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涵秋zy

    學習傳統文化是一定要背誦的,死記硬背並非不對。

    古詩詞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也是需要背誦的。我們只有將這些詩文爛熟於心,才能運用自如。

    單就學習詩詞而言,有一定的儲存量是必要的。

    首先,詩詞除了講究韻律,還講章法。多讀多背古人的詩詞,有助於我們瞭解詩詞的章法佈局,起承轉合。

    其次是立意。所謂意在筆先,這是詩的靈魂所在。多讀好詩,可避免落入平庸的格局。

    《紅樓夢》中有一回說到香菱隨黛玉學詩,黛玉道:“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做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劉、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這樣一個極聰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黛玉讓香菱多讀詩,並且細心揣摩,自然水到渠成。

    總之,想要做到胸藏文墨,腹有詩書,出口成章,就要有一定的詩文儲存量。理解了這些之後,再輔以格律的學習,定能寫出好的作品來,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 2 # 向日葵sl

    死記硬背只是一種不得已的方式,從這個字眼兒來看就是針對應試教育而說,而不是為了傳承文化。

    真的想將中國的古詩詞傳承下去,需要從國家到教學機構再到個人的多方面努力。

    標題中所說的韻律,是可取的,比如《笠翁對韻》便是很好的學習和解讀古詩的工具。

    如果要傳承古詩詞,那麼就不應該只是停留在表面功夫,那樣只會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結果。只有將古詩詞的內在含義和精神一同傳承,才能算將其完整的交給我們的後輩。

  • 3 # 徐子陵ch

    不好意思,我不能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可以把我喜歡的作家的一段文字提供給大家:詩詞,歷史上留下來的這些東西有著很寬廣的文化意義,我們可能無法達到之前的這個高度,但是我們不能忽略更不能放棄這些美好的東西,可能計算機還有英語是能讓你們用來吃飯和生存的工具,可能詩詞並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吃飽飯,但是它是我們骨子裡面無法割捨的東西,提醒著你和別的國家別的種族的不同。

  • 4 # a老L

    對古詩詞好的必須背,黙寫。在寫稿件時,講話時插上句古詩詞,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習主席講話時常用古詩,使講話更生動,也使讀了記得住。

  • 5 # 九水西路

    我分享一個我學下象棋的經驗吧。我學下象棋的時候是在小學,有人教我各個棋子的走法,什麼馬走日,象走田,也是死記硬背,然後就是和大人們對弈,每次都被打的滿地找牙,很打擊信心的,就不想學了,後來衚衕口有個賣燒餅的,他讓我下殘棋,每次都把殘棋擺好,讓我想辦法去解,這趣味性和信心就都上來了,慢慢經驗豐富了就可以從頭下了。

    我想說的是,死記硬背是肯定要有的過程,學習韻律也是對的,但是要有度。背幾首朗朗上口的,去感受韻律,甚至模仿著去寫幾首押韻的詩,蒐集點常用的押韻字詞,這樣應該會好點。

  • 6 # 萬能的孚格

    怎麼說呢,你不記得詩詞,很難寫出那個味道。因為做好的,有名氣的詩詞都是經過百般雕琢的。

    很多寫作都是從模仿開始的,不記得怎麼模仿呢?

  • 7 # 青春笑我狂

    一、學習古詩詞,重點在於理解古詩詞寫作的背景和古詩詞本身表達的意思。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記憶古詩詞相當相當容易。

    二、學習古詩詞,可以適量地介紹古詩詞寫作的格式、規律、押韻等方面的知識,千萬不要每天都長篇大論這些技巧性的東西,這些東西,越講越乏味,抽兩節到三節課講,足矣!否則學生們都厭煩。

    三、在學習過程中,最枯燥的就是語法的學習,英語課堂上,老師三兩句話就一語法,一堂課下來,筆記就好多頁。過後看看,用處真不大。英語的學習語感最重要,約定俗成的語言結構,不要當金科玉律一直說。

    語文語法(主謂賓,定狀補,動詞賓短語,動補短語。。。。)我沒體會到學過之後它的作用。但是我的語文成績無論小學還是中學都在前10名之列。

    四、所以,學習語言不要生生把約定俗成的東西當金科玉律死記硬背。學習古詩詞重在理解,不要講太多死板的韻律知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芬蘭人真的很沉默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