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腿影視
-
2 # 讀思享
我曾經讀過這樣一段話:把要求變成習慣,習慣變成品質,品質變成文化。
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的文化是人們長期形成的各種習慣。例如,中華民族的各種風俗習慣是一種文化。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傳統、心理感受、道德原則、宗教觀念等。在生產、居住、飲食、服裝、婚姻、葬禮、節日、娛樂、禮儀、禁忌等方面。這些是他們自己獨特文化的具體表現。
由於人們活動範圍的不同和各種資源的影響,形成了各種文化傳統。早在《漢書王吉傳》,就有“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的記載。《禮記王制》雲:“歲二月,東巡守。至於代宗,柴火和希望崇拜的山川。金諸侯,問百人將見之。命太師陳詩,來觀民風”。國王在這裡巡邏,通過當地的民歌,“觀察風俗,知道得失。
關於文化,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許多精彩的講話:
1.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它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標準不僅是我們中中國人的思想和精神的核心,而且在解決人類問題方面也有很大的價值。
——20208月21日至22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儲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風潮中站穩腳跟的堅實基礎。
——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論壇上的演講
雖然歷史已經成為過去,但它總是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出現在今天的人們生活中。我們傳統思想文化的根源在於社會生活本身,它是人們思想、習俗、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的集中體現。
—— 2014年10月13日在中共中央第十八屆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上的演講
4.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於中中國人的心中,並對中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
3 # 國外趣評
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它包括語言、宗教和特定的生活方式。給文化下定義從來都不容易,因為它沒有靜態的定義。相反,它是一個不斷進化的、有活力的實體,它是某一群體的整個生活方式的特徵。
“文化”一詞有著廣泛的用法,通常缺乏對它所包含的許多元素的理解。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我們談論的文化與人們的行為、道德價值觀和人際關係有關。我們用對社會或某個社會群體的利益有用的行動、行為和態度來表示它。”文化這個詞有許多層次,因此它經常被細分為幾個類別,並有更窄的定義,以便識別文化的各種元素。一個這樣的分類可以是物質和非物質文化,前者包括藝術、建築等。後者包括信仰體系、神話、傳說等。
“文化”一詞的詞源可以追溯到羅馬時代。它最初意味著靈魂或心靈的培養,只是在18世紀德國思想家的影響下,它才獲得了現在的意義。
隨著人們之間的互動,文化或文化價值觀也在不斷演變。價值觀和物質生活方式交織在一起,因此文化通過兩個過程改變自己——一是適應變化,二是抵制變化。社會之間的接觸仍然是影響文化的最重要的因素,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接觸只會增加。今天,文化交融的程度如此之大,以至於世界各地都出現了世界性的城市,這一點被文化價值觀的共同主線所強調,儘管那裡的定居者的種族有所不同。
-
4 # 意泊之
什麼是文化?現代漢語《辭海》對文化的解釋是:
1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
2.考古學用語,指同一個歷史時期的不依分佈地點為轉移的遺蹟、遺物的綜合體,如仰韶文化、龍山文化。
3.指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
基於以上解釋,對於第一種,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則至少包括以下專案:物質財富方面:
各種古代建築、宮殿、寺院、寶塔、廟宇、老街、園林、橋樑、壁畫、文物、服飾、美術、雕刻、雕塑、碑刻、書法、繪畫、舞蹈、盆景、石器、玉器、雜技、器械、兵器、樂器、各種發明、各種其它特產等。
精神財富方面:
思想學派、文學藝術、教育、兵法、技藝、工藝、詩歌、民俗、飲食、信仰、科技、武術、交際、禮節、天文、術數、曲藝、歌舞、戲曲、茶道、雜耍、秩序、法律等。
對於第二種:在考古學意義上的概念,即現今的各種文化遺址,古墓、古城等。第於第三種: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則是我們經常提及的概念。說一個人有文化,則這個人應該受過一些正規教育,或者自我學習等。
常識,知識,科學技術,如果引申開來,也泛指一個人的素養,修養、素質。
感謝閱讀!
-
5 # 那點視兒
在西方國家,知識(knowledge)和文化(culture)是兩個獨立的詞彙。而中國的文化一詞可以同時代指這二者,前者大家都很熟悉,“這個人很有文化”,就是說“這個人知識水平很高”,而後者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給它下一個嚴格和精確的定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
確切地說,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遊離於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是人類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
簡單的來說國家文化就是一個國家的人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
而國家的文化包括一個國家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方面。
物質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物質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飾、日常用品等,它是一種可見的顯性文化;
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別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社會制度以及思維方式、宗教信仰、審美情趣,它們屬於不可見的隱性文化。包括文學、哲學、政治等方面的內容。
因為文化具有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很難給文化下一個準確地,清晰的定義,但不管“文化”有多少定義,但有一點還是很明確的,即文化的核心問題是人。有人才能創造文化。文化是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體現。不同種族、不同民族的人創造不同的文化。人創造了文化,也享受文化,同時也受約束於文化,最終又要不斷地改造文化。我們都是文化的創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和改造者。人雖然要受文化的約束,但人在文化中永遠是主動的。沒有人的主動創造,文化便失去了光彩,失去了活力,甚至失去了生命。我們瞭解和研究文化,其實主要是觀察和研究人的創造思想、創造行為、創造心理、創造手段及其最後成果。
總之,文化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
6 # 秦腔V視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長期以來對人、對自然事物的理解,各種精神觀念、文化思想的總和,它有著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
1.思想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他的包容性,萬流同源,衍生出了各種各樣的流派思想,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秦朝時期的諸子百家就像黑夜中群星爭輝,每一顆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文化,我們比較常見的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這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並不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漸漸沒落,反而會歷久彌堅。
2.琴棋書畫這裡的琴棋書畫並不指單純的“琴棋書畫”,中國對於文化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文章敘述到高深的曲藝內涵無一不令人歎服。中國是真正在文字上做到面面俱到的國家,筆墨紙硯各有章法,文學作品中最典型的四大名著引人深思。詩詞絕句的創作更是開創先河,成為了世界的獨一份。成語和歇後語是中國文化智慧的結晶,能夠用它來提醒世人。
3.風俗文化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每一個節日都有它本身的含義,清明悼念故人,端午包粽子系五絲,重陽思念遠方親友。每一項人生大事的習俗,婚假紅妝、三年孝期、春節放鞭炮吃水餃守歲,風俗中透露出對自然的敬仰與和諧。傳統的剪紙、刺繡、歌謠、京劇都是重要的非物質傳統文化。
-
7 # 瀟尹說
1.文化的定義是什麼?
2010年《辭海》給文化的定義是:
文化廣義是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意識形態。有時又專指教育、科學、文學、藝術、衛生、體育等方面的知識與設施,作為歷史現象,文化的發展有歷史的繼承性;在階級社會中,又具有階級性,同時也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又形成了人類文化的多樣性,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同時又給予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以巨大的影響。
餘秋雨老師在很多年前自己制定了一個文化的定義。
最短的文化的定義(30字):
文化是一種稱為習慣的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終成果是集體人格。
2. 什麼是中國文化?
中中國人形成習慣的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例如:儒家倫理、詩詞歌賦主要屬於精神價值,八大菜系、中國醫藥主要屬於生活方式,加在一起就成了中國文化的最佳組合。
3.文化的最終成果是什麼?
一切文化的最終成果是人格
儒家學者把中國文化的目標與人格理想相連,建立了君子之道。在中國文化中,把君子作為人格理想模型的,是在中國佔主流地位的儒家,與儒家相依相存的還有佛家和道家。佛家的人格理想模型是覺者,道家的人格理想模型是真人
於是,君子、覺者、真人相互呼應,又相互彌補,構成了中國集體人格的系統,也就是中國文化的完整實現系統。
-
8 # 德生小道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看來這“天道自然,陰陽變化,五行規律”,也就是所謂的天象了,也就是天文。而聖人將這種天象、天文明示、演示給人看,從而形成人的思想、道德、信仰,也就是為人文。
今天我想再回答一次,首先解釋什麼是文,文包括文學、科學、藝術等人類精神勞動的結果。化作為動詞有感化、變化、教化和消除的意思,作為名詞有風俗和習俗的意思。組合起來意思就是人類精神活動所產生的能夠改變(提高)文明程度促使人類進步的一種習俗(知識)的總稱。
人類自誕生以來所進行的一切活動都會產生文化。小到吃飯行程上飲食文化大到探討生死的宗教文化。現在的生死有從哲學探討的,有從生物學研究的。這些都是文化。當人類為了解決吃飯和安全問題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部落文化和部落文明瞭,演變到了今天的國家和民族。吃飯的問題和安全的問題解決了,那麼人類就有更多的時間去研究起他的未知的東西,直到某一天明白食物可以儲存,人口增多,可以行動更遠,那麼新的大陸就被發現。
他是受中華文明長期影響較深的東方文明體系,也是社會政治、經濟與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反映。從舊石器時代的發明創造,到目前太平盛世,無一不是影響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所在。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綜藝等,以及禮、樂、書、數,再就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
-
9 # 怪蜀黍博士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什麼是文化?
7000年前伏羲創作《易經》畫八卦是中國文字的雛形,3500年前文王推演《周易》是中國文化的開端。《周易》曰:“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由此可見,“文化”,應該分開來看,即分為“文”和“化”,且和“象”密不可分。文,有天文、人文,先天文,後人文;而象,則有天象、人象,人象即人間永珍。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看來這“天道自然,陰陽變化,五行規律”,也就是所謂的天象了,也就是天文。而聖人將這種天象、天文明示、演示給人看,從而形成人的思想、道德、信仰,也就是為人文。觀摩天文,順應自然和天象的變化;並推行以之形成的人文,教化天下,從而成就了綿延數千年的中華文明。所以說,中華文明是古聖先賢受大自然啟發而逐漸形成的以人為本的天啟文明,是生生不息、與時俱進、歷久彌新的人本文明,而不像西方文明那樣是受超自然神靈啟發而一次形成的以神為本的神啟文明,是一成不變、千年不變、萬年不變的神本文明。
要具體瞭解文化的科學含義,必須首先了解文化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人類社會由經濟、文化、政治三大塊構成:
一是經濟,這是維持人類生命的物質食糧,所以,經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
二是文化,這是塑造人類道德的精神食糧,所以,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精神支柱;
三是政治,這是鞏固國家政權的權力鬥爭,所以,政治是人類社會持續推進的制度保證。
由此可見,經濟是基礎,文化是靈魂,政治是關鍵。
用建築材料形象比喻:文化是泥土、水泥、塗料,既是粘合劑、也是美容粉;經濟是胡基、磚頭、石頭、沙子,既是大材料,也是小物件;政治是木頭、鋼筋、鐵絲,既是主心骨、連心鎖,也是門窗。
文化一詞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文化是指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精神食糧,即精神文明,主要指觀念性文化。廣義文化是指社會發展過程中人類創造的一切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社會文明、物質文明的集合。
不管是狹義文化,還是廣義文化,其靈魂都是蘊含真善美的道德文化。
廣義文化按存在方式可以劃分為五種不同形態文化:
一、觀念性文化
觀念性文化是文化的精神形態,觀念性文化蘊含著看不見摸不著的思想、道德、信仰。這種觀念性文化有兩種存在方式:
一是貯存在人類大腦的語言中
這種貯存在大腦語言中的思想、道德、信仰就是“無字之書”、“心靈之書”。這種“無字之書”、“心靈之書”,只能通過口口相傳,面對面的交流、面對面的示範、面對面的體驗。
例如,父母對兒女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行為示範教育是口口相傳的典型方式;在社會人際交往中獲得思想、道德、信仰薰染、薰陶、薰修是口口相傳的基本方式。
二是儲存在各種材質的文字中
這種儲存在一定材質上的文字就是“有字之書”。這種“有字之書”可以在不同時空背靠背的交流、背靠背的感悟、背靠背的體驗。例如,今天的陝西人可以讀到2500多年前山東人孔子及弟子寫的《論語》。今天的中中國人可以讀到170年前德中國人馬克思、恩格斯寫的《共產黨宣言》等等。
無論古代社會的私塾教育,還是近現代社會的學校教育,文字教育都是第一位,只有識文斷字,才能讀懂“有字之書”。沒接受學校教育,看不懂“有字之書”的人都是文盲,從小學到大學讀“有字之書”的人都是有文化的人、有文憑的人。
沒有文憑的文盲,並不等於沒有文化,因為他們從長輩、鄰居、他人的語言交流中獲得文化的靈魂一一思想、道德、信仰。例如,有些農民雖然不認得二十四節氣的“有字之書”。但是他們從長輩、鄰居、他人的口口相傳的“無字之書”的交流中知道了二十四節氣的精神內涵。有些農民雖然不會讀書看報,但是他們從戲曲表演、電影、電視、視訊人物的對話表演中汲取了“心靈之書”的思想、道德、信仰等精神營養。所以,在農村沒念過一天書的能工巧匠、種田把式、德高望重的能人、牛人、高人比比皆是。
有文憑,甚至有博士文憑的人,並不等於有文化,因為這些缺德的人,成為有文化沒人性,有文憑沒人品的刑事犯罪分子。
圍繞觀念性文化而開展的學術鬥爭、思想鬥爭、理論鬥爭是推動人類思想文化不斷髮展進步的根本動力。
二、形象性文化
形象性文化是文化的藝術形態,形象性文化表現為藝術家創作的不同藝術形象。例如,舞臺表演藝術家創造的舞臺人物形象藝術,包括當代電影、電視、視訊裡的人物形象藝術。欣賞形象性文化的不僅是識文斷字的文化人,一字不識字的文盲也可以欣賞。一字不識字的文盲正是通過戲劇、電影、電視、小品的人物形象得到高臺教化。舊中國農民90%以上是文盲,除了家庭父母通過言傳身教做人品德、品質、品行的行為示範教育以外,在社會上主要是通過戲劇人物高臺教化,才知道做人品德、品質、品行的。
從事形象性文化的是各類表演藝術家、影視演員、戲劇演員、小品演員。
圍繞形象性文化而開展的流派之爭、風格之爭、藝術之爭是推動人類藝術文化繁榮昌盛的根本動力。
三、視聽性文化
視聽性文化是文化的實體形態,視聽性文化表現為藝術家創作的可視、可摸、可聽的文學藝術作品。例如,書法、繪畫、攝影、雕塑、音樂等等。欣賞視聽性文化不僅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且還需要一定的藝術素養和獨到的藝術眼光,才能欣賞!否則,就是對牛彈琴!
從事視聽性文化的是各類藝術家。
圍繞視聽性文化而開展的流派之爭、風格之爭、學術之爭是推動人類藝術文化繁榮昌盛的根本原因。
四、制度性文化
制度性文化是文化的政治形態,制度性文化表現為某一時期社會的政治法律制度,根據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同而把社會制度劃分為:
第一、原始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人類在一個氏族內、或者一個部落內實現公有制,實行公平分配的原始共產主義社會;
第二、奴隸社會,這是人類第一個有階級、有國家的私有制社會;
第三、封建社會,這是人類第二個有階級、有國家的私有制社會;
第四、資本主義社會,這是人類第三個有階級、有國家的私有制社會;
第五、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人類在若干地區第一個從整體上消滅剝削階級,但仍然有國家的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
第六、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人類在未來全球範圍內實現公有制,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沒有階級、沒有國家的大同社會。
從事制度性文化的是政治家、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
圍繞制度性文化而開展的階級鬥爭、政治鬥爭、軍事鬥爭是推動人類社會制度不斷髮展進步的根本動力。
五、實物性文化
實物性文化是文化的物質形態,實物性文化表現為豐富多彩的有一定使用價值的勞動產品。根據實物的不同使用價值而把物勞動產品劃分為:
文物——這是人類歷史流傳下來的文化遺物;
遺址——這是人類社會遺存至今的歷史痕跡;
建築——這是滿足人類住行需求的房屋、道路;
食品——這是滿足人類生存需求的食物;
藥品——這是滿足人類健康需求的藥物;
物品——這是滿足人類日常需求的物件。
從事實物性文化的是各類科學家、工程師、設計師、企業家、產業工人、農民工、農民。
圍繞實物性文化而開展的生產實踐、科學實驗是推動人類社會物質財富不斷髮展的根本動力。也是人類社會源源不斷產生新思想、新理論、新文化的偉大社會實踐!
綜上所述,無論什麼形態的文化,真、善、美價值觀是貫穿一切文化始終的靈魂。
觀念性文化,如果沒有體現真、善、美價值觀,就是假惡醜的精神垃圾;
形象性文化,如果沒有展現真、善、美價值觀,就是群魔亂舞的鬼魅魍魎;
視聽性文化,如果沒有弘揚真、善、美價值觀,就是毒化人類心靈的精神毒品;
制度性文化,如果沒有凝聚真、善、美價值觀,就是禍國殃民的吃人社會;
實物性文化,如果沒有凝結真、善、美價值觀,就是勞民傷財的偽劣產品。
人們腦子裡裝文化,嘴裡說文化,身上穿文化,肚子吃文化、住行用文化,人類活動時時處處都是文化活動的體現,這就是人類和禽獸的根本區別。人類就是靠身體本錢立人,靠道德本分立身,靠能力本事生存的高等動物。動物就是靠本能生存、相爭相鬥,弱肉強食的低等動物。
文化的靈魂是真、善、美價值觀,所以,沒有真、善、美價值觀的文化是稍縱即逝的流行文化;例如,那些粗製濫造的充滿銅臭味的庸俗文化、低俗文化、媚俗文化、惡俗文化。
具有真、善、美價值觀的思想、道德、信仰是歷久彌新的經典文化,例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馬克思主義等。
綜上所述,
不管是廣義文化,還是狹義文化都有“道”與“術”雙重含義。
孔子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這裡的“道”,就是指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內在聯絡,即“客觀規律”,人類的思想、道德、信仰是客觀規律反映在人腦中的主觀映像。
這裡的“器”,亦稱之為“術”,術者,道之用也,即具體的知識、技能、技藝。
“道”——是文化所蘊含的看不見、摸不著、聽不到始終存在的思想、道德、信仰,這是做人的道德靈魂、做事的政治靈魂、做人的根本、做人之道。
“術”——是文化所呈現的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各種各樣的知識、技能、技藝,這是做事的知識技能、做事的專業素養,做事的工具。
老子說,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
莊子說,以道馭術,術必成。離道之術,術必衰。
孫子說,道為術之靈,術為道之體;以道統術,以術得道。
古人說,上人用道,中人用術,下人用力。
做人最高境界是知行合一、道術兼修、內聖外王。
做人的境界是道,做人的技巧是術;道是講人為什麼而活著,術是人為了活著而採取的辦法。以道為原則,以術為方法,內外兼修、內明與外功並舉。
例如,
鑽研學術的人是探求真知的學問家;
鑽研技術的人是有創新能力的工程師;
鑽研儒術的人是有家國情懷的思想家;
鑽研戰術的人是以少勝多的軍事家;
鑽研醫術的人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
鑽研藝術的人是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鑽研謀術的人是詭計多端的謀略家;
練習武術的人是強身健體的運動員;
表演魔術的人是娛樂大眾的演員;
表演巫術的人是裝神弄鬼的神婆神漢;
實施騙術的人是傷天害理的犯罪分子;
玩弄權術的人是心術不正的無恥政客!
A、“不學無術”的人,是沒文憑、沒知識、沒技能的簡單體力勞動者。
這些簡單體力勞動者雖然沒文憑、沒知識、沒技能,只要有人品、有人性、有人格,仍然是家庭裡的孝子、社會上的善人、好人、君子。
如果一個人既沒文憑、沒知識、沒技能,又沒人品、沒人性、沒人格,就是家庭裡的逆子,社會上的惡人、壞人、小人,甚至罪人。
B、“不悟無道”的人,是有文憑、沒人品;有知識、沒人性;有技能、沒人格的磚家叫獸、民族敗類、國家蛀蟲!
C、“學術悟道”的人,是有文憑、有人品;有知識、有人性;有技能、有人格的專家教授、民族脊樑、國家棟梁!
一些人之所以有文憑、沒人品;有知識、沒人性;有技能、沒人格,就是因為他們僅僅學到了做事的術,而沒有悟出做人做事的道!因此,並不是有了文化,就有了一切。只有那些蘊含思想、道德、信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括宗教文化),才是塑造人們道德靈魂的精神食糧;只有那些蘊含思想、道德、信仰的馬克思主義現代文化,才是塑造人們政治靈魂的精神食糧。那些沒有思想、道德、信仰的庸俗文化、低俗文化、媚俗文化、惡俗文化,卻是毒害、汙染、戕害人類心靈的精神鴉片。
當前社會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崇拜影視明星、不屑時代英雄;追捧歌唱明星、不學英雄模範;羨慕靚麗明星、蔑視道德模範的可怕現象,都是庸俗文化、低俗文化、媚俗文化、惡俗文化惹的禍!
由於我們丟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太多、太久,儒家思想精華——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文化、孝敬父母的孝親文化、推己及人的泛愛文化,被我們當成舊文化、舊思想、舊傳統、舊習慣受到毀滅性批判,因此,造成當前道德淪喪、誠信缺失、信仰危機的困境:
有教育的人沒教養,因為學校僅僅是教知識、育人才的學堂,一個人的教養是從小在家庭父母言傳身教的行為示範下潛移默化中形成的!沒教養的人,即使北大清華畢業,也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魔鬼。2016年2月,北大22歲學生吳謝宇通過高科技犯罪手段把單親媽媽殺害,至今沒有歸案。
有文化的人沒文明,因為文明是仁義禮智信內化在血液裡的道德品質,是外化在行動上的行為習慣;
有文憑的人沒人品,因為人品是仁義禮智信內化在血液裡的優秀品質;
有知識的人沒人格,因為人格是仁義禮智信內化在血液裡的做人資格,
有技能的人沒人性,因為人性是仁義禮智信內化在血液裡的善良本性。
由此可見,
知識技能僅僅是謀生的手段,是做事的工具,文憑僅僅是學歷教育的一紙證明,屬於“術”。
文明、教養、人性、人格、人品是做人的道德品質、做人的道德靈魂,屬於“道”。
當今社會有文憑、沒人品;有知識、沒人性;有技能、沒人格的藥家鑫、馬加爵、林森浩之所以淪為殺人犯,就是因為他們既沒有做人的道德靈魂,也沒有做事的政治靈魂。所以,一個沒有靈魂的人,知識越多越可怕、本事越大越危險、技能越高越恐怖!
文化是人的精神財富,這個精神財富既是塑造道德靈魂的精神食糧,也是培養知識技能的智慧武器。
有些文化含“道”多一點,有些文化含“術”多一點。有些文化是“道”、“術”合一的。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包括各類宗教文化等)含“道”多一點,是塑造人道德靈魂的道德文化、做人文化、踐行文化,是做人的根本,做人之道。
2、科學技術,語言文字等含“術”多一點,是培養人知識技能的科技文化,是做事的工具、做事的技能。
3、馬克思主義是共產黨人增強黨性修養的政治文化、道德文化、踐行文化,是做一名合格黨員、優秀黨員的修身之道;馬克思主義也是共產黨人治國平天下的政黨文化、治國文化、實踐文化,是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強大思想理論武器,是治國之道。
4、文學藝術是“術”與“道”合一的文化,所以,既是賞心悅目的觀賞文化,也是陶冶情操的道德文化。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0 # 兄弟在緬甸
人類社會由經濟、文化、政治三大塊構成:
一是經濟,這是維持人類生命的物質食糧,所以,經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
二是文化,這是塑造人類道德的精神食糧,所以,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精神支柱;
三是政治,這是鞏固國家政權的權力鬥爭,所以,政治是人類社會持續推進的制度保證。
由此可見,經濟是基礎,文化是靈魂,政治是關鍵。
用建築材料形象比喻:文化是泥土、水泥、塗料,既是粘合劑、也是美容粉;經濟是胡基、磚頭、石頭、沙子,既是大材料,也是小物件;政治是木頭、鋼筋、鐵絲,既是主心骨、連心鎖,也是門窗。
文化一詞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文化是指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精神食糧,即精神文明,主要指觀念性文化。廣義文化是指社會發展過程中人類創造的一切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社會文明、物質文明的集合。
不管是狹義文化,還是廣義文化,其靈魂都是蘊含真善美的道德文化。
廣義文化按存在方式可以劃分為五種不同形態文化:
一、觀念性文化
觀念性文化是文化的精神形態,觀念性文化蘊含著看不見摸不著的思想、道德、信仰。這種觀念性文化有兩種存在方式:
一是貯存在人類大腦的語言中
這種貯存在大腦語言中的思想、道德、信仰就是“無字之書”、“心靈之書”。這種“無字之書”、“心靈之書”,只能通過口口相傳,面對面的交流、面對面的示範、面對面的體驗。
例如,父母對兒女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行為示範教育是口口相傳的典型方式;在社會人際交往中獲得思想、道德、信仰薰染、薰陶、薰修是口口相傳的基本方式。
二是儲存在各種材質的文字中
這種儲存在一定材質上的文字就是“有字之書”。這種“有字之書”可以在不同時空背靠背的交流、背靠背的感悟、背靠背的體驗。例如,今天的陝西人可以讀到2500多年前山東人孔子及弟子寫的《論語》。今天的中中國人可以讀到170年前德中國人馬克思、恩格斯寫的《共產黨宣言》等等。
無論古代社會的私塾教育,還是近現代社會的學校教育,文字教育都是第一位,只有識文斷字,才能讀懂“有字之書”。沒接受學校教育,看不懂“有字之書”的人都是文盲,從小學到大學讀“有字之書”的人都是有文化的人、有文憑的人。
沒有文憑的文盲,並不等於沒有文化,因為他們從長輩、鄰居、他人的語言交流中獲得文化的靈魂一一思想、道德、信仰。例如,有些農民雖然不認得二十四節氣的“有字之書”。但是他們從長輩、鄰居、他人的口口相傳的“無字之書”的交流中知道了二十四節氣的精神內涵。有些農民雖然不會讀書看報,但是他們從戲曲表演、電影、電視、視訊人物的對話表演中汲取了“心靈之書”的思想、道德、信仰等精神營養。所以,在農村沒念過一天書的能工巧匠、種田把式、德高望重的能人、牛人、高人比比皆是。
有文憑,甚至有博士文憑的人,並不等於有文化,因為這些缺德的人,成為有文化沒人性,有文憑沒人品的刑事犯罪分子。
圍繞觀念性文化而開展的學術鬥爭、思想鬥爭、理論鬥爭是推動人類思想文化不斷髮展進步的根本動力。
二、形象性文化
形象性文化是文化的藝術形態,形象性文化表現為藝術家創作的不同藝術形象。例如,舞臺表演藝術家創造的舞臺人物形象藝術,包括當代電影、電視、視訊裡的人物形象藝術。欣賞形象性文化的不僅是識文斷字的文化人,一字不識字的文盲也可以欣賞。一字不識字的文盲正是通過戲劇、電影、電視、小品的人物形象得到高臺教化。舊中國農民90%以上是文盲,除了家庭父母通過言傳身教做人品德、品質、品行的行為示範教育以外,在社會上主要是通過戲劇人物高臺教化,才知道做人品德、品質、品行的。
從事形象性文化的是各類表演藝術家、影視演員、戲劇演員、小品演員。
圍繞形象性文化而開展的流派之爭、風格之爭、藝術之爭是推動人類藝術文化繁榮昌盛的根本動力。
三、視聽性文化
視聽性文化是文化的實體形態,視聽性文化表現為藝術家創作的可視、可摸、可聽的文學藝術作品。例如,書法、繪畫、攝影、雕塑、音樂等等。欣賞視聽性文化不僅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且還需要一定的藝術素養和獨到的藝術眼光,才能欣賞!否則,就是對牛彈琴!
從事視聽性文化的是各類藝術家。
圍繞視聽性文化而開展的流派之爭、風格之爭、學術之爭是推動人類藝術文化繁榮昌盛的根本原因。
四、制度性文化
制度性文化是文化的政治形態,制度性文化表現為某一時期社會的政治法律制度,根據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同而把社會制度劃分為:
第一、原始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人類在一個氏族內、或者一個部落內實現公有制,實行公平分配的原始共產主義社會;
第二、奴隸社會,這是人類第一個有階級、有國家的私有制社會;
第三、封建社會,這是人類第二個有階級、有國家的私有制社會;
第四、資本主義社會,這是人類第三個有階級、有國家的私有制社會;
第五、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人類在若干地區第一個從整體上消滅剝削階級,但仍然有國家的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
第六、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人類在未來全球範圍內實現公有制,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沒有階級、沒有國家的大同社會。
從事制度性文化的是政治家、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
圍繞制度性文化而開展的階級鬥爭、政治鬥爭、軍事鬥爭是推動人類社會制度不斷髮展進步的根本動力。
五、實物性文化
實物性文化是文化的物質形態,實物性文化表現為豐富多彩的有一定使用價值的勞動產品。根據實物的不同使用價值而把物勞動產品劃分為:
文物——這是人類歷史流傳下來的文化遺物;
遺址——這是人類社會遺存至今的歷史痕跡;
建築——這是滿足人類住行需求的房屋、道路;
食品——這是滿足人類生存需求的食物;
藥品——這是滿足人類健康需求的藥物;
物品——這是滿足人類日常需求的物件。
從事實物性文化的是各類科學家、工程師、設計師、企業家、產業工人、農民工、農民。
圍繞實物性文化而開展的生產實踐、科學實驗是推動人類社會物質財富不斷髮展的根本動力。也是人類社會源源不斷產生新思想、新理論、新文化的偉大社會實踐!
綜上所述,無論什麼形態的文化,真、善、美價值觀是貫穿一切文化始終的靈魂。
觀念性文化,如果沒有體現真、善、美價值觀,就是假惡醜的精神垃圾;
形象性文化,如果沒有展現真、善、美價值觀,就是群魔亂舞的鬼魅魍魎;
視聽性文化,如果沒有弘揚真、善、美價值觀,就是毒化人類心靈的精神毒品;
制度性文化,如果沒有凝聚真、善、美價值觀,就是禍國殃民的吃人社會;
實物性文化,如果沒有凝結真、善、美價值觀,就是勞民傷財的偽劣產品。
人們腦子裡裝文化,嘴裡說文化,身上穿文化,肚子吃文化、住行用文化,人類活動時時處處都是文化活動的體現,這就是人類和禽獸的根本區別。人類就是靠身體本錢立人,靠道德本分立身,靠能力本事生存的高等動物。動物就是靠本能生存、相爭相鬥,弱肉強食的低等動物。
文化的靈魂是真、善、美價值觀,所以,沒有真、善、美價值觀的文化是稍縱即逝的流行文化;例如,那些粗製濫造的充滿銅臭味的庸俗文化、低俗文化、媚俗文化、惡俗文化。
具有真、善、美價值觀的思想、道德、信仰是歷久彌新的經典文化,例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馬克思主義等。
綜上所述,
不管是廣義文化,還是狹義文化都有“道”與“術”雙重含義。
孔子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這裡的“道”,就是指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內在聯絡,即“客觀規律”,人類的思想、道德、信仰是客觀規律反映在人腦中的主觀映像。
這裡的“器”,亦稱之為“術”,術者,道之用也,即具體的知識、技能、技藝。
“道”——是文化所蘊含的看不見、摸不著、聽不到始終存在的思想、道德、信仰,這是做人的道德靈魂、做事的政治靈魂、做人的根本、做人之道。
“術”——是文化所呈現的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各種各樣的知識、技能、技藝,這是做事的知識技能、做事的專業素養,做事的工具。
老子說,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
莊子說,以道馭術,術必成。離道之術,術必衰。
孫子說,道為術之靈,術為道之體;以道統術,以術得道。
古人說,上人用道,中人用術,下人用力。
做人最高境界是知行合一、道術兼修、內聖外王。
做人的境界是道,做人的技巧是術;道是講人為什麼而活著,術是人為了活著而採取的辦法。以道為原則,以術為方法,內外兼修、內明與外功並舉。
例如,
鑽研學術的人是探求真知的學問家;
鑽研技術的人是有創新能力的工程師;
鑽研儒術的人是有家國情懷的思想家;
鑽研戰術的人是以少勝多的軍事家;
鑽研醫術的人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
鑽研藝術的人是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鑽研謀術的人是詭計多端的謀略家;
練習武術的人是強身健體的運動員;
表演魔術的人是娛樂大眾的演員;
表演巫術的人是裝神弄鬼的神婆神漢;
實施騙術的人是傷天害理的犯罪分子;
玩弄權術的人是心術不正的無恥政客!
A、“不學無術”的人,是沒文憑、沒知識、沒技能的簡單體力勞動者。
這些簡單體力勞動者雖然沒文憑、沒知識、沒技能,只要有人品、有人性、有人格,仍然是家庭裡的孝子、社會上的善人、好人、君子。
如果一個人既沒文憑、沒知識、沒技能,又沒人品、沒人性、沒人格,就是家庭裡的逆子,社會上的惡人、壞人、小人,甚至罪人。
B、“不悟無道”的人,是有文憑、沒人品;有知識、沒人性;有技能、沒人格的磚家叫獸、民族敗類、國家蛀蟲!
C、“學術悟道”的人,是有文憑、有人品;有知識、有人性;有技能、有人格的專家教授、民族脊樑、國家棟梁!
一些人之所以有文憑、沒人品;有知識、沒人性;有技能、沒人格,就是因為他們僅僅學到了做事的術,而沒有悟出做人做事的道!因此,並不是有了文化,就有了一切。只有那些蘊含思想、道德、信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括宗教文化),才是塑造人們道德靈魂的精神食糧;只有那些蘊含思想、道德、信仰的馬克思主義現代文化,才是塑造人們政治靈魂的精神食糧。那些沒有思想、道德、信仰的庸俗文化、低俗文化、媚俗文化、惡俗文化,卻是毒害、汙染、戕害人類心靈的精神鴉片。
當前社會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崇拜影視明星、不屑時代英雄;追捧歌唱明星、不學英雄模範;羨慕靚麗明星、蔑視道德模範的可怕現象,都是庸俗文化、低俗文化、媚俗文化、惡俗文化惹的禍!
由於我們丟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太多、太久,儒家思想精華——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文化、孝敬父母的孝親文化、推己及人的泛愛文化,被我們當成舊文化、舊思想、舊傳統、舊習慣受到毀滅性批判,因此,造成當前道德淪喪、誠信缺失、信仰危機的困境:
有教育的人沒教養,因為學校僅僅是教知識、育人才的學堂,一個人的教養是從小在家庭父母言傳身教的行為示範下潛移默化中形成的!沒教養的人,即使北大清華畢業,也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魔鬼。2016年2月,北大22歲學生吳謝宇通過高科技犯罪手段把單親媽媽殺害,至今沒有歸案。
有文化的人沒文明,因為文明是仁義禮智信內化在血液裡的道德品質,是外化在行動上的行為習慣;
有文憑的人沒人品,因為人品是仁義禮智信內化在血液裡的優秀品質;
有知識的人沒人格,因為人格是仁義禮智信內化在血液裡的做人資格,
有技能的人沒人性,因為人性是仁義禮智信內化在血液裡的善良本性。
由此可見,
知識技能僅僅是謀生的手段,是做事的工具,文憑僅僅是學歷教育的一紙證明,屬於“術”。
文明、教養、人性、人格、人品是做人的道德品質、做人的道德靈魂,屬於“道”。
當今社會有文憑、沒人品;有知識、沒人性;有技能、沒人格的藥家鑫、馬加爵、林森浩之所以淪為殺人犯,就是因為他們既沒有做人的道德靈魂,也沒有做事的政治靈魂。所以,一個沒有靈魂的人,知識越多越可怕、本事越大越危險、技能越高越恐怖!
文化是人的精神財富,這個精神財富既是塑造道德靈魂的精神食糧,也是培養知識技能的智慧武器。
有些文化含“道”多一點,有些文化含“術”多一點。有些文化是“道”、“術”合一的。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包括各類宗教文化等)含“道”多一點,是塑造人道德靈魂的道德文化、做人文化、踐行文化,是做人的根本,做人之道。
2、科學技術,語言文字等含“術”多一點,是培養人知識技能的科技文化,是做事的工具、做事的技能。
3、馬克思主義是共產黨人增強黨性修養的政治文化、道德文化、踐行文化,是做一名合格黨員、優秀黨員的修身之道;馬克思主義也是共產黨人治國平天下的政黨文化、治國文化、實踐文化,是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強大思想理論武器,是治國之道。
4、文學藝術是“術”與“道”合一的文化,所以,既是賞心悅目的觀賞文化,也是陶冶情操的道德文化。
西方人若沒有基督教神愛世人、愛人如己精華思想薰染、約束,就是一群野獸!即便如此,基督教成為西方人全民宗教信仰以後在全世界殺人最多的還是西方人,近現代所發生的侵略戰爭、殖民戰爭、霸權戰爭幾乎都是西方人發動的。由此可見,西方人“術”多,“道”少!
中中國人2000多年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仁者愛人、推己及人精華思想重染、薰陶、薰修,從小就具備了儒家仁義禮智信的做人品德、品質、品行,在家庭層面有孝敬父母的孝親文化作為齊家之道,在社會層面有推己及人泛愛文化作為修身之道!
所以,
中中國人是全世界最自信的無神論者,從不信任何超自然的神靈;
中中國人是全世界最聰明的創造者,什麼人間奇蹟都可以創造出來;
中中國人是全世界最善良的善人、好人、君子,從不主動侵害別人;
中中國人是全世界最勤勞的勞動者,從不掠奪別人的勞動果實;
中中國人是全世界最勇敢的戰鬥者,不惹事、不怕事,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英雄氣慨。
由此可見,中中國人近現代一百多年之所以受到西方列強欺凌,就是因為中中國人過去“道”多、“術”太少。今天中中國人之所以從政治上站起來了、從經濟上富起來了、從文化上強起了,就是因為中中國人不但“道”多、而且“術”也不少!
有人說,近一千年來全世界發明4000——6000個科學定律、定理,中中國人的貢獻不到1%。這一點也不難理解,因為中國長期處於農耕文明時代以自然經濟為主要經濟形態的封建社會,沒有產生科學定理、定理的社會歷史條件。
“道”是文化之根,“術”是文化之葉,只要根深蒂固,不愁枝繁葉茂!因為文化的“道”是悟出來的,文化的“術”是算出來的。
“道”不是人人能悟出來的人文智慧,但“術”只要學習自然科學,人人都能算出來的科技智慧。
回覆列表
什麼是文化,它都包括些什麼呢?
何為文化?聽到這個問題的第一時間小編不禁愣了愣,是啊,何為文化呢?作為在生活中常常聽到的詞彙之一,文化頻繁的在我們耳邊飛過,那你有沒有想過到底什麼是文化呢?文化是社會的靈魂,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一個優秀的民族、一個發展的國家、一個代表先進生產力和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黨,必須擁有先進的文化和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不如此,就不足以應對世界所提出的嚴峻挑戰,就不可能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來駕馭和領導時代潮流,也就不可能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方面有所作為,就像一隻單翅的鳥不可能飛得很高、很遠那樣,文化對於經濟、政治、社會來說,永遠是一隻互為依託的強有力的羽翼。
作為迴應世紀挑戰、解決世紀難題、創造世紀文明和促進世紀發展的先進文化,不僅具有同質性,而且具有歷史性,它基本上是由民族文化、革命文化和世界文化實現交融、提煉、擇漉、昇華而成的。這個過程,就是變革、發展的過程,就是與時俱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需要的一種品格,就是積極地、不斷地進行探求和創新。在本質上,任何先進文化都不是對前文化和他文化的簡單繼承和吸取,而是在綜合、汰選、融匯、昇華機制中所進行的一種全新的文化創造。我們對傳統文化不能不加分析地被動接受和簡單化地繼承,而是必須施以新的探索和新的創造,認真地做到在分析中選擇,在選擇中繼承,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瞭解文化、學習文化、發展文化,這是我們身為一個華夏兒女應該做的。老祖宗用了幾千年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用心、用力的繼承和發展下去,並將其一代代地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