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知魚不知樂

    雍正的功績和在位時間與康乾比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他大興文字獄的程度,在位的十幾年裡卻與他的父親和兒子120年執政的時間內旗鼓相當。雍正朝文網甚密,株連人眾,處刑嚴酷。知識分子動輒得咎,形成閉眼不敢看現實,緘口不敢談政治的沉悶風氣。儘管近些年為雍正平反的呼聲很高,但我依舊認為雍正是十大暴君之一。

    舉個典型案例。雍正年間,查慎行的弟弟查嗣庭去江西做考試官,他出了一道作文題 “維民所止”,源出《詩經·商傾·玄鳥》。大意是說,國家廣闊土地,都是百姓所棲息、居住的,有愛民之意。這個題目完全合乎儒家的規範,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當時盛行文字獄,雍正聽說後,覺得“ 維止”兩字是“雍正”兩字去了頭,這豈不是要殺自己的頭嗎? 這一下不得了,雍正下令將查嗣庭全家逮捕嚴辦。查嗣庭受到殘酷折磨,含冤死於獄中,這還不算,連屍身都不得安寧,受到戮屍之辱。嗣庭的兒子也慘死獄中,族人遭到流放,浙江全省士人六年不準參加舉人與進士的考試。查慎行也受到牽連,奉旨帶領全家進京投獄。他在途中寫下這樣的句子:“如此冰霜如此路,七旬以外兩同年。”後來得以放歸故鄉,不久即謝世。當年的考生排名靠前的也遭到了迫害 關於査嗣庭科考案,《清稗類抄 獄訟類》 雲:“或曰:查所出題為“維民所止”。忌者謂“維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之首也。上聞,世宗以其怨望毀謗,謂為大不敬。”此說常為史家所徵引。據法式善《清祕述聞》載,當年江西鄉試三題為“君子不以言舉人”一節、“日省月試一句”、“山徑之溪間”一節,並無“維民所止”題。査嗣庭曾著“維止錄”,其中記事有於雍正不利者,如首頁雲:“康熙六十年某月日,天大雷電以風,予適乞假在寓,忽聞上大行,皇四子已即位,奇哉。”《維止錄》是査嗣庭獲罪的原因,疑後人因此附會為試題。

  • 2 # 發現生活走趣事

    雍正皇帝在清朝歷史上面只當了12年皇帝。

    因為康熙和乾隆做的是最久了。康熙在位期間除鰲拜。使大清的經濟迅速增長。人民安居樂業。其實在乾隆的時候也大清不是很富裕。只有江蘇和浙江比較富裕。這下就是北京,其餘不行一般

  • 3 # 愛妮品歷史

      一、?雍正皇帝登基的問題

      其實在觀看清宮劇的時候,會發現很多劇情都是圍繞著雍正皇帝一朝來演繹的,這主要是因為雍正皇帝的登基存在一定的問題,有的甚至認為康熙皇帝的死還和雍正有關,以及雍正皇帝並不是真正的接班人等。這些關於雍正皇帝的爭議始終沒有停止過,而且不僅僅是後世一直在爭論,在雍正皇帝登基後,這個問題始終都沒能徹底解決,雍正在登基的頭三年,他當時的處境岌岌可危,他也預感到存在很多政治威脅,當時朝堂上的大臣們也對雍正皇帝存在很多質疑,所以他每次提出任何政治決策都有人反對。因為這些原因,讓雍正皇帝不僅在位期間煩惱不斷,也為他帶來了很多負面的評價,所以關於雍正的爭議自然不會間斷,而一位帝王的繼位都存在問題,他也自然被刨除在盛世的名頭之外了。

      

      在評價一位帝王時,一般都離不開他一生的功績,但是帝王的功績也需要時間,康熙皇帝平三藩和準葛爾,這些都不是一年兩年的功夫,康熙被稱為千古一帝也是因為他在位時間較長,另外乾隆皇帝和康熙一樣長壽,他們在位時間長,所產生的影響自然更大。和康熙、乾隆相比,雍正皇帝的在位時間就比較短,他在位只有十三年,所以這一段就比較容易被忽視,在提到清朝盛世時,人們自然會首先想到的是康熙和乾隆,而雍正皇帝就被忽略掉了,但是不能否認的是,雍正皇帝確實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沒有雍正,也不會有後來的盛世局面,甚至有的學者認為,乾隆時期的穩定局面得益於雍正。

      

  • 4 # 請喊我小馬Horse

    什麼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就是一個笑話。所謂的康乾盛世不過是那些滿清統治下諂媚的文人,為了誇大清朝統治者歷史功績,拍馬屁瞎寫出來的。

    康乾盛世就是一個大笑話

    說到清朝,相信很多清粉最引以為豪的就是康乾盛世了,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同時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這就是個大笑話

    該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當西方列強開始沐浴工業文明的第一縷Sunny時,“康乾盛世”的多項工商業重要指標竟然沒恢復到明末晚期的水平。這就是康乾盛世呵呵了

    這個“盛世”中人們吃得最多的是蕃薯,所以該時代又被冠以綽號“蕃薯盛世”。同志們蕃薯是怎麼來的,不要忘了是明朝末年引進回來的,要不有蕃薯這種高產作物,清朝不知道得餓死多少人。

    所謂的康乾盛世,已經把“盛世”的標準降低到了什麼程度?

    說康乾盛世的唯一理由,可能就是當時中國有3億人口。

    這一點,其實很簡單。經歷了明末的災荒和兵禍,清初的多次大屠殺,人口銳減。隨著戰亂的平息,社會趨於穩定,荒廢的土地再一次被利用起來,人口有大的增長是很正常的現象。

    吹捧者開始拿人口和漢唐相比,認為那時候雖然也有盛世,人口也沒有過億。

    這種比法,實在是很扯。首先,西漢和康乾時期隔了1600年,唐代和康乾時期也隔了近800年,社會生產力在進步,人口基數也不一樣,純粹比人口數量,有意義嗎?清朝人口能到這麼多數量,靠的還不是明朝末年引進的高產作物麼,土豆,玉米,蕃薯等高產農作物經過明朝末年的推廣,到清朝時期民間大量種植,這才是導致清朝人口大增長的重要原因,跟康雍乾有什麼關係啊?清朝末年中中國人口超過四億,那是不是也可以稱為盛世啊?

    清朝書寫下的盛世

    康熙認為天朝物產豐富,不需要與列國通商,所以隔絕百姓與明鄭的資訊相通,下令禁止百姓一律不得出海。對工商業採取壓抑、打擊,把工商視為“末業”,棉桑等經濟作物只准種在“不可以種植五穀之處”。糧食以外的作物尚且要禁,對工商業的發展更是千方百計地壓抑阻撓。清帝認為興商既不合祖宗成法,也對國家無利,表示“招商開廠……斷不可行”,“礦廠除嚴禁之外,無二議也”。這使本已在明末萌芽的資本主義胎死腹中。

    外中國人眼中的“盛世”

    1792年9月26日,英國為了慶賀乾隆80大壽而訪問中國,藉此來試探中國,在剛到達中國時,由於海上突發情況很多,所以部分家禽碰撞而死,當英中國人把死豬,死鴨子扔下大海後,岸上的中中國人爭先恐後下海撈起來醃製,這就是所謂的康乾盛世。

    在登陸去往北京的路上,英中國人看到的都是破敗,落後,很多地方衣不蔽體,嘴裡連連喊道“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當然這還不是令英中國人最震驚的還是清朝統治者的獨裁、野蠻和黑暗,本來英中國人想坐船去天津然後在去往京城,但沒想到當地官員到大街上隨意抓捕人來帶路並且一分錢沒有。英中國人沒想到一個泱泱大國的統治者竟然如此冷漠,缺乏人道關懷和暴力。

    英中國人輾轉反側見到清廷後,要求開放港口,互通有無,並且允許自由居住和傳教。同時奉上了最先進的科學發明和武器,比如前膛槍等武器、望遠鏡、地球儀等天文學儀器、鐘錶和一艘英國最先進的110門炮艦模型。乾隆帝認為自己的國家啥都有,不需要外國跟中國互通有無,並且舉行了一場浩大的演戲。英中國人發現清廷操演的地方部分城牆瀕臨坍塌,士卒衣冠不整,隊伍的主要裝備還是弓、箭、戟、矛、劍之類的冷兵器。寥寥幾支落後的火槍,也已破爛不堪。因此,英中國人非但沒被嚇倒,反而斷定:“中國社會已經被卡住無法前進”,“它的繁榮已經結束”,“在這裡可以輕而易舉地登陸”。

    總結:所謂的康乾盛世,完全是個笑話,中國是從什麼時期開始落後於西方國家的?還不是你們所謂的康乾時期,明朝晚期還知道從國外引進高產農作物,還能仿製出效能比荷蘭人更強的大炮,明朝滅亡後鄭成功還能打敗荷蘭艦隊。看看永樂盛世,開元盛世,文景之治,仁宣之治這些時期的中國在世界上的實力,再看看所謂的康乾盛世怎麼好意思說啊!

  • 5 # 歷史就是照妖鏡

    清朝的雍正皇帝,在“康雍乾”三代中是承上啟下的作用,“康乾盛世”嚴格說起來應該是“康雍乾盛世”。

    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的皇帝,他在位十三年銳意拓新,改革除弊。使他在康雍乾三朝,承前啟後,名垂史冊。作為一個政治家,勤政是他區別於其他帝王的一個顯著特徵;選儲,則是雍正留給清代的一份重要歷史文化遺產。

    至於為什麼把“康雍乾盛世”簡稱為“康乾盛世”,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雍正的繼位撲朔迷離;一個是對年羹堯、隆科多的過河拆橋。

    雍正登上皇帝寶座之前和之後,在對兄弟和近臣的態度上,表現出兩種性格,兩張面孔和兩副心腸。正是這種變化,使得後人認為他得位不正。民間一直盛行種種說法,有人說他篡奪了十四弟的皇位,也有人說他更改了康熙的遺詔。這些傳說使雍正的繼位更加撲朔迷離。

    繼位不正,逼父、逼母、弒兄屠弟

    雍正繼位之後,野史筆記民間傳說沸沸揚揚,雍正為了回答這些問題,他組織了御用文人親自審定,寫了《大義覺迷錄》。在《大義覺迷錄》中,說雍正,有十項罪惡,這就是“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好諛、任佞”,雍正在《大義覺迷錄》裡面做回答。其實雍正自以為聰明,結果做了一件傻事,這就叫做欲蓋彌彰,愈描愈黑。

    第一:雍正逼父,傳說康熙病重的時候,雍正給他父親敬了一碗人蔘湯,把他父親給毒死了。

    第二:逼母,雍正的母親生了三個兒子,老大皇四子就是胤禛,老十四,還有一個兒子早死了。所以雍正的一母同胞就是他們倆,他和皇十四子。那他這個弟弟在他父親死了之後,要求來奔喪不讓進城,不讓給他父親祭奠,把他發到遵化景陵守陵,這就不通情達理。他還把這個弟弟皇十四弟囚禁在景山壽皇殿,他母親要去看他這個弟弟,雍正不同意,傳說,他母親一氣之下,撞在鐵柱子上撞死了。

    第三:弒兄屠弟,雍正的二哥,就是廢太子允礽,被雍正弄到了山西祁縣鄭家莊在一個兵營裡頭,折磨死他。

    雍正的三哥允祉是一個學者型的皇子,很有學問,著名的《古今圖書整合》,允祉做了很大貢獻,雍正對這個弟弟也不放過,也給了不應該有的處理。五弟允祺,雍正對他也進行了處理。

    八阿哥允禩,雍正把他先封了親王,搞了一個兩面手,比如有人去祝賀,八阿哥說有什麼可賀的,說不定明天就死了。不久,雍正把他的八弟允禩給定罪“阿其那”,也進行了處理。

    老九,雍正說他“塞思黑”,弄到保定折磨他,最後說暴疾而卒,也是把他謀害了。

    十四阿哥被雍正鎖禁在景山壽皇殿,所以可以看出來,雍正繼承皇位之後,對他這些兄弟應該說做得不夠合情合理,做得實在是過分了。

    對年羹堯、隆科多卸磨殺驢

    年羹堯是雍正的寵臣,在雍正登上帝位的道路上功不可沒。雍正帝登基之後,對年羹堯找了一個茬兒,給年羹堯定了92條大罪,不但把年羹堯殺了,把年羹堯的兒子也殺了。

    隆科多是雍正帝的舅舅,一手策劃扶持了雍正的帝王之路。

    雍正登基不久,也將隆科多處理。在暢春園的旁邊修了三間小破房子,把隆科多囚禁起來,隆科多不久就死了。

    年羹堯和隆科多對雍正繼承皇位可以說出了大力的人,但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年羹堯和隆科多最後就得了這麼一個結果。

    雍正在“康雍乾”三代裡,是承上啟下的作用

    總之雍正在位13年,對許多的事情做了重大的改革,特別是對一些制度方面做了些改革。所以到了雍正的末年,扭轉了康熙末年的一些不好的風氣,而使清朝的歷史繼續向上發展。所以雍正既繼承了他父親康熙的有力的措施,又糾正了康熙時期一些錯誤的措施,改變了康熙晚年那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同時雍正的許多措施,也為後來乾隆的強盛奠定了基礎。所以說雍正是“康雍乾”三代,他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我們說“康乾盛世”,嚴格說起來是“康雍乾盛世”。

  • 6 # 丹陽一小兵

    最多注水可以成為康乾之治,盛世不存在的, 雍正可以說是承上啟下,在,康熙廢了大量國力,海內窮困的條件下,雍正修生養息,抑制貪腐,轉移農民負擔,使得國庫變得充實,但是之後的乾隆敗家子,把家底拜的差不多了,後期又放任自流,官場腐敗風氣又成了常態,統治危若累卵,起義此起彼伏,兵員素質,人民生活水平,官場風氣逐漸惡化,所謂的盛世不過是粉飾太平的笑話,中間的雍正也不過是維穩罷了,

    清代唐甄在康熙四十年記載:“清興五十餘年矣。四海之內,日益貧困,農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賤而艱於食,布帛賤而艱於衣,舟轉市集而貨折貲,居官者去官而無以為家,是四空也。金錢,所以通有無也。中產之家,嘗旬月不觀一金,不見緡錢,無以通之。故農民凍餒,百貨皆死,豐年如凶,良賈無籌。行於都市,列肆琨耀,冠服華腆,入其家室,朝則熄無煙,寒則蜷體不申。吳中之民,多鬻男女於遠方,男之美為優,惡者為奴;女之美為妾,惡者為婢,遍滿海內矣。”

    就是這種落後窮困的社會被稱為盛世,還真有人信?

  • 7 # 明離子

    夾在老爹和兒子這兩位長壽皇帝中間,雍正皇帝成了小透明,但事實上,他僅有的14年執政期,其含金量要比康乾兩朝要高的多的多。

    沒有雍正皇帝,別說“康乾盛世”了,清朝有沒有近300年的國運都很難講。

    前期的康熙皇帝,開疆拓土,勤於政務,算得上是一個明君了。但到了後期,年老體衰的他卻開始倦怠起來,躺在功勞簿上固步自封,官僚貪腐視而不見,居然還提出了所謂的“盛世滋丁永不加賦”的政策。意思就是說,增加的人口就不加賦稅了。

    總之,康熙皇帝給雍正皇帝留下了一個爛攤子。

    雍正皇帝一上臺,馬上開始了他大刀闊斧的改革,沒辦法,再不改大清就要被自己玩死了,好多人說他是工作狂,鬼才想當工作狂呢,誰不知道醉臥美人膝痛快?高度責任感的雍正選擇了以天下蒼生。

    首先,他的攤丁入畝政策,把豪強地主隱瞞的土地人口幾乎全部挖了出來,讓財政收入瞬間倍增數倍。又通過嚴懲貪腐,耗羨歸公等鐵腕政策,讓吏治為之一新。

    一改前幾任皇帝對漢人的防範,重用張廷玉、李衛、嶽鍾琪等一眾漢人官員,唯才是舉。設立軍機處,加上了中央集權。

    但雍正皇帝的改革措施確實挽救了清朝,乾隆皇帝順利接班,前期對雍正皇帝的政策還是比較堅持的,但到了中後期,犯了和爺爺一樣的毛病,好大喜功,給自己安了個“十全老人”的名號,吏治也開始再次腐敗起來,豪紳亦開始隱瞞人口土地,據統計,到了清末,被隱瞞的土地竟然佔全部土地的50%。

    清朝的國運,也就從這位風流天子手中開始走向了難以逆轉的下坡路。

  • 8 # 怪哉書蟲

    其實歷史上的康乾盛世,多半指的都是康雍乾盛世。雍正朝在康乾盛世裡,起到了決定性的因素,具體咱們細說。

    繼位之後,開始補足康熙後期揮霍的銀錢

    我們知道康熙被稱為千古一帝,但是這多半是針對晚年之前的康熙來講。

    康熙到了晚年之後,開始喜歡熱鬧,喜歡擺排場,所以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這對銀子的需求是無限大的。

    而雍正在皇子時代,曾經掌管戶部,所以對國家有多少銀子,是有深切認知的。

    這也就導致,雍正在繼位之後,很是焦慮,畢竟這麼大個國家,沒有錢可以說是岌岌可危。

    這手段固然是比較狠辣,但是不得不說很實用,當然也很得罪人。

    當時的官員彼此之間都有些關係,要麼師生、要麼親戚,眼看著這麼一個個的倒下去,學子們、官員們,私底下自然是不會說他的好話,尤其是與剛剛過世的寬仁康熙帝一比,徹底讓人又怕又恨。

    顯示收拾自家父親留下來的爛攤子,接著為即將繼位的兒子做打算。

    而給兒子打算,則是更覺得狠了一些,據說這位帝王還祕密處死了自己一個有野心的兒子。

    所以,短短十幾年在位時間,處理了康熙朝後期的弊病,給乾隆留下來一個盛世江山

    而被稱為盛世的乾隆帝,我覺得完全是建立在自己老爹的基礎上,而這位皇帝也是很喜歡揮霍的一位,但從歷史作用來講,我覺得乾隆可能還不如雍正的功績大。

  • 9 # 瘋趣樂園

    很簡單,因為雍正時期並不是盛世,而是爛攤子

    在康熙末年的時候,清朝就出現了嚴重的國庫空虛,官員薪資非常低,基層的管理也一度出現問題,社會矛盾也一度出現問題。

    所以很多人說這也是為什麼康熙選擇雍正繼位的原因,他知道大清目前是什麼樣的狀況,所以他在眾位皇子中,選擇了處事風格最為嚴謹的雍正繼位。

    雍正皇帝在位期間的政績是不可磨滅的,他的付出對清朝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雍正的統治,清朝有可能不到百年就被趕到關外。

    雍正也沒有辜負康熙的期望,一上位就雷厲風行的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雖然這些改革進行的非常困難,但是他還是堅持將其推行了起來,使得清朝國力得到了大幅度的上升,到了雍正末年的時候,早已虧空的國庫也慢慢的充盈了起來,同時也為乾隆的盛世打下了基礎。

    雍正在清朝的歷代皇帝中可以說是最勤奮的一位帝王了,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所以他的身體一直不太好,只做了短短的13年皇帝,就離世了。

    其實說起來,如果沒有雍正在位期間的政治改革,乾隆或許也就不會有這麼大的偉績。

  • 10 # 路邊路頭社

    雍正他在位十三年銳意拓新,改革除弊。使他在康雍乾三朝,承前啟後,名垂史冊。作為一個政治家,勤政是他區別於其他帝王的一個顯著特徵;選儲,則是雍正留給清代的一份重要歷史文化遺產。

    有人說13年很短,我說也不短,當然了,他比他父親康熙61年是短,比他兒子60年也短,雖然雍正在位13年,但是在“康雍乾”這三代,他處在一個承上啟下的地位,是一個關鍵的地位。雍正是一個改革型的皇帝,特別是雍正在制度上做了許多的改革。

    第一:就是整頓吏治,雍正做皇子的時候,對康熙晚年政治上的弊端,官場上的腐敗,看得比較清楚。雍正他45歲繼位,盛年的時候,已經比較成熟了,雍正一上臺就大刀闊斧地整頓吏治。雍正元年的正月,雍正連續下了13道諭旨,總督、巡撫、布政司、知府、知州、知縣、文官還有武官,告誡他們不許貪汙,不許受賄,不許剋扣,武官不許吃空額,違者嚴重治罪。

    他成立會考府,就是對財政進行審計,審計出問題,要嚴肅處理,譬如說戶部虧空了二百多萬兩銀子怎麼辦?凡是有關的堂官,在任的、離任的一率退賠。這一招很靈,對官場腐敗的風氣給予很大的震動,扭轉了康熙晚期的官場的腐敗作風,整個機關從內閣六部一直到省府州縣,出現了一個比過去更好的一個勤政節儉的局面,國庫比康熙的時候就更充裕了。對他評價是這樣的,《清史稿·食貨志》:“雍正初,整理財政,收入頗增”。史學家評論說雍正:“澄清吏治,裁割陋規,整飭官方,嚴懲貪墨,實為千載一時,彼時居官,大法小廉,殆成風俗,貪冒之徒,莫不望風革面。”都是收到一定的時效,可以說沒有雍正大刀闊斧整頓吏治,也就沒有乾隆的盛世,這是一。

    第二:設立軍機處。原來清朝軍事方面的大事主要是由議政處來做,行政方面主要是內閣。雍正在議政處和內閣之外設立了軍機處,軍機大臣開始二三人,後來多的時候到八九人,一般的情況下,五至七人,軍機大臣直接對皇帝負責,雍正皇帝幾乎每天召見軍機大臣,共商軍政大事,重大的事情,軍機大臣直接奏報到皇帝。但是軍機處的權利在內閣之上,明朝以來內閣可以草擬諭旨,對皇帝重要的決定可以封駁,這時候不行了,皇帝大權獨攬,軍機處的實行,就把封建君主集權專制推到了一個頂峰,大大強化了君主專制。

    第三:完善密摺制度。密就是祕密。奏摺有學者考證,順治晚年有了,康熙就很多了,康熙的時候,有資格上奏摺的大約一百來人,雍正把它推廣,取得上奏摺資格人大約有1200人左右,就是擴大了資訊的來源。奏摺可以不通過內閣,不通過議政處,而通過奏事處直接到雍正那兒,雍正把批示也不通過內閣,直接發還到上奏者本人,這樣雍正就可以從全國各地各個方面瞭解下面的情況。密摺和軍機處合在一起,極大強化了皇權,這是第三。

    第四改土歸流。大家知道少數民族地區,它原來的管理體制是土司,頭人是土司,頭人和土司是世襲的,不受朝廷任命,世世代代做土司,時間做久了沒有監督,有的土司做壞事腐敗,中央的政令不能直接下達。到雍正的時候,全面改土歸流,在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全面推行改土歸流制度,流就是流官,由朝廷派官,有任期,可以流動,所以叫改土歸流。這樣朝廷的指令可以直接到了民族地區,官員受朝廷的監督,要輪換,這就大大加強了中央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管轄,也有利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第五:攤丁入地。我們中國在皇朝時代,長期以來是土地和人丁分頭納稅,土地稅、人頭稅,到雍正的時候,在已有辦法的基礎上,全面推行攤丁入地制度,就是把人丁的那個人頭稅攤到土地裡頭,這可以使得一些窮苦的沒有土地的人,免徵了人頭稅,這樣一來,它的正面影響減輕了是封建的人生依附,但是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刺激了人口的增長,特別是康熙50年以後,宣佈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到了乾隆的時候,中中國人口達到三億,道光的時候達到四億。

    如果乾隆不是有雍正這樣一個爹幫他把清朝前期積壓著的社會體制弊端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得民生向好,社會穩定,提高了國家稅收入,使國庫充實。就不會有乾隆的所謂盛世!所以雍正起了關鍵作用。

  • 11 # 白晝如夜

    雍正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分析一下當時的歷史情況。

    康熙皇帝的前中期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期間最長的皇帝,可謂是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在位期間的大事:

    2康熙一十二年(即1673年),康熙皇帝認為藩鎮久握重兵,於國家不利,開始著手撤藩。吳三桂(這個人物充滿歷史爭議)於同年十一月起兵,揭開了康熙年間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歷時近八年在1681年平定雲貴,攻破昆明,三藩平定。

    3康熙二十年(1683年),康熙開始收復臺灣,同年臺灣終於再一次回到祖國的懷抱,國土實現統一。

    4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軍圍困雅克薩城,進攻入侵的沙俄部隊,俄軍最後撤出雅克薩,退回尼布楚,雙方於1689年簽訂《尼布楚條約》,中國成功捍衛自己的領土。

    5康熙二十六年(1986年),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對 葛爾丹的作戰,於1698年葛爾丹戰死宣告勝利。

    康熙後期

    1太子的廢立,引起朝局的連續動盪,也更加增加了九龍奪嫡的亂象。

    2讓自己的兒子參與國家治理,各自為政,使朝局錯綜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

    3吏治的腐敗,康熙對臣子過於寬鬆,貪腐現象到後期已成國家的一大弊病。

    4康熙南遊北興,開奢靡之風,使國家財力受損,加之連年用兵,國家的實力消耗巨大。

    在康熙後期由於諸皇子爭奪皇位,是使朝局變的極其微妙,康熙皇帝廢而又立從我看來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太子品行不端,不堪大用,康熙早就想廢之,只不過沒想到廢了之後竟然使諸皇子奪嫡之心更盛,沒有辦法只能又一次扶出廢掉的太子來穩定朝局。

    康熙後期國家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土地兼併嚴重,吏治腐敗,國家政局錯綜複雜,前期為統一中央集權與國家完整而進行的種種軍事活動對國力的消耗太多,國庫連年虧空。

    加之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國家基本處於常年穩定整個社會都是一股奢靡之風。康熙晚年的怠政使的這個國家已經危機四伏,西北的阿拉布坦就因為國庫的虧空不能及時用兵,後期的康熙時代,已經不能稱之為盛世,看似金玉實則其外敗絮其中。

  • 12 # 飛雪初一新

    康乾盛世,本該是康雍乾盛世。

    近代日本清史研究名家稻葉君山在《清朝全史》第四十六章中有云:雍正“帝承康熙疏節闊目之後,稍加清理,遂創定清朝財政之基礎,至後日盛運期之財政,實帝之所賜也。譬如農事,康熙為之開墾,雍正為之種植,而乾隆得以收穫也!”

    康雍乾三代國力,相輔相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民的名義》最心疼哪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