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傳道子

    職業農民,其前身就是農民。從小就生活在農村,對農村的一草一木、一果一樹、一山一水、一田一坡、一石一土、一江一水、一雞一鴨、一牛一羊、一狗一豬、一家一戶無不熟悉、無不通透,對三農問題了如指掌,倒背如流,這就是典型的、多技能的、懂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精通農具、瞭解市場、資訊靈通、會用網際網路、集多項技能於一身,活躍在廣闊的三農天地,以專門從事三農領域的多項工作或職業,投身在農村建設,是三農事業的領頭羊、指路人、領軍人物。

    職業農民的概念

    職業農民就是專職從事農業,與農業打交道,以農業為生活和收入的普通新型職業農民並獲得了國家頒發的《職業技能證書》。

    職業農民的技能

    職業農民俱有多方面的技能,包括種植技術、管理技術、養殖技術、防治病蟲害技術、農業機械使用與維修技術、農產品加工技術、現代網際網路應用技術、資訊掌握技術、農產品銷售技術等等。

    另外,在農村的各項各業中,指導著農民經營農業的方法,把農業做到統一經營,統一調配、統一規模化生產和銷售,做到人人有工作、有收入。

    職業農民的作用

    職業農民在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揮著橋樑槓桿作用。

    一切的農業生產、生產銷售、渠道開通、技術指導、產品商標註冊、資金的投入等均在農業的圈子裡完成操作、指導、傳送服務、產業經營,並且不避親疏遠近始終服務於廣大農民群眾。

    從最初的小規模經營模式逐漸過渡到大規模的產品開發和利用,並且深得人心,信譽好,農產品質量完全達標。

    以上就是我對職業農民的認識和理解,充其量就是種植業和養殖業與農產品的銷售。

  • 2 # 喵喵老師的日常

    前些天,安徽鼓勵農民進城買房,退宅基地每畝獎勵5萬元。同樣也引起人們對“誰種地”的思考。

    誰來種地?韓部長說:未來種地要靠新型職業農民

    早在3月份兩會期間,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已經給出了答案:未來種地要靠新型職業農民。

    韓部長說,農民工進城是現代化的必然趨勢。而農村的地誰來種、怎麼種的問題,要靠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把科技、機械、現代因素融入進去,發展現代農業來解決。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程序加快,農民工成為城市建設主體之一,彌補了城市勞動力不足,也為農民增收拓寬了渠道。可是,農村大量勞動力湧向城市之後,農村卻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困境,農村土地面臨無人耕種的窘境。

    韓長賦強調,新型職業農民能把農村地耕種好,中國農業很有希望,中國的糧食安全也會有保障。

    當然,讓職業農業來種地,國家也不是一句空話,直接付出了行動......

    如何打造職業農民?——中央財政投入13.9億元培訓百萬新型職業農民

    6月27—28日,農業部在江蘇蘇州召開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經驗交流上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在會上表示,2016年國家將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支援力度,中央財政投入13.9億元,計劃培訓100萬新型職業農民。

    同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示範範圍將進一步擴大至全國8個整省、30個整市和800個示範縣(含100個現代農業示範區)。

    張桃林指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是事關事關“三農”發展的重大戰略性問題,是事關農業現代化的方向性問題,是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域性性問題。目前,中國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農民佔比僅為1.7%,遠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

    為此,早在2012年,農業部就啟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示範工作,經過幾年發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制度框架基本確立,培訓體系加快構建,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在各地蓬勃湧現,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張桃林強調,“十三五”期間,要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緊緊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加快構建職業農民隊伍這條主線,大力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和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完善教育培訓、規範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培育制度,有效提升農民職業化水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能力、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保障能力、新型職業農民管理服務能力。

    哪些人會成為職業農民?

    隨著時代地發展,職業農民一定是具有高學歷、有文化、懂經營、管理的人。同時,十三五規劃發展現代農業,農村也渴求這樣的人才。

    1、大學生村官

    每年的大學學生村官的選拔,全國將會有1百多萬的大學生村官進入到農村。這些人懂網際網路、可以快速幫助當地的農民指導新技術和新運用。同時,他們的知識和眼界還能幫助農民與世界建立聯絡,實現農村與城市的銜接。

    2、大中專畢業生

    這些人大多是農二代、農三代,本身就是在農村長大的、對農村有著同樣的熱愛。同時,他們在外面讀過書,接受知識快、又有想法,能更快接受新的種植和養殖方法,也可以快速改變的農村的現狀。

    3、農村創業者

    這群人是農村裡的佼佼者,他們渴求成功,希望改變。這群人可能是農民的積極分子,也可能是80後、90後。同樣具有知識和文化,可以快速帶領其他的農民致富。

    4、返鄉農民工

    返鄉農民工經過大城市的薰陶,也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他們大多會成為農村創業者的主流,對於農村的情懷和牽掛一直是他們放不下的東西。因此,返鄉農民工如果被啟用的話,在未來的職業農民裡也必將成為其主流。

    未來職業農民具備哪些能力?

    國家這麼大的力度支援職業農民的發展,自然,職業農民也必須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增強自己的本領反哺到現代化農業發展與經營中。

    1、經營能力

    這是區別於傳統農民的重要本領。職業農民不僅種得好,更要賣的好。擅於經營的職業農民將會有助於農村的發展,更有助於農民增收。

    2、學習能力

    活到老、學到老。不管是誰都要有這樣的想法。職業農民除了學習生產技術、更要學習網際網路知識、政策等等新知識

    3、網際網路知識

    職業農民一定要掌握網際網路知識,並善於利用網際網路工具服務生產和銷售,從而能利用網際網路知識幫助農民創收和增收。同時,還藉助網際網路新運用發展家鄉的農產品品牌和環境優勢,吸引投資與旅遊。

    4、新技術運用能力

    發展現代化農業重點是藉助新技術提升農業生產和管理。職業農民要擅於利用新技術、新運用,把這些投入到農業生產中,提升農業競爭力和品牌力。

    總之,農民工進城,誰來種地,國家已經給了答案和意見。十三五規劃中現代農業是農業發展的頭等大事,我們要利用好土地,藉助新思維、新技術種出更好的糧食與蔬菜。

    同時,隨著一二三產業的融合,職業農民不僅僅是會種地,更會是一個多面手,以土地為媒,打通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與默契。這樣的話,農村才更需要職業農民,職業農民也離不開農村。

  • 3 # 發發兔看世界

    農村中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就是農民,換句話來說農民的職業是務農。農民也有若干具體的分工,如果農、菜農、棉農、糧農、林農等,牧民和一些漁民也可劃入農民之列,不管從事何種農業生產的農民都屬於有職業。

    1.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

    指以農業為職業、佔有一定的資源、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有一定的資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的農業勞動力,主要是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帶頭人等。

    2.專業技能型職業農民

    3.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

    指在社會化服務組織中或個體直接從事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並以此為主要收入來源,具有相應服務能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主要是農村資訊員、、農機服務人員、統防統治植保員、村級動物防疫員等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

  • 4 # 八零後傻強

    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並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

    新型農民與傳統農民的差別在於,前者是一種主動選擇的“職業”,後者是一種被動烙上的“身份”。 新型職業農民可分為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三種類型。

    新型職業農民概念的提出,意味著“農民”是一種自由選擇的職業,而不再是一種被賦予的身份。從經濟角度來說,它有利於勞動力資源在更大範圍內的優化配置,有利於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尤其是在當前人口紅利萎縮、勞動力資源供給持續下降的情況下,更是意義重大;從政治和社會角度來說,它更加尊重人的個性和選擇,更能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符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2017年“兩會”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2017年5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遴選出首批100個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名單。

    2017年1月9日,農業部出臺《“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提出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量超過2000萬人。提出以提高農民、扶持農民、富裕農民為方向,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養職業農民為重點,通過培訓提高一批、吸引發展一批、培育儲備一批,加快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中文名職業農民

    時代背景農村勞動力大量向二、三產業轉移

    基本特徵新型職業農民是市場主體

    概念定義一種自由選擇的職業

    時代背景

    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向二、三產業轉移以及新生代農民工對土地的“陌生”,留守農業人群呈現出總量相對不足、整體素質偏低、結構不盡合理等問題。

    然而,新型職業農民將以從事農業作為固定乃至終身職業,是真正的農業繼承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不僅解決了“誰來種地”的現實難題,更能解決“怎樣種地”的深層問題。

    中國正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關鍵時期,大量先進農業科學技術、高效率農業設施裝備、現代化經營管理理念越來越多被引入到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迫切需要高素質的職業化農民。然而,長期的城鄉二元結構,農民是一種生活在農村、收入低、素質差的群體,是貧窮的“身份”和“稱呼”,而不是可致富、有尊嚴、有保障的職業。在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程序中,農民一夜之間發現,“農民”一樣可以到城市掙錢,特別是青年農民對在農村種田已經徹底放棄,雖然在城市扎不下根,但除非老了、幹不動了,才會回到農村種田。另外,從農村出去的大中專學生,甚至農業院校畢業的,更是不願意回到農村工作。如果不早作準備,及時應對,今後的農村將長期處於老齡化社會,“今後誰來種田”問題絕不是危言聳聽。因此,我們必須未雨綢繆,真正要進行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跟進,一方面引導優秀的人才進入農村,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民教育培訓事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職業特點

    基本特徵

    1、新型職業農民是市場主體。

    2、全職務農,把務農作為終身職業。

    3、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現代觀念,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對生態、環境、社會和後人承擔責任。

    4、具有“能創業”的特點。

    5、具備較大經營規模,具有較高收入。

    6、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受到社會的尊重。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2017年“兩會”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1]

    新型農民與傳統農民的差別在於,前者是一種主動選擇的“職業”,後者是一種被動烙上的“身份”。現在,大量的農村青年外出打工了,主動選擇離開農村的土地。這是大多數“身份農民”脫貧奔小康的道路選擇,是時代的進步,歷史的必然。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中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馮仕政說,“職業農民”概念的提出,意味著“農民”是一種自由選擇的職業,而不再是一種被賦予的身份。從經濟角度來說,它有利於勞動力資源在更大範圍內的優化配置,有利於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尤其是在當前人口紅利萎縮、勞動力資源供給持續下降的情況下,更是意義重大;從政治和社會角度來說,它更加尊重人的個性和選擇,更能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符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身份農民”與“職業農民”的差別還在於,前者最多隻能勉強養家餬口,有的連這都做不到;後者則可奔小康,還能致富。[1]

    基本素質

    1、要有新觀念主體觀念、開拓創新觀念、法律觀念、誠信觀念等。

    2、要有新素質科技素質、文化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

    3、要有新能力發展農業產業化能力、農村工業化能力、合作組織能力、特色農業能力等。

    主要型別

    新型職業農民具體來說可分為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三種類型。

    1、“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是指以家庭生產經營為基本單元,充分依靠農村社會化服務,開展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和組織化生產的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主要包括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等。

    2、“專業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在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中,專業從事某一方面生產經營活動的骨幹農業勞動力。主要包括農業工人、農業僱員等。

    3、“社會服務型”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在經營性服務組織中或個體從事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主要包括跨區作業農機手、專業化防治植保員、村級動物防疫員、沼氣工、農村經紀人、農村資訊員及全科農技員等。

    “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是全能型、典型的職業農民,是現代農業中的“白領”,“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新型職業農民是現代農業中的“藍領”,他們是“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的主要依靠力量,是現代農業不可或缺的骨幹農民。

    培訓制度

    制度體系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不是一項簡單的教育培訓任務,需要從環境、制度、政策等層面引導和扶持,重點是要構建包括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扶持政策等相互銜接、有機聯絡的國家制度體系。

    教育培訓。教育培訓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的核心內容,這是由新型職業農民“高素質”的鮮明特徵決定的,要做到“教育先行、培訓常在”。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教育培養應從三方面考慮:一是對種養大戶等骨幹物件,要通過教育培訓使之達到新型職業農民能力素質要求;二是對經過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要開展從業培訓,使之更好地承擔相關責任和義務;三是對所有新型職業農民,要開展經常性培訓,使之不斷提高生產經營能力。

    認定管理。認定管理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的基礎和保障,只有通過認定,才能確認新型職業農民,才能扶持新型職業農民。一是明確認定條件。二是制定認定標準。三是實施動態管理。

    扶持政策。制定扶持政策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的重要環節,只有配套真正具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才能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打造一支用得著、留得住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主要包括土地流轉、生產扶持、金融信貸、農業保險、社會保障等方面政策。

    培育形式

    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未來農業生產的主力軍,還是一支新生力量,需要在實踐中給予更多的幫扶、鼓勵與培育。

    1、加強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設。

    2、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培養職業農民素質。(重點抓好普及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農民學歷教育)。

    3、創新培育培訓內容和方式。

    4、專業合作組織、典型示範引領、創業實踐助推新型職業農民成長。

    教育培訓

    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三化”同步發展全域性,解決未來“誰來種田”問題做出了重大決策,抓住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根本和命脈。

    對於新型職業農民,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有一個強烈的訊號,讓他們有尊嚴、有收益、多種田、種好田。要通過規模種植補貼、基礎設施投入、扶持社會化服務等來引導提高農民職業化水平。在政策上必須要從補貼生產向補貼“職業農民”轉變,在制度上必須建立“新型職業農民資格制度”,科學設定“新型職業農民”資格的門檻。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呼喚大力發展農民教育培訓事業。 新型職業農民需要教育培訓,教育培訓可以加速推進新型職業農民成長。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必須要根據不同層次需求,有針對性分類開展教育培訓。一是要針對農業生產和農民科技文化需求,以農業實用技術為重點,廣泛開展大眾化普及性培訓。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媒體手段,將新品種、新技術、新資訊,以及黨的強農富民政策、農民喜聞樂見的健康娛樂文化編輯成媒體教學資源送進千家萬戶、送到田間地頭;組織專家教授、農技推廣人員、培訓教師將關鍵農時、關鍵生產環節的關鍵技術整合化、簡單化,編輯成好看、易懂的明白紙,綜合運用現場培訓、集中辦班、入戶指導、田間諮詢等多種方式,宣傳普及先進農業實用技術,提高農民整體素質,使廣大職業農民的知識和能力在日積月累中不斷提高。二是要依託農民培訓和農業專案工程,以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技術,以及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知識和技能為主要內容,對廣大青壯年農民、應往屆畢業生免費開展系統的職業技能培訓,使其獲得職業技能鑑定證書或綠色證書。對有一定產業基礎、文化水平較高、有創業願望的農民開展創業培訓,並通過系統技術指導、政策扶持和跟蹤服務,幫助他們增強創業意識、掌握創業技巧、提高創業能力,不斷髮展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三是大力推進送教下鄉,採取進村辦班、半農半讀等多種形式,將學生上來學變為送下去教,吸引留鄉務農農民,特別是村組幹部、經紀人、種養大戶以及農村青年在家門口就地就近接受正規化、系統化職業教育。

    重要意義

    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建設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的戰略選擇和重點工程,是促進城鄉統籌、社會和諧發展的重大制度創新,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有效途徑,更是有中國特色農民發展道路的現實選擇。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有助於推進城鄉資源要素平等交換與合理配置。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首要的是勞動力統籌,在讓一批農村勞動力盡快真正融入城市的同時,必須提高農業、農村吸引力,讓一部分高素質勞動力留在農村務農。加快建設現代農業,要求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的重點是農民、農戶,國家政策支援的重點是新型職業農民。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就是培育現代農業的現實和未來。隨著傳統小農生產加快向社會化大生產轉變,現代農業對能夠掌握應用現代農業科技、能夠操作使用現代農業物質裝備的新型職業農民需求更加迫切。隨著較大規模生產的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逐漸增多,農業生產加快向產前、產後延伸,分工分業成為發展趨勢,具有先進耕作技術和經營管理技術,擁有較強市場經營能力,善於學習先進科學文化知識的新型職業農民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現實需求。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就是培育現代農業的現實和未來。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就是培育新型經營體系的核心主體。今後中國農業的從業主體,從組織形態看就是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等,從個體形態看就是新型職業農民。因此,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就是培育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的基本構成單元和細胞,對於加快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將發揮重要的主體性、基礎性作用。

    同時,從“三農”政策實施來看,要通過政策向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身上“傾斜”,充分調動農民從事農業和糧食生產的積極性,確保“三農”政策的實施效率和效果。

    試點意見

    農業部辦公廳印發《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方案》以來,各地積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進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為進一步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深刻認識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性、緊迫性

    (一)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放在三農工作突出位置加以落實。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是伴隨中國現代化程序的必然趨勢。目前中國農業勞動力供求關係已進入總量過剩與結構性、區域性短缺並存新階段,關鍵農時缺人手、現代農業缺人才、新農村建設缺人力問題日顯普遍。2012年中央一號檔案聚焦農業科技,著力解決農業生產力發展問題,明確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13年中央一號檔案突出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著力完善農業生產關係,進一步強調加強農業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新型職業農民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現代農業、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力量,進一步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關鍵在於激發農民自身活力。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有利於農民逐漸淡出身份屬性,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同步推進農民職業化程序。各級農業部門要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重要職責,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支援,將其放在三農工作的突出位置,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需求導向、綜合配套”的原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動落實,培養和穩定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壯大新型生產經營主體。

    (二)準確把握新型職業農民主要型別及內涵特徵。從中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農業生產經營現狀及發展趨勢看,新型職業農民是指以農業為職業、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的現代農業從業者。主要包括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是指以農業為職業、佔有一定的資源、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有一定的資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的農業勞動力,主要是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等。專業技能型職業農民,是指在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業企業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中較為穩定地從事農業勞動作業,並以此為主要收入來源,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農業勞動力,主要是農業工人、農業僱員等。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是指在社會化服務組織中或個體直接從事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並以此為主要收入來源,具有相應服務能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主要是農村資訊員、農村經紀人、農機服務人員、統防統治植保員、村級動物防疫員等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

    (三)進一步明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的目標任務。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一項關係三農發展的基礎性、長期性工作,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要結合實際做好頂層設計,並大膽試驗,積極探索路徑和方法。試點工作主要包括三項基本任務。一是探索構建一套制度體系,包括教育培訓制度、認定管理制度和扶持政策體系。通過試點,提出制度體系的基本框架和具體內容,力爭在制度上有所創新,在政策上取得突破。二是培養認定一批新型職業農民。以“讓更多的農民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為目標,以“生產更多更好更安全的農產品供給社會”為方向,針對重點物件開展系統教育培訓,結合認定和扶持,加快培養一批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各試點縣要加大教育培訓力度,以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為重點,確保試點期間每縣培養認定500-1000名。三是建立一套資訊管理系統。建立新型職業農民資訊管理系統,是實施動態管理、開展經常性培訓、提供生產經營服務、落實扶持政策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各試點縣要結合實際,具體提出資訊採集類別,並據此建立健全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檔案。

    二、積極探索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制度

    (四)建立農民教育培訓制度。各試點縣要深入開展調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當地農業勞動力狀況,以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作為重點物件,根據不同型別新型職業農民從業特點及能力素質要求,科學制定教育培訓計劃並組織實施。要堅持生產經營型分產業、專業技能型按工種、社會服務型按崗位開展農業系統培訓或實施農科職業教育,不能代之以一般的普及性培訓或簡單的“一事一訓”。要尊重農民意願、順應務農農民的學習規律,採取“就地就近”和“農學結合”等靈活的方式開展教育培訓。要圍繞增強教育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建設,創新教學方法,改進考核評價辦法。要建立經常性培訓制度,各地要著眼幫助新型職業農民適應農業產業政策調整、農業科技進步、農產品市場變化和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水平,明確經常性培訓的主要內容、方式方法、培訓機構、經費投入和保障措施,建立與幹部繼續教育、工人崗位培訓相類似的新型職業農民全員經常性培訓制度。

    (五)積極探索農業後繼者培養途徑。在做好對現有務農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基礎上,各地還要以保證農業後繼有人為目標,開展農業後繼者培養,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吸引農業院校特別是中高等農業職業院校畢業生回鄉務農創業,支援中高等農業職業院校招錄農村有志青年特別是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帶頭人的“農二代”,培養愛農、懂農、務農的農業後繼者。各試點縣要把回鄉務農創業的大學生、青壯年農民工和退役軍人等作為當前農業後繼者培養重點,納入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計劃。

    (六)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各地要切實加強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專業化、標準化水平。要統籌各類教育培訓資源,加快構建和完善以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等農民教育培訓專門機構為主體,中高等農業職業院校、農技推廣服務機構、農業科研院所、農業大學、農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廣泛參與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滿足新型職業農民多層次、多形式、廣覆蓋、經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訓需求。

    三、加強新型職業農民的認定管理

    (七)加強對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必要性的認識。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認定工作,建立完整的資料庫和資訊管理系統,有利於統籌培養和穩定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落實支援扶持政策;有利於實施動態管理,開展經常性培訓和跟蹤服務,幫助其提高生產經營水平,引導其更好地履行責任義務。各試點縣要以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為重點,研究制定認定標準和管理辦法,開展認定管理和資訊檔案建立工作。

    (八)明確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的基本原則。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要堅持以下基本原則:一是政府主導原則。由縣級以上(含縣級)人民政府釋出認定管理辦法,明確認定管理的職能部門。二是農民自願原則。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不得強制和限制符合條件的農民參加認定,主要通過政策和宣傳引導,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三是動態管理原則。要建立新型職業農民退出機制,對已不再符合條件的,應按規定及程式予以退出,並不再享受相關扶持政策。四是與扶持政策掛鉤原則。現有或即將出臺的扶持政策必須向經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傾斜,並增強政策的吸引力和針對性。

    (九)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主要內容。認定管理辦法中應明確認定條件、認定標準、認定程式、認定主體、承辦機構、相關責任,建立動態管理機制。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是認定管理的重點,主要依據“五個基本特徵”,充分考慮不同產業、不同地域、不同生產力水平等因素,分產業確定認定條件和標準。重點考慮三個因素:一是以農業為職業,主要從職業道德、農業勞動時間和主要收入來源等方面考慮;二是教育培訓情況,根據中國國情農情和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應考慮把接受過農業系統培訓、農業職業技能鑑定或中等及以上農科教育作為基本認定條件;三是生產經營規模,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且不低於外出務工收入水平確定生產經營規模,並與當地扶持新型生產經營主體確定的生產經營規模相銜接。

    四、制定和落實新型職業農民扶持政策

    (十)加強扶持政策研究。主要研究扶持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土地流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金融信貸、農業補貼、農業保險、社會保障等。要將現有的特別是新增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向新型職業農民傾斜,形成清晰完整的扶持政策體系,涉及巨集觀或需要更高層次出臺的扶持政策,應提出具體政策建議。

    (十一)落實扶持政策。各試點縣要將扶持新型職業農民的政策,特別是2013年中央一號檔案明確的扶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帶頭人、社會化服務人員、農村實用人才的政策措施,細化落實到經過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使種糧務農不吃虧、得實惠。要通過設立教育培訓專項或爭取農科職業教育資助政策等,落實教育培訓經費,試點縣Sunny工程創業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主要轉向培訓新型職業農民。

    五、加快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各項工作

    (十二)加強組織領導。各試點縣要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目標、任務、階段進展、政策措施和組織管理等方面進行系統設計和整體規劃。建立有農業、財政、發展改革、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金融、保險等部門參加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試點工作季度排程制度,及時研究解決試點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統籌協調推進試點各項工作。要細化試點任務,明確責任分工,並爭取納入相關職能部門年度工作目標進行考核。

    (十三)加快試點進度。要加快推進試點各項工作,儘快選定一批教育培訓物件,結合Sunny工程等培訓專案開展農業系統培訓。按照認定標準,加快認定新型職業農民,落實相應的扶持政策,逐步發展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確保試點工作取得成效。

    (十四)加強總結宣傳。要及時總結好經驗、好做法,宣傳好的典型,營造新型職業農民成長的良好環境,加快形成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各具特色、穩步推進的良好格局。

    工作實施

    2015年8月2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2]

    貴州省2016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實施方案。

    新疆2016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專案實施方案。

    福建省2016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實施方案。[3]

    農業部2017年出臺《“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4]

    2017年5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遴選出首批100個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名單。

  • 5 # 理想與現實的歸屬

    現在的農民有了一種新的稱呼,叫新型職業農民。那麼你知道什麼是新型職業農民嗎?如果申請需要哪些條件?報名時間一般是什麼時候呢?下面就一起了解下吧。

    一、什麼是新型職業農民?

    而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在現代具有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作為主要職業,以農業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居住在農村或集鎮的農業從業人員。

    具體到產業方面,比如擁有果園6畝以上、大棚蔬菜5畝以上、露地蔬菜10畝以上、經營冷庫100噸以上、糧食30畝以上、苗木10畝以上、豬年存欄50頭以上、牛存欄30頭以上、羊存欄100頭以上等,且年收入是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倍以上。

    報名時間:一般在5-7月份左右;

    報名地點:各試點縣農廣校、農機校和其他農業相關部門規定的地點;

    職業農民的教育培訓不收取任何費用,培育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操作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完成600學時的教學任務。經考試考核合格後,頒發由農業部統一印製的新型職業農民證書。

    在農業生產用地、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創業貸款、農業產業支援等政策,同時將職業農民優先納入一些示範戶,享受示範戶的物化補助。

  • 6 # 糧策新農業論壇

    你好,我是一個農產品市場營銷工作者,近十幾年一直在從事農業研究。我的觀點是:職業農民是一種在全球化、現代化背景下,對於專業從事農業工作的農民的新稱呼。

    首先說全球化:不管是美國,還是加拿大等發達國家,職業分工已經非常細緻。

    農民對於這些國家絕對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扛著鋤頭,一人種幾畝地,更多的是或者如莊園主,或者如農場主一樣,一人種植幾百、上千畝地,讓農產品直接參與商品化流通,成為大市場中的一份子,他們與傳統的農民迥然不同,所以叫職業農民,寓意專業化程度高。

    其次說現代化:中國的現代化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提的。

    所謂現代化農業,主要是指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機械化、生物化,乃至將來智慧化技術開展的農業。由於這些農業對農民的相關知識素養比較高,對農民技能的要求已經升級,所以稱為職業農民。

    職業農民作為中國農民未來發展的主流,國家特別重視,代表著未來的農民發展的方向。尤其近幾年,全國各地一直在開展職業農民教育,目的就是為了讓農民適應新背景,學到新知識、新技能,能過上更好的日子。

  • 7 # 紅哥走戶外

    1;近年來,隨著現代農業加快發展,一批面向市場、專業化強、掌握技術、素質高的新型職業農民應運而生,正在成為現代農業建設的生力軍。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新型職業農民超過1500萬人。

    2;新型職業農民的主要特點可以用“兩新一高”來概括:首先是新身份,標誌著農民由戶籍身份稱謂轉變為職業稱謂,體現了中國農民逐步成為有吸引力職業的程序;其次是新作用,新型職業農民是新型經營主體的個體形式和主體力量,是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力軍,發揮引領和示範帶動作用;第三是高素質,較高的綜合素質和生產技能是他們的主要特徵,也是與傳統農民的顯著區別。

    3;新型職業農民是近幾年興起發展的新概念,2012年,中央1號檔案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當前,新型職業農民著重是指以農業為穩定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勞動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並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其收入中的相當水平是指與外出務工收入基本相當。隨著形勢發展,新型職業農民的內涵和外延在實踐中還會不斷豐富完善。

  • 8 # 返鄉大就哥

    什麼叫職業農民,肯定是有別以往傳統農民。

    我認為這是在新時期下懂市場、會技術、能經營的農民,一個以通過市場經濟,以需求指導農業生產,又以新產品引導市場,並以商業活動為舞臺的現代農村新型從業者。

    曾經,城鄉二元結構,“髒亂差”是農村落後的最直觀體現,甚至成為農村的“代名詞”。農民是一種生活在農村、收入低的群體,是貧窮的“身份”和“稱呼”,而不是可致富、有尊嚴、有保障的職業。

    現在國家出臺政策讓農民有更多的平臺和渠道接受培訓,使一批批農民成為有知識、技能、創新的新時代職業農民!

    隨著新型農村建設不斷推進,農村緊迫需要人才,特別是那些高素質的新型職業農民,需要他們去發展農村的各行各業,成為帶頭人,以市場為導向,與城市互動,振興農業,振興農村!

  • 9 # 使用者113199433044

    農民,像雞用雙抓刨地找食吃,靠土地吃飯就職業農民,農村人進工廠了還叫農民工,大衣哥成名星了叫農民歌手。有唱歌的成外中國人還叫歌唱家中國他(她)沒有家了,連國家去人美國成家了。

  • 10 # 鄉煙鄉夢

    我覺得,職業農民就是學過一些科學的種植技術,掌握現代化農作物的種植,培育、管理、經營等等一系列的科學手段的人,且以農業收入作為主要的經濟生活來源,居住在農村或是農作物種植廠附近的專業種植的從業人員,目前已知的職業農民主要分為三類

    1、主要以掌握農業生產技術的為生產型職業農民

    2、主要以掌握農業服務技術的主要服務生產前、生產中和生產後的為服務型職業農民

    3、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有較強的農業生產經驗,且掌握一定的農業生產技術的為經營型職業農民

  • 11 # 一號農民王永堯

    以農業為職業的群體,叫職業農民。農業是以動植物生長繁育為基礎,人為定向培育自己所需產品的產業。去定向培育並以產品為依託進行市場交換,獲取所需一切生活、文化等物質的人群就叫農民。

    真正意義上的職業農民,在我們國家還沒形成,或者說差距還大!主要是:

    一、社會前進後的社會自然分工還面臨著強大的阻力。農業是人類的基礎產生,人類一開始,其他任何產業都沒有的時候,就有了農業。所有的人都是職業農民,這是生產力水平低下所決定的,只要有一個人不勞動,這個人就會被餓死!隨著經驗的積累、生產工具的創新改進,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出現了“剩餘產品”。也就是10個人的勞動所得,10個人消耗不完,可能8個人的勞動就夠10個人吃。“剩餘產品”的出現,就出現了兩種東西:一種是剝削階級的出現;一種是社會分工的出現。社會分工的出現,又加快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到目前為止,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農民佔總人口的比例已經降到了20%以內。社會分工、農民占人口總數的比例是這個國家、地區的發展狀態的標誌。我們國家仍在以“農民大國”自居,仍然劃一個特殊階層叫“農民工”而自慰。這是不利於社會前進的,是在阻礙各行各業建立一個良性發展秩序。典型還有:“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土地是農民的定心丸”、“農民上了樓,好日子到了頭”等說法,給社會進一步分工製造麻煩!

    二、職業農民的形成條件還不成熟。土地是農業的基礎資源,我們現在很麻煩。除此外,農民的職業素養、農業知識,還不如八十年代以前的老農。八十年代的老農沒知識但有經驗,今天呢?是既沒專業知識,又沒傳統經驗!農業是生命科學,農民就必須是擁有生命科學知識的人,對土壤、遺傳、飼養管理、栽培、氣象……若干知識都要懂。同時還要懂市場!更何況要加“職業”二字?本質上說,職業農民是崇高的、是一般笨人當不成的,但現在搞反了!思想意識、金錢至上的觀念,把“農民”當作低賤的職業,遲早要吃大虧的。

    三、棄農現象越來越嚴重。不尊重自然,不按自然科學規律辦,成為常態!把“吃一斤長一斤”的豬飼料當成“科學”,把化肥、農藥當“科學”,農業遭受了重創,人的意識已經引上了歧路!職業農民談何容易?

    現在沒有“職業農民”,這是個空洞的概念!

  • 12 # 勵志小熊

    農村中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就是農民,換句話來說農民的職業是務農。農民也有若干具體的分工,如果農、菜農、棉農、糧農、林農等,牧民和一些漁民也可劃入農民之列,不管從事何種農業生產的農民都屬於有職業。

    1。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指以農業為職業、佔有一定的資源、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有一定的資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的農業勞動力,主要是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等。 2。

    專業技能型職業農民指在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業企業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中較為穩定地從事農業勞動作業,並以此為主要收入來源,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農業勞動力,主要是農業工人、農業僱員等。3。

    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指在社會化服務組織中或個體直接從事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並以此為主要收入來源,具有相應服務能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主要是農村資訊員、農村經紀人、農機服務人員、統防統治植保員、村級動物防疫員等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

  • 13 # 老謝35094

    中國農業國的地位舉全球之首但傳統農業僅以糧棉油,又是封閉性的存在近一個世紀,所以吃飯溫飽問題困繞過不少農民,是舊體制的隱患形成的,改開的先行軍是農村農民,歷史的功勳功不可沒。但隨著市埸經濟現代化全方位的拓展,農民農業特別是職業農民又成了耀眼的舉措,不僅是糧棉油,還有雞肉魚嚇瓜果蔬菜,茶葉針織品手綉加工業等,一品一業一家專門從操作到管理收穫的現代化模式,農業職業化並且還高科技的運作中。有單個的有聯戶的還有集約的,還有老闆式以廠聯產經營的;形成的千姿百態的農村職業,就這個定義就應叫職業農民。<魚蝦>

  • 14 # 純正農家蜂蜜

    職業農民,必須還得有一定的農業種植,管理,操作大型農業機器耕種,收割等技術,是專業搞農業的技術人,才稱得上職業農民。當前只有國營農場有職業農民,在農村現在還沒有職業農民,作為現在的農村老農民,雖然種了一輩子地生產了一輩子糧食,實際上也稱不上職業農民。

  • 15 # 長壽之鄉阿雲

    職業農民是以農業市場為主導,全職務農的職稱。是一個國家進入農業科技現代的化,需要專業農業知識農業技能農業管理的專業人才。職業農民是經過專業技能培訓熟悉農業生產,農業合作社、農業農家樂、農業大戶的生產經營及管理。傳統農民有別於職業農民。傳統農民收入底勞動強度大,付出以收入不成對比。有些連吃都吃不飽,所以很多人不願意種地。職業農民有著農業科技技能、高效率農業器械,現在化經營管理。是可以帶動年輕職業農民創業致富,奔向小康生活。不在像傳統農業連溫飽都難以決絕。傳統農民在農村收入低,在別人眼裡被看不被罵沒出息。老一輩農民也不讓年輕人在家務農,去在打工還能賺錢。所以現在農村有很多田地掉荒沒人種。而職業農民是可以創業賺錢的,解決了傳統農民不賺錢的想法,也解決了田地掉荒的問題。現在國家大力支援培養職業農民,我想不久會有更多年輕人加入職業農民的隊伍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答疑解惑:《清史稿》和《清實錄》中記載了哪些被人毒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