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鵜鶘心理

    我們為什麼會選擇一個人做朋友,自然是出於我們個體內在的需求了。通常來說會在情趣相投、地域遠近、社會地位的一致性等等方面做出自己的選擇。然而,也有很多時候也會發現我的朋友和自己的性格是不一致的,甚至是格格不入。我就有這樣一個朋友,我們兩的價值觀是分離的,見面我們總免不了打嘴架,誰也說服不了誰。可是二十多年來,我們吵歸吵,可誰也沒當真過。照樣吵好一起喝酒,一起外面玩樂。

    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那為什麼我們會偏偏不去湊類聚群分這個熱鬧呢?我個人認為可能會有這樣兩種心理動機:第一是我們每個人都是好奇,有時我們對自己的生活狀態有些麻木甚至可能厭倦,自己的朋友是同質性的,可能相處在一次也是同樣的生活感受。這有點像是我們有時總想著去冒險,到一個風景區,不願意走規定的道路是一樣的道理。這份冒險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切然不同的感受,讓自己感到痴迷;其次是我們想著要學習。我們對自己的性格在內心中是有些討厭的。認為性格軟弱可能會讓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吃虧的想法,所以我們想著自己改變自己這種性格。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和他們這些強勢性格的人中,我們學習他們的行為處事方式,來完善自己的性格;其三是一種依賴心理。我們知道自己性格是軟弱的,難免在有些時候會被人欺負。這個時候我們希望有那些比較強勢性格的朋友出頭,幫助自己找回被損失的尊嚴。

    其實在我們的關係中,要想維持這樣的友誼,我們還是有別的基礎是共生的。這個共生的基礎讓我們忽視或者是容忍了性格的差異性,就像我的那個朋友,因為我們都是背井離鄉的生活經歷,使得我們有了共同的生活感受,這份感受足以把我們緊緊連結在一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正確看待美國對中興的禁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