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坐等車行
-
2 # 明宣宗朱瞻基
非歐幾何的發現者羅巴切夫斯基
非歐幾何是人類認識史上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偉大成果,它的創立,不僅帶來了近百年來數學的巨大進步,而且對現代物理學、天文學以及人類時空觀念的變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過,這一重要的數學發現在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但沒能贏得社會的承認和讚美,反而遭到種種歪曲、非難和攻擊,使非歐幾何這一新理論遲遲得不到學術界的公認。羅巴切夫斯基是在嘗試解決歐氏第五公設問題的過程中,從失敗走上他的發現之路的。
有些數學家還注意到歐幾里得在《幾何原本》一書中直到第二十九個命題中才用到,而且以後再也沒有使用。也就是說,在《幾何原本》中可以不依靠第五公設而推出前二十八個命題。因此,一些數學家提出,第五公設能不能不作為公設,而作為定理。能不能依靠前四個公設來證明第五公設。這就是幾何發展史上最著名的,爭論了長達兩千多年的關於“平行線理論”的討論。由於證明第五公設的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人們逐漸懷疑證明的路子走的對不對。第五公設到底能不能證明。
到了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俄國喀山大學教授羅巴切夫斯基在證明第五公設的過程中,他走了另一條路子。他提出了一個和歐式平行公理相矛盾的命題,用它來代替第五公設,然後與歐式幾何的前四個公設結合成一個公理系統,展開一系列的推理。他認為如果這個系統為基礎的推理中出現矛盾,就等於證明了第五公設。人們知道,這其實就是數學中的反證法。
這種幾何學被稱為羅巴切夫斯基幾何,簡稱羅氏幾何。這是第一個被提出的非歐幾何學。從羅巴切夫斯基創立的非歐幾何學中,可以得出一個極為重要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結論:邏輯上互不矛盾的一組假設都有可能提供一種幾何學。
宋元四大bai家
南宋
秦九韶《數學九章》:高次du方程的數值解法zhi和聯立一次同餘式解法。dao
李治《測圓海鏡》天元術,開創用代數方法解幾何的先例。
楊輝《詳解九章算術》,《日用演算法》,《楊輝演算法》:日用、商用算數的開始,乘除簡便演算法,高次開方法,“開方作法源圖”。
元代
朱世傑《算學啟蒙》建立了完備的數學體系,《四元玉鑑》兩大成果:把天元術推廣到四元術,高次內插法公式的求得。
清代
梅文鼎,積極學習西方數學。
《幾何通釋》,《幾何補編》
《懷中黍尺》,用幾何證明餘弦定理,正弦,餘弦積化和差公式。
《少廣拾遺》:高次冪正根演算法。
李善蘭《則古昔齋算學》,尖錐術,李善蘭等式。翻譯《幾何原本》後九卷。
華衡芳《行素軒算稿》。翻譯數學專著。《決疑數學》是概率論在中國最早的譯著。
當然應該還有祖沖之吧,畢竟他是第一個算出π小數點後第七位的
華羅庚
主要從事解 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式論、多複變函式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 分等領域的研究與教授工作並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 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此結果在數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G.H.哈 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裡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至 今仍是最佳紀錄。 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 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 當-布饒爾-華定理。其專著《堆壘素數論》系統地總結、發展與改進了哈代與李特爾伍 德圓法、維諾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計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其專著《多個復變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陣技巧,結合群表示論,具體給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從而給出了柯西與泊松核的表示式。這項工作在 調和分析、複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著廣泛深入的影響,曾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 獎。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的研製,曾出版《統籌方法平話》、《優選學》等多部著作 並在中國推廣應用。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 “華-王方法”。
陳景潤
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國 際領先的成果。這一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引用。這項工作,使之與王 元教授、潘承洞教授共同獲得1978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其後對上述定理又作了改 進,並於1979年初完成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將最小素數從原有的80推進到 16 ,受到國際數學界好評。對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科學實驗、尖端技術、人類 生活密切關係等問題也作了研究。發表研究論文70餘篇,並有《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著作。
中國現代數學家——蘇步青
在日本東北帝國大學學習期間,蘇步青在一般曲面研究中發現了四次(三階)代數錐面,這是幾何研究中的重大突破,在日本和國際數學界引起反響,被稱為“蘇錐面”。
1972年,蘇步青和他的兩位學生到江南造船廠參加船體數學放樣的研究,建立了廠校合作關係。經過4年多的努力,他們和江南造船廠的同志合作,解決了船體線型光順問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
陶哲軒
1975年7月15日,陶哲軒出生在澳洲阿得雷德,是家中的長子。現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數學系的華裔數學家,澳洲惟一榮獲數學最高榮譽“菲爾茨獎”的澳籍華人數學教授,繼1982年的丘成桐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華人。其於1996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後任教於UCLA,24歲時便被UCLA聘為正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