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如史如畫
-
2 # 糊糊塗塗
這個“他們”說的應該是唐朝的皇帝們吧。
我認為李淵並不會抽誰,太宗可能會行使這個職責。
為什麼呢?李世民的手段可比李淵高多了,要不然可不可能逼李淵做太上皇這麼多年,能做皇帝,誰願意做太上皇啊。
所以李世民第一個抽的人是誰呢?
我認為是唐高宗李治。
為什麼呢?
因為李治一手把武則天,一個唐太宗的才人,捧上了皇后之位,然後謀朝篡位,做了皇帝。
這誰能忍?
唐太宗為什麼立李治為太子,就因為他有仁孝之名,做事也算妥帖,為人還不錯,作為一個守天下的皇帝也算合格。
唐高宗登基以後做的也不錯,南征北戰,文成武德,但這不能掩蓋他把唐朝江山弄丟了的事實。
若是唐高宗去世以後,武則天才行大逆不道之事也還罷了。事實是,在唐高宗在位期間,朝政就為武則天把持了。
唐高宗有風疾,這沒辦法。但皇上有疾,應該讓太子臨朝稱制,將大權交給皇后算怎麼回事,還稱皇后為天后,並稱“二聖”。
這是人乾的事?歷史歷代哪個皇帝像李治這樣胡鬧?
更別說這皇后還是先帝的妃子。
所以唐高宗做的事也是大逆不道。
唐太宗不抽他抽誰。
第二個抽的就是武則天。
這個理由都不用說了,直接代唐立周了。中華上下幾千年,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地府的諸位皇帝們談起來的時候,唐太宗的面子往哪擱。
明明是開創了“貞觀之治”的明君,僅過了一代就被滅了,還是被一個女人滅的,這誰能受得了。
如果說唐太宗抽李治是恨鐵不成鋼,那抽武則天會直接把她抽死,沒得商量。
這是我的觀點。
-
3 # 老無歷史觀
唐朝289年曆史,22位皇帝,最終被朱溫的樑朝所取代。本來王朝覆滅不是某一個皇帝的責任,可如果非得找個最需要給唐朝滅亡背鍋的皇帝,那麼有兩位。
一位錯誤的決策導致唐朝被周替代。
另一位則對未來後唐朝衰敗乃至滅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等李治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在皇位上也只是傀儡皇帝,政事還是由武則天掌控。
最後到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李唐王朝到這時中斷了。
唐朝最終在907年滅亡,但實際由盛而衰的事件是唐玄宗末期的安史之亂。而安史之亂的產生就得歸咎於唐玄宗設定的節度使。唐朝在前期和中期一直開疆拓土,隨著領土不斷增大,集農民和士兵為一體的府兵制逐漸破壞,取而代之的是募兵制。
逐漸增大的領土,導致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需要新的管理制度。因此節度使應運而生。一開始節度使只是臨時性的職務,而到了唐玄宗時期,他把節度使制度固定化,在邊疆設定了十個節度使,且給節度使賦予了很大權力,節度使掌握一個地方的行政、軍事、財政權。因此第一個問題在於,設定節度使、並給與他們巨大權力。第二個問題在於,唐玄宗重用少數民族出身的安祿山,任命他為三個重要藩鎮的節度使,使得他的兵力幾乎可以和中央抗衡,並且忘記了胡漢之分,讓大量胡人進入軍隊。第三個昏招是寵幸楊國忠、導致安祿山反叛。如果沒有楊國忠,安祿山也許不會反叛,甚至他當時也想等到唐玄宗死後在舉事。然而楊國忠和安祿山不對付,楊國忠因為楊貴妃的關係而當上宰相,對於胡人出身的安祿山本來就看不上,又擔心他進入中央會分走自己的權利。因此處處想著削弱安祿山的實力。安祿山看到只要有楊國忠在,自己的官場就不能再進一步,甚至有可能失去現有地位,所幸反了。第四個錯誤的舉措是干預戰場將領,致使潼關失守,首都長安陷落。本來潼關是易守難攻,當時叛軍從河北打到長安,面對著先後由百戰名將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鎮守的潼關,一直無法攻入。叛軍本都打算撤退,這樣的話,在其他勤王兵力合圍之後,叛軍也許能很快消滅。然而唐玄宗先是錯殺高仙芝、封常清,後又強令哥舒翰出關與叛軍決戰,最後導致幾十萬人戰死,潼關失手,長安淪陷。這導致一場並不會太久的叛亂持續了八年之久。
一場安史之亂讓中國大部分地區民生凋敝,中央權威下降,各地藩鎮崛起,從此中央政府的命令在地方上越來越不好使。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唐朝末期。因此唐朝亡於公元907年,但衰敗於安史之亂,而這根由在於唐玄宗的多個錯誤舉措。因此李淵如果最想扇耳光的人,應該是唐高宗李治和唐玄宗李隆基。 -
4 # 白話歷史君
李淵作為一個開國之君,天下興亡,朝代更替這種事兒,多少有點兒心理準備,這涉及到制度、環境、甚至於天災人禍。所以亡國這種事兒,多多少少都有點心理準備,諸如唐哀帝李柷這樣的亡國之君,其實沒有必要太過責備。
而且大唐三百年,雖有低谷,但也足夠輝煌。他李淵作為開國之君,也該知足了。
但是對於李世民,他李淵只要還是一個正常人,應該都不會有什麼好臉色。
但這些都只能說明李世民是一個優秀的帝王,而不是一個孝順的兒子。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生涯的轉折點,他靠著這一機會,登上了地位,開創了屬於他的時代。但這卻是李淵一生的痛,因為他失去了自己最疼愛的三個兒子。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就在太極宮的北宮門之外,上演一場手足相殘的悲劇。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這三個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刀劍相向。不,準確一點講,是秦王李世民,對自己的兩個親兄弟刀劍相向。
關於玄武門之變發生的原因,其實歷史上爭議頗多,有說是太子要殺李世民,李世民為了自保,先下手為強;也有說是李世民就是想當皇帝,所以殺了太子。
但不管是哪一種說法,對於李淵來說,李世民都殺人了,而且殺的是自己的親兄弟。
要知道,他們三人可都是李淵的嫡子,是李淵最為看重的嫡系血脈,是李淵最為自豪的成就。特別是李建成和李世民這兩個兒子,個個都是當世人傑,他李淵能坐上皇帝這個位置,兩個兒子功不可沒。當初李家父子於太原起兵,幾乎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這兩兄弟扛起了大唐的皇旗。
李建成攻西河,破潼關,克長安,拒突厥;李世民征戰四方,平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助李淵一統天下,兄弟二人配合得很好。李淵作為一個父親,看到自己親手培養的兩個兒子都如此優秀,他心裡不知道有多高興。
有人說,李世民還在啊。不,李世民不在了。至少當初那個李淵最疼愛的李家二公子已經不在了。從他殺掉自己的親哥哥親弟弟那一刻起,他就已經不再是李淵的兒子。
沒錯,關於天策府和東宮的矛盾,李淵也有責任,如果不是他的扶持默許,李世民也不會有當太子的野心以及對抗東宮的實力,而李建成也不會因為弟弟的成長而感受到威脅,從而站到起對立面。
所以兄弟二人從親密無間的手足發展到生死對立的仇敵,李淵脫不了干係。
但是,畢竟是血肉兄弟,不管誰對誰錯,誰動手,誰就有罪。
這還不算完,殺掉太子之後,李世民讓尉遲恭帶兵駐守皇宮,自己則進去面聖,美其名曰謝罪。這叫謝罪嗎?這叫逼宮。
如果當時李淵不忍下這口氣,不聽從李世民的擺佈,那麼玄武門之變可就不僅僅是李世民殺兄了,而是還要再加上一個“弒父”了
所以最終,玄武門之變的結果是李淵下旨:
立世民為皇太子。又詔:“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
而僅一個月之後,李淵便讓出了皇位,自己當起了太上皇。這是他想讓嗎?不是,是不得不讓。當時的全國內外大權,已經全部被李世民掌控,他李淵坐在這個位置上當傀儡又有什麼意思?
所以,李淵是被李世民給逼下了皇位,這樣的兒子,不該抽?
總之,不管李世民的歷史功績如何耀眼,對於李淵來說,他就那個殺兄逼父的不孝之子,抽他都算輕的了。
-
5 # 歷史隨筆
我想唐高祖李淵最想抽的應該是李隆基吧。
唐朝近300年曆史,有20多位皇帝,在李隆基之前唐朝一直是盛世,在李隆基這裡就出現了驚人的轉折,由盛轉衰,雖然之後也有一小段時間的興盛,但是終究還是沒落然後被消滅了。
雖然殺兄逼父為人不恥,但好在國家治理得還不錯,大唐被他經營得全世界為之側目,所有人都以自己是“唐人而自豪”,本來皇權爭奪必定有犧牲,無論誰做皇上剩餘的兄弟都不會有好下場,反正是自己的兒子,反正國家治理的好,功可以抵過!
李治這個皇帝其實也還是不錯的,接著李世民,跟著武則天婦唱夫隨,國家又進一步強盛了,還發明瞭科舉這個利國利民的好制 度,讓天下寒士也有公平進入官場,雖然武則天把大唐改了下姓氏,但是最終還是還回來了,而且人家幫助他們李唐家把國家治理的也不錯,不然交到那些不爭氣的兒子手裡還不定禍害成什麼樣子呢?
說實在他前半生幹得也挺好的,可是問題是他太貪戀權利,都70多歲了還不退位,不退位也就算了,他還不想理朝政,把朝政都扔給楊國忠,扔就扔了吧,人家把安祿山的動向報告給他聽,他還死活不信,甚至都不去調查核實 一下!就因為安祿山跳舞裝孫子,認楊貴妃為乾媽?
這李隆基真是老糊塗了呀,活該最後要亡國,亡就亡了,他死也不承認自己有錯,面對安祿山大軍打進長安,他居然攜家帶口跑路了!
不過他的兒子李亨還不錯,耐著性子幫他爹收拾爛攤子,後面稍微挽救了一些敗局,雖然唐朝最終還是亡了,但是一個皇帝做到了自己的職責就沒有什麼好指責的,畢竟不可抗力不是一個人所決定的。
所以我覺得李淵最想抽的應該是李隆基,因為唐朝的由盛轉衰可以說很大程度是李隆基自己作的。
-
6 # 瀚予
按照常理來說,毫無被抽頭號目標是李世民。雖然李世民當皇帝后乾的不錯,但是那只是站在後人和老百姓的角度評價他。但是如果站在李淵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他就是另一種看法了。在李淵眼裡,李世民的所作所為,簡直是大逆不道,太傷自己父親的心了。
-
7 # 使用者475028819254松子
夏商周秦漢三國,東晉西晉十六國,隋唐……。唐朝,為基礎的基礎,又貢獻了燦爛而又厚實的基礎。現在,我們在傳統文化和科學技術基礎之上,在為基礎繼續向前發展添磚加瓦。至於李淵的幾個兒子有什麼故事,我沒有分析研究,因為我正在背誦唐詩宋詞。
-
8 # 易啟看世界
第一個要抽的人就是他兩不成器的兒子:李建成,李元吉。沒有啥本事,壞心眼還不少,幹不過世民,還連帶讓他好不容易到手的皇帝位沒坐多久又退位了,你說這兩熊孩子氣人不?不抽他們,抽誰。
-
9 # 孤陋寡聞的鄭先生
個人覺得會抽李世民。
雖然李世民也是一代明君,但為父母的最見不得的就是兄弟鬩牆,更別說相互殘殺。
-
10 # 山川歷史的天空
先打李世民,然後李治,後邊李隆基,這三個一個殺兄逼父欺嫂,還留下一個武媚娘,李治更是可以,把自己小媽給娶回來了,然後斷了李唐統治,李隆基更是了,娶了自己的兒媳婦,鬧出安史之亂,使唐朝急轉直下,當然了,三位的治世功績是誰都無法抹殺的
-
11 # 一川一山肥星星
看到這個題目,第一感覺就是這題有散發性思維,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大唐滅亡時,地府相聚,李淵第一個要抽的是誰,我們那就從所有人裡分析分析,運用各種方法篩選一下,找出唐高祖李淵第一個抽的人。
2、 武則天既然排除了,那我們聊聊太宗李世民,李淵會抽他麼,我個人覺得不會,雖然他得位有爭議,但是玄武門之變李淵是親身經歷的,後面也捏著鼻子認了,而且把國家治理得很好,沒理由打了。
4、 對於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都是武則天的兒子,一直生活在武則天的權利統治一下,有了個強勢的母親,根本就沒這哥倆啥事,雖然是皇帝,但是就是個傀儡,肯定沒有被打的資格,李淵是經歷過隋朝末年亂世的,知道權利的重要性,沒權利肯定就不用揹負相應的責任,俗話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啥都沒有當然不會被打。
5、 肅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適,這爺三,經歷安史之亂,在平定的過程中,都是出了力氣的,將大廈重新扶穩,延續李唐命運,也沒有明顯的昏庸執政,肯定不用請家法了。
6、 憲宗李純和宣宗李忱,在位期間,執政都相對溫和,在唐朝中晚期出現了短暫的中興之像,元和中興、大中之治都是能表明這兩個晚輩還是去努力治理國家的,不僅不會被打,估計會得表揚。
7、 順宗李誦、穆宗李恆、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懿宗李漼、僖宗李儇,這幾個皇帝都是基本上都是平庸之君,在位時間都很短,執政沒有太多存在感,那時軍閥林立、朝廷腐敗,君權的威信大大降低,基本是迴天乏力,都要各打20大板,但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不在與他們,因此不用他們背最大的鍋。
8、 最後兩個皇帝,昭宗李曄與廢帝李祝,估計李淵不會去打了,因為到了當時的情況,即使李淵自己去面對,肯定也是同樣的結果,李淵也是亂世中的開國之君,自己經歷隋朝二世而亡的時代,知道他表兄當時的境地,應該不會怪罪他兩。
9、 還有一個玄宗李隆基,在位時間44年,建立了開元盛世唐帝國強盛到頂峰,但是也親手造成了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安史之亂經歷八年,大半個國家捲入戰亂之中,李淵看到這,我估計不能忍了,祖宗好好地基業讓他折騰成這樣,簡直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簡稱地主家的傻兒子。我覺得李淵第一個得抽他。
-
12 # 臣語
隋朝末年,群雄四起,龍爭虎鬥,最終李家上位,唐高祖李淵於公元618年登基,定都長安。
上下五千年,唐朝為中華歷史之巔峰時刻,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很多帝王事蹟被後人反覆研究,更成為坊間津津樂道的談資。
一些名帝讓人記憶猶新,比如: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武周皇帝武曌(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等。
大唐統治290年後,眾帝皆亡,聚於地府。
唐高祖李淵坐於高堂,下列眾帝,聽祖訓話。
“我開創大唐江山,就毀於爾等之手,有何面目見我。”李淵沉聲道。
眾帝不語。
李淵起身,踱步於唐太宗李世民面前,低聲喝道:“世民,你可知罪。”
李世民一臉茫然,辯解道:“我開創貞觀之治,清明政治、繁榮文化、軍事強盛,萬宗來潮,何罪之有?”
“玄武門之變,為奪帝位,殺兄逼父,你都忘了嗎?”高祖質問。
李世民低頭不語,玄武門之變,事出有因,打江山時,兄弟同心,自高祖登基,一人執政,一人手握兵權,已成水火,最終釀成慘劇。
而這一切,都發生在高祖眼前,兄弟相殘,讓其痛心疾首,因此首先呵斥唐太宗李世民。
自古以來,以孝治天下,李世民無可辯駁。
抬頭再看,高祖以站在武周皇帝武曌面前,低喝:“你可知罪。”
“我何罪之有?”武則天不服,上位十六年,兢兢業業,不敢有一絲懈怠,提拔人才,開放殿試,使得大唐進入再次繁榮,自認無罪。
“從古至今,女子不得干政,但你身為女兒身,把持朝政,稱帝武周,還說沒罪?”
“我知罪。”武則天身為女皇,卻也暗自垂淚,心中暗想:我從不敢忘記,江山是李家的,後歸還江山,自廢帝號,沒想到祖宗這關,還是未過。
當高祖站在唐玄宗李隆基面前,他暗自苦笑,心想:果然逃不掉!
“你可知罪?”高祖喝問。
“兒孫知罪!”索性承認了吧!
“罪過一一道來。”高祖沉聲說道。
“我不該任用奸臣,沉迷美色,放任藩鎮,我有罪。”李隆基低頭,不敢高望。
觀之唐玄宗一生,前期還算勤勉,後期崇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彰顯了對於楊玉環的寵愛;“安史之亂”就是放任藩鎮的惡果。
“知罪就好。”
李淵對於唐玄宗後續的十四位皇帝,逐一呵斥,畢竟在他們統治期間,李家威嚴不在,連年戰亂,宦官亂政,繁鎮割據,最終大唐滅亡。
-
13 # 蓉城芳華001
大唐我們熟知的幾個皇帝分別是唐太宗李世民,還有李世民兒子李治,以及緋聞最出名的唐玄宗李隆基,為什麼李淵第一個抽李隆基,還得先分析前兩位皇帝,才能下定奪。
一、唐太宗李世民
有很多人會覺得李淵第一個想抽的就是李世民,那我只想說這種想法未免太過於呆滯簡單。
作為一個開國皇帝,李淵更明白權勢與親情的關係。也許最開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哥哥李建成與弟弟李元吉,並且逼宮李淵退位的時候,李淵真的很想抽李世民。
可是國家畢竟還在自己親生兒子手上,肥水終究沒有流在外人田,李淵仔細一想,也就想清楚。
再看後來李世民取得的成績,開啟貞觀之治,使大唐王朝興盛繁榮,可以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試問哪個朝代可以做到這樣。
李淵也是一代皇帝,自然明白先天下之憂而憂,先天下之樂而樂的道理。在天下興衰面前,自己的家事又何值一提呢?
二、仁義之君李治
與李世民和李隆基比起來,李治根本沒有發生什麼流血政變,算是最舒適的一個皇帝。可是飽暖思淫慾,李治也是三者之中最大的耙耳朵,專門聽老婆的話。
李世民在世的時候就並不喜歡武則天,可是李治偏偏被美色所迷惑,成天圍在武則天身邊,最後導致國家權利一步步被武則天壟斷。
要是李淵見到他,肯定第二個抽他,因為他把大唐江山搞得易主。不過幸虧易主時間不久,而且武則天治國有方,儘管給後代帶來一些淫亂的表率,但是功大於過,也就放她一馬。
三、唐玄宗李隆基
說實在的,對於李隆基能夠當上皇帝,我從歷史資料裡整理後得出結論,這貨根本不是靠實力。為什麼這樣說呢?
早期武則天在世時,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等人發動神龍政變,才迫使武則天讓位給李顯,把大唐江山還給李家。
李顯上位後,韋后以及安樂公主想重新做第二個武則天,當女皇帝,就把李顯毒死,擁立他一個小兒子李崇茂當上皇帝。
之所以讓李崇茂當皇帝,就是相當於架空一般,想掩人耳目。可是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看不下去,聯合李隆基一起發動唐隆政變,最終將韋后等人處死。
這裡就有一個有趣的地方,根據歷史而言,我覺得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裡應外合才消滅的韋后等人,可是沒等太平公主趕到,李隆基就迅速殺了上官婉兒,主要目的就是卸磨殺驢。
後來李隆基父親李旦上位,並且順應天意禪位給李隆基。從他當皇帝的路來看,我覺得一個是運氣好,另一個就是幫手太平公主給力,可是最終還被他殺死。
自從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就專心與美女相伴,先是武惠妃,將李隆基迷得神魂顛倒,差點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武惠妃自己嚇死自己後,李隆基又把自己兒媳婦搶佔,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楊貴妃,一朝選在君王側,從此君王不早朝。
最終因為李隆基不理朝政,任用奸人,導致安史之亂爆發,使唐朝徹底衰落。
祖先的基業就這樣毀於李隆基之手,你說作為開國皇帝李淵而言,怎麼可能不第一個抽他呢?
-
14 # 萌虎妺子的黑粉
李淵活了七十多歲,他是個風塵之人,愛好生活,對政治上的野心不是太大,職位夠大了就可以了。
依我看,誰都不會抽,而是會以一張慈祥的臉去面對列子列孫。
在唐高祖晚年,李世民繼位之後,李淵時不時的會和李世民座談,在這其中,他們兩的矛盾應該早已化解。李世民知道李淵的孤獨,李淵也懂李世民的難處。父子倆在一起生活久了,沒必要揪著以前的誤會不放。
而唐朝經歷了289年,這時間在歷代大一統王朝已是不少的,更何況唐朝也是中國古代最富強的朝代,無論是軍事文化,還是經濟政治,唐朝都是世界一流的,在玄宗朝,唐朝的國力換做現在的美國也比不過。
李淵回看這些歷史,覺得子子孫孫做的都還不錯,至於安史之亂也是有原因的,孰能無過。至於李淵自己,他讀過歷史,知道強大的隋朝也不過就是二世而亡,他從不渴望自己建立的王朝可以長久存在,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
-
15 # 人民正能量
按照常理來說,毫無被抽頭號目標是李世民。雖然李世民當皇帝后乾的不錯,但是那只是站在後人和老百姓的角度評價他。但是如果站在李淵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他就是另一種看法了。在李淵眼裡,李世民的所作所為,簡直是大逆不道,太傷自己父親的心了。
首先李淵是開國皇帝,他最清楚他的幾個兒子在開國中的貢獻了,他心裡應該很清楚幾個兒子都是什麼樣的人呢。根據歷史學家的考證,李建成也不是後來的史書上記載的那樣平庸懦弱的凡人,很有可能是李世民即位後修改了史書,對李建成和李元吉過度歪曲化了。
也許李淵認為,李建成繼位,不比李世民差。況且最令他痛心的就是兒子們之間的大動干戈,玄武門之變慘劇的發生,自己的三兒子本來去世的早,眼睜睜的看著大兒子和四兒子相繼死於慘劇,作為一個父親肯定會痛心疾首。
玄武門之變後不久,自己被迫禪位給兒子,讓自己的顏面丟盡,只能抑鬱的度過自己的後半生,這也是李淵要抽李世民的原因之一。於情於理來說,作為一個父親,無論是兩個兒子的慘劇死亡還是自己被迫禪位、顏面大失,都是很不光彩的事情,都是面子丟進的事情。這樣的事情發生世人和後人怎麼看待他,怎麼評價他?相信他心裡應該一清二楚吧,他怎麼能不痛心和無奈呢?一個悲哀的父親,悲哀的皇帝!
-
16 # 南洛平
我覺得高祖不會抽任何人,因為他不可能見到任何後室子孫。孟婆湯喝完所有塵世的事情都忘乾淨了,而且他唐滅的時候他不定投胎到哪兒去了。
-
17 # 茉莉花香001
李隆基吧,大唐萬邦來朝的恢巨集氣勢在他手中毀於一旦,大唐國運乃至整個華夏氣勢從此逐漸退居二線、三線甚至更多線…。至於其他諸如皇位之爭、太子之爭、後宮女人之爭等等,這些雖然與國家大事息息相關,但也屬於皇家內部家事,與大唐國運乃至整個民族利益相比,格局尚小。一位泱泱大國的開國之君所站高度最起碼是在整個國家之上,甚至是整個民族,甚至更高!
-
18 # 少昊故國人
第一抽當屬李淵。上樑不正下樑歪,貴為人臣,擁兵自重,掌有隋文帝楊家兵馬奪走江山,本性反骨凸生。其孑李世明殺兄弒弟,逼父退位,更顯虎父無犬子的文化屬性。一刀血腥,斷了李氏十四條血筋。如果李氏勢重,焉有武氏竊權之機?如果李氏團結,豈有官僚與佞臣妾身霸權社稷之過?逆種生逆賊,懦弱能掌天下?當誠謝武媚娘承啟大統之功。
-
19 # 天國第一美男
你腦袋出生的時候被夾了吧!李淵,玉皇大帝手下的星域之主轉世的打天下,李建成和元吉元霸都是李淵在天庭的兒子,李世民,玉皇大帝的兒子轉世的,原則是不管誰下來打天下必須玉皇大帝的兒子做天下。他們死後就會封星歸位,李世民死了回去繼續修行。他們根本不會到地府那個層面。我還可以告訴你,李世民是老子的前世,別沒事瞎比比,容易惹禍。
-
20 # 贏在絕殺
唐朝從618年李淵稱帝到907年朱溫篡唐,享國289年,傳位21位皇帝。唐朝算是中國歷史上少數強盛,且可以向外擴張的帝國。唐滅亡之後,歷任皇帝在陰曹地府相聚,高祖李淵第一個要抽的非唐玄宗李隆基。前半生開元盛世,革除弊政,任用賢才,一系列的改革,唐朝達到頂峰;後半生,開始放縱享樂,親小人,遠賢臣,導致吏治敗壞,地方節度使勢力做大,尾大甩不掉,脫離中央控制,後發生安史之亂,更是直接導致唐朝由盛轉衰。唐朝開始陷入中央與地方鬥爭,不斷內耗,中央逐漸失去對地方的絕對優勢。就像“明,實亡於萬曆”一般,無顏面對列祖列宗估計是唐玄宗了。
回覆列表
李淵活了七十多歲,他是個風塵之人,愛好生活,對政治上的野心不是太大,職位夠大了就可以了。
依我看,誰都不會抽,而是會以一張慈祥的臉去面對列子列孫。
在唐高祖晚年,李世民繼位之後,李淵時不時的會和李世民座談,在這其中,他們兩的矛盾應該早已化解。李世民知道李淵的孤獨,李淵也懂李世民的難處。父子倆在一起生活久了,沒必要揪著以前的誤會不放。
而唐朝經歷了289年,這時間在歷代大一統王朝已是不少的,更何況唐朝也是中國古代最富強的朝代,無論是軍事文化,還是經濟政治,唐朝都是世界一流的,在玄宗朝,唐朝的國力換做現在的美國也比不過。
李淵回看這些歷史,覺得子子孫孫做的都還不錯,至於安史之亂也是有原因的,孰能無過。至於李淵自己,他讀過歷史,知道強大的隋朝也不過就是二世而亡,他從不渴望自己建立的王朝可以長久存在,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