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燕國術士虎胤空
-
2 # 九龍在天856
其實有很多春節的習俗在漸漸消失。
1,年三十的包餃子,吃出包糖的,包錢的水餃,寓意這來年的美好生活。而現在很多人都不自己做年夜飯了,都是去飯店吃飯,反而少了過年的一些樂趣。
2,初一早晨,開門大吉,晚輩要先向長輩拜年,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說一聲新年快樂,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發達,現在的大年初一都是自己呆在家裡玩手機,玩電腦,缺少了很多和他人分享快樂和喜悅的機會。
科技的快速發展的同時,有很多的習俗在漸漸消失,也應該讓我們認真的思考一下,是否應該在享受高科技的同時,不要丟失一些傳統的民俗文化,也不要讓一些無恥的人說我們的東西都是他們的。
說起春節的民俗,很多現在都看不到了。
我小的時候在農村長大,我記得小時候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在臘月二十三祭灶,最重要的一項貢品是糖瓜,之所以記得是因為"心到神知,上供人吃",儀式完了我有的吃,糖瓜我們這裡也叫關東糖,這個名字是咋來的我不知道,只知道咬的時候很脆,吃到嘴裡粘牙,很好吃,這個東西據說是為了讓灶王爺上天的時候嘴甜,能多說好話,粘牙是為了讓灶王爺想說人間的不是的時候嘴被粘住張不開,糖瓜還挺智慧的哈,今年又買了一點兒,但是已經沒有小時候的味道了。
大年三十放鞭炮,這個也逐漸的越來越少,雖然過年的氣氛弱了很多,但是出於環保的理念,我倒是覺得能接受,前年幹了一會復古的事——買了點竹子,打算試試古人燃放"爆竹"是啥感覺,結果失敗了,之前沒考慮咋點燃它,於是就把放爆竹玩成了一個段子,也很開心。
大年初一不掃地,我估計這個習俗很多人家,尤其是年輕一點又有潔癖的可能都不知道了,這個是為了不把財運掃走,初五,再清掃扔垃圾,把晦氣黴運一次性處理掉,這個習俗現在大概已經沒有了,反正我家天天掃地。
過年,其實圖的是一個團聚和開心,有時候,習俗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消失是個很正常的事,我覺得倒也不必在意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