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動藤動銅鈴動
-
2 # 千嶺之鬆
自然界的花會隨著四季的輪迴而自然開放,自然凋謝。但是今年的賞花之人就不一定是去年的賞花之人了。
而自然界的花草樹木卻長年累月隨著季節的變化花開花謝,葉茂葉落;高山依舊矗立,河流日日奔騰,大海依舊壯闊;日月星辰周而復始,年年高懸在天空。
當年在花叢裡穿梭的年青姑娘,一晃已老態龍鍾,再晃已葬於黃土,而花照常開,水照常流。
日出日落,花開花謝,雲聚雲散,潮起潮落,但今年看這些景物的人已非當年之人。在年年歲歲周而復始的大自然面前,已有很多人作古,亦有很多人新生。世世代代,更迭不息。
所以,要活在當下,不糾纏於過去。每天開心點兒,忙碌點兒,讓短暫的生命充滿意義,讓生活多些快樂吧。
-
3 # 使用者81236390075
植物隨春夏秋冬一年輪迴,人的一生,每個階段都不一樣,對一個女生來說,十八歲,燦若鮮花。二十五歲,青春無限。三十歲,青春已逝。四十歲,風韻猶存。六十歲,人生如歌。,,,,。
-
4 # 老哥火榮
一棵樹,今年的花與明年的花是相似,當年的花還是有變化。人生一世,草生只一春,從一世和一春來講都在變化。
從人的年齡來講,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慢慢變老,不但年年在變化,而且秒秒在變化。人的個性秒秒在變化,人的事業天天在變化。
-
5 # 君竹大人
天地萬物自然生長的規律吧。
歲月變遷,人世輪迴;
可以說,科學發展至今,依舊無法解釋的,便是生命和自然的奧妙吧!
每一天都很相似,但每一天都能夠出乎資料之外;
這或許是自然界的平衡法則,又或許是文明演化的偶然之處;
有時候在某一瞬間,時間在重複;
有時候在某一時刻,過去未來都屬於幻想。
可以說,自然界,無論是神學、亦或是科學,總有它無法解釋的一面。
我們不能否認,有時候遇到的會很相似,但實際上,卻不是相同的。
-
6 # 凡人方向
《代悲白頭翁》
唐代: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這首詩有點長,裡面最膾炙人口的一句便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自然規律個人感覺都是人主觀臆想賦予上的,其主要就是因為這一句詩引發一場撲朔迷離的歷史疑案。更值得我們去注意。
史載,劉希夷是宋之問的親外甥。有一次,劉希夷寫了這首題為《代悲白頭翁》的詩,對這首詩自我感覺非常好,特別是這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因此,第一時間就拿給蜚聲大唐詩歌界的舅舅宋之問,期望能和舅舅共同分享創作出絕世佳作的喜悅。
宋之問看到外甥這首尚未發表的詩後,讚不絕口,也非常喜愛詩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一句。
太棒了,這首詩發表出去,肯定能紅!
因此,宋之問提出了一個很難啟齒的要求,請求外甥將這首詩讓給自己,對外宣稱這是自己的作品。
這不是剽竊嗎?劉希夷當然不同意。宋之問惱羞成怒:小子,敬酒不吃吃罰酒,我弄死你!
為了將此詩的著作權據為己有,宋之問命令家奴用土袋將外甥活活壓死。
可能嗎?熟悉唐詩的人都清楚,在當時,宋之問的名頭可比劉希夷大的太多。何至於為了區區兩句詩而用極殘忍的手段殺人?何況被殺者還是自己的外甥。
有許多學者考證說這不太靠譜。可這八卦段子也不是我編的,在唐朝就有人這麼傳了。其中有一個名頭響噹噹的人物,就是大詩人劉禹錫,在跟同事聊天時,把宋之問殺死親外甥的事講得活靈活現、唾沫橫飛,被人記錄下來,寫成書,流傳至今。
據《唐才子傳》記載,不僅非常肯定地說劉希夷是被宋之問所殺,還描繪了殺人的具體細節:“使奴以土囊壓殺於別舍”。
韋絢的《賓客嘉話錄》也記載了他的殺人方式:“劉希夷詩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問苦愛此兩句,知其未示人,懇乞,許而不與。之問怒,以土袋壓殺之。”
對於宋之問,他的八卦醜聞不少,比如為二張端尿壺,求作武則天的面首,賣友求榮,謀殺親外甥等等,雖然在唐朝就傳得繪聲繪色,我認為不一定全部都是真的,也有可能因為他人品不好,行為卑劣,“天下醜其行”,被人存心編排的。
對於劉希夷,《舊唐書·文苑傳》稱其“善為從軍閨情之詩,詞調哀苦,為時所重。”他的死的確讓所有喜愛他的人為之扼腕。
如《大唐新語》《本事詩》所云:詩人自己也覺得這首詩情調過於傷感,是一種不祥的預兆,即所謂“詩讖”。詩成後,詩人果然被害。
-
7 # 文淵閣記憶
煙花易冷,紅顏易老,人生易逝,世事無常!
提起初唐詩人,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起“初唐四傑”。尤其是王勃,一首《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流傳千古;又或者是駱賓王《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其實,與他們同一時代的詩人中,不乏名篇,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等。而劉希夷則憑藉這首《代悲白頭翁》,在初唐詩壇佔得一席之地。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全詩以洛陽城東暮春景色起筆,以落花漫天引出洛陽兒女對自己容顏易逝的無限感慨。松柏摧為薪,桑田變成海,世事無常。年年花開何其相似,可是賞花的人卻早已物是人非。接著全詩畫風一轉,以中間兩句承上啟下,由描寫紅顏少女過渡至白頭老翁。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富貴榮華,功名利祿,轉眼即空。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雲髻峨峨,修眉聯娟,能有幾時?終有一天,鶴髮盈頭,雜亂如絲。從前歌舞昇平之地,落日西下,鳥雀悲鳴。
-
8 # 沖沖說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選自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意思是年年歲歲繁花依舊,歲歲年年看花之人卻不相同。轉告那些正值青春年華的紅顏少年,應該憐憫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頭老翁。
1.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的。
2、自然界中的很多事物不會因時間兒改變,而人卻會因為時間的改變而改變。每年自然風景新舊更替,樣子都差不多,但是過去的一年中會發生很多事,很多關於人的東西比如人的感情,心態都改變了,正所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3.韶華易逝,過去的時光一去不復返,有些事情失去了就不能重來。提醒人們時間的寶貴,花謝了可以再開,一年一度盛放,但是時間無情,人只能向前走,沒有辦法回頭。
-
9 # 蓉城就是錦官城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這詩句的夲來含意是感嘆光陰易逝,提示世人珍愛人生珍惜流年。直接的詞句有“人生易老天難老……”。
它揭示的自然規律很明白:生死榮枯,新陳代謝。也就是說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會隨著時光更迭不斷演化不斷更新層出不盡。
“花相似”,並不是一點不變;“人不同“,也不是僅僅指人的年齡又增大了。它除了揭示生物的自然規律,也隱射著環境、心態、世事等的“相似與不同”。
這詩句引出的感懷很多,什麼“花謝尚有花開日,人無白頭返少年”等等……。
揭示出怎樣的自然規律?其核心價值可為:順應自然規律,改造自然環境。
-
10 # 春風渡雨
全詩為: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誰若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便永遠是一個奴隸。 ——歌德
如果只是一味的遊戲人生, 那麼人生就會被我們遊戲。如果我們不能夠主宰自己, 那麼我們就像雲一樣只能是被動的 ,是命運的奴隸。簡而言之,就是我們要認真的生活,控制並主宰好自己不能玩弄自己的人生,也不能把人生當作一場遊戲。
人要控制自己的命運,不然只能成為一個無可作為的人,誰若遊戲人生,那便是對任何事情都不負責任,他就一事無成。
—— 杜秋娘
緣起緣滅,緣濃緣淡,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我們能做到的,是在因緣際會的時侯好好的珍惜那短暫的時光。
——張小嫻
還是珍惜眼前的人,珍惜眼前的事吧!
結束語:花開花謝自然規律,雨來雨住氣象規律,潮起潮落海的規律,人聚人散人的規律。你我相逢有緣的相助,你我重逢乃緣的安排。
珍惜緣分、珍惜友情、熱愛生活就是如此!
有誰知道,時間的流逝是因為歲月的無情,還是歲月想教會人們學會珍惜身邊的人,珍惜眼前的人......勿錯過!
-
11 # 使用者長華
對年輕人來說:
少年莫笑白頭翁,
眨眼之間百歲空。
花開花落年年有,
花開能有幾日紅?
對老年人來說:
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
珍惜現在,
天天快樂!
-
12 # 智慧乳酪
新陳代解是自然的規律,也是人類的規律。人有出生,就有老去的時候。花兒年年開,花期花季花形花色大同小異。時間的推進。對人來講容顏會一年年變老。
-
13 # 百年147258
又是一個週末,
又是一樣的心情。
還好,
糟也沒糟到心煩意亂,
好也沒好到心花怒放。
天氣卻一天天暖和,
Sunny明媚,春意盎然。
有許多事可以期待,
比如,
魚塘邊悠閎自得地垂釣,
山野的映山紅,油菜花,櫻花,
還有萬古不變的春心萌動……(哈哈加點佐料而已別當真)
冬去春來,夏末秋至,
一季又一季,一年復一年,
山川河流似依舊,人卻倏忽去容顏……
-
14 # 掠過叢林的風
典型的物是人非。
讓人想起岳飛的《滿江紅》:莫等閒,白了少頭,空悲切。
巜三國演義》開篇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滔盡英雄。
不論是怎樣的天縱英才,在時間的長河中總是壇花一現,實在叫人遺憾!
-
15 # 師小云和丹青
自然周而復始,無限輪迴,而人卻一年又一年老去,直到生命結束。其實這句詩在我看來只是人類的矯揉造作,我們太過於自大,把人看做世間的主宰,把人當成萬物之靈,才會發出自然輪迴不斷而人生有始有終的慨嘆,殊不知站在自然界的角度,人也不過是螻蟻蜉蝣,人的消亡重生何嘗不是另一種無限輪迴呢?而每一朵花都開的爛漫,就代表著花相似嗎?每一朵花何嘗不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呢?站在它的角度,應該是年年歲歲人相似,歲歲年年花不同吧
-
16 # 襄陽郭大俠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花依舊,人離愁,濁酒一壺白了頭。空煩愁,憶傷憂,清茶對茗為玉帛。花相似,人不同,人亦同矣境不同。
佛曰:“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此“境”既指環境又指心境,“花相似”說明環境相似,“人不同”一指賞花的人不同,二指賞花的人雖同,但年齡、閱歷或心境卻不同,四季花開,但人的心情卻不盡相同,心靈的感觸亦不同。
庸者,會將花摘下,佔為已有,並不等花將枯萎,則隨手丟棄。惜者,愛憐有佳,看蜂飛蝶舞,賞心悅目。德者,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育者,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隱者,今我不為樂,知有來歲不?戀者,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悲者,無盡頭,何處是歸崖?獨倚長天嘆悲歌,一抹淨土掩風流。
最受不了的是感花傷己者,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究其答案會千變萬化,卻無一定論,正如人們常說:“水無常形,人無常態”,故只需大致理解就好,千萬別太較真。否則,就算牛頓、愛因斯坦、拉瓦錫、羅蒙諾索夫等人也很難幫你。
-
17 # 微道助您創造終生價值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出自〔唐〕劉希夷《代白頭吟》。其原意是:每一年每一歲所開的花,都是相似的,可每一年每一歲來賞花的人,卻都不同。年年歲歲與歲歲年年,既因平仄問題,互相倒換,又反映年復一年、迴圈往復的意思。花,在這裡可能是指野生的,也可能都是盆栽或在花園裡種的。
此詩句揭示了在一定條件下,年復一年、迴圈往復的事物與自然界相互作用、內因與外因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的自然規律。這種自然規律,看不見、摸不著,但又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人們只能在實踐中,對它們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現象進行調查研究,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才可以掌握它、利用它來改造世界。
嚴正宣告:
-
18 # 白海棠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揭示了四季裡,花兒開落有時;而人生老病死變化無常的自然規律。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出自唐代詩人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是一句流傳千古的名句,看似簡單質樸的詩句,其中蘊含著哲理。
春蘭秋菊,夏荷冬梅,花開花落,都是尋常。當花瓣又開始飄零,不知道明年花開的時候,還有誰會在?年年歲歲,草木也有情。無論是哪種花兒,一樣會在。花期到了,一樣會來。而人,卻在歲歲年年的更替輪迴中,早已改換了容顏,留下了風霜的刻痕。
花開花落何須問,勸爾東風酒一杯。
世事正如滄海水,早潮才去晚潮來。
緣來緣去緣如水,花開花落終有時。願你我餘生,都能萬事隨緣,來去如風。努力修行,活好今生。
-
19 # 聽雪話詩文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是兩句廣為流傳的唐詩,這兩句千秋絕句出自唐代詩人劉希夷的擬古樂府詩《代悲白頭翁》。年年歲歲開放的花兒依舊是往年的那些花兒,可是一年一年看花的人卻不同了,這是這兩句詩揭示的自然規律和哲理。
劉希夷的這一名作旨在揭示韶華易逝,而自然永恆的道理。我們不過多贅述其他,單就問題中的這一名句,已是含義頗深。
細品之下,這句看似簡潔的詩句竟蘊含著人、自然、宇宙的規律,大自然不會蒼老,宇宙也會永恆,唯有血肉生命要經歷無法避免的生老病死,放在人的身上,更多了一種歷練滄桑之感。
劉希夷一開始答應了,後來或許是深覺這兩句詩很可能成為千古名句,便反悔了,宋之問一怒之下,竟派家僕將外甥殺害奪了詩。這也就導致了這首詩在不同的收錄中署的是不同的作者名字。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後世讀到的人皆會明白人易蹉跎,年華有時,哲理中那份宇宙生命的哀感便越來越清晰。歲不解千秋,須惜少年時。
回覆列表
這個類比兼排比揭示了很多道理。
一、主觀上都會以自我為中心,過度關注於自我,對外界或他人的變化就感覺沒那麼敏銳。
自己在過去的一年又一年裡經歷了很多事,身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一對比,外界和他人卻看起來好象並沒有什麼變化,即物是人非。
其實從花的角度,在它一兩個月的生命週期裡看人,自己已經歷生死輪迴,人卻是好似沒什麼變化,除非短期內發生了重大變故。
更直觀的,狗生短暫的寵物狗看其寵主不但沒什麼變化,好象還長生不老一樣。
二、生命週期不同。
正常人的生命週期至少幾十年,過了一年後此人各方面變化雖然很大,但基本上還是去年那個人。
而花季最多幾個月,所以跨年之後的花雖然和前一年的相似,其實已經此花非彼花,舊去新來,周而復始。
二、變化的積累由微小量變到鉅變到質變的週期,需要合適的時間量度去把握。
看人,人多變,日久方能見人心;看花,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