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近期瞭解到眾圖互聯有個人工智慧最佳化工具可以對建築結構模型進行自動最佳化,有使用過的同行嗎?優化出來的結果怎麼樣?跟人工最佳化區別大嗎?
14
回覆列表
  • 1 # 黎大仁181

    70年代,計算機圖形學實用化之後,我們進入了計算機輔助繪圖階段,我們可以理解為A狀態,工具是CAD,狀態是動手繪圖,效率是按月計時;

    00年代,開始出現的BIM建築資訊模型,是將CAD從二維帶入了三維,將從單專業圖紙帶入了多專業複合資訊模型的階段,解決了跨專業合作的問題,特別是很好的解決了不同專業碰撞的問題,我們可以把它認為是B狀態,工具是BIM,狀態是手動建模,效率依然是按月計時;

    其實從CAD開始出現的50到70年代,還有一個流派,一直希望可以透過計算機實現設計的自動化,透過規則的界定和可能性的窮舉搜尋來獲得設計成果,但因為建築設計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非常高,這種類似於硬編碼的基於線性規劃和動態規劃的路徑,必須依賴工具操控者對每個問題進行細緻的描述與界定。因此誕生了一批與圖形關聯的程式設計工具,比如作為犀牛建模軟體外掛的Grasshopper,可以實現半自動化的設計。我們可以把這個階段認為是C狀態,工具是GH,狀態是用視覺化程式設計實現半自動的設計搜尋,效率可以提高到按日計時。

    後續也有人在繼續探索用機器學習去解決複雜性與不確定性問題,但仍沒有很好的結果。直到網際網路、大資料、雲計算、深度學習、雲端渲染等技術齊備後,我們也才摸索出一現在這條被稱為“人工智慧設計”的路徑。我們也暫時將它稱為D狀態,工具是智慧設計雲平臺,狀態是輸入需求獲得智慧推薦的設計方案,效率是按分鐘計。

    我覺得現在人工智慧做的兩件事,一是基於已有經驗的一種歸納,在經過大量的學習整理之後對未來的一種預測,這個跟機器學習也是一樣,一定是要有大量的學習樣本,無論是圖片還是資訊模型,就比如把扎哈風格的1萬張圖片掃出來進行機器學習後,可以做出70%扎哈30%馬巖松風格雜交後的一個成果。這是機器學習可以做到的,但一定要基於已經形成的經驗或者創作來實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葉錢串子花的養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