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向日葵8853161210914
-
2 # 老參謀
“當我發現我抱怨的內容,語氣,神態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樣的時候,我感到一股寒意從脊背上竄上來,深深地無奈與悲哀,終生難忘。”
“我一邊因為童年時期父母的教育痛苦不堪,一邊卻又以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然後陷入自責。”
我想,原生家庭帶來的最大痛苦,就在於它為我們制定了一個難以跳出的模板,讓我們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
原生家庭會在我們的內心裡形成一些內在模型,這些模型就是日後我們的人際關係和伴侶關係。
如果不去解決我們和原生家庭的恩怨,我們很有可能會在自己的人際和婚姻裡重演這個模式。
重演的方式無非是四種,自己扮演父母、自己扮演小孩,或者自己扮演一個相反的父母,自己扮演一個相反的小孩,或者跟對方一起對調。
你在原生家庭裡,與父母的關係分別是哪一種?在你的情感關係中,你又複製了哪種模板?
第一種:被剝奪的小孩vs.自私的父母
有的父母會把好吃的東西藏起來自己吃,不給孩子吃。
有的父母只在乎自己的想法,不在乎孩子的想法。
比如,過年了,孩子好不容易有點壓歲錢,父母說“我幫你存起來”,可是等孩子需要用錢向父母要的時候,父母卻勃然大怒,痛罵這個孩子不懂事。
這些情況下,孩子會感覺父母是非常自我的,好像想要從自己身上獲得些什麼一樣,就像被剝削了。
第二種:失控的、憤怒的小孩vs.無能的父母
這樣的家庭裡,父母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鋼琴,但孩子突然就說不想學了,那麼爸爸媽媽很可能敢怒不敢言。
看起來小孩被“溺愛”的不行,在家裡有很大的權力,但孩子依然會很憤怒。
憤怒在哪裡呢?
就是他感覺到自己沒有人可以依靠,所有決定都要他來做,但是他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走。
比如一個小孩在十幾歲的時候,他的爸爸問他:“你告訴爸爸,爸爸該不該離婚?”孩子怎麼能知道他該不該離婚呢?他會覺得爸爸怎麼那麼懦弱,這麼大一個人還要聽小孩的。
第三種:被控制、被激怒的小孩vs.控制型的父母
這樣的小孩往往要經常面對一種權力鬥爭。
比如說同樣是學鋼琴,他所面對的是媽媽天天拿根小棍坐在他旁邊,哪裡彈得不好就打他一下。
而這個小孩不只是在練琴上,他在所有方面都被控制,就會從小就變得非常的憤怒,因為無人傾聽他內在的聲音,他有很多需要不能被滿足。
第四種:X興奮的小孩vs. 閹割型的父母
X興奮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說,並不意味著一定與性有關係。
X興奮的小孩是指這個小孩非常活波,興奮,有表演性。他可能很鬧騰,很抓人,動不動就喜歡給別人表演節目,可能很早開始追求別人的關注度,通過一些語言、非語言的行為或者動作,讓別人覺得他很特別。
這種孩子的家長有可能是非常壓抑的,整天皺著眉頭,說這個孩子怎麼這麼鬧,這麼顯擺,沒完沒了地招人煩呢?
舉個《紅樓夢》裡的例子來說,有個丫頭叫小紅,特別能說會道,很會來事,八面玲瓏,非常懂得察言觀色。
王熙鳳就誇她:“林子孝兩口子(小紅父母),都是錐子扎不出一個屁來的。我成日家說,他們倒是配就了的一對兒:一個‘天聾’,一個‘地啞’。那裡承望養出這麼個伶俐丫頭來!”
所以,閹割型的父母指的就是非常壓抑、沉默的父母,非常不鼓勵一切和快樂、開心的行為和語言的父母。
在一個很壓抑的家庭環境中,會成長出兩種型別的人——認同的和反認同的人。從本質上來說,認同和反認同都是認同,只不過是父母哪一面的問題。
閹割型的父母雖然會在意識層面壓抑孩子,在精神層面打壓孩子,不讓他這麼興奮,這麼人來瘋,但是在潛意識的層面,他們可能跟別人抱怨說:“你看我們家孩子多討厭。”可他說話時的整個表情是很興奮的,炫耀的。
這也就是說,他們人生的希望,他們所有的期待都放在這個孩子身上,他們在內心裡是期待孩子去實現他們做不到的事情的。
很多壓抑的父母其實會非常渴望去追求慾望的生活,可是在他們的人生經歷裡,這種生活是不被接納的,所以他們可能就會養育出一個非常追求慾望的小孩。
我想你既然發現了該問題,想要改變自己,必須有一場決裂,自己成家立業過自己的生活。儘量遠離他!!不能讓你受他的影響,當你的身邊都是高能量的圈子時候,你改變了!
-
3 # 如月隨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只要我們能夠認清自己的缺點,虛心改正,總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作為父母,他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或許給我們的成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但我們要學會與父母和解,包容和理解父母,慢慢引導他們,改掉身上的壞習慣。
不得不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有的父母真的不會教育孩子,導致孩子走上犯錯的道路。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做兒女的就要努力,改變自己身上父母曾留下的那些不好的習慣。
我的父親也是性格古怪,經常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打母親,從小到大我們兄妹是在他們的打罵聲中長大。記得每晚睡覺醒來時,父親總是抽著煙數落母親的不是,母親頂撞一句他就開始打人。那時候的自己蜷縮在角落裡,一句話也不敢講,一個人默默流淚。
從那時起,我就恨自己的父親,恨不得離開這個家。每次出門在外,我都沒給父親打過一次電話,記憶中父親的樣子很模糊。就因為他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打人,所以父愛對我來說是缺失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看了好多書,自己也結婚有了孩子。慢慢地理解了父母的艱辛,雖然他脾氣不好,可不能否認他是我的父親啊。我開始給他嘗試打電話,買好吃的東西,慢慢地對他的恨也沒那麼深了。
有時候覺得自己身上似乎也有父親的影子,但我會剋制,心平氣和去生活,用心對待家人,家庭很幸福。覺得人要做更好的自己,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不幸被自己用愛化解了。
每一位父母都不易,我們要學會理解。只要我們學習他們的優點,捨棄父母的缺點,相信我們會有好的習慣,生活會變好。但願,天下的兒女都能夠理解父母的不易,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
4 # 使用者9567917061662
什麼叫老爸不會做人!雖不善交往本份老實多病,沒身教你模範做人做事,但凡做人做事無愧於心就對了,把你養大就成,難怪還要為兒孫做馬牛?爸爸多病幹不動了。打拼的時月娃不知,責怪爸爸為不孝,嫌父母醜為不孝。爸頭冷故而戴帽,單位年輕局座強調注意形象,哎!人老了受氣多…豬嫌狗不愛!
-
5 # 不知小源
只要不違法,不違背道德和良知,我認為其實有時會不會做人是無所謂的。
生於這個社會有些人對人際關係遊刃有餘,有些人拙口笨舌,這和其從小所處環境和家庭經濟狀況等等等等諸多因素造成的,並不是其內心實際想要獲得的結果。
大多數人只看表面,如果跳到一旁冷靜一下分析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來看這個問題,興許就會發現一切事物背後都存在其本質。
世界上最誠懇的接納就是認可當下的人,包括你父親和你自己,認可這個狀態的你們並試著接納。
人生苦短,有些事值得去追求去改變,有些事卻未必需要改變。
有時的不會做人即是一種對待人生的態度,一種個性,有何不可呢?
-
6 # 高原滄桑2018
感覺你這個問題是怪你爸爸啊!你覺得你父親的性格不好,那你就要刻意去改變啊!不要再模仿你父親了!這樣你還有啥抱怨的?
-
7 # 建工阿清
你爸爸不會做人,你應該比你爸爸要好很多。我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你能認識到自己的缺點,而你爸爸隨著年齡的增加,在某些方面可能會越來越固執,要想他改變自己的個性,簡直是不可能。
做為年輕的你,能充分認識自己的缺點,證明還是一個願意改變自己的某些不足,巳經向好的方向邁出了第一步。你說的不會做人,大概也就是說話直來直去,不會繞彎子喜歡得罪人,這多半是因為自己的性格急燥,缺少耐性造成的。要改變這種個性,建議你遇事多思考,想想事情的多面性,對任何事不要直觀武斷。說話做事之前先把結果想出來,再去說或者去做。想信你慢慢的會改變很多。
-
8 #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6082
喂喂!你已知道爸爸不會做人,這就說明了你能看到了真理的一面,我想只要你善於發現,善於觀察,你會比爸爸更偉大。[加油][加油]
-
9 # 家居搭配雲海
爸爸不會做人?
其實很多人一定沒少聽過自己的父母跟自己嘮叨,在社會上吃點虧就吃點虧,一定要學會“做人”啊!其實說白了,會不會做人就是情商高與低的一種表現。那麼不會做人的人究竟會表現在哪些方面呢?評判一個人為人處世差到底有哪些標準呢?究竟有些不會做人“不帶腦子做事”的人會有什麼下場呢?一起來了解!
其實進入了社會很多人才真正意識到,在身邊的一群同事中,絕頂聰明優秀的人並不多,但要想在一個公司站穩腳跟,其實不僅僅是要有不俗的工作能力,情商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說白了,就是需要你“會做人”。
不會做人,不會什麼,就要學什麼,做人也是如此。當然,做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除了骨子裡自帶的那種性格,還要在社會上不斷的歷練去學習才行。
-
10 # 使用者1081530476592
不一定你爸爸不會做人?他老了,或是什麼,只要你會做人就行了,老一輩的所作所為和年輕的人是完成不同,兩個時代的人,想法思想是不同的,你父親只懂你幸福,你好就行,你認為他的一些行為或有地方不對,你為何去學呢?你不學不好的地方,學他好的地方不就行了
回覆列表
在社會上吃的開,要兩方面注重,第一是打造自己,第二是搞好人際關係。
“打造自己”要追隨自己的激情,熱情,興趣,愛好,天賦,擅長,意願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全力以赴,做到極致,打造出一項技能,給自己的技能找到,創造一個工作。
搞好人際關係,一定要“看得他人好”(才是真正的“為你好”,才可能建立真正的交情)用好自己跟他人互相分享,支援潛能,根據別人的人品,真心實意助人成功,分享真知灼見,最好的互相激勵,欣賞,表揚是落實到別人的成長(變好),成熟(思考問題更全面,理性,深刻),成功(感受到別人真心實意的祝賀的人更容易利用自己的才華,能力利他,奉獻大眾),做“自己喜歡的事”的自我滿足(最大限度地化解嫉妒)。
從來沒有表揚過他人,“怎麼自然而然的對他人表示善意”是最大的自我突破。首先可以從打招呼說“你好”開始,找到幾個笑臉好,好說話,開朗,願意和你打招呼,容易和你打招呼的,熟悉的人,自然而然的找幾句話聊天,然後下次見面的時候,每個認識的人都說“你好”,主動的跟人打招呼,就開始建立起你的人脈。但只有那些“用同等的待遇回報你的人”才真正值得你去建立交情,學會了交往,一輩子都適用。其他的,要靠你在生活中慢慢去領悟,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