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剛剛才說
-
2 # 我醉了qp
一,緬甸國雖小,火器上面比大清先進。乾隆秉承祖訓馬背作戰及排外西方思想。
二,與緬甸久戰不勝,國庫耗資過大,戰後期打成平手,緬方主動派使者議和,乾隆順勢下坡,唯“十全武功” 留下遺憾
-
3 # 子月寒陽
首先,領土模糊。在中俄雅克薩戰役前,中國沒有確切的領土概念,只有天下概念。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國與周邊小國沒有籤邊界條約,所以邊界地帶歸屬很模糊。你說是你的,緬甸也可以說是緬甸的。何況,邊界區域的少數民族至今還是跨國民族。
其次,統治鬆散。嚴格意義上說,對周邊少數民族地區真正納入管理是從新中國開始的。之前的都護府、衛所制度都是名義大於實質,他自己的官吏、土司都不是完全由你指派,你怎麼管?
再次,邊界軍弱。雲南、西藏、新疆乃至東北距中原心臟遙遠,距離使調兵不易,加之南部邊疆地帶山高林密,氣候溼熱,北方兵不習久戰。另外,農業經濟下,長期打仗等於自殺。贏了變弱,如漢武帝長期征伐匈奴明末抗日援朝都贏了,但耗費大,結果國力從此變弱。輸了崩盤,隋朝乃至大清都是這麼亡的。
最後,襲擾非大戰。南方邊界鄰國沒有滅中原的本事,也就是襲擾而已。隨打隨走,等你調兵過來,他早跑了。所以,他敢打。
所以,歷史必須歷史地看,不能用現在的情況理解過去。
-
4 # 輕擷棠梨
首先,清朝自認國力強盛,認為緬甸是“蠻夷小國”,沒把緬甸軍放在心上。不制定好計劃就出兵對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他們小看敵人,導致了戰事的失利。
其次,當初雙方作戰的地方是在雲南地區,那裡環境複雜,空氣溼潤,清軍呢,習慣了北方的生活,去了雲南一時間難以適應那裡的環境。清軍善驍騎弓箭,但這裡溼潤的空氣大大降低了弓弩的力度和準度。所以在此處與緬甸軍作戰難以佔到優勢。
再而,清軍用的為冷兵器,而緬甸軍所用為火槍,試問冷兵器怎麼能敵火器呢?
緬甸敢侵犯清朝,多是因為清朝政府上下剛愎自用又大意輕敵,導致了清朝在對戰緬甸的戰場上的屢屢失意。
今天棠梨就分享這麼多咯,下次見~
回覆列表
我來回答!
緬甸,全稱緬甸聯邦共和國,是東南亞國家之一,其東北靠中國,與中國的雲南接壤。緬甸的面積不算大,經濟不算髮達,不過在歷史上卻是一個狠角色,雖然與中國接壤,卻沒有被中國納入版圖,連版圖最大的元朝都沒有做到。甚至到了清朝敢和東南亞霸主-中國叫板,還在戰爭中屢次擊敗清軍,打的清王朝一點脾氣都沒有,最終兩者打了個平手,那麼緬甸為何敢挑釁大清呢?
緬甸雖然人不多,經濟不發達,但是也曾經在乾隆後期達到了巔峰。1752年緬族領袖雍籍牙在貢榜建立貢榜王朝。雍籍牙在位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法治,下令編著法典,興修水利,發展農業,國內一片繁榮。
對於這個南夷,吃飽喝足開始思考怎麼侵略了。在貢榜王朝第三代君主繼位後,開始大肆侵略鄰國,攻克暹羅古都(今泰國),又侵入撣邦(今緬甸)和寮國王國,還攻打了引渡的曼尼普爾王國。在東南亞一帶瞬間名聲大噪,這個時候,他們開始嘗試在中國雲南邊境出入,越來越放肆,完全不把清王朝放在眼中。
當時清朝是乾隆在位,晚期,雖然比不上康乾巔峰,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麼一個南夷之國,居然敢挑釁清朝的尊嚴,乾隆隨即向緬甸發起了戰爭。
緬甸本來想著是清朝首都離雲南那麼遠,俗話說:“天高皇帝遠”,自己在雲南小打小鬧,清朝應該不會注意自己的,偏偏這乾隆是個好鬥的主,向緬甸發起了戰爭,無奈之下,緬甸只好硬著頭皮抗。不過緬甸的地理位置好,緬甸比較熱,毒蚊和瘴氣比較多。清朝計程車兵很多都不適應緬甸的天氣。因為是緬甸主場作戰,他們並沒有吃太大的虧,清朝也沒佔多大便宜。
就這樣,清朝和緬甸的戰爭一打就是7年,進行了4次戰爭,雙方兩敗俱傷,清朝因為地域關係傷亡慘重,緬甸因為長期與清朝戰爭,國內經濟被拖垮了,最後雙方達成和解,中國放棄部分土司的管理權,緬甸向清朝稱臣。“體面”的結束了清緬之戰。
俗話說:‘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在這場戰爭中,有另外兩個國家得到了巨大的利益,泰國因為緬甸發生戰爭,顧不上他們,他們迅速發展,取得了獨立。還有一個英國,緬甸國力虧空,後來被英國吞併,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