新鮮玩意兒,在人們心中自帶“高階”屬性,所以,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

  • 10 # 使用者58068535630

    一、跟你手機貼鋼化膜一個道理

    二、跟你老婆化妝一個道理

    三、跟大單位修大門樓、掛個大牌子一樣道理

    四、跟你喝酒時用酒杯一樣道理

  • 11 # 朵朵姐甜甜妹的大伯

    我當年裝修房子時,專門叫木工打了一個大書桌,當然也是在上面放了快正好合適的大玻璃,我愛寫一寫毛筆字,好幾次不小心墨水倒了,多虧了這塊玻璃,沒有汙染桌面。孩子出生後,愛在桌子上面畫畫寫寫,也因為玻璃的保護,沒有弄髒桌子。現在我帶著的朵朵的書桌,早被她塗鴉得面目全非了,就是沒有玻璃的保護,現在桌面上沒有幾個放玻璃的了。

    我那個時候,時興遞名片,我的玻璃下面放了很多名片,聯絡時一看就看到了玻璃下的電話號碼,也是方便。我老婆把一些常用電話號碼和一些重要的日子,父母生日,什麼戀愛認識日,戀愛百天紀念日,登記日,舉行婚禮日,都寫紙條上面,壓在玻璃下。那個時候辦證件挺多的,經常要用一寸兩寸黑白照,這些常用的照片也壓在玻璃下,用的時候很方便找到。

    那時候的玻璃在起到保護作用,下面壓一些常用的東西方面,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而且也是大家都壓玻璃,所以呢九十年代以前的人喜歡書桌上放一塊大玻璃了。

    這就是我的回答啦,分享給題主。

  • 12 # 孕嬰育兒經

    看到這個問題和圖片,讓我思緒一下子回到了小時候,腦海中浮現出自己在放著大玻璃的桌子上寫作業時的畫面。

    相信很多70、80後,小時候的寫字桌上都有這樣一塊這樣的大玻璃,玻璃下面放著照片或者電話號碼,桌子上擺著筆筒和作業本,還有墨水和訂書器,媽媽總是會在你寫作業時端上一盤水果,爸爸則在客廳裡看著《上海灘》。

    之所以在桌子上放一塊大玻璃,我認為還是和桌子的材質有關,當時大多數家庭的桌子都是用速生楊木或者松木板做的,然後刷上棕色或白色油漆,這種楊木和松木質地偏軟,用筆尖輕輕地就可以劃出一道痕跡,侵水後還容易鼓包,墊上一塊玻璃就很好解決了這些問題。

    不過,只放一塊玻璃又不太美觀,這樣每個家庭都會把喜歡的照片、當年的日曆和常用的電話號碼放在玻璃下,既起到美觀作用,又方便了日常生活。

    這種上面放著玻璃的桌子風光了幾十年,是幾代人心中的回憶,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見證者,現在很多鄉下的機關單位還有很多這樣的桌子,只不過越來越少見了。

    轉眼幾十年過去了,我們已經不再是躲在桌子下面和家長捉迷藏的少年,桌子也早已換成了榆木、紅木、三合板、大理石、鋼化玻璃。

    答完這個問題準備睡覺了,希望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只是趴在大玻璃桌子上睡著了,一切只不過是一場夢……

  • 13 # 鈺如溫潤

    美觀和實用

    說起玻璃臺板,我們六零後的人印象太深刻了,而且我對自己辦公桌臺板下的內容特別記憶猶新。

    我當時從報紙上特意剪下的一張小女孩的照片,壓在玻璃臺板下,那個女孩就是後來成為共青團安徽省團委副書記(掛職)的蘇明娟。

    1991年“我要上學”關注農村失學兒童的宣傳照片,成為了那個時期希望工程的標誌。那個充滿渴望的大眼睛女孩深深震憾了我,看到這些孩子連學都上不起,總想自己能夠做些什麼。

    雖然當時連小女孩叫什麼名字也不知道,但是那個時候青春熱血,真的是想以此來激勵自己。

    自己在大型國企,條件還不錯,可是看到還有那麼多失學兒童,我覺到有責任為社會要做點什麼,後來為希望工程捐款我也盡了一點綿薄之力。

    所以一提玻璃臺板我就會想起那個大眼睛女孩,也會想起自己的青春。

    那麼,在那個時候,玻璃臺板究竟有什麼用呢?

    除了美觀、實用外,也是科室領導人員的標配。

    美觀,臺板放在為公桌上,可以為桌面增色,玻璃下的內容也可以很漂亮,實用,玻璃下的照片文字一目瞭然,工作非常方便。

    再一個就是配玻璃臺板的人員都是領導和管理人員,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我記得,有了辦公桌,要到行政科專門劃玻璃的地方,量好尺寸,專門定製一塊5mm或7mm厚的玻璃,四邊磨平,四角磨圓,在辦公桌上墊上報紙,上面再墊上嶄新的白紙,才算大功告成。

    臺板下的內容因人而異,大多數人臺板下壓自己的照片,或自己喜歡的箴言、名句、書法,彰顯個人的喜好和特色。

    更多的是工作方面的內容,有內部電話號碼,本科室人員名單,近期工作安排,或者全科室人員合影,以及參加各種培訓的證書和照片。

    總之,一個人的臺板也相當於一個人的門面,有的清晰美觀,有的雜亂無序。

    玻璃臺板作為那個時代的產物,依然能夠喚起我們的回憶。

    現在的人或許不明白,但是,不管怎麼說,每個時候都會有特別的東西,讓我們留住記憶,回想起當年的歲月。

  • 14 # 上官天竹

    我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大學畢業被分配工作的,我記憶深刻的就是一到單位,科長就讓我去後勤領了一張舊辦公桌,還特意給玻璃店老闆打電話,讓來量一下尺寸,給桌子上墊塊玻璃,我們給它叫玻璃板。這張桌子我使用了十幾年,很有心得,我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了。

    遮醜

    那個年代,我們國家經濟還很落後,辦公條件不好,辦公設施更不用提了,都是些“老、破、舊”的東西。記得當時給我配備的是一張藤椅,藤條都磨出油了,桌子面也坑窪不平,上面佈滿了劃痕。玻璃店老闆來鋪玻璃時,順便還帶來了下面的彩色軟紙,我記得好像是藍色的,非常醒目。我也學著同事們的樣子,把自己的一些認為不錯的照片和從報紙上剪下來的名言警句鋪在下面,用來激勵自己。後來,又把工作中常用的計算公式抄寫後,壓在玻璃板下面,方便自己查詢。有次,領導路過我的辦公桌,被玻璃板下面的內容吸引,欣賞了半天,開會時還表揚了我。

    記事

    那個年代的人幹起工作勁兒大,事也多,有時候忙起來容易忘事,尤其是距離時間長的,為了給自己提個醒,就用紙片記下來,上面寫上日期和需要辦的事情,每天閒暇時間盯一眼,這事就怎麼也不會忘。別的同事誇我記憶力好,我說再好的大腦也有忘事的時候,主要的事都壓在玻璃板下面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榮譽證書和女朋友的照片

    工作了幾年,因為業績突出,獲得了幾個榮譽證書,加上在大學時就談的女朋友的照片,在整理玻璃板下面的內容時,把這些放了進去。每天看著自己獲得的榮譽和女朋友大大的眼睛,彷彿是在鼓勵我努力工作,給國家做更大的貢獻。有時候遇到了難處,我就手托腮幫,看著玻璃板下面的她,她甜甜笑著,好似鼓勵我這點困難算什麼,振作起來。同事們看我在發呆,紛紛打趣說我想女朋友了,搞得我怪不好意思。

    電話號碼和日曆

    自己拿尺子畫了張表格,在上面把各科室和兄弟單位、業務單位的的電話號碼都填上,壓在玻璃板下面,遇到急事,低頭一看就能快速查詢,非常方便。遇到年末,我常把年畫下面的日曆剪下來,壓在玻璃板下面,有時候忘了今天是星期幾,手指點著玻璃板就能很快找到。

    這張桌子我用了十幾年,後來隨著國家經濟形式的好轉和單位效益的增加,單位給大家統一更換了辦公桌,新桌子表面平整,漆面鋥明瓦亮,能照出人影兒,也就沒人再往上面鋪玻璃板了,記載一些重要事的紙張都貼桌子旁邊的牆上了。記得和舊辦公桌分別的時候,我拿毛巾把它擦得乾乾淨淨,仔細把玻璃板下面的照片都取了出來。陪伴了我這麼久,每天趴在上面,都處出感情了。

    一些當年流行的東西,總是慢慢會被時代所淘汰!

  • 15 # 葭明通半瓶歷史

    這個問題講起來很複雜,需要扯很遠。

    在解放前一直到蔡倫造紙,中中國人寫字都是用毛筆,再以前就不囉嗦了,是刀刻。

    南北朝之後的中中國人寫字用的是軟筆,一個人寫字寫得好,固然可以形容其人其字“力透紙背”,卻絕對不可以真的“力透紙背”。

    寫毛筆字講究的舉重若輕,懸腕運筆,筆尖輕撫紙面,筆走游龍!

    古時候有水平的師爺寫公文的時候,可以站著左手持公文,右手毛筆寫字。尤其畫扇子的時候,最見功夫!

    公文寫作做了一個大改革——鋼筆代替了毛筆。

    這無疑是合乎時代潮流的,也大大提高了寫作速度,增強了辦事效率,是一件功德千秋的大好事。

    這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

    鋼筆字寫的好,講究的是“硬筆書法”!

    上世紀年代,有很多教師先是被提拔到抄寫員崗位,再是做祕書,然後為政一方,很多人一開始就是因為他們寫的一手好鋼筆字。

    有一段時間,連圓珠筆也是奢侈品。

    “鋼筆字硬筆書法”最講究的也是“力透紙背”,這時候的“力透紙背”就不是形容詞了,這時候就是真的需要“力透紙背”了。

    以前的辦公桌都是木桌子,以前也沒有鋼化膜和複合材料,做桌子的木頭都是廉價的軟木。

    可以想象,鋼筆真的“力透紙背”之後,緊接著就是鋼筆尖戳進桌子了。

    怎麼辦?

    又平又硬的玻璃板應運而生。

    但是,這時候,新中國的玻璃事業正大發異彩,正獨霸世界(現在也獨霸世界),粉碎了西方國家的玻璃壟斷,一舉打破了玻璃在中國是奢侈品的局面,變成了物美價廉的日用品。

    玻璃大王曹德旺出在中國不是偶然的,是共和國幾十年的技術積累所致。

    現在有一句話叫“中國是發達國家的粉碎機”。

    其實這個事實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現在只是粉碎的更快了而已。

    在西方,有一段時間,製造玻璃技術最厲害的是義大利人,一度,1290年代的時候,為了壟斷玻璃技術,他們曾經把所有的玻璃工匠集中到一個海島上,一生不準工匠們離島。

    就這,一直以來,工藝所限,他們能製造的玻璃還都是小塊的,然而也賣的很貴,非達官貴胄,富豪,教堂和皇宮不可使用。

    於平民老百姓,玻璃從來也是奢侈品。

    1958年,英中國人發明了製造大塊玻璃的“浮法工藝”,被中中國人聽到了風聲。

    那時候的中中國人,正是要“趕英超美”的年代開始,於是組織人員開始了技術攻關,到1971年“洛陽浮法玻璃廠”就投產了。

    僅僅13年的時間,在沒有外國援助技術援助的情況下(蘇聯也不會),中國的玻璃製造業就前進到了世界最前列,從頭到尾的工藝全是自主研發。

    為此,中國還發行了郵票以資紀念:

    因為中國總是照顧第三世界人民的購買力。

    這裡說明了西方國家之所以一直制裁我們的理由。

    當時,伊朗和墨西哥等很多第三世界國家都從中國引進了玻璃生產線。

    到八十年代的時候,中國的平板玻璃產量已經是世界冠軍,比鋼鐵產量還早了近十年。

    連偏遠地區的農民蓋房子也要買上幾塊玻璃了,便宜的很,十幾塊錢一塊。

    從此,中中國人告別了紙糊窗戶!

    真是“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也不知道是誰,第一個發現了玻璃可以鋪在寫字檯上有助於寫鋼筆字,反正,因為玻璃退下了奢侈品外衣之後,每一張寫字檯都鋪上了價廉物美的大厚玻璃!

    一切功勞都歸於“洛陽浮法玻璃廠”的歷屆技術人員。

  • 16 # 應寒

    我先駁斥一下所謂桌子面不平的說法。你們知道在中國,木匠這一行業已經存在多少年了麼?你們下次再這麼說之前,一定要看看周圍,不然被木匠打死,不要怪我沒提醒你。

    首先,當年我們的大部分桌子,使用的漆質量都不是很好,經過一段時間,容易被物品或者胳膊磨掉,一來不美觀,二來會使桌面缺少對油水類物質的阻隔,形成暈染。

    同時,大部分木料被浸泡後都容易起木刺,也就是木料纖維變形翹起。一來破壞了桌面光潔度,二來容易傷人。

    限於年代,人們能找到的最價廉物美的材料,就是平板玻璃。足夠平整,足夠堅硬,永不變形、變色,易於清潔。這裡再反駁一個說法,就是墊著玻璃寫字比較平。你拿一張紙鋪在玻璃上寫寫看,尤其是鋼筆,一劃就破。如果下面再墊著本子,那桌面就足夠平整了,根本用不到玻璃。

    之後人們又發現了額外的用途,就是把一些需要經常展示的東西直接壓在玻璃下面,比如票據、證明、照片這種輕薄柔軟的東西。事實上人們很少會在下面壓一些需要經常取用的東西。即使壓進去,也是偶然,或者沒有其它更利於存放的地方。證據麼……你知道一塊桌面大小的厚平板玻璃有多沉麼?

  • 17 # 一線天

    我就是那個年代過來的,也的確在辦公桌上壓過一塊大玻璃。一般來說,這塊玻璃的面積就是辦公桌面的面積,厚度在半釐米左右。那時候,條件好的單位在分配辦公桌時,一般都要配一張桌面玻璃板。如果沒有配的,那就靠自己的能耐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吧,通過關係想辦法搞一張來鋪上。辦公桌上鋪玻璃,主要功能是保證桌面平展,便於書寫什麼的。再就是能保證桌面整潔,易於清洗一些桌面上的墨跡茶垢等痕跡。還有就是能在玻璃板下壓一些書畫照片、電話號碼、箴言什麼的。在我的記憶中,上世紀八十年代,不少人辦公桌的玻璃板下都會壓上一兩張當時電影明星的照片或明星片,尤其是年輕人,頗有點現在粉絲的味道。要說明的是,那時候盛行在辦公桌上壓玻璃板,這與當時辦公傢俱的品質有很大關係。幾十年前的辦公桌几乎都是實木傢俱,製作工藝比較粗糙,桌面很多是由幾塊板子拼湊出來的,即使刷上了油漆,也能看見上面的縫隙。所以,如果不鋪一張玻璃板的話,在上面寫字很不方面。特別是辦公桌用久了,桌面縫隙會加大,使用起來就更不方便了。這時,如果在辦公桌面上鋪一張大白紙打底,再壓上同等尺寸的一張大玻璃,那就會一俊遮百醜了!

  • 18 # 宋小寶純行貨

    千萬不要在桌子上放玻璃,小時候糖水。 水撒進去了。 裡邊最後的照片全毀了。本來照片就少.. 現在長大了。 想到自己犯的錯 就痛心..

  • 19 # 第五車間

    九十年代生活在鄉政府院子,現在回想起來,幾乎每個辦公室的辦公桌都有玻璃板,底下墊綠絨的那種氈墊。一般會放幾張照片,私人的工作的都有。一些規章制度,會議檔案也會壓在底下

  • 20 # 使用者nz2ym4d6f2

    可能是因為九十年代工作的人大都是文革出來的,小時候在書桌上亂劃吧,還有那一代人的記憶力不好,得給個大玻璃板底下好壓個紙條啥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眉毛濃密怎麼修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