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豫北鄉村小趙
-
2 # 灣塘谷
針對題者問題現在的80後90後相對來說不會種地的佔多數,但目前的農業種植相比之前更加機械化、集約化與模組化等,對於種植人員數量要求降低,但相應的單位人員種植面積確爆發式增加,因此即便出現大量80後90後不會種地了,也很難出現十幾年後沒有糧食吃的現象。
傳統的農業種植以人為核心,一切與種植相關的操作都需要大量人力維持,而現代化農業確要求以機械操作為主,人只作為輔助控制環節。而且現代農業種植已經將種植步驟進行模組化運作,如秧苗培育、機械插秧、無人機飛防、機械化收割等,種植人員起的作用僅僅是依據時節進行指令下達及必要的水、疾病管理與預防。未來農業種植人員起的作用將更加側重於種植管理,而相應的實際操作都可以有機械裝置取代。
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發展,育種技術也突飛猛進,種植的種子將依據當地種植環境、氣候、土壤等因素更加適應種植,更多抗病、抗倒伏等品種投入使用,使得種植變得更加簡單。
目前出現的土地流轉及大戶種植已經逐漸解決農村種植勞動力短缺問題,隨著國家政策越來越好,土地流轉趨勢將越來越大,更多的種植大戶將出現,更重要的是國家越來越重視現代農業,必將給予更多的政策與資金扶持。
目前出現大量80後90後不會種地更本原因在於種田不賺錢,隨著種植規模化、機械化以及國家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種地也將成為賺錢的行業,或許更多的年輕人也願意從事農業種植。
我個人認為現在這個時代可能80、90後會種田的人數上減少了,但是在種田面積上未少,現在是機械化、智慧化的時代,一切都是在變,作為中國其中一大支柱行業的農業不能一直在靠人工去維持;
打個比方:以前可能100個人會種田,但是一人的精力只能種一畝地,現在可能50個人會種田,全部機械化管理,機器收割,一人的精力可以種10畝地。所以總數上仍然能夠維持中國的糧食使用,只不過將人工進化成了機械。
我認為以後會這樣發展:
一、“機械化:”現在很多名詞都能夠說明這些:比如“種植大戶”“種田大戶”“土地流轉”等;農田種植以後會逐漸機器智慧化,“無人機撒藥”“無人機施肥”,逐漸脫離人的約束,讓人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其他工作。
二、精細化:專業的人對專業的事,會專門有一批人承包土地,種植農作物,對農田進行更專業的管理和培養,是土地更肥沃,產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