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潤筆畫青蓮影音
-
2 # 樂中道
中國上古音樂的理論體系是哲學層面的,所謂德音之謂樂,何謂德音?善樂養德,清音化性,何謂善樂,讓人心安寧平和,讓身心和諧者,如是善樂!黃帝內經中提到的五音療疾,唯有善樂德音才有可能!希望所有的音樂流行派別都能利益當代人的身心靈和諧,讓人心安定安寧安住!
-
3 # 吃音樂的小智
這無非又是抓住了大眾認知中的“古典音樂比流行音樂高雅”一說造來的話題,不可否認,古典音樂那股寧靜的力量給人內心帶來十分高雅的陶冶,走進大提琴、鋼琴的奏樂中,給人內心極大的舒適。
流行音樂則更接地氣一些,為我們平常人家所欣賞,流行音樂傳唱度也較高,近年來,中國也產出了不少參差不齊的流行歌,給某些人的感覺或許是“流行歌比較沒有內涵”
大眾認知上的偏見其實也不無道理,但卻是低估了流行音樂。音樂上本就無高低之分,音樂本就取之於大眾,為大眾而創作,流行音樂存在便是有它重要的意義,鄙視鏈即使心中未解開的困惑,若你明白音樂的本質,你便解開了迷惑。
-
4 # 玩音樂的設計師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無論文化領域還是音樂領域都一直存在這鄙視鏈,然而,又毫無矛盾的存在著,受眾依然龐大。
玩古典鄙視玩爵士的,玩爵士鄙視玩搖滾的,玩搖滾鄙視玩流行的,玩流行鄙視玩說唱的,玩說唱鄙視玩古典的。這種鄙視存在是個永恆的話題。但誰也無法取代誰也是必然的,多元的,自由的社會制度應該有他的包容性。
-
5 # 米牛牛踢球球
不應該存在
如果把jazz、地下先鋒音樂等都歸入流行音樂的話、流行音樂也是具備嚴肅的主題、豐富的內涵、艱深的技巧的、完全可以和古典音樂相媲美
從藝術分類的角度來說: 古典音樂可以大致歸為歐洲音樂流派、而流行音樂則可大致歸為非洲音樂流派、因此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只是風格和流派不同、並無高下之分
-
6 # 電腦在奔跑
這怎麼說呢 古典音樂於流行音樂都各有千秋 所表達出來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 總之不管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勾起人的靈魂 都是好的音樂 所以我覺得不分好與不好
-
7 # 13950983988
不應相互鄙視,都是音樂藝術的兩個方面相輔相成。一個安靜一個鬧騰,當安靜多了就顯得寂寞,孤獨,冷清,而趨向渴望拼發出波浪起伏的激情火花;當鬧騰多了人們會感到煩燥不安,而趨向於清新幽靜而安祥。二者相輔相成,鑄就了音樂藝術的完美。單一音樂作品也是如此。所有能成為藝術的東西都是相通的。
-
8 # 外賣老趙
完全沒有必要聽古典音樂的人未必高雅,聽流行歌曲的人也未必低俗,古典內涵更豐富莊重,流行歌曲更通俗易懂容易引起人的共鳴,古典生命了強大推成出新慢,流行生命力短暫推成出新快,有人既聽古典也聽流行難不成聽古典時高雅,聽流行又回到低俗了,不應該這樣的。
-
9 # 小白愛聽音樂
看到網上聽古典音樂的人,鄙視聽流行音樂的人,認為聽古典音樂的人高貴,聽流行音樂的人低俗。
個人覺得不應該有這樣的說法,真正聽古典的不會這麼講,只聽流行的更不會說出來,多半是學生黨之間的鄙視鏈,畢竟考專業學古典樂門檻高一些。
是否存在鄙視鏈,這取決於喝咖啡或吃大蒜的人本身的素養。這兩個行業還是貫通比較多的。看看《moment of glory》、rhapsody樂隊、劉歡、莫華倫。你會有答案。
-
10 # 李家王姐
不應該存在, 古典音樂有它的高大上,流行音樂有它的廣大群眾基礎,隨便一個人都可以自愉自樂,哼唱一首 ,尤其在中國流行音樂的市場比古典大。
-
11 # 蘇打sda
來,我幫兩個領域彼此撕個逼。希望大家各司其職,不要混為一談,也不要再吵毫無意義的架。
【古典學院派一方】也不是咱學院派脾氣怪,非要把自己標榜的有多高,故意顯得自己學的有多“曲高和寡”。本來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你好好搞你事就完了,大家都有領域之外所喜歡的東西,況且也沒見誰天天捏著別人鼻子讓聽巴赫不聽就是傻逼吧?
建議哪位要真覺得自己寫了首流行歌能彈個小曲就是“作曲家”或者“演奏家”的,那就拿著自己作品集,附上自己找演奏者錄好的音訊去見一見專業的老師,聽聽他們怎麼說。另外,一些人不是喜歡吐槽國內教出來的這不行那不行麼?那就試一試考國外的音樂學院嘛,跟來自全世界的考生比一比,看看人拿出手的東西跟你理解的音樂是一回事嗎?你的東西跟人家是一個層次麼?
還有,覺得出國簡單拿錢走的那些,歐洲很多音院又不收學費,不想想人家圖你什麼?你一個三腳貓人家憑哪點要你?不經歷點風雨還真以為是個人就能考了?能瞎批摸一點就以為自己天賦異稟了,嗨喲,還真以為自己是莫扎特轉世呢?
(先說個別的事,我一朋友對我說過一句特別積極又消極的大實話:“我明白我學的這些,只有在環境裡才有價值,在外面遍地都是‘我愛你’的環境裡是沒有價值的。”我聽完真是難過,這句話實在是太中肯了,學院路就是那麼難養活。)
【流行一方】
懂不懂術業有專攻?別以為你一個學院派的出來做流行音樂就一定能比我們這些一來就喜歡流行樂、專門從事這塊的人做得好。
我們這個上手容不容易是一回事,但你從學術職能跨越到服務市場,你作為一個小白不得從零開始啊?你不得去大量聽歌啊?不得去研究流行音樂的理論啊?不得去考慮聽眾的記憶點啊?不得去學制作啊?你非要在市場面前跟通俗大眾談藝術,談陽春白雪的那一套,你說你是不是有病?
舉個例子,科研搞再好智商高的人,去打掃房間就一定比得過家政嗎?就像你求莫奈穿越過來去搞3D動畫也不是不可以,關鍵是當涉足陌生的領域,再是個大師也要從零開始,去學習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識。
相反你們這些人,什麼也沒做成,不就考了個音樂學院,還能靠學院的名頭養你一輩子啊?一天不知道裝個什麼清高樣。
(ok……ok……撕逼結束)
————————分割線————————
總結一下我的觀點——
給愛搞鄙視鏈的人一個衷告:你可以是個笑話,但請不要用你的無知和輕浮去褻瀆別人十年如一日苦讀的努力,和投身的領域。
有一次我和學院派的哥哥姐姐出去玩,大家在酒吧裡唱著耳熟能詳的流行歌,唱的人快樂,聽的人也快樂,那個畫面真的是深深打動我。
我所見到的那些優秀的藝術家前輩,他們功底深厚,很有見解有水平,他們嚴謹卻不狹隘,且非常尊重他人以及他人投身的領域。事實上,人家可能聽起搖滾來比你還嗨,我還遇到過喜歡聽民謠的作曲系老師,也遇到過教俄派和聲學還特別喜歡爵士樂的老師。而他們對於和自己路數不一樣的學生,他們從不一味打壓和否定,而是說:“不是不好,只是我這裡給不了你這些。”
其實學院派出身的學生多多少少都有點恃才傲物,值得理解,但嚴肅不意味著狹隘。
來自不同領域的一切“不屑”都令人生厭。
所以做人不要狹隘,尊重和欣賞是永恆的美德。
ps:當然,譁眾取寵沒有真才實學只一心想火的那種,最好是被當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喊打最好。畢竟市場道路的乾淨整潔是很重要的。
————————分割線————————
說一下雙方的矛盾吧。
在一些人看來,學院派教條且無能;
在學院派看來,那些人無知且不自知。
彼此就像不同世界的人,難以互相理解。
一些學院派古典路數出身的學習者過分較真,見不慣商業化中的糟粕而一杆子打死所有商業歌曲;
一些自學出身的人抨擊學院派的模式化和刻板教條,卻並不足夠深入瞭解學院派的學習方向;
一些民科僅憑聽過幾首巴赫和影視配樂就標榜品味,附庸風雅,肆意評價自己並不懂的東西;
其實大家都有領域之外所喜歡的事物。但某些時刻總是容易產生分歧,如當一起談論一些敏感話題——什麼樣的作品才具備藝術價值?
事實是許多人根本無法接受自己偶像的作品並沒有足夠高度能成為藝術品,或自己所從事的領域就很難產生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
音樂雖無對錯好壞,但確實是有高下之分的。各種音樂都是音樂,但不同音樂作品本身所能及的高度就是有本質區別的。能成為藝術品的,不管是在作曲技術上,還是思想、格局上都是有高度的。
只不過惡意搞鄙視鏈的行為是惡臭的。
如果學院派非要跟人談論藝術的價值,或許只會得到這樣的回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簡直無法反駁,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喜歡什麼就做什麼聽什麼。
但遇到特別狹隘的人真的完全無法平等溝通,與其打交道是件很令人勞累的事。
總有人的認知停留在:音樂必須好聽,必須招人喜歡才有意義,認為音樂僅供人娛樂這一項職能。
也總有人認知很扭曲:非藝術作品即是糟粕,商業化無比惡臭,認為聽通俗音樂顯得無比掉價。
總有人極不尊重知識:不把音樂當學問,以為最重要的是靠感覺而並非理論學習,把無知當天賦,自封作曲家或演奏家,能瞎摸點東西就以為自己天賦異稟,莫扎特當年也沒這麼牛過。
許多人並不知道在他們喜歡的東西之外還有什麼世界,所以外面的世界對他們來說有何意義?
或許你為他們的無知感到遺憾,但這種遺憾對他們來說依然毫無意義。
他們永遠都會在他們狹隘的認知裡不願走出來看一看。
在我看來,不瞭解藝術沒關係,但尊重藝術是每個人最起碼要做到的,當沒有足夠的認知對藝術進行解讀、鑑賞時,就不該隨意評價。
而尊重他人喜好也是大家最起碼要做到的,不應該去逼迫他人接受審美上夠不到或不對味口的東西。
總之就是,各司其職,提高審美,互相尊重。
-
12 # 愛唱粵語歌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從現代的角度來看,古教規看不上流行和古教規,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流行怎麼可能有資格看不上古教規,而古教規圈根本看不上流行圈。然而,畢竟,他們都在廣泛的音樂領域。它們的血液比水濃,融合度非常非常高。儘管存在蔑視,但不應該如此。
現在仔細聽阿壯的話。
古古典音樂在西方已經發展了幾千年。從古希臘和古羅馬到21世紀,它經歷了歷史的沉澱和歲月的打磨,成為西方文明的支柱和全人類精神文明的結晶。古古典音樂的發展史是一個巨大的環節。後一時期是前一時期的延續。從古, 希臘, 古, 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代,古古典音樂——浪漫主義音樂—— 20世紀音樂,雖然21世紀也在繼續發展古古典音樂,但它不能放在古古典音樂的歷史上,目前我們熟悉的古典音樂有一個特定的時期。它特指20世紀以前的古,希臘,古和羅馬。
古古典音樂也被認為是專業音樂,代表一種文化,是中國所不熟悉的。近年來,中國也強調文化自信,必須有自己的音樂,這樣才能代表中中國人的音樂。顯然,古古典音樂不是首選。20世紀古古典音樂傳入中國,極大地促進了國內音樂的發展。沒有西方古古典音樂,中國音樂就不會有任何發展,更別說今天的音樂成就了。
因此,古古典音樂的地位是任何音樂風格都動搖不了的。它深入世界土壤,任何音樂風格都受到古古典音樂的影響,所以沒有人敢輕視古古典音樂。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鄙視古佳能呢?這應該從市場的角度來看。目前,古古典音樂在西方已經衰落,從事古古典音樂的人前途渺茫。整個市場正在嚴重老化。年輕人被流行音樂深深吸引,許多年輕人嘲笑它。古古典音樂是上一代的音樂,它太老了,缺乏年輕人的活力和活力。此外,在古,聽音樂會必須遵守許多舊規則,如不能說話、隨意鼓掌、穿正式服裝等。這些限制會導致年輕人崩潰,更重要的是,他們無法理解古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相比,它簡單得多,歌詞易懂,旋律朗朗上口。
然而,在古鄙視流行音樂的人會認為流行音樂太商業化,沒有內涵,不能接受歲月的洗禮。旋律、和聲和結構都非常簡單,沒有藝術性。據上個世紀的人說,他們只是一個運動員,藝術家的頭銜是不值得的。
所以,我們都在音樂界,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如此清楚地劃分它,我們不應該輕視它。音樂古典是流行音樂的鼻祖,誰敢不敬?
-
13 # 時光音樂菌
來,我幫兩個領域彼此撕個逼。希望大家各司其職,不要混為一談,也不要再吵毫無意義的架。
【古典學院派一方】也不是咱學院派脾氣怪,非要把自己標榜的有多高,故意顯得自己學的有多“曲高和寡”。本來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你好好搞你事就完了,大家都有領域之外所喜歡的東西,況且也沒見誰天天捏著別人鼻子讓聽巴赫不聽就是傻逼吧?
建議哪位要真覺得自己寫了首流行歌能彈個小曲就是“作曲家”或者“演奏家”的,那就拿著自己作品集,附上自己找演奏者錄好的音訊去見一見專業的老師,聽聽他們怎麼說。另外,一些人不是喜歡吐槽國內教出來的這不行那不行麼?那就試一試考國外的音樂學院嘛,跟來自全世界的考生比一比,看看人拿出手的東西跟你理解的音樂是一回事嗎?你的東西跟人家是一個層次麼?
還有,覺得出國簡單拿錢走的那些,歐洲很多音院又不收學費,不想想人家圖你什麼?你一個三腳貓人家憑哪點要你?不經歷點風雨還真以為是個人就能考了?能瞎批摸一點就以為自己天賦異稟了,嗨喲,還真以為自己是莫扎特轉世呢?
(先說個別的事,我一朋友對我說過一句特別積極又消極的大實話:“我明白我學的這些,只有在環境裡才有價值,在外面遍地都是‘我愛你’的環境裡是沒有價值的。”我聽完真是難過,這句話實在是太中肯了,學院路就是那麼難養活。)
【流行一方】
懂不懂術業有專攻?別以為你一個學院派的出來做流行音樂就一定能比我們這些一來就喜歡流行樂、專門從事這塊的人做得好。
我們這個上手容不容易是一回事,但你從學術職能跨越到服務市場,你作為一個小白不得從零開始啊?你不得去大量聽歌啊?不得去研究流行音樂的理論啊?不得去考慮聽眾的記憶點啊?不得去學制作啊?你非要在市場面前跟通俗大眾談藝術,談陽春白雪的那一套,你說你是不是有病?
舉個例子,科研搞再好智商高的人,去打掃房間就一定比得過家政嗎?就像你求莫奈穿越過來去搞3D動畫也不是不可以,關鍵是當涉足陌生的領域,再是個大師也要從零開始,去學習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識。
相反你們這些人,什麼也沒做成,不就考了個音樂學院,還能靠學院的名頭養你一輩子啊?一天不知道裝個什麼清高樣。
(ok……ok……撕逼結束)
————————分割線————————
總結一下我的觀點——
給愛搞鄙視鏈的人一個衷告:你可以是個笑話,但請不要用你的無知和輕浮去褻瀆別人十年如一日苦讀的努力,和投身的領域。
有一次我和學院派的哥哥姐姐出去玩,大家在酒吧裡唱著耳熟能詳的流行歌,唱的人快樂,聽的人也快樂,那個畫面真的是深深打動我。
我所見到的那些優秀的藝術家前輩,他們功底深厚,很有見解有水平,他們嚴謹卻不狹隘,且非常尊重他人以及他人投身的領域。事實上,人家可能聽起搖滾來比你還嗨,我還遇到過喜歡聽民謠的作曲系老師,也遇到過教俄派和聲學還特別喜歡爵士樂的老師。而他們對於和自己路數不一樣的學生,他們從不一味打壓和否定,而是說:“不是不好,只是我這裡給不了你這些。”
其實學院派出身的學生多多少少都有點恃才傲物,值得理解,但嚴肅不意味著狹隘。
來自不同領域的一切“不屑”都令人生厭。
所以做人不要狹隘,尊重和欣賞是永恆的美德。
ps:當然,譁眾取寵沒有真才實學只一心想火的那種,最好是被當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喊打最好。畢竟市場道路的乾淨整潔是很重要的。
————————分割線————————
說一下雙方的矛盾吧。
在一些人看來,學院派教條且無能;
在學院派看來,那些人無知且不自知。
彼此就像不同世界的人,難以互相理解。
一些學院派古典路數出身的學習者過分較真,見不慣商業化中的糟粕而一杆子打死所有商業歌曲;
一些自學出身的人抨擊學院派的模式化和刻板教條,卻並不足夠深入瞭解學院派的學習方向;
一些民科僅憑聽過幾首巴赫和影視配樂就標榜品味,附庸風雅,肆意評價自己並不懂的東西;
其實大家都有領域之外所喜歡的事物。但某些時刻總是容易產生分歧,如當一起談論一些敏感話題——什麼樣的作品才具備藝術價值?
事實是許多人根本無法接受自己偶像的作品並沒有足夠高度能成為藝術品,或自己所從事的領域就很難產生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
音樂雖無對錯好壞,但確實是有高下之分的。各種音樂都是音樂,但不同音樂作品本身所能及的高度就是有本質區別的。能成為藝術品的,不管是在作曲技術上,還是思想、格局上都是有高度的。
只不過惡意搞鄙視鏈的行為是惡臭的。
如果學院派非要跟人談論藝術的價值,或許只會得到這樣的回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簡直無法反駁,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喜歡什麼就做什麼聽什麼。
但遇到特別狹隘的人真的完全無法平等溝通,與其打交道是件很令人勞累的事。
總有人的認知停留在:音樂必須好聽,必須招人喜歡才有意義,認為音樂僅供人娛樂這一項職能。
也總有人認知很扭曲:非藝術作品即是糟粕,商業化無比惡臭,認為聽通俗音樂顯得無比掉價。
總有人極不尊重知識:不把音樂當學問,以為最重要的是靠感覺而並非理論學習,把無知當天賦,自封作曲家或演奏家,能瞎摸點東西就以為自己天賦異稟,莫扎特當年也沒這麼牛過。
許多人並不知道在他們喜歡的東西之外還有什麼世界,所以外面的世界對他們來說有何意義?
或許你為他們的無知感到遺憾,但這種遺憾對他們來說依然毫無意義。
他們永遠都會在他們狹隘的認知裡不願走出來看一看。
在我看來,不瞭解藝術沒關係,但尊重藝術是每個人最起碼要做到的,當沒有足夠的認知對藝術進行解讀、鑑賞時,就不該隨意評價。
而尊重他人喜好也是大家最起碼要做到的,不應該去逼迫他人接受審美上夠不到或不對味口的東西。
總之就是,各司其職,提高審美,互相尊重。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要看從什麼角度來說。從大眾化的角度來說,各有各的特點。流行音樂唱起來琅琅上口,音律旋律大眾化,容易被人接受,而古典音樂理性思維偏重。聽進去了,會越聽越喜歡聽,也許很多人不理解維也納音樂會,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去聽?而我們這些人聽起來就覺得不怎麼好聽,下面讓我給你分析一下吧!
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的區別
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最大的區別是什麼?不談演奏樂器的區別。主要從曲式,風格,和聲,調性等來分析。維也納古典音樂派,浪漫派,民主派,印象派等都屬於古典音樂麼?古典爵士應該屬於流行還是古典?
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表面上看是兩種不同的音樂型別,它們有不同的音樂特點,不同的表現方式,其實最大的區別是他們的音樂組織方式不同。
古典音樂的組織講究音樂的邏輯性,動機的統一性,音樂發展的連貫合理性等,最偉大的古典音樂中的每個音符就像宇宙中的星球,合理存在、互相聯絡、互相影響。絕大多數偉大的古典音樂都有較長的篇幅,表達完整複雜的樂思。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曲》雖然形式上不完整,但是其內容完美無缺,作者及後人都無法為其擬補形式上的不完整。古典音樂的嚴密邏輯性由此可見。
反觀流行音樂,一首歌曲4、5分鐘是標準長度,兔子尾巴長不了。為什麼?因為流行音樂的組織缺乏嚴謹的理性思維方式。就好比,土木結構的房子隨便搭是搭不高的,能夠搭得很高的一定是精心設計的摩天大廈。流行音樂沒法像交響樂一樣,用很嚴謹的方式組織起很長的篇幅,即使是比較複雜的爵士樂也難與交響樂媲美。流行音樂的組織只有一些比較簡單的邏輯,更多講究的是感性的東西。總而言之,流行音樂是較感性、缺乏理性思維的音樂。
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人,各式各樣的生物,音樂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古典音樂、流行音樂等等各種音樂都應該有它們存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