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毛學梅

    名歌手費玉清在父母雙雙離世後宣佈將在2019年的巡迴演唱會後正式退出娛樂圈,註定了此生最大的念想就是父母, 都正如他親筆信中寫到:“當父母都去世後,我頓失了人生的歸屬,沒有了他們的關注與分享,絢麗的舞臺讓我感到更孤獨。”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父母在,家就在。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家人。父母去,兄弟姐妹是親戚。我母親是2003年食道癌去世的,在母親去世前,每年的寒暑假,我都會帶著孩子回到母親家,幫助母親幹一些農活,陪母親聊天,總有說不完的話題。母親生病後,我儘可能每週帶著孩子做兩趟車買上母親喜歡吃的能吃的東西回去照顧母親,跟母親說說話,回憶跟母親在一起的點點滴滴。不幸的是母親的病並沒有治好,還是離開了我們。當時弟弟就說,媽不在了,家就不在了。我心裡還想不是還有父親嗎?並沒有真正體會其中的緣故。

    父親由於生活不能照顧自己,又找了一個老伴,我們做子女的雖說不反對,心裡還是有點抗拒的。每年的寒暑假再也不會去父親家常住,只是每隔一兩週買些東西去看望父親他們,陪他們聊聊天,吃過午飯就回來了,幾乎不會在父親家過夜。這是我才真正體會弟弟說的話“媽不在家就不在了”。原來母親是一家人的核心。

    時隔16,父親由於腦梗,得病不到五個月就離開了我們。現在我們兄妹四人,只是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回家給父母上墳,家中已無人居住,哥哥家也搬到城裡了,回到家中看著那種情景,甚是荒涼,悲從心來。真希望時間能夠倒流,一切的一切都能回到母親在世的模樣。可惜,歲月不能倒流,人們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健在,就是兒女的福,好好珍惜。有時間多陪陪他們!不要空留遺憾!

     

     

  • 2 # 蘇國亞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一天天.一年年,隨著時間的過往,兄妹幾個相繼巳長大成人.成家,父母的一輩子心血.精力.都投注在兒女們身上,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的變遷中,天南海北的打工崽,從青年變成中年即將邁向老年。

    年輕時在外打工的兒女們,每逢春節他們都要象侯鳥一樣回到父母住的棲息地和父母團聚!因為那裡有生我.養我父母住的地方,我的根在那裡。

    每年春節兄弟姐妹都要聚在一起,享受父母一年忙碌的勞動碩果!吃的.住的.都是父母一包承覽。因為我們是父母的兒女!無論窮富.好壞都要回家和父母團聚。父母在.大家庭就在,家中父母把最好吃的年味全部做好。等待著遠方的兒女歸來!

    那些有父母的日子裡,團聚在父母身邊那個滋味真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幸福!

    難怪人們常說有父母的地方就有家在,家.是有父母在兄弟姐妹團聚的地方!家是子女向父母表白內心世界的地方!能從父母那裡得到“真經”化解人生的冷暖.情懷!父母在家就在!天下的兒女們?雖然父母不再年輕了,作為我們也應盡到自己的孝道,讓有生之年的父母享受人間的晚年幸福!幹了一輩子了,兒女們有空要常回家看看?看一次少一次,希望家有“寶”的兒女們珍惜當下,把我們的“鏡子”擦得亮一點!讓下一代好好傳承下去!

  • 3 # 使用者7048686266172

    這是不爭的事實,農村還能走動個三代,親近個二代,現在城市化嚴重,親兄弟姐妹都不太會走動,父母在也是各懷鬼胎,為了遺產各打各小九九,等父母不在誰還知道誰,為了財產不打官司己不錯了。

  • 4 # 老樹時光倒流

    這話完全正確,父母在,我們一家大細探望父母、可以說是回家,兄弟姐妹相聚也可以說是回家,而且只要父母在,這個也是我們真真正正的老家;就算是我們已經各自建立了小家庭,仍然不改是我們的家,畢竟還有生我養我的父母在,還需要我們共同盡維繫、守護這個家的道義和責任。如果父母不在,我們就剩下我們各自建立的小家庭才是我們的家了。哪怕是兄弟姐妹關係融合,相互扶持,已經不是對家的責任和義務了,只不過是血濃於水的手足情誼,相方的交往也就是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戚性探望、相聚了。父母在,兄弟姐妹們可以說“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在,兄弟姐妹們只能說有空聚聚、多點往來。古語云:“細時兩兄弟、大時兩房人。”也有這個意思的存在。

  • 5 # 逢生679

    父母在人生路上有來處,父母不在只有歸途。父母是一個家庭的紐帶,特別是母親。何為家?母親就是家,母親在家就在。母親不在親人就成了親戚。就如故鄉和祖國的定義一樣,母親出生時地方就是故鄉,是祖國。

  • 6 # 健康人的體溫表

    前幾天,回家去祭奠父母,看到我曾經成長的地方,房子風侵雨蝕,幾近倒塌,院子里長滿野草,棗樹下飛落滿鳥屎,甚是荒涼。父母在時,我家的房子,可是周圍村子裡爭相模仿的樣板,都羨慕的不得了,如今已破敗的不成樣子了,哪還有家可言呢。

    現在回到家,唯一的哥哥在外地,叔叔嬸嬸也拿你當客人,雖然留你在家吃飯,我們又不好意思打擾他們,辦完自己的事情就往回趕了。

    父母在時,家裡吵吵嚷嚷,孩子們打打鬧鬧,兄弟姐妹時不時聚在一起,見個面面兒,說說笑笑。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各忙各的,好像相聚的時間總是擠不出來,見面的機會少了,平時電話微信互問一下,過年才聚一次,儼然是成了親戚。

    父母在時,兒女是父母手中的風箏,飛得再高,也會被拽回來,心繫父母,心繫那個家。

    父母走了,兄弟姐妹就像羽翼風滿,飛出巢的小鳥,各過各的,相聚時親情也變得客套起來。

  • 7 # pei85677

    是啊,這種情況挺普遍,兄弟姐妹誰也代替不了父母,父母走了,家中沒了核心,不想散,也沒那麼親了,不是不管,是管不了,跟哥姐要點錢或再物怎麼也沒那麼氣勢,當然也有關係保持好的,還象家一樣,那是很不容易很少的。父母在時好好親,孝敬,父母走了再也沒機會了,錢在多,都是紙,沒用了。

  • 8 # 鬼哥旅遊

    應該說大部分都是這樣,尤其是我們年輕一輩的,父母在家就在。但是也有很多不是的。老一輩的大部分就不是這樣的。

    就拿我老丈人家來說,我老丈人家的長輩都不在了,他們兄弟姐妹4個,目前他們四家還是跟一個家庭一樣,平時不管節假日都經常聚在一起,農活的時候也是不用叫都會過去幫忙。家庭氛圍相當和諧。就是從我們下面小一輩的都結婚生子之後,他們都要去照顧自己的外孫孫子,現在聚的少了,可是他們還是跟家一樣,家裡的氛圍還是沒變。

  • 9 # 使用者482015275083

    很正常啊,各有各的家,誰也幫不了他,當然是很正常是親戚來往的走動。之所以稱之為親情,那就意味著只是共情不共財。

  • 10 # 馬金駒

    家庭的希望;族人的團結,父母在,家就在,樹倒猢猻散,個人顧個人 。俗話常說,家裡有個嘟嘟蟲,到老不受窮,父母畢竟是經過久經磨難過來的人,算得上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幫你籠絡的家,帶孩子,也處處精打細算,他們也從未給你要過保姆費,以及並教會了,你怎樣處人為事,與四鄰和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人想買一臺B級車,18左右的落地,大家給個建議?