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7
回覆列表
  • 1 # 生活趣聞趣事66

    回答樓主所問,古代女性最高峰體現在母系氏族時代和唐朝時期。

    母系社會又稱女系社會、母系氏族制社會。氏族社會的早、中期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緣關係上的社會組織,是按母系計算世系血統和繼承財產的氏族制度,是氏族社會的第一階段。在母系氏族制前期,人類體質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稱作“新人”,屬於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的晚期。到母系氏族制後期,現代人形成,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早期。中國境內的新人化石和文化遺存遍及各地,其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頂洞人等等。母系氏族實行原始共產制與平均分配勞動產品。早期母系氏族就有自己的語言、名稱。同一氏族有共同的血緣,崇拜共同的先始。氏族成員生前共同生活,死後葬於共同的氏族墓地。隨著原始農業及家畜飼養的出現,作為其發明者的婦女在生產和經濟生活中、在社會上受到尊敬,取得主導地位和支配地位。

    唐朝

    在唐代一朝,婦女地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開國初,由於受長期受胡人影響,胡化之風盛行,婦女所受約束較少,地位也就相應的較高。唐代婦女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在政治舞臺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武則天,太平公主等人蔘政,表明婦女在政治上曾顯赫一時。

  • 2 # 翩翩羽林

    中國古代婦女和男子處於不平等的地位,婦女屬於從屬地位,受著男子的壓迫。但婦女在史前時期也曾經當家做主過,做過家庭的“老大”。史前時期,人往往不知道父親是誰,只知道母親,母親主宰著家庭的一切。煉石補天、生育人類的創世神“女媧”是史前的女酋長,稱得上是中華第一帝了。

    《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 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中國歷史進入有文字記載後,可以看到女性逐漸依附於男性。即使唐代武則天成了中國唯一女皇帝,也並沒有改變整個社會女性的依附地位。

    所以,史前時期的母系氏族社會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女性地位最高的時期了。

  • 3 # 李白後撤步

    如果以有人類文明誕生說起,女性地位高峰。無疑,是在男權尚未建立之前的母系氏族社會。

    早期的人類是以原始部落的形式存在。在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延續種群,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生存的需求高於一切!而生存的關鍵在於生育,顯然,女性掌握了這個關鍵。

    所以早期的人類崇拜都是生殖崇拜,那時的圖騰都是蛙和魚,象徵著多子多孫。放到人類身上,自然就是女性的事。因此,能生兒育女的女性自然是地位最高的人。

    那時男女雜居,還沒有家庭婚姻觀念,人只知道是誰生的,不知道是誰下的種。於是最早的姓,都是女旁。比如姜,姬,姒。連“姓”字本身,也是“女”“生”。

    所以,女性必須被禮讚,必須被崇拜。

    用雕塑,繪畫,祭祀等方法捧上神壇!為了強調這一點,要特意把女性的生殖特徵表現出來。比如,雲南劍川的“阿央白”,紅山文化遺址祭壇,和西方的“維納斯”“白夫人”等等。

    所以,從中華的女媧,到西方的胡尤克,人類最早的神,幾乎都是女神!

    無疑,那是人類歷史上女性地位最高的時期。

    男人和女人,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延續,原本應該地位平等。可隨著各個氏族部落人口增加,對食物和領地的需求擴大,原本零星分佈在各地的人群因此為搶奪資源開始發生戰爭。男性體力的優勢開始凸現,在長期的戰爭中,男人開始走向前臺,他們手持利刃,組建軍隊,征伐兼併,直到掌握最高權力。女性被迫從交出首領位置。並在部落的戰敗中淪為奴隸,淪為男人的私人財產,地位一落千丈。而掌握權柄的那個男人,漸漸由族長長演變為酋長,國君,帝王。

    原本擁有最高權力的“後”,也稱為了“王”。

    這也是從部落時代,進入國家時代,女權社會被男權社會取代的必然過程。

    這是我的回答,如果想了解進入國家時代後各封建王朝情況,請參考其他答案。

  • 4 # 大黃扯點歷史

    引言

    女性地位是指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享有的威望和擁有與控制家庭或社會資源,包括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權力。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女性地位大致來說經歷了三個歷史發展階段:一是婦女相對受到男子的尊敬,即原始社會早期的婦女地位;二是男子至高無上,女子無權,即傳統社會的婦女地位;三是男女平等,即現在和未來社會婦女的地位。原始社會,中國處於母系氏族制度時期,對偶婚為其主要生活方式,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性地位遠遠高於男子,並且受到尊敬。到了封建社會,尤其是宋代理學的傳播,禁慾思想成為主流,強調“三綱五常”,壓抑婦女的地位,使女性逐漸成為男性的附庸,生活地位低下。現代,隨著新思想的傳播,男女平等日益成為主流思想,女性也重新開始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獨特地作用。因此,對女性地位的考察具有重大意義。前人對這個問題已經做了深刻的研究,所以本文中筆者對女性地位的變遷僅僅是再做一下淺陋的闡述。

    一、先秦時期

    母系氏族時期,主要從事採集果實,及簡單的生活工具製作。女性天生的優勢就充分發揮。由於女性在這些活動中表現突出,成為社會活動的主角。人們只知其母而不知有父,在古人眼中,孩子的血統僅維持在母親身上。古代典籍中常稱聖人乃其母感神而生。如《尚書·堯典》說堯是其母慶都感龍而生。種族的繁衍、氏族的維繫似乎由女性起主要作用,使女性具有較高的地位。這一時期並不是女性壓迫男性,而是女性和男性在地位上具有一定的平等性。如《史記》:“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後有遺簪,髡竊樂此,飲可八斗而醉二參。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

    原始社會末期,私有制的產生,這時男子先天的優勢就顯現出來。男子成了戰爭的主要力量。男子在戰爭中獲得的俘虜變成奴隸,自己成為奴隸主,進入了父權時期。到了奴隸社會後期,為了鞏固和強化男性的支配地位,便制定出了一系列宗法倫理的信條,女性地位更加全面低落。淪為男子的附庸。如《詩經》:“乃生男子,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弄之瓦。”男女從出生時便被定,女子生來就註定無法與男子享同等的權力。女子地位低下由儒教的出現而形成的。周朝時期,已婚婦女地位卑下,婚姻關係能否維繫取決於丈夫的好惡。丈夫願意維繫,她是丈夫的附庸;丈夫不願維繫,就要被丈夫掃地出門。——《氓》

    二、秦漢時期

    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貫徹法家思想,講求國家利益至上,禮法道德傳統相對受到忽視。秦代家庭立法中,婦女在某些方面可以和丈夫擁有平齊地位,如婦女可殺死通姦丈夫,丈夫毆妻與妻毆夫同等處罰等等。

    漢代女性相對還是比較開放的,儒家禮教的對女性的禁錮教條尚在初級階段,漢武帝時期不分尊卑任用人才也是一大執政特色。漢代女人可以協議離婚,寡婦可以再嫁、情侶可以私奔。說到女性的地位,不能不說如今早已家喻戶曉的呂后專政故事。呂后多謀而果斷,漢並天下後,曾經努力協助劉邦翦除異姓諸侯王。她處死韓信,力促劉邦夷滅彭越宗族。漢惠帝死後,呂后臨朝稱制八年,擅權用事。漢朝這種所謂“母黨專政”,“權在外家”的情形屢有發生,從而大大提升了女子的社會地位。於是,就出現了漢朝女子尊貴的特殊的歷史文化現象。在漢朝,有名的女子不但可以封侯,還可以擁有爵位和封邑。如漢高祖劉邦就曾封兄伯妻為陰安侯,呂后當政後,也曾封蕭何夫人為酇侯,樊噲妻呂嬃為臨光侯。漢宣帝劉詢賜外祖母號為博平君,以博平、蠡吾兩縣戶萬一千為湯沐邑。

    漢朝女子尊貴現象也使女子在婚姻關係和家庭生活中佔據較高地位。據《後漢書·宋弘傳》記載,漢光武帝時,湖陽公主新寡,劉秀便問起心中可有中意郎君。湖陽公主說:“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表示對大司空宋弘德才與儀表的愛慕。劉秀儘管願意謀求撮合,但宋弘則以“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加以拒絕。湖陽公主的婚事雖遭夭折,但她敢於主動追求有婦之夫的行為,真實反映了當時寡婦追求幸福婚姻生活社會風尚。

    在日常生活中,直至東漢初年,男女交往仍是相當自由的。民間因日常工作的需要,也不可能嚴行男女之防。但是自東漢安帝開始,朝廷每每褒獎“貞婦”,安帝、順帝和桓帝在改元賜民爵、粟、帛時,貞順都是褒獎之列。西漢成帝時,著名儒家學者劉向編校《列女傳》一書,力主女子不宜專擅,應以三從為尚,同時劉向亦認為女性須“明是非,懂禮儀”,他在書中列舉漢代以前足資女性效法或鑑戒的女子,分為母儀、賢明、仁智、貞節、辯通、孽娶等類,可見以劉向為代表的漢儒是要求女性修善去惡,培養多方面才德的看法。公元119年漢安帝“詔賜貞婦有節義谷十斛,甄表門閭,旌顯厥行”。一次貞潔,全族榮耀。女子的克己犧牲可以換來家族虛榮心的滿足。上行則下效,碩儒顯宦為了迎合當權者的貞操觀念,大書特書,推行貞潔。東漢的女性學者班昭(又稱曹大家,即《漢書》作者班固之妹)著《女誡》一書,認為女子應當以協助夫家為先,又擬出一套為人婦者應以“敬慎”、“曲從”的態度來侍奉舅姑和丈夫的行為準則。《女誡》一書,對女性的要求及其在家庭、社會中的身份工作更為明確。

    由此可見,在封建社會的第一個鼎盛時期——漢代,婦女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男女之間的戀愛也比較自由,但是畢竟是封建社會,男權佔絕對的主流,儒家學說也對婦女地位一再壓制。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連年戰亂,人口銳減,三教並行的時代背景之下,為了生息繁衍,統治者對婚姻的要件給予了寬鬆的規定對於婦女再婚的問題,同樣沿襲了漢代法律的寬鬆規定。西晉統一全國後,禮教綱常曾在短時間內又有所抬頭,對於孀婦改嫁問題,和東漢時的情形類似,官方意識形態中已經頻繁讚揚守節的烈女,而民間改嫁的現象仍時有發生。當時由於玄學的興起,儒學處在相對低潮的發展階段:在家庭法領域,婦女的地位略有提高,東晉時甚至出現了以女休夫的情形。至於婦女再婚,也較為普遍,劉宋朝的公主普遍和駙馬不和,紛紛被皇帝准許離婚再嫁。南方到了樑代以後,儒家禮教開始重新興盛,在北方,即使是十六國和北魏初期的長期戰亂時期,宣傳婦女節義的論調始終不絕於耳。

    四、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是中國封建王朝最為繁盛和開放的朝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峰。在這個中國少有的"開放性"朝代,漢族是以漢族為父系、鮮卑為母系的新漢族,唐文化體現出來的便是一種無所畏懼、無所顧忌的相容幷包的大氣派,生活在這一時期的女性地位自然不同於其他封建朝代的婦女。唐朝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擁有一定的法定繼承權,女性可以單獨為戶主,具有較為獨立的經濟地位,在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發揮著作用。從登基制誥、號令天下的女皇帝,到設立幕府、干政決獄的女顯貴,從揮翰作詩的女才子,到擅長絲竹管絃、輕歌曼舞、色藝皆佳的女藝人,無不表現女性地位的尊嚴的提高,婦女不僅可在公共場所騎馬擊毬,而且在婚姻離異方面擁有較多的自主權。

    五、宋元時期

    許多人都以為宋朝是女性社會地位開始下降的時代,但考察歷史,宋代女性的地位絕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低,甚至可能在歷代王朝中,宋朝女性的地位是最高的。我們可以列舉出一些指標來衡量、評判,比如女性的財產權、離婚的權利、改嫁的權利等等。宋代女性有沒有財產繼承權與財產處分權?

    宋代家庭分家,按照當時的風俗與法律的規定,要分給女兒一部分財產,“在法:父母已亡,兒女分產,女合得男之半”(《《名公書判清明集·卷八》》)。這部分財產,通常叫作“奩產”,即以辦嫁妝名義給予的財產。女兒所得的奩產,一般為兄弟所得的一半。因為法律與習慣法明確了女性的財產繼承權,甚至出現了女子為爭家產將兄弟告上法庭的事情,“處女亦蒙首執牒,自訐於府庭,

    以爭嫁資”((宋)劉清之編纂:《戒子通錄》卷五)。富貴人家的奩產是非常驚人的,如理宗朝時,一位姓鄭的太師給女兒的奩產是“奩租五百畝、奩具一十萬貫、締姻五千貫”((明)葉盛:《水東日記》卷八);有個叫作虞艾的人,“娶陳氏,得妻家標撥田一百二十種,與之隨嫁”(《《名公書判清明集·卷八》》);比較常見的奩產應該是十畝田上下。以後假如夫妻離婚,或者妻子改嫁,女方有權帶走她的全部奩產。宋人袁採觀察到,丈夫“作妻名置產,身死而妻改嫁,舉以自隨者亦多矣”((宋)袁採:《袁氏世範》)。意思是說,宋朝有很多已婚男子,因為不願意以後分家時被兄弟分去財產,便以妻子的名義添置產業,後來不幸去世了,妻子以這些產業是她所有為由,在改嫁時全都帶走了。袁採講這一社會現象,是為了忠告家人,千萬不可幹借妻名置產的蠢事。

    不過袁採的話恰好從側面證明了:宋朝女性改嫁,是有權利帶走屬於她所有的財產的。宋朝的法律也保護女性的這一權利。一旦發生奩產糾紛鬧上法庭時,以前定親時的“定帖”,妻子可以拿出來作為主張財產權的證明,這有點像現代的“婚前財產公證”。宋朝之後,女子就喪失了這種處分自己財產的自由了。元代《通制條格》收錄的一條法令說:“今後應嫁婦人,不問生前離異,夫死寡居,但欲再適他人,其元(原)隨嫁妝奩財產,並聽前夫之家為主。”明律和清律都繼承了這一立法精神,如《大明會典》和《大清律例》都明文規定:寡婦“改嫁者,夫家財產及原有妝奩,並聽前夫之家為主”。

    如果我們以為古代只有丈夫單方面的“休妻”,而沒有雙方都同意的離婚,那就想錯了。古代也有離婚,法律上叫作“和離”。在宋代,和離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婦女主動提出離婚的訴訟也不鮮見,以致宋人應俊感慨:“為婦人者,視夫家如過傳舍,偶然而合,忽爾而離。”((宋)應俊:《琴堂諭俗編》)

    宋代的離婚案例:龐元英《談藪》記載:“曹詠侍郎妻碩人厲氏,餘姚大族女,始嫁四明曹秀才,與夫不相得,仳離而歸,乃適詠。”說的是,厲氏原來嫁與曹秀才,但因為夫妻感情不和(不相得),所以離了婚,改嫁給一位曹姓侍郎。顯然,當時的女性並不會因為離異而受歧視。宋朝的法律也保護婦女主訴離婚的部分權利,如“不逞之民娶妻,紿取其財而亡,妻不能自給者,自今即許改適”((宋)應俊:《琴堂諭俗編》),意思是說,丈夫若沒有能力贍養妻子,妻子有權利離婚;“夫出外三年不歸,聽妻改嫁”((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八二),丈夫離家三年未歸,妻子也有權利離婚;“被夫同居親強姦,雖未成,而妻願離者,聽”((宋)謝深甫監修:《慶元條法事類》),妻子被夫家親屬性侵犯,也有權利提出離婚。這是前所未有的法律對女性離婚權的承認。

    北宋理學家程頤說過一句話:“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宋)朱熹編:《河南程氏遺書》卷二二)許多人據此認為程朱理學壓制女性改嫁的權利,進而推匯出宋代婦女地位急轉直下的結論。這裡存在多重誤解。程頤本人並不反對婦女再適,《河南程氏遺書》有段記錄:“或曰:古語有之:‘出妻令其可嫁,絕友令其可交。’乃此意否?曰:是也。”程頤有一個侄女成了寡婦,程父幫她再嫁。程頤因此盛讚父親“嫁遣孤女,必盡其力”。朱熹也不反對女子再嫁,他在《答李敬子餘國秀》說:“夫死而嫁,固為失節,然亦有不得已者,聖人不能禁也。”究程氏本意,“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並非對庶民的要求,而是強調士大夫的氣節。這一點清代的徐繼畲看出來了:“宋承五季之後,世風靡靡,夫婦一倫輕褻已甚,故伊川(程頤)立此嚴峻之防,使士大夫有所矜式,非為愚夫愚婦言也。”((清)徐繼畲:《書王印川廣文詩注後》)

    事實上,兩宋時期,從士大夫家庭到百姓人家,婦女改嫁的事件俯拾皆是,甚至皇帝的妃子也有改嫁的,如宋光宗有個姓張的貴妃就“出嫁於民間”。宋史學者張邦煒先生說:“宋代婦女再嫁者不是極少,而是極多”;“宋代對於婦女改嫁絕非愈禁愈嚴,相反倒是限制愈來愈小,越放越寬。”

    元代北方民族盛行兄死,嫂改嫁於弟的習俗。元代時,該習俗不但在進入中原的蒙古人中繼續存在,還進入了漢族居民的生活之中。基於此,元中期以後,對於收嫂給予了逐漸嚴格的限制。而且,蒙古族風俗中還有一些其他的收繼制度,像侄兒收養嬸母、兄收養弟媳,因為和漢族傳統禮教太不相容,不在漢族地區實行。

    六、明清時期

    明清兩代的社會風尚是中國封建社會最汙濁、淫靡的歷史時期。一方面,統治階級大肆鼓吹程朱學說,甚至對之進行歪曲,最終引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女性裹足始於南唐後主李煜主政時期,到北宋中葉以後形成“三寸金蓮”的崇拜,至晚清時期,以女子小腳為美的畸形女性美觀念瀰漫於全社會。明清時期對貞節觀念的極端倡導,男子可以任意“休妻”、“出妻”,女子卻只能忍受。同時,女子被“休”、被“出”,被認為是奇恥大辱,改嫁更是“喪失貞節”。尤其進入清朝以後,貞節的含義變得十分偏狹了,似乎成了一種宗教,非但夫死守節成了天理,未嫁夫死,也要盡節,偶為男子調戲也要尋死。總之,女子的生命緊緊維繫在貞節上,稍有變故,就要以死全節。這一來,把對節婦烈女的崇尚推至極點。

    而在這一時期,統治階級的腐化墮落,市民階層的肆意放浪,色情氾濫,縱慾成風。惡劣的社會風氣上行下效。士大夫在公開場合大肆談房幃祕事,不以為羞。明清時期的士大夫的色性觀念已不重在對女性顏色、妝飾的觀賞,而是沉溺於肉感快樂的暫時滿足。男女之間的感情交融墮落為注重色情。儒家的重婦德、重貞節的觀念與縱慾主義同時並存;壓迫婦女的傳統觀念與尊重女性的進步思潮形成對立;貞節觀念的加深與中國名妓的層出不窮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對立。最終形成了一種近乎變態的貞節觀,對這一時期的女性同胞們的迫害尤為至深。

    七、近代時期

    晚清時期。婦女生活方式變化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隨著經濟活動超出家庭而社會化, 她們不再像傳統鄉村生活那樣,勞動和活動基本被侷限在家庭之內,而是由於日常生活和勞作與市場發生更多的聯絡,因而走出了家庭,而走到了社會上,去參與市場和社會,從而進入了以往為男子所獨霸的“家外”社會領域,也突破了以往婦女只是在家庭之內“主內”及“守內”的傳統角色。其次,婦女的活動範圍擴大到社會上,不在安於內,而是到外面活動,出現男女平等的觀念。男女自由交往也增多。由此出現男女並立的模式及其觀念。日常勞作,甚至大不僅不能而是日常衣食生活,中有男女分擔生產、協作互補的勞動力角色觀念,在夫婦共同維持家庭生活中產生的互依互靠的依存關係,以及建立在兩性相愛、感情慰藉基礎上的夫婦感情等。在流傳於民間的民諺故事、小說戲曲當中,常有表現這種夫妻恩愛、相依為命、甚至是婦女當家的內容。與正統教化倫理強調男女尊卑上下的等級觀念相比,這種民間倫理則偏重夫妻的互依對等關係和相互義務,含有樸素的男女平等意味。然而,由於男性佔有生產資料和宗法制度的現實,這種平等意味的倫理仍然不能脫出男尊女卑、男主女從的藩蘺,而只是作為正統教化倫理的補充,甚至受到教化倫理的壓制和排斥。

    自從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反動統治後,主宰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政體制宣告結束。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力。然而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的烙印始終給社會留下太多的後遺症,封建思想仍有嚴重的遺留,婦女的地位可想而知提高得非常有限。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經濟壓榨、掠奪,倡導“實業救國”的民族資本家們的新式工業的興辦,使資本主義漸漸崛起,而當時最大的即為紡織工業和麵粉業。眾所周知,紡織女工是受資本家殘酷壓榨和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弱勢群體,在一個時期,它幾乎成了被壓迫民眾的代名詞。從這個角度說,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對發展國民生計而言是有利、進步的,但從另一側面看,它無疑又一次使女性的地位大大被貶低:婦女仍被當作工具在使用著,只不過以前這工具的主人是封建主,後來改為資本家了。女性從家庭勞動轉為了社會勞動。在這以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女性地位的發展一直處於停滯狀態。而到了近代,妻從夫姓的現象基本已經沒有了。由此可見,女性的社會地位比封建社會要有所提高。

    八、現代時期

    2001年,由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組織實施的第二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抽樣調查公佈結果,這是繼1990年第一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後的又一次全國性大型抽樣調查。此次調查將“婦女社會地位”定義為:不同群體婦女在社會生活和社會關係中與男性相比較的權利、資源、責任和作用被社會認可的程度。調查較為全面描述和反映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婦女社會地位狀況及變化。從調查中可以發現,現代女性在婚姻家庭及生活方式上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和參與性,但在社會性別角色意識中傳統色彩依然濃重。從解放女性小腳到現在,中國女性的地位在一步步的提升,中國女性的地位也有了一個質的飛躍。男尊女卑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男女平等的社會讓女性有了自我發展的機會,現在的女性再也不用過著除了相夫教子就一無是處的單調生活。當今社會女企業家、女商業家、女政治家已經層出不窮。

    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社會承認了女性的魅力,但是,現代化的中國仍然殘留著古老的封建思想,仍然有不少的地方或家庭還是保留著重男輕女的思想,有不少夫妻離異只是因為妻子生的是女兒,而家庭想要的是男孩。特別是農村,如果妻子生的是女兒,那麼就選擇一生,再生,再生,直到生個男孩為止,嚴重違反了計劃生育這條基本國策,哪怕是罰錢也心甘情願。更有許多夫妻在知道是女孩後,做引產,做人流,傷害了太多無辜的小生命。因為很多人覺得男孩是勞動力,男孩是自家人。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嫁出去的女兒如潑出去的水”。遺憾的是,這句話到現在還有人在說。也還有不少人認為當官、創業是男人的強項。

    結語

    綜上所述,女人受男人的主宰是全方位的,由體態心理到倫理道德、意識形態乃至整個歷史,無不滲透著男人將女人貶義為他者的歷史印記。縱觀歷史程序,女人處於支配與統治地位的時間僅為曇花一現。這樣,在漫長的男權制社會中程序中,女性幾乎被推致歷史的幕後,她們的意識被遮蔽,權力被剝奪,女性成為了歷史的盲點。因此,對中國古代婦女地位變化的考證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更全方位地瞭解歷史。

  • 5 # 艾中華

    古代女性地位的最高峰應該是唐朝。一方面武則天當皇帝,這是三皇五帝以來破天荒的第一人,武則天登基是對男尊女卑傳統的強力挑戰。另一方面是唐玄宗對楊玉環的寵愛推動了當時“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風氣。唐朝女性地位高於其他朝代,特別是比明清要高很多,女性出軌、再婚、衣著暴露宛如現代。

  • 6 # 瑞芯76876

    唐朝。唐朝婦女生活胡化嚴重,繼承了停留在母系社會或父系社會初期的胡人傳統,婦女在政治和經濟上都得到保障,不僅生活自由,而且受到高度尊敬。唐朝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擁有法定繼承權,女性可以單獨立戶,具有獨立的經濟地位,並有著公開社交自由。因此,唐朝女性大都豪邁剛健,對傳統男權世界進行了挑戰。唐朝婦女的性自由度較大,婚前性行為和婚外性行為都很多,而且離婚和再嫁也比較普遍。在家庭生活中,許多妻子要求丈夫忠貞專一,表現出強烈的“妒悍”。唐朝婚姻思想開放,貞節觀念淡漠,女性追求兩性自由交往。《唐律》規定:“若夫妻不相安諧而和離者,不坐”,使唐人對離婚態度較為開通,有的離異書上還有祝福之語:“願妻娘子相離之後,重梳蟬鬢,美裙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士……一別兩寬,各生歡喜。”這樣的情況從皇室貴族到民間,普遍如此。宋朝的朱熹說:“唐源流出於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這的確是實際情況。 盛唐時期,婦女享有極大社交自由。那時有揮毫作詩的女才子,也有擅長絲竹管絃、輕歌曼舞、色藝皆佳的女藝人……她們都能夠拋頭露面,走向社會。尤其當時詩壇巨擘、文章魁首、各界名流都與青樓女子密切交往,不但悅其色、慕其才,還知其心、敬其人,做到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 7 # 北疆同心

    如果此問是指政治地位而言,那麼古代女子地位最高的時期,應該是武周王朝取代李唐王朝,統治天下之時。其標誌為,武則天登上帝位君臨天下,成為中華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時代前後,正值由唐朝向“周”朝過渡時期。自唐朝以來,原本女子的地位就已經有所提高了——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即是其中的代表。

    其權勢比西漢時代的各位女主還重,雖然西漢時代女子也擁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但畢竟還沒有出現可以公然凌架於男權之上,稱帝的稱帝,做官的做官的局面!

    而到了武則天時代就不一樣了,不僅武則天施盡心機巧用計謀,廢除李唐皇帝改動唐朝國號,由唐朝太后一躍成為“武周王朝”的女皇。

    而且其女兒太平公主也在朝廷上,擁有相當大的權勢,堪稱可以左右武周王朝政治走向的權威人物,在武周王朝統治期間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這種現像在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歷史上,可謂是空前絕後的——不僅前代不曾有過女皇帝,而且後世也沒有再出現過女皇帝,和可以在朝廷中呼風喚雨的女官。

    即便是後世女主權勢再大、權欲再強,也不過或是依仗太后之尊擅權攬政而已,而不再敢於公然稱帝做女皇帝!至於類似上官婉兒那樣的女官,更是沒有再出現過。

  • 8 # 百夫長2020

    在很多人的思想當中,重男輕女都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在古代,古代封建思想比較嚴重,他們信奉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他們覺得只有養兒才能防老,而且兒子是跟自己姓,而女兒卻要去別人家,所以他們自然認為兒子才是自己的後人,而女兒只是替別人撫養的兒媳婦罷了,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思想,所以才會出現重男輕女的情況。古代重男輕女是非常嚴重的,而且很多女孩子都活在痛苦之中。

    不過大家千萬不要以為每個朝代都是如此,有些朝代重男輕女思想並沒有這麼嚴重,而且女性還是很有地位的。或許不少人都會想到唐朝,沒錯,唐朝的女性地位的確挺高,那個時候的風氣比較開放,尤其是在武則天統治期間,女性地位更是上升了一個檔次,可古代女性地位最高的朝代並不只是唐朝,而是宋朝。唐朝女性地位高,那也只是針對於某些女官或者是達官貴族而已,但宋朝女性地位高卻是非常普遍的,很多平民家庭也都希望自己能夠生下女兒。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宋朝的女孩子有很多技能,所以她們可以養家餬口,在父母的眼中,女兒就是搖錢樹。那麼這些女孩子是靠什麼來賺錢呢?而她們又有哪方面的一些技能呢?首先,藝妓。大家千萬不要把藝妓想成妓女,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謂的妓女是出賣自己的身體來換取財富,而藝妓卻是靠自己的才華來獲得財富,其實她們就是傳說中賣藝不賣身的妓女。當然,這種女子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比如說善通音律,又比如說懂得琴棋書畫,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廚藝也是一門非常不錯的技術,在宋朝有很多餐館存在,而這些餐館基本上都是以女性的名字來命名的,由此可見,掌廚的都是女人,正是因為女人具備了這項技能,所以才能夠在當時得以生存,她們可以開一家屬於自己的餐館,然後賺到不少財富。而男子在娶妻的時候也更傾向於廚藝較高的女子。

    除了這兩種技藝之外,針線方面的技能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代女子善通女紅,而這門技能也是非常不錯的,她們可以靠刺繡或者是做衣服賺錢。總之,當時的女子是不用男人來養活的,她們可以依靠自己來養活自己,甚至可以養活自己的父母。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時才有那麼多人對女兒比較看重。

    通過這件事情,明白一個道理,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如果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地位,你必須要擁有養活自己的能力。有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沒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要靠別人養活,每天只知道手心朝上,那麼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就很困難了。有人說男人賺錢給女人花是天經地義的,這句話我不敢苟同,手心朝上跟自己賺錢買花戴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 9 # 通文鑑史

    講到中國古代哪個朝代女性地位最高峰,很多會想到是唐朝,畢竟武則天作為中國唯一一位女皇帝,達到權力巔峰,但是論朝代女性地位最高個人認為是宋朝,為什麼這樣說呢?

    講到河東獅吼這個這個成語,大家都不陌生吧。這個成語表現出悍妒的妻子對丈夫大吵大鬧。那麼這個成語出自哪個朝代呢?

    其實這個成語出自大文學家蘇東坡的一首詩,“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宋朝跟其他朝代相比有很大不同。尤其是文人和女人的地位比其他朝代要高很多。可以說宋代女人的地位是其法律所決定的。從法律上來說宋朝女人是最有地位的。宋代女子喜歡遊船踏青而且穿絲襪。這跟後面裹足纏布有所不同。而且宋代女子只要有技術就能找到工作,比如刺繡之類的手工活。宋代的經濟算是比較繁榮,從《清明上河圖》我們可以看出汴京一片繁榮景象。其中能文多才多藝的女子遍佈,她們不僅會作詞作曲、唱歌跳舞等,她們經常性地給皇家表演,收入不低。中國古代女子下嫁大多數在家洗衣做飯,照顧家人,而在宋代女子不僅能幹家務,而且還能學到別的技藝。這跟當時社會思想開放很重要。司馬光說過“為人皆不可以不學,豈男女之有異哉。”在當時宋朝強調人人都有技藝,不管男女,特別是一些窮苦的女子,通過技藝,賺錢一些財富,甚至通過技藝嫁入富貴人家也是常有的事。所以說宋朝女性地位高,得益於朝代的開放政策。

  • 10 # 坤坤and影視

    在中國bai歷史上,婦女干政自古有之。du"一般認為,北朝以降宮廷zhi婦女參政是武則天掌政、稱帝的主要背景因素dao。"(陳弱水《初唐政治中的女性意識》,第682-683頁)武則天與高宗合稱"二聖",便是延續這個傳統的最好證明。(陳弱水《初唐政治中的女性意識》,第682-683頁)中國古代的婦女,生活在宗法禮教的桎梏之下,是很難擺脫綱常教條、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的束縛而獲得真正的人生解放的。但是,帶有胡人血統,受北朝傳統影響較大的皇室和深受胡風薰染的社會風氣所提供的歷史條件,使唐代婦女在生活上比其他朝代相對的自由與開放,也有更多發展才華的機會。正是這種歷史條件與社會風氣,給武則天和唐初其他女性參政者提供了基本條件,衝破禮教的束縛,克服各種阻力而登上政治舞臺,甚至掌控國家大權。她們在當權期間所實行的措施,雖然多是基於獲取個人的政治利益而非源自強烈的"女性意識",但在這個有利的先決條件下才得以順利推行,最後產生婦女地位提高的客觀效果。換言之,唐初社會婦女地位的提高是歷史因素與客觀環境下的產物,不是武則天獨特的"女性意識"所創造的,也不能說明"女性主義"在唐初已經出現。  武則天以後的女性干政者如韋后、安樂公主、天平公主等確實在同樣的歷史背景和武則天的影響下,通過各種手段來提高女性的地位,為自己爭取更高的政治威望和權益,因5此,形成了一種"女權意識"高漲的表面現象。但是這種現象到中唐以後便再也沒出現過。為什麼呢?其中主要的原因有是社會環境的變遷。首先在玄宗朝,宮廷裡屢經女性干政導致宮廷流血政變後,皇族婦女出現了"儒教化"的現象,否定了女性干政的正當性(陳弱水《初唐政治中的女性意識》,第684頁);其次由於安史之亂後,朝野上下出現排胡的思想意識,民間一改過去崇尚胡人社會習俗的現象,婦女的生活不如唐初開放與自由,社會地位不如前。由此可見,社會背景和環境因素才是影響唐代社會婦女地位提高的先決條件,並不是武則天個人的婦女意識造就了婦女地位提高的現象,單憑武則天和當時其他女性參政者所實行的措施也不能形成唐初女性主義現象的出現。  另一方面,從武則天個人的因素來觀察,她的政治野心與各種政治手段,與她個人的少年生活經歷和環境有脫離不了的關係。許多學者的研究已肯定了這一點。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武則天早年的一些生活經歷。武則天出生在一州之督的富貴之家,她的童年生活自然是豐衣足食,不虞匱乏的;更何況母親楊氏是隋朝宗室,名門之女,父親武士彠娶了楊氏為繼室後,官運亨通,事業順利,當然是特別寵愛楊氏。在愛屋及烏的情況下,武則天姐妹三人也當然更受父親的疼愛。但是好景不常,武士彠在貞觀九年(635)病故於荊州都督任上,武家立時失去了往日的政治與社會地位,生活也自然遠遠不及過去那麼的奢華舒適。由於武則天的母親楊氏是繼室,而武士彠生前對楊氏及武則天三姐妹特別偏寵以至忽略了前妻相里氏所生的二個兒子武元慶和武元爽兄弟,他們內心早已不滿,及武士彠一死,便自然發生"諸子事楊不盡禮"([北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二〇二《武士彠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第5836頁)的事情。不只是當家的武元慶和其弟元爽對楊氏母女冷眼相待,就連武士彠的其他子侄,如"兄子惟良、懷運……等"也"遇楊氏失禮"。(《舊唐書》卷一八三《武承嗣傳》,第4727頁)武則天母女備受家人親友的歧視與排斥,生活大受打擊。在家道中落,受盡欺負和委屈,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狀態下日漸成長的武則天,倍感受到世態的炎涼。在滿腔積怨卻無從發洩與申訴的逆境裡,武則天鍛鍊得更加剛毅堅強,也慢慢地醞釀著反抗和報復的心理,並深切地體驗到地位與權力的重要性,自然而然會渴望有朝一日能以自己的力量脫離困境,爭取美好的生活。這種潛伏著的報復心理,使她在長大後一心要爬上權力的最高峰,以至不擇手段,在激烈的權力鬥爭中,嚴厲打擊反對她的任何人與物,同時採取各種可行的手段和利用各種可用的資源去收買人心,加強自己的威望和鞏固自己的政治勢力。還有,武則天為太宗馴馬一事,也生動地反映出她那種一般嬪妃所沒有的膽識與能力,剛烈、動輒攻擊及敵視不順從的人或物的心理和暴力的傾向,不擇手段的思想意識。長期的宮廷生活,更讓武則天洞悉了宮廷內外你爭我奪、爾虞我詐的種種醜惡現象。她不但看清楚了世道的冷酷無情,也深深地體驗到要擺脫受制於他人的地位,還得靠自己去搏鬥,去學習和施展玩弄權術的本領。日後的武則天便是以這一種思想意識來安身立命和駕馭群臣的。

  • 11 # 章小飛魚

    在男尊女卑思想統治中國數千年的過程中,女性的地位是處於不同程度的低下的,而古代女性地位的最高峰,當然是在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時期了。

    武則天從入宮起,經歷了五十多年的輾轉奮鬥,終於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這本身就是地位的最高表現。

    1.《新唐書》卷三《高宗紀》載:"[顯慶五年]三月丙午,皇后宴親族鄰里於朝堂,令命婦於內殿,婦女八十以上版授郡君,賜氈襲粟帛。"這是武則天以皇后的身份巡訪故鄉幷州時,特意召開的婦女盛會。在宴會上,既有各級官員的母親、妻妾參加,又有地方上年長輩高的婦女代表。皇后駕臨,親自主持宴會,給婦女以豐厚的賞賜與優遇,其場面之熱烈,可想而知,這足以使得婦女揚眉吐氣,男子望而興嘆。

    2.武則天率領宮廷妃嬪主持和參與祭祀。古代的祭祀是非常隆重的大事,是不允許婦女參加的。唐高宗時,採納了武則天的奏請,在泰山封禪儀式上,由皇后亞獻,並先後四次主持祭先蠶儀式,這為“二聖臨朝”奠定了基礎,也直接彰顯了婦女地位的提高。

    4.武則天參政時,經常組織文人學者為其編撰著作,主要是歌頌古代女性的英雄事蹟,旨在宣揚有才華的婦女有資格從政。

    5.武則天主導,改變妃嬪的封號。將嬪妃作為皇帝妾侍的稱謂,變為後宮執事官員的職稱。這樣做,在於向世人尤其是向外廷的男性官員表示,後宮的女性也有能力在朝廷上擔任實質性的職務,也可以輔助皇帝治理國家的政事,她們不但有能力也有權力參與國家事務,而作為後宮之首的皇后,自然應該享有更大的政治權益,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

  • 12 # 怪談雜語

    母系社會時代是最高峰, 武則天女皇時期本質是沒有變的,看是武則天當權而實際朝野上下反者居多,即使是狄仁傑也還不是一直鑑言立李氏太子,武則天動過歪心思,最後還是放棄了, 這天下還是姓李的。而無字碑更體現出她的心虛,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 13 # 我是一個俗人吖

    古代女性地位最高的當然是宋代了,如下:

    一,宋代女姓是可以上學的。很多私人辦的學校和宗族辦的學校都允許女孩子入學。另外教育家胡仲堯在奉新辦的華林書院開了招收女弟子的歷史先河,還特設了女膳堂。

    二,宋代女性有繼承權。除了對配偶財產的繼承,宋代女孩子還有對父母財產的繼承權。不僅出嫁的獨生女有權分割父母遺產,非獨生女也可以得到父母分配給兄弟的一半份額財產。宋代厚嫁妝,這基本保證了女性在夫家的地位,並且歸女性所有,離婚後這份財產可以帶走,離婚女性也擁有對父母財產的繼承權利。

    三,宋代女性可以離婚。宋代女性可以離婚改嫁,並且不受歧視。宋真宗皇后劉娥,宋仁宗皇后曹氏都是二婚。王安石就給自己兒媳婦找了新的丈夫,范仲淹也把自己的兒媳嫁給了自己的學生,司馬光認為:“夫妻以義和,義絕則離之。”

    四,崇高的家庭地位。宋代女性家庭地位特別高,我們如今所熟知的很多宋人都是妻管嚴,晏殊,蘇軾,陸游,沈括……還有河東獅吼陳季常哈哈。宋代家裡誰最大?老婆最大!而且不存在夫死從子,宋代女性在丈夫死後也是當家作主的,還出了好幾位攝政的皇太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如蓬草半生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